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对口单招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模拟练习题一附答案_第1页
安徽省淮北市对口单招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模拟练习题一附答案_第2页
安徽省淮北市对口单招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模拟练习题一附答案_第3页
安徽省淮北市对口单招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模拟练习题一附答案_第4页
安徽省淮北市对口单招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模拟练习题一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淮北市对口单招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模拟练习题一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

20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成名之作是()。

2.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和"以适用为本"的文学家是()

A.韩愈B.柳宗元C.欧阳修D.王安石

3.“你们真是没有良心哪,你们这样对待我,——是贼,是强盗,是鬼呀”,这句台词出自

A.曹禺的《日出》B.老舍的《茶馆》C.田汉的《南归》D.新歌剧《白毛女》4.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A.A.史论B.奏疏C.小说D.辞赋

5.下列划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是【’】

A.拘于虚也。于:在

B.莫大于海。莫:没有谁

C.众以为殃。殃:祸首

D.女有归。归:出嫁

6.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方面都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儒林外史》

7.

2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一部()。

8.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名历史著作是

A.《战国策》B.《左传》C.《国语》D.《史记》

9.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所采用的对仗形式是()

A.鼎足对B.流水对C.扇面对D.隔句对10.郭涑若《炉中煤》中,作者让炉中煤来诉说衷情,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A.移用B.借代C.拟人D.拟物

11.《字谕纪泽儿》中提到的读书方法是()

A.从心从法B.意测心得C.熟读诗文D.涵泳体察

12.下列作品,属于汉乐府民歌的是()

A.《蒹葭》B.《湘夫人》C.《饮酒》(其五)D.《陌上桑》

13.《风波》所描写的事件背景是()

A.1919年五四运动B.1911年辛亥革命C.1917年张勋复辟D.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

14.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是()

A.苏轼B.韩愈C.柳宗元D.王安石

15.诸子散文中善用寓言且具有浓厚文学色彩的是()

A.《论语》B.《庄子》C.《荀子》D.《韩非子》16.下列作品、作家、朝代、文体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资治通鉴》——司马迁——西汉——编年体通史

B.《聊斋志异》——蒲松龄——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

C.《东坡乐府》——苏轼——南宋——词集

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杂剧

17.《风波》、《断魂枪》、《苦恼》的作者依次是()

A.鲁迅、契诃夫、老舍B.契诃夫、鲁迅、老舍C.鲁迅、老舍、契诃夫D.契诃夫、老舍、鲁迅

18.《苦恼》一文的作者契诃夫的国籍是()

A.美国B.俄国C.法国D.英国

19.下列作家中,生活在晚唐的是()

A.王昌龄B.白居易C.柳宗元D.李商隐20.茅盾在《香市》一文中先追忆往昔香市的热闹场面,再写重兴的香市,采用的写作手法是()A.A.先扬后抑B.铺垫C.侧面烘托D.今昔对比二、填空题(10题)21.“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

22.李斯《谏逐客书》:“是以泰山不让土壤,___;河海不择细流,_____。

23.“其身正,__________;其身不正,__________。”

24.__是最近兴起的具有“大散文”气度和风范的“文化散文”的杰出代表。

25.《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

26.小说《苦恼》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

27.《门槛》中的“女郎”是一个___________形象。

28.孟尝君是著名的“___________”之一。

29.《关山月》是一首__________诗。

30.《冯谖客孟尝君》选自《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5题)31.白居易是盛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32.《米龙老爹》叙述方法的特点之一是以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为用,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和单调。()

33.苏轼以豪放词著称,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堪称他婉约词中的代表作。()

34.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月牙儿》等。()

35.《风波》是以七斤与赵七爷的矛盾冲突为中心线索描述事件的。()

四、文言文阅读(3题)36.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下列各题: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已。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请回答:

这段文字的中心人物是()

A.共叔段

B.郑庄公

C.祭仲

D.公子吕

37.

阅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4~26小题。

驼橐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

以离矣。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38.在这段文字中,王安石还揭露了什么问题?五、现代文阅读(3题)39.阅读朱自清《背影》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小题。

我看那边的月台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着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这段描述的大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材料

40.

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片段,然后回答36~38小题。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41.

这四句话从哪四个方面的感受写槐树的落蕊,寂静的气氛?突出“故都”秋的什么特点(限一字)?

六、作文(1题)42.题目:追求要求:A、必须写成以议论为主的文章;B、不能少于

800字;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1.C

2.D

3.A

4.A《五代史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伶官传》写的一篇序文,也是一篇史论文章。

5.A【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文言词语的解释。【应试指导】A项中的“于”应译为“被”。

6.C

7.C

8.D解析: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因此选择D项。

9.A

10.C

11.D

12.D

13.C鲁迅笔下的《风波》出自《呐喊》一书,小说描写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某水乡所引起的一场关于辫子的风波,以小见大,展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封闭、愚昧、保守的沉重氛围。

