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排除犯罪事由教学课件_第1页
(10)排除犯罪事由教学课件_第2页
(10)排除犯罪事由教学课件_第3页
(10)排除犯罪事由教学课件_第4页
(10)排除犯罪事由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排除犯罪事由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10)排除犯罪事由(10)排除犯罪事由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课前提问(1)什么是具体错误?它有哪几种情形?依法定符合说,如何处理?(2)什么是抽象错误?它有哪几种情形?依法定符合说,其处理原则是什么?课前提问(1)什么是正当防卫?其成立条件是什么?(2)什么是防卫过当?防卫过当如何处理?(3)什么是特殊防卫?它的成立条件是什么?一、排除犯罪事由的概念和种类1.概念:排除犯罪事由,又称正当行为、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指虽然客观上造成一定损害结果,形式上似乎符合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质上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依法排除犯罪的行为。2.构成特征:第一,客观上造成一定损害结果,形式上似乎符合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第二,实质上不符合该种犯罪的构成特征,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3、种类法定的排除犯罪事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事实的排除犯罪事由执行命令、履行职务、医疗行为、被害人承诺的行为、竞技行为、义务冲突等二、正当防卫

(JustifiableDefense)

1、概念刑法第20条第1、2款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一定损害的行为。侵害防卫不法性现在性针对性防卫意图限度性正不正2、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1)起因条件——不法侵害存在不法侵害的范围: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客观不法?主观不法?对不满14周岁者或者精神病患者的侵害能否正当防卫?案例1

假想防卫

案例4假想防卫是指行为人把实际上并非不法侵害的行为误认为是不法侵害,因而错误地实行所谓的防卫,造成他人无辜损害的情形。其基本特征是:其一,实际上并不存在不法侵害;其二,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防卫意图,误认为自己是对不法侵害人实行的正当防卫。其三,行为人的“防卫”行为客观上对无辜者造成了损害,具有社会危害性假想防卫属于事实认识错误。(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尚未结束不符合时间条件的防卫事前防卫事后防卫

报复性的事后防卫认识错误的事后防卫案例5(3)对象条件——针对不法侵害人正当防卫的目的是制止不法侵害行为,因此只能对不法侵害人而不能对第三者(4)主观条件——保护正当利益(权利)防卫认识的内容

不法侵害的存在不法侵害的进行不法侵害的紧迫防卫目的的层次

制止不法侵害维护正当权益不符合主观条件的行为

防卫挑拨互相的非法侵害偶合防卫案例2(5)限度条件——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这是判断防卫行为是否正当的关键必要限度的判断必要说,基本相适应说折衷说(适当说)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认定重大损失的地位案例83、防卫过当不同点类别主观罪过客观危害法律态度正当防卫

肯定防卫过当

否定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的区别(如右图)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刑罚问题1、防卫过当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2、如何确定防卫过当的罪名?4、特殊防卫刑法第20条第3款行为人面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不法侵害,采取致不法侵害人伤亡,均不负刑事责任的行为特殊防卫的条件不法侵害的严重性保护权益的有限性防卫强度的特殊性思考题什么是“行凶”?如何理解“暴力性犯罪”的范围?如何理解“造成不法侵害者伤亡”?案例6案例1陈某携带11000元外出经商,遇见值勤的便衣民警谢某和阮某。谢、阮见陈行色匆匆,十分可疑,便上前拦住陈某进行检查,陈不从。在纠缠中,阮表明自己的身份并将公安局的工作证在陈的眼前晃了一下,但陈某仍然拒绝检查。谢、阮更觉可疑,强行将陈拉入一老人家对陈所携带的包和身体进行了检查。陈在此过程中要求到附近派出所才可以检查。谢、阮则不予理睬,并强行解开陈的裤带进行检查。陈则误认为谢、阮二人是歹徒,要抢其携带的11000元,便乘谢、阮不备,抓起放在台面上的小刀,向谢、阮二人刺去,致谢某重伤。陈某的行为是否正当防卫?案例2O夫醉后常暴打T妻,因而二人感情不和,T欲痛击O。某日,T三更半夜听到开门声,误以为又是买醉回来的丈夫O,遂躲在着门后予以迎头痛击。实则,开门者乃手持危险武器的窃贼P,P应声倒地,P因被击中头部而成重伤。问T的行为如何定性?三、紧急避险(ActofRescue)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二)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三)避险过当(一)概念为了避免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利益的行为紧急之危险受保护之利益被牺牲之利益威胁害损权衡避险行为正正(二)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1、起因条件——必须有危险的发生自然灾害动物侵袭人的不法侵害人的生理、病理过程假想避险2、时间条件——危险正在发生紧迫性避险不适时(事前避险、事后避险)(二)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续)

3、主观条件——避险意图只能是出于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或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的损害这一正当目的。案例7

4、对象条件紧急避险所针对的对象只能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

5、限制条件(1)方法上的限制条件——不得已案例3(2)主体上的限制条件——行为人在职务上、业务上不能负有特定责任(二)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续)6、限度条件不能为了保护某种合法权益而对另一种合法权益造成超过必要限度的不应有的损害。通常认为,所谓避险的必要限度,是指避险行为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所避免的损害。必要限度的判断:通过利益之间的比较权益比较同类权益人身权益VS财产权益公共利益VS个人利益特殊利益类型案例9自主决定利益3、避险过当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行为避险过当的条件主观上的罪过性客观上的过当性避险过当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刑罚。

