八下人教版语文藤野先生_第1页
八下人教版语文藤野先生_第2页
八下人教版语文藤野先生_第3页
八下人教版语文藤野先生_第4页
八下人教版语文藤野先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尊敬的先生:

您好!阔别二十余年,您一切安好吧!

二十多年的时间,并没有拂去您在我心中的印象,反而是更加的清晰和高大了。我忘不了您在仙台对我不倦的教诲;对我热心的希望;在我离开时,对我的依依不舍。在仙台,我与您相处的这段时间里,我就已经明白,您对我的所作所为,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您衷心于医学事业,对一个来自“弱国”的学生,抱着同情与尊重。在您那里,我不仅学到了医术,还得到了一笔终生用之不尽的财富。我为有您这样的先生而骄傲与自豪。

借此机会,我要对您说声“对不起”。当年我离开仙台后,并没有去学生物学,而是去从事文学了。当时我告诉您我将不学医学时,我仿佛觉得您有点悲哀,因此才编了这么一个谎言,希望您能欣慰点。虽然,我弃医从文了,可是我的国家还很弱。这不仅仅是肉体,更可悲的是灵魂的“贫弱”,所以我想,拯救国人的灵魂比拯救国人的肉体更为重要。但无论我的路怎么走,我永远都感谢您!

离别了这么多你那,我竟没有给您写过一封信或寄过一张照相,实在是愧疚莫及。我想,您对我一定非常失望吧。您给我修改的讲义,我弄丢了。但您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的寓居的东墙,书桌的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您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又忽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全都是因为有您,我再一次感谢您,我尊敬的先生。祝平安、健康!

学生周树人敬上

1926年7月23日藤野先生简介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任教。一九零四年至一九一五年(一八七四---一九四五)藤野严九郎鲁迅1902年2月来到日本,到1904年8月,他在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9月鲁迅来到仙台,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1906年3月,鲁迅突然决定退学离开仙台,返回东京。他在仙台只呆了一年半的时间,但却给他留下了很深的记忆。有人说,绍兴是周树人的故乡,而仙台却是鲁迅的故乡。仙台的种种经历,促成了作家鲁迅的诞生。在这里,他遇上了藤野先生;在这里,他……

藤野先生在鲁迅的笔下,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仙台经历了哪些事?合作探究1.课文是如何描写藤野先生形象的?

2.课文主要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表现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学者形象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

关心实习

了解裹脚

——至此至终、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热情诚恳、体贴入微——求实精神目睹印象——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这是藤野先生给鲁迅添改过的讲义课文结构一、(1-3)见到藤野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二、(4-30)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三、(31-33)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依据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全文共分几段?课堂小结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的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写人抓住特征,几笔勾勒,甚为传神。藤野先生鲁迅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作者简介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鲁迅对藤野先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由此,理一理鲁迅留学这段时期的心路历程?1903年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照片课文结构132见藤野前,在东京与藤野相识相处离别对藤野的

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1)在仙台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不学鲁迅中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无术,思想腐朽。所感——厌恶至极,不屑与之为伍。

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修辞:比喻、反语所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爱国在东京去仙台日暮里:水户:触发忧国之情反清志士客死之地爱国去仙台弃医从文的原因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爱国看电影事件——思想受到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在仙台离开仙台,怀念先生直抒怀念之情—热情赞颂高度评价怀念付诸行动—藏讲义挂照片写文章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爱国课堂小结

课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我”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的真挚怀念,同时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1935年6月,日译本《鲁迅选集》出版,《藤野先生》这篇散文也第一次和日本读者见面。藤野先生才知道曾经是留学生的周树人已经成了作家鲁迅,并把在仙台的事情写进了散文里。

1937年,日本的《文学向导》刊登了藤野先生怀念鲁迅的文章。藤野先生写道:“他大概曾到我家来辞过别,最后的会面是什么时候,却忘记了,一直到死还把我的照片挂在房里,真是让人欣慰的事,上面这样的情形,这照片照得什么样子,并在什么时候送给他的,也记不起了。若是毕业生,也会一道照纪念相片的,但我却一次也没有和周君摄过。我的照片他是怎样拿到手的呢,也许是妻子交给他的吧。这样一说,我倒也希望见见那时候自己的样子。把我敬仰为唯一的恩师,我自己也觉得奇妙。先前说过,我仅仅给他看过笔记”。

至于他为什么那样对待鲁迅,他也做了解释,“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野坂先生教过汉文,一方面尊敬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所以这在周君就以为是特别亲切和难得了罢。如果周君因此而在小说里和朋友之间把我当作恩师谈着,要是早读到这些该多好呀。而至死周君还想知道我的消息,倘有音信,我会怎样的喜欢呢?遗憾的是,到如今是怎样也不成了。蛰居在这样的乡间,外边的事尤其对于文学我更是门外汉,所以什么也不知道。”

从藤野先生的话里可以看出,他并没有觉得对鲁迅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这很可能是藤野先生的谦虚,老师对学生的关怀,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越来越看不起、歧视中国的历史背景之下,日本老师对中国留学生的这种关怀就显得非比寻常、弥足珍贵了。所以,在时隔二十年后所写下的《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对藤野先生的印象依然是那么深情、崇敬,充满感激。

问题分析1.本文的语言耐人咀嚼,很富有感情色彩,试举例说明。“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对藤野先生认真负责的精神表示钦佩。“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深切地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问题分析2.文中还有一种情况,借助于副词,增强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试举例。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强烈厌恶。“只不过”的意思问题分析②“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以诙谐的口气猜测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带有弱国国民的辛酸。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问题分析③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问题分析④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表明事实并未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就强烈的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从以上例子能看出,调动一些语言因素,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