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艺及设备课件4-浆纱_第1页
纺织工艺及设备课件4-浆纱_第2页
纺织工艺及设备课件4-浆纱_第3页
纺织工艺及设备课件4-浆纱_第4页
纺织工艺及设备课件4-浆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浆纱

(warpsizing)本章知识点:浆纱的目的和要求;主要粘着剂的一般性质和上浆性质;浆纱助剂的作用及用量;浆纱组分的选择方法,浆液配方的确定及调浆方法,浆液质量指标;浆纱工艺流程及浆纱质量指标。浆纱上浆率及浆液对纱线浸透、被覆程度的控制;浆纱烘燥机理及烘燥装置;浆纱伸长率的控制;浆纱自动控制;浆纱工艺设计及产、质量;高压上浆技术;提高浆纱产量及质量的技术措施。第一节浆纱概述1、浆纱工序的任务织造时经纱反复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拉伸、弯曲、冲击及摩擦)容易使纱线结构松散,起毛而断头,或纤维纠缠致使开口不清。如①拉伸:开口、打纬、卷取;②弯曲:交织过程;③磨擦:停经片、综、筘及梭子、经纱之间。通过分析得:从织轴到织口经纱要承受3000-5000次反复负荷的作用。2、浆纱目的(1)提高经纱的可织性(weavability);(耐磨提高,毛羽减少,保持伸长,增加强力)(2)并轴作用;(3)改善织物的手感和风格。3、浆纱要求提高耐磨性;降低毛羽;增加强度;保持伸长和弹性。其中增加强度与提高耐磨是一对矛盾;增加强度与保持伸长是另一对矛盾。经纱在上浆过程中,浆液在经纱表面被覆(coverage)和向经纱内部浸透(soakage)。经烘燥后,在经纱表面形成柔软、坚韧、富有弹性的均匀浆膜(sizingfilms),使纱身光滑、毛羽贴伏;在纱线内部,加强了纤维之间的粘结抱合能力,改善了纱线的物理机构性能。合理的浆液被覆和浸透,能使经纱织造性能得到提高。耐磨性改善;纤维集束性改善,纱线断裂强度(breakingtenactity)提高;良好的弹性(elasticity)、可弯性(flexibility)及断裂伸长(breakingelongation);纱线毛羽贴伏、表面光滑;具有合适的湿度;获得增重效果;获得部分织物后整理的效果。

4、上浆工作所起的积极作用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5、浆纱工序的组成:上浆和调浆调浆:选择浆料以一定比例配合调料成一定浓度的浆液。上浆:绞经上浆:将绞纱浸渍浆液,挤压、烘干。优点:设备费用省,操作简便,回丝少,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的色织生产。缺点:浆纱质量差,上浆不匀,劳动强度高,生产率低。经轴上浆:若干经轴并合→上浆→烘干→卷绕成浆轴优缺点与绞经上浆相反。6、浆纱工序在生产中的重要性浆纱是准备工序的关键,每台浆纱机的产量可供200-300台织机的织轴需要,即通常说浆纱一分钟织造一个班。浆纱质量好,则布机断头少,效率高,产量高,质量好。回丝少,挡车工劳动强度低。浆纱速度30-60m/min,相当于布机一个班的产量,稍一疏忽则布机一个班生活难做。每台浆纱机供应200-300台布机,浆纱机能否正常运转,对织轴的正常供应,关系很大。与降低成本关系很大,节约浆料、用汽、回丝等。7、浆纱工程的要求上浆量(率)符合工艺设计要求,避免过大或过小。上浆均匀。浆液对纤维有良好的粘附性、即被覆和浸透的比例应符合工艺要求。上浆后纱线毛羽贴伏,浆膜平滑,柔软而又坚韧。上浆后纱线的弹性伸长损失小。上浆后纱线的顺潮率应符合工艺设计要求,浆膜具有一定吸湿性。浆料来源充足,价格便宜,调浆操作简便而安全。织物在后处理时,浆料容易退净废液而净化,不污染环境。织轴卷绕质量良好。在保证浆纱质量前提下,不断提高浆纱生产率,并逐步提高浆纱操作的自动化程度。节约能源消耗,不断降低浆纱成本,提高浆纱经济效益。8、对浆液的工艺要求(1)具有一定粘度,并在上浆过程中保持粘度稳定。粘度:表示液体流动时分子间的摩擦阻力(内摩擦力)在相对静止的液体内,二层液体之间只有相互垂直的力,没有切向力。流层面积A,速差△V=V2-V1,两流层间距△y,则克服内摩擦力使流层流动F=η·A·(η-粘滞系数或粘度)当液体受到剪切力作用时,剪切应力一层按一层,传递到最下面一层,使浆液发生流动,由于切向力的存在,流体快的一层给慢的一层以拉力,慢的一层给快的一层以阻力,这种力称为摩擦力f。粘度的大小与高聚物的分子量大小成正比,与温度成反比,与浓度成正比。(2)有一定的粘附(着)力:浆液对纱线表面的润湿(亲和力)能力及浆液烘干成膜后从纱线上被剥离所需力的总和。粘着力大小取决于:浆液粘度、浆液与纱线的亲和能力。(3)具有成膜性(物质的内粘性、内聚力)(4)具有物理和化学的稳定性(5)无异色、异味、无有害气体(6)能迅速烘干,无再粘性,并有抗静电性。