14.B

15.B

16.B司马迁代表作《史记》;苏轼是北宋词人;《桃花扇》不是杂剧。

17.C

18.B

19.D

20.D

21.雪上空留马行处

22.故能成其大故能就其深故能成其大故能就其深

23.不令而行;虽令不从

24.余秋雨余秋雨

25.古道西风瘦马

26.姚纳

27.女革命者

28.战国四君子

29.乐府旧题

30.战国策

31.N

32.N

33.Y

34.N

35.N

36.标准答案:B

37.郭橐驼种树的根本经验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38.揭露了士大夫不恤国事,专以向众人献媚取宠为能事的丑恶嘴脸。

39.遭过对父亲为儿子买桔子的行为的描写,表现了深挚动人的父子亲情。

40.可以理解为诗人不愿张扬来康桥寻梦一事,更不愿让人知道个人复杂难言的情感。他与康桥的告别是深沉而又含蓄的。

41.视觉、听觉、味觉、触觉。静。视觉、听觉、味觉、触觉。静。解析:这里写了视觉形象、触觉形象。花铺满地,写视觉形象;脚踏花地,写触觉感受。写触觉,更给读者以逼真的感受。

42.安徽省淮北市对口单招考试2021-2022年大学语文模拟练习题一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

20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成名之作是()。

2.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和"以适用为本"的文学家是()

A.韩愈B.柳宗元C.欧阳修D.王安石

3.“你们真是没有良心哪,你们这样对待我,——是贼,是强盗,是鬼呀”,这句台词出自

A.曹禺的《日出》B.老舍的《茶馆》C.田汉的《南归》D.新歌剧《白毛女》4.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A.A.史论B.奏疏C.小说D.辞赋

5.下列划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是【’】

A.拘于虚也。于:在

B.莫大于海。莫:没有谁

C.众以为殃。殃:祸首

D.女有归。归:出嫁

6.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方面都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儒林外史》

7.

2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一部()。

8.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名历史著作是

A.《战国策》B.《左传》C.《国语》D.《史记》

9.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所采用的对仗形式是()

A.鼎足对B.流水对C.扇面对D.隔句对10.郭涑若《炉中煤》中,作者让炉中煤来诉说衷情,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A.移用B.借代C.拟人D.拟物

11.《字谕纪泽儿》中提到的读书方法是()

A.从心从法B.意测心得C.熟读诗文D.涵泳体察

12.下列作品,属于汉乐府民歌的是()

A.《蒹葭》B.《湘夫人》C.《饮酒》(其五)D.《陌上桑》

13.《风波》所描写的事件背景是()

A.1919年五四运动B.1911年辛亥革命C.1917年张勋复辟D.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

14.唐宋古文八大家之首是()

A.苏轼B.韩愈C.柳宗元D.王安石

15.诸子散文中善用寓言且具有浓厚文学色彩的是()

A.《论语》B.《庄子》C.《荀子》D.《韩非子》16.下列作品、作家、朝代、文体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资治通鉴》——司马迁——西汉——编年体通史

B.《聊斋志异》——蒲松龄——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

C.《东坡乐府》——苏轼——南宋——词集

D.《桃花扇》——孔尚任——清代——杂剧

17.《风波》、《断魂枪》、《苦恼》的作者依次是()

A.鲁迅、契诃夫、老舍B.契诃夫、鲁迅、老舍C.鲁迅、老舍、契诃夫D.契诃夫、老舍、鲁迅

18.《苦恼》一文的作者契诃夫的国籍是()

A.美国B.俄国C.法国D.英国

19.下列作家中,生活在晚唐的是()

A.王昌龄B.白居易C.柳宗元D.李商隐20.茅盾在《香市》一文中先追忆往昔香市的热闹场面,再写重兴的香市,采用的写作手法是()A.A.先扬后抑B.铺垫C.侧面烘托D.今昔对比二、填空题(10题)21.“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

22.李斯《谏逐客书》:“是以泰山不让土壤,___;河海不择细流,_____。

23.“其身正,__________;其身不正,__________。”

24.__是最近兴起的具有“大散文”气度和风范的“文化散文”的杰出代表。

25.《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

26.小说《苦恼》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

27.《门槛》中的“女郎”是一个___________形象。

28.孟尝君是著名的“___________”之一。

29.《关山月》是一首__________诗。

30.《冯谖客孟尝君》选自《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5题)31.白居易是盛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32.《米龙老爹》叙述方法的特点之一是以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为用,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和单调。()

33.苏轼以豪放词著称,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堪称他婉约词中的代表作。()

34.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月牙儿》等。()

35.《风波》是以七斤与赵七爷的矛盾冲突为中心线索描述事件的。()

四、文言文阅读(3题)36.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下列各题: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已。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请回答:

这段文字的中心人物是()

A.共叔段

B.郑庄公

C.祭仲

D.公子吕

37.

阅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4~26小题。

驼橐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

以离矣。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38.在这段文字中,王安石还揭露了什么问题?五、现代文阅读(3题)39.阅读朱自清《背影》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小题。

我看那边的月台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着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这段描述的大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材料

40.

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片段,然后回答36~38小题。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41.

这四句话从哪四个方面的感受写槐树的落蕊,寂静的气氛?突出“故都”秋的什么特点(限一字)?

六、作文(1题)42.题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