案例3被告人郑某,男,48岁,某海轮船长。1998年11月,郑的船由南美载货回国,途经公海时收到台风紧急预报,。由于船远离陆地,不可能进港;而在原地抛锚或者继续前行、返航均不能避免台风的袭击。郑为减轻船的负荷,以免船毁人亡,即命令船员将所载货物的10%(价值10余万元人民币)抛入大海。然后继续前行。10小时后,台风突然转向,该船未遭到台风袭击。问题:郑某的行为是否紧急避险?六、思考题思考题: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有哪些?如何掌握防卫的限度?如何正确适用“无限防卫”的法律规定?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有何区别?案例41980年6月某日晚,某厂工人汤某在有附近遇见两个男青年正在侮辱他的女朋友,即上前制止,因被其中一男青年殴打而被迫还手。在对打时,便衣黄某路过,见状抓住汤某的左肩,但未及时表明其公安人员的身份。汤某误以为黄是对方的帮凶,便拔刀剌黄左臂一刀后逃走。问:对汤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和处理?并请说明理由。案例52.张某的次子乙,平时经常因琐事滋事生非,无端打骂张某。一日,乙与其妻发生争吵,张某过来劝说。乙转而辱骂张某并将其踢倒在地,并掏出身上的水果刀欲剌张某,张某起身逃跑,乙随后紧追。张某的长子甲见状,随手从门口拿起扁担朝乙的颈部打了一下,将乙打昏在地上。张某顺手拿起地上的石头转身回来朝乙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乙死亡。对本案中张某、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案例62001年3月13日下午,陈某因曾揭发他人违法行为,被两名加害人报复砍伤。陈某逃跑过程中,两加害人仍不罢休,持刀追赶陈。途中,陈某多次拦车欲乘,均遭出租车司机拒载。当两加害人即将追上时,适逢一中年妇女丁某骑摩托车(价值9000元)缓速行驶,陈某当即哀求丁某将自己带走,但也遭拒绝。眼见两加害人已经逼近,情急之下,陈某一手抓住摩托车,一手将丁某推下摩托车(丁某倒地,但未受伤害),骑车逃走。陈某骑车至安全地方(离原地约2公里)停歇一会后,才想到摩托车怎么处理。陈某将摩托车尾部工具箱的锁撬开,发现内有现金5000元陈某顿生贪欲,将现金据为已有,并将摩托车推至山下摔坏。此后逃往外地。试分析陈某上述各行为的性质,并说明理由。案例7抢劫犯张某,一天黄昏,遇单身骑车下乡工作的妇女李某,遂萌生歹念,但他抢车未遂,反被击昏。极度惊恐的李某投奔到最近的一个村庄唯一有灯光的人家,诉说遭劫经过,深得主人母女同情,并让李某和小女儿暂住一宿,待到天明后再去报案。天黑后,张某逐渐苏醒过来,悻悻而归,一进院门便发现了自己抢过的自行车,急忙向母亲问明来历,听后,十分慌张,问清李某睡的位置和方向,取下铡刀,悄悄拨开门,走进李某和他妹妹的房间,在黑暗中摸准睡在炕外侧的人头,照脖颈部猛砍一刀,然后告诉他母亲,抢自行车的就是他自己。老太太原本同情李某的遭遇,知情后却同情起儿子来,慌忙和张某一起将尸体抬到田间,扔进深枯井里并湮没罪迹。实际上,李某久久不能入睡,罪犯母子的谈话,拿刀、拨门声音都听得一清二楚,情急之中,悄悄移动罪犯妹妹,将熟睡的她推到土炕外侧。罪犯张某杀死的实际是自己的妹妹,李某乘罪犯及其母亲抬尸体外出之际,骑车回县公安局报案。【问题】:李某的行为是否属于紧急避险?案例8独居老人T乃一半身不遂之樱桃园主,行动不便,樱桃接近成熟时,T以合法持有之猎枪独守樱园。某日,学童X擅闯樱园,攀爬樱树并在树上享用樱桃大餐,T喝令无效,对空鸣枪后X亦置之不理,T遂瞄准X开枪身击。若X因而死或者伤,则T之责任如何?案例9眼看大雨将至,又无可躲避之处,X为保护自己身上的名贵西装,便劈手夺过身旁衣着破烂之人Y的雨伞,后Y变成落汤鸡,X之西装则完好无损。案例10O因车祸被送至医院急救,有生命危险,急需大量输血,但医院正巧缺乏稀有的同型血液。主治医师T1以护士T2知身体硬朗之医院工人P有同型血液,故要求P帮助,但遭P拒绝。T1、T2为救治O之生命,遂共同使用腕力强制抽取P之血液,P则奋力抵抗,并殴打T1、T2,以终止其强制抽血行为。随后,O因失血过多死亡。问案例中相关人士的刑事责任如何?案例111999卷二24、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

B.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C.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D.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

案例122002卷二6.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某日晚,乙橇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击为轻伤。甲的行为是什么性质?

A.故意伤害罪

B.正当防卫

C.防卫不适时

D.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案例132004卷二20.根据刑法第20条前两款的规定,____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但_____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否则就会造成新的不法侵害。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进行“防卫”的,属于____;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后,进行“防卫”的,属于____。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属于____;关于____的罪过形式,刑法理论上存在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____不是独立罪名,应根据其符合的犯罪构成确定罪名,;对于______,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这段话的空格中:

A.2处填写“正当防卫”,5处填写“防卫过当”,1处填写“假想防卫”

B.2处填写“正当防卫”,4处填写“防卫过当”,1处填写“假想防卫”

C.3处填写“正当防卫”,5处填写“防卫过当”

D.3处填写“正当防卫”,4处填写“防卫过当”,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