9、浆液和浆纱指标(1)浆液指标:浓度(总固体量表示)粘度分解度(对淀粉浆而言)溶解度(对化学浆而言)温度:半熟浆70-80℃;熟浆97-99℃。(2)浆纱指标:上浆率b、回潮率w、伸长率ε、增强率z、减伸率Jz等。浆纱范围:一般单纱均要浆纱,同时10tex以下的股线也要浆纱。对不上浆纱线的处理(干并、湿并、上薄浆)浆纱机介绍:(1)按原料分:短纤、长丝、色纱(2)按烘燥方式分:热风、烘筒、联合式(3)按浆槽数量分:单浆槽、双浆槽、多浆槽(4)按上浆方式分:轴经浆纱机、整浆联合机、单轴浆纱机、染浆联合机、分条整浆联合机。第二节浆料浆液性能:化学物理性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浆液在使用过程中不易起泡,不易沉淀,遇酸、碱或某些金属离子时不析出絮状物;对纤维材料的亲和性及浸润性;适宜的粘度。浆膜性能:对纤维材料的粘附性;强度、耐磨性、弹性、可弯性;适度的吸湿性,可溶性;防腐性。浆料的分类:粘着剂(主剂)、助剂主剂:改善经纱的织造性能。助剂:改善或弥补主剂在上浆性能方面的某些不足。一、粘着剂——又称主浆料粘着剂是一种具有粘着力的材料,它是构成浆液的主体材料。浆液的上浆性能主要由它决定。浆纱用的粘着剂分为天然粘着剂、变性粘着剂、合成粘着剂三大类。

三大浆料是指:淀粉类、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类.天然粘着剂化学粘着剂合成粘着剂植物性动物性纤维素衍生物变性淀粉乙烯类丙烯酸类各种淀粉:小麦淀粉、玉蜀黍淀粉、米淀粉、甘薯淀粉、马铃薯淀粉、橡子淀粉、木薯淀粉海藻类:褐藻酸钠植物性胶:阿拉伯树胶、白芨粉、田仁粉、槐豆粉动物性胶—鱼胶、明胶、骨胶、皮胶甲壳质—蟹壳、虾壳等变性粘着剂

羧甲基纤维素(CMC)、甲基纤维素(MC)、乙基纤维素(EC)、羟乙基纤维素(HEC)转化淀粉——酸化淀粉、氧化淀粉、可溶性淀粉、糊精淀粉衍生物——变联淀粉、淀粉酯、淀粉醚、阳离子淀粉接枝淀粉——淀粉的丙烯腈接枝共聚物,淀粉的水溶性接枝共聚物,淀粉的其它接枝共聚物聚乙烯醇(PVA)乙烯类共聚物—醋酸乙烯-丁烯酸共聚物、乙烯酸-马来酸共聚物、醋酸乙烯-马来酸共聚物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一)淀粉——三大浆料之一概述淀粉作为经纱上浆的主要浆料已有悠久历史。淀粉对亲水性的天然纤维有较好的粘附性,也有一定的成膜能力,基本上能满足这些纤维的上浆要求;淀粉的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其他化学浆料轻。天然淀粉的一般性质:不同的淀粉从不同的植物中提取,故性质不同,其颗粒大小、外型形状亦不相同。淀粉是由-葡萄糖缩聚而成的高聚物,淀粉颗粒愈大,浆液粘度愈高,较易糊化和分解,但粘度不稳定。淀粉属天然高分子碳水化合物中多元糖类,由许多

