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高一语文册《红烛》6张_第1页
统编教材高一语文册《红烛》6张_第2页
统编教材高一语文册《红烛》6张_第3页
统编教材高一语文册《红烛》6张_第4页
统编教材高一语文册《红烛》6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烛》红烛——闻一多走近作者闻一多,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三美”的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他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著有诗集《红烛》《死水》等,表现对祖国深挚的情感,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抗议。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初读感知作者为什么要把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全诗的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自焚”与“流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是诗歌的主题所在,中心所在。初读感知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抒情,一共有几处问?问什么?三处问:第1节为第一问:红烛为什么这样红?第2节为第二问:红烛为什么要自焚?第6节为第三问:红烛为什么要流泪?初读感知蜡烛有红有白,诗人缘何以“红烛”为题?它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红色——赤诚——赤子之心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诗人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内容赏析这两节诗采用了什么手法,诗人对红烛的自我牺牲精神的看法前后有何不同?表现了什么?

这两节诗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诗人对红烛的牺牲精神由不解到由衷地赞美,生动的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

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

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来?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内容赏析红烛为何要自焚?诗人借此想要表达自己的什么心志?红烛的生命价值在于燃烧,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诗人要如红烛照亮沉睡的中国,使民众觉悟、奋起,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获得解放。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内容赏析红烛为何会流泪?残风暗指什么?诗人借红烛流泪来表现自己的什么心境?

红烛无私无畏地牺牲,是为了照亮别人、照亮世界,红烛不怕牺牲自己,相反,他要充分的牺牲自己,为世人创造光明,他“急”的只是残风使它不能给世人带来更多的光明。

“残风”暗指反动势力。

体现了诗人自己怀着拯救祖国的美好愿望,因受到黑暗反动势力的阻挠感到壮志难酬,为世人而痛哭流涕的情感。体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内容赏析第七节:诗人对红烛流泪的劝慰。

红烛的泪不会白流,它能“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贡献)

诗人借此表明自己的心志,即为祖国奉献的决心。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内容赏析第八、九节

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这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造成的。体现对红烛的同情。这是红烛精神的本质和灵魂。在不合理的社会里,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也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诗人劝勉红烛与自己。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那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

呼应开头,卒章显志。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主旨《红烛》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剖白。

红烛:无私奉献诗人通过红烛这一意象,表现了自己的赤诚之心和奉献精神,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前途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祖国的伟大抱负。文本特色(1)抒情脉络清晰本诗一共有9节。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诗“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诗的主体部分扣住“火”与“泪”,分两层展开抒情。最后一节归结到“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一哲理上,将红烛精神归结为一种彻底奉献的人生哲学,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宗旨。(2)抒情方式多样。每节都以“红烛啊”作为开头,用了呼告的修辞手法。诗人对红烛呼告,倾诉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诗人将烛比作人,赋予红烛以人的思想感情。

诗人面对红烛,或惊叹赞美,或惊疑发问,或自求解答,或劝慰有加,诗情的流动形成起伏的波澜,诗篇的节奏抑扬顿挫,形象鲜明而又饱含哲理。文本特色(3)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注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反复假用感叹词,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在诗歌形式上,诗人注重诗歌的形式美和节奏感,注重其与诗中要表达的情感相适配,注重押韵格律。

闻一多所倡导的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性的主张在这首诗中有一定的体现。课外拓展发现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课外拓展一句话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