-葡萄糖缩聚而成(C6H10O5)n,n为聚合度。联结葡萄糖基环的甙键(-O-)活泼性高,易被水解,遇酸、遇氧化剂易断裂,但对碱较稳定。羟基(-OH),葡萄糖基环上第2、3、6号碳原子上含有,羟基对氧化剂很不稳定,特别是伯醇羟基(-CH2OH)活泼性最大,很易被氧化。聚合度n,大量的羟基(-OH)存在,使淀粉对亲水性纤维如棉、麻、粘胶等亲合性好。一般n=200-6000,n越大则粘度越高,渗透性越差。

天然淀粉的物理性质:白色、微黄色的细腻粉末分子式:(C6H10O5)n

聚合度n:200-6000淀粉的结构有两种:直链淀粉:大分子呈线状。N=200-900个缩水葡萄糖基以

-1,4甙键联结而成。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支链淀粉:大分子呈分支状,由6000-37000个葡萄糖基联结,除

-1,4甙键外,还有

-1,6甙键,支链淀粉约相隔20个葡萄糖基有一个分枝。淀粉的结构及性质比较:直链淀粉:-1,4甙键联结;(含量一般为20-25%左右)支链淀粉:除-1,4甙键联结外,还有1,6甙键和少量的1,3甙键,显分枝态。

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分子结构线形、规则分支型、不规则聚合度200-900600-6000与碘反映兰色紫色在水中状态溶于热水,易凝胶在热水中膨胀,不易凝胶浆膜性能坚韧、有弹性硬脆常用淀粉的直链、支链比例小麦:1:3玉米、马玲署、橡子:1:4木署:1:5糯米:0:100—粘性最高大豆:100:0—成膜最好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在上浆工艺中相辅相成,起到各自的作用。浆液的粘度粘度的定义:浆液流动时的内摩擦力。粘度与经纱吸浆难易和吸浆量有着密切关系。要求它在浆槽内有一个恒定值,即:粘度要稳定),以保证前后的上浆效果恒定。粘度的表示:绝对粘度--单位时间内各单位面积的液体移动单位距离时内部摩擦阻力。单位:泊相对粘度--分散液体的绝对粘度与介质绝对粘度之比。粘度的测量:实验室用粘度计等。生产中采用漏斗,测浆液从漏斗中漏完所需的时间,以时间的长短来间接反映粘度大小。

淀粉的上浆性质淀粉在水中粘度变化比较复杂,随温度、时间而异。粘度—温度变化曲线在生产上的应用a、淀粉浆调浆时,在糊化开始温度前测比重,定浓度。b、浆液调煮好后,要焖浆一段时间;使粘度稳定。c、小量调浆,每次用浆时间不超过3小时,以免粘度衰退。d、开冷车,待粘度稳定再开,而不能在最高粘度时开。e、在浆纱机处理故障,开慢车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粘度下降,造成轻浆毛头。淀粉上浆应注意的问题:淀粉不溶于水,一般采用高温上浆(95-98度);淀粉聚合度高,分子量大,影响浸透性。所以,淀粉浆需添加分解剂,使部分支链淀粉裂解,降低粘度,提高浸透性;

淀粉浆膜比较脆硬,浆膜强度大,弹性较差。因此,淀粉浆需加入适量柔软剂、吸湿剂,以增强浆膜弹性,改善成膜性;淀粉大分子中含有大量羟基,且具有较强的极性。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它对含有相同基团或极性较强的纤维材料有较高的粘附力,如棉、麻、粘胶等亲水性纤维。对疏水性纤维粘附力很差,所以,淀粉浆不能用于纯合纤的经纱上浆;淀粉浆易霉变,需加防腐剂。总之,天然淀粉虽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但其上浆性能不能令人满意,常需用各种辅助浆料加以弥补,或运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使淀粉变性,或与其他浆料混合使用。(二)变性淀粉--通过物理、化学或其它方式使天然淀粉的性能发生显著变化而形成的产品。

各种变性淀粉的变性方式及变性目的主要变性淀粉:酸解淀粉变性机理:淀粉大分子中的甙键对酸很不稳定,遇酸后迅速发生水解反应,使甙键断裂,上浆性能:淀粉的聚合度下降,粘度也降低,浆液的流动性好,浸透性增加。b.氧化淀粉变性机理:淀粉中的甙键被强氧化剂氧化断裂,并使其羟基氧化成醛基和羧基。上浆性能:氧化后,淀粉大分子裂解,聚合度下降,粘度也降低,浆液的流动性好,浸透性增加;同时,由于羧基的存在,提高了浆液对亲水性纤维的粘附性。c.酯化淀粉

变性机理:淀粉大分子中的羟基与无机酸或有机酸都能发生酯化反应,形成酯化物。一般来说,可用任何已知的酯化反应的方法来实现,所得产物为淀粉酯衍生物。上浆性能:

淀粉酯的酯化程度以取代度表示。取代度表示淀粉的每个葡萄糖基环上羟基的氢被取代的平均数。由于每个葡萄糖剩基上有三个羟基,因此取代度的平均值在0-3之间。由于酯化淀粉的大分子中带有疏水性酯基,对疏水性合纤的粘附性、亲和力加强。

d.醚化淀粉

变性机理:淀粉大分子中的羟基被各种试剂(醇、卤代烃等)醚化,所得产品叫淀粉醚衍生物。上浆性能:取代度:醚化淀粉的醚化程度也用取代度表示。淀粉醚的亲水性和水溶性改善程度与取代基性能及取代度有关。淀粉醚浆液粘度稳定,浆膜较柔韧,对纤维素纤维有良好的粘附性。低温下浆液无凝胶倾向。具有良好的混容性。e.交联淀粉

变性机理:淀粉大分子间通过酯化、醚化等化学反应,形成与化学键连接的交联状大分子,即成为交联淀粉。上浆性能:交联淀粉的聚合度增大,粘度增加,粘度的热稳定性好,一般用于以被覆为主的经纱上浆。也可用做混合浆料,与低粘度的合成浆料混合。

f.接枝淀粉

是由合成低聚物接枝到淀粉大分子上形成。它可根据经纱上浆要求进行接枝改性设计,是一种有前途的变性淀粉。变性淀粉的种类很多,与天然淀粉相比,变性淀粉在水溶性、粘度稳定性、对合成纤维的粘附性、成膜性、低温上浆适应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经纱上浆中,变性淀粉的使用品种越来越多,使用比例、使用量也越来越大。资料:我国变性淀粉实际使用量应用的工业部门1996年实际销售量(万吨)2005年需求量(万吨)造纸工业820-30纺织工业5.510-13饲料工业48-10食品工业0.514-16医药工业2-4铸造工业3-4淀粉塑料10-12其他工业5-8总计18.072-100当前,国际上纺织浆料中用得最多的仍然是变性淀粉浆料。美国为了节省劳动成本,他们主要是用不同规格的变性淀粉与聚乙烯醇混合的“组合浆料”形式。

而欧洲仍然是使用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的变性淀粉与丙烯酸类浆料的混合浆。欧美主要国家所用的变性淀粉浆料中,酸解淀粉仍占80%以上。(二)动物胶动物胶属硬朊类蛋白质,是由各种氨基酸缩聚而成的天然高聚物,主要用于毛纱、粘胶丝、醋酸长丝等浆纱生产。上浆性能水溶性:低温不溶于水,70度以上分子裂解能成为水溶液。浸透性:浆液浓度的影响--低浓时(1-2%),浆液粘度与浓度成正比。浓度增大后,粘度增加的速度很快,浆液的浸透性较差,需加入助剂以改善浸透性能。浆液温度的影响--低温时,粘度较大,浸透性能差;浆液温度在65-80度之间时,粘度比较稳定;温度在90度以上时粘度下降。因此,适宜的上浆温度范围是65-80度。粘附性:对纤维素纤维和蛋白质纤维具有良好的粘附性。成膜性:浆膜硬、脆,配方中应加入柔软剂。霉变性:易霉变,配方中应加入防腐剂。(三)纤维素衍生物纤维素与淀粉相似。利用葡萄糖基环中羟基的特性,可使纤维素发生酯化或醚化反应,以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能。浆纱常用的纤维素衍生物浆料有羧甲基纤维素(CMC)钠盐。CMC是由碱纤维素用一氯醋酸经醚化反应制得。工业上常用的是其钠盐。几个主要指标:①醚化度—纤维素大分子中每百个葡萄糖基环中的羟基中的氢被醚化基团所取代的个数。②代替度—纤维素大分子中每一个葡萄糖基环中羟基中的氢被醚化基团所取代的个数。CMC代替度分三档:低0.25-0.5不溶于水;中0.5-1.2水溶性较好;高1.2以上水溶性好。代替度越高、价格越高,浆纱用中代替度即可。③粘度低50-300CP;中300-1000CP;高1000CP以上上浆用CMC的规格与性能项目性能项目性能外观白色粉状或短纤维状粘度(2%,25℃)400~600cP取代度0.7~0.8PH值(1%,25℃)6.5~7.5有效成分(%)≥90比重1.59含氯化物(%)≤7薄膜断裂强度(kg/mm2)3~5含乙醇酸钠(%)≤3薄膜断裂伸长率(%)10~20CMC的上浆性能水溶性:取决于取代度。当DS>0.4时,CMC才具有水溶性。DS越高,水溶性越好。一般DS为0.7-0.8。粘度:用于经纱上浆的CMC粘度在400-600cp

温度对粘度的影响:浓度对粘度的影响:

酸碱度对粘度的影响:pH<3,出现沉淀;pH=5-9时,粘度稳定;pH>10,粘度略有降低。粘附性:CMC分子中极性基团的引入对纤维素纤维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及粘附性。一般用于纯棉细特纱、涤棉纱的上浆。成膜性:浆膜光滑、柔韧,强度较高。浆膜易吸湿、发软、发粘,一般不作为主粘着剂。混溶性:能与各种淀粉、合成浆料及助剂进行均匀混合,是一种十分优秀的混溶剂。

CMC作为浆料的不足:粘度变化较大,且不易控制;吸湿性较强,浆膜易发软发粘;对合成纤维的粘附性较差;含盐量高的粗制品对机件有腐蚀性。

CMC使用要点一般不单独用;混用时:a、以CMC为主,加淀粉,改善手感,提高减伸率,用于中粗特织物。b、以PVA为主,混用CMC,淀粉用于涤棉织物。c、使用时要防腐,加入油脂可防止粘浆皮。(四)聚乙烯醇(PVA)浆料——三大浆料之一构成:由聚醋酸乙烯酯在甲醇中通过醇解而得。PVA的主要质量指标:聚合度(DP)醇解度(DH):指制造PVA时聚醋酸乙烯中的醋酸根被羟基所取代的程度。当DH=98±1%,该PVA称为完全醇解PVA(FH-PVA);当DH=88±1%,该PVA称为部分完全醇解PVA(PH-PVA)。

醇解度

:大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羟基置换的百分数。完全醇解(FH)PVA的醇解度为98-99%,是一个均聚物,结构式为:FH-PVA

部分醇解(PH)PVA的醇解度为85-90%,是乙烯醇与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结构式为:PH-PVA聚合度:

大分子中链节的重复数(乙烯醇个数)PVA的牌号:国内1788—n=1700;dh=88%

日本K17—n=1700(117)1,K—FH

国外B17—n=1700(217)2,B—PH

PVA的一般性质PVA为无味、无臭或淡黄色颗粒,成品也有粉末状、片状或絮状。

PVA的上浆性能水溶性(溶解度)---取决于其聚合度和醇解度。

PVA溶解度与醇解度关系

聚合度的影响:一般聚合度n愈高溶解性愈差。当n=500时,在室温下即可溶解,当n=1700时,温度达80度以上才能溶解。这与一般高聚物的溶解性能变化是一致的。由于聚合度高,分子间引力就大,要克服分子间力并均匀地分散在水分子之间就显得困难。醇解度的影响:较为复杂。FH-PVA溶解于沸水,而PH-PVA则在40-50度温水中即能溶解。(原因)浆液的粘度粘度-温度:在定浓条件下,粘度和温度的关系接近于反比;粘度-聚合度:一般聚合度愈高粘度亦愈高;粘度-醇解度:当DH=87%时,PVA溶液的粘度最小;粘度-时间:FH-PVA的粘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溶液呈凝胶状;PH-PVA溶液的粘度相对于时间的变化较稳定。粘附性——PVA对各种纤维的粘附性都比天然浆料为好。完全醇解PVA,分子结构中(-OH)占优势,对亲水性纤维的粘附力强。部分醇解PVA,分子结构中含有少量的(-OCOCH3),对疏水性纤维的粘附性好。(FH-PVA对亲水性纤维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及亲和力,PH-PVA则略差;PH-PVA对疏水性纤维具有较好的粘附性,而FH-PVA较差。)成膜性——PVA薄膜具有强度高、弹性好、耐磨性好的特点。当RH大于60-65%时浆膜坚韧。PVA溶液的水分蒸发后成透明的薄膜,浆膜坚而韧。聚合度愈大,膜的强度和伸长率越大。醇解度愈高,膜的强度也越大,但伸长率低。混溶性混溶性是指两种组分的溶液能互相均匀地混和,即使静置一定时间后也不致分层的性能。PVA与合成浆料等混溶性好,与淀粉混溶性相对较差,易分层。PVA的可变性:能生成酯、醚、醛等。PVA与碱作用:温度升高时PVA分子链发生显著分解,粘度下降,粘附性和成膜性受到损害,故上浆时宜中性。PVA的强氧化剂作用,能被氧化而使大分子断裂,降低粘度,也降低粘附性和薄膜强度—印染厂以此特性退PVA浆。混溶性:PVA与水溶性高聚物褐藻酸钠,聚丙烯酸类,骨胶等有良好的混溶性,与淀粉或CMC混用时,PVA含量低于30%或高于70%才能获得良好混溶性。浆液稳定性:稳定性好,不易腐败变质,与油脂类不起化学反应。存在问题:①易起泡;②易结浆皮;③浆膜的分纱性差;④对合纤粘附性不足;⑤退浆COD值高。(五)丙烯酸类浆料——三大浆料之一它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其个性取决于侧基。可分成三类:酸盐类、酰胺类和酯类。丙烯酸类浆料是许多同类浆料的总称。1、聚丙烯酸(PAA)

对锦纶纤维良好的粘附性2、聚丙烯酸酯(PAAt)

常用聚丙烯酸钠盐(PAA盐)。3、聚丙烯酸盐4、聚丙烯酰胺(PAAm)含固量较低,再粘性强,宜于与其他浆料溶用。1)丙烯酸类浆料的上浆性能(共性)粘附性与成膜性---对疏水性纤维具有优异的粘附性,成膜性好。浆膜具有弹性,伸长大,强度较低。水溶性和混溶性---水溶性主要取决于取代基团的极性及数量。与淀粉、CMC、PH-PVA的混溶性好,与FH-PVA的混溶性差,易发生分层现象。吸湿性与再粘性---吸湿性较其它浆料强,单独使用时再粘现象严重。粘度---稳定

2)常用的丙烯酸类浆料a.聚丙烯酸甲酯(又称“甲酯浆”)——它由丙烯酸甲酯(85%)、丙烯酸(8%)、丙烯月青(7%)共聚而成。丙烯酸甲酯——粘附作用;丙烯酸——水溶性好;丙烯月青——提高浆膜的耐磨性。聚丙烯酸甲酯的上浆性能:对疏水性合成纤维具有良好的粘附性(一般用于涤棉纱上浆中)浆膜强度低、伸长大,柔而不坚,再粘现象严重一般与PVA、淀粉、CMC混用。b.聚丙烯酰胺

——聚丙烯酰胺由丙烯酰胺单体聚合而成。它可分为完全水解型和部分水解型。聚丙烯酰胺的上浆性能:粘附性:由于含有酰胺基,对棉、毛、涤等粘附性好。水溶性:完全水解型聚丙烯酰胺水溶性好,部分水解的则较差。浆膜性能:浆膜机械强度大,与PVA相近,但弹性、柔软性、耐磨性较差。吸湿性:浆膜吸湿性强,易发生再粘现象,浆膜发软。其它:浆液在碱作用下产生水解,与钙、镁离子相遇发生沉淀,因此浆纱时硬水要进行软化。c.聚丙烯酸溶于水,对聚酰胺纤维具有良好的粘性

浆液的酸性强,必须使用耐酸性调浆和上浆设备很少单独使用,常用作共聚浆料的组分,以提高浆料的水溶性d.聚丙烯酸钠水溶性好,但浆膜柔而不坚,再粘性严重。可用于棉纱上浆,但不单独使用与淀粉混用时使淀粉易于糊化,且能提高浆纱耐屈曲性能(六)共聚浆料目的在于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能不同的单体,以不同含量进行共聚,获得不同的上浆特性。尤其在丙烯浆料中较多.(七)组合(即用)浆料为解决多元浆料供应的麻烦,以单一形态的产品供应市场,达到科学而准确准备浆液的目的.

两条技术路线:

一是以变性PVA为主辅以变性淀粉;

二是以丙烯类共聚浆料为主辅以变性淀粉.

发展方向:少组份,高性能,品种适应性广.化学粘着剂共性优点:

1、化学稳定性好,不易变质;2、粘度稳定;3、可少用或不用助剂,调浆简单;4、低粘高浓,上浆率低,织轴可多卷绕经纱(不会过重);5、浆膜较光滑、坚韧;6、上浆温度较低;7、节约粮食.缺点:

1、吸湿性大,有再粘现象;2、成本高;3、上浆率低,浆纱手感软;4、废水会污染环境。二、助剂助剂是用以改善粘着剂某些性能不足的辅助材料,种类很多,使用时选用种类及用量一般较少。常见种类:主要有分解剂、浸透剂、柔软剂、抗静电剂、润滑剂、防腐剂、中和剂、吸湿剂、消泡剂等等。助剂使用的原则:在满足织造条件的情况下选用种类及用量越少越好。1、淀粉分解剂使用的目的:降低淀粉的平均分子量,改善浆液的浸透性能;同时,降低淀粉的糊化温度,缩短淀粉浆液达到完全糊化状态所需的时间,从而缩短浆液调制时间。分解方法与机理:酸对淀粉的分解:淀粉大分子的甙键对酸很不稳定,遇酸后迅速发生水解反应,使甙键断裂,淀粉的聚合度减小,粘度下降,浸透性增大。(常用盐酸、硫酸等)碱对淀粉的分解:碱在高温及氧存在的条件下可使淀粉大分子裂解,使淀粉浆粘度下降。(常用烧碱、硅酸钠等)氧化剂对淀粉的分解:

淀粉中的羟基被氧化剂氧化成醛基、羧基,从而减小淀粉浆的粘度。(常用漂白粉、次氯酸钠等)2、浸透剂浸透剂的作用减小浆液的表面张力,增加浆液的流动性,由此提高浆液的浸透扩散能力。乳化经纱上的油脂,如棉蜡、合纤上的润滑油等。浸透剂类型及常用浸透剂:类型: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常用浸透剂:平平加O、5881D、JFC等。注:过量浸透剂会使浆液起泡,使用量宜少!3、柔软剂柔软剂的作用---能使浆膜增塑柔软,浆纱柔韧可绕,改善织物风格。

提高浆膜表面的平滑性,降低浆纱的摩擦系数;

减小粘着剂大分子间的结合力,增加浆膜的可塑性。副作用:浆膜强度有一定的降低。常用柔软剂1)各种油脂:油脂是油与脂的总称。含有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在常温下呈液态,称油;主要含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在常温下呈固态,称脂。用作柔软剂的各种油脂包括牛油、猪油、羊油、棉籽油等。它们不溶于水,使用前要进行乳化处理。2)浆纱膏:动物油下脚经乳化而得。3)柔软剂101:石蜡和硬脂酸的乳化物,用于合纤上浆。浆纱油脂的质量要求:上浆工程对油脂性能的主要要求是,性能稳定、均匀熔点较高且稳定水分和灰分含量低酸值及皂化值不宜过高4、防腐剂作用:抑制霉菌的产生,防止霉变。

2-萘酚是我国纺织生产中使用很广的防腐剂。5、润滑剂作用:改善浆纱表面的平滑性,减少浆纱的摩擦系数,增强其耐磨性;减少静电作用。常用的润滑方式:通过蜡液或蜡辊对离开烘房的浆纱进行后上蜡,即在浆纱上涂一层蜡膜,使浆膜表面润滑光洁。6、抗静电剂作用:疏水性合纤吸湿性差,是不良导体,生产中易造成静电积聚。抗静电剂的作用是增大纤维的导电性,且使浆膜润滑。抗静电剂种类:主要有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

7、中和剂作用:用以调节浆液的酸碱度。种类:中和剂分碱性中和剂与酸性中和剂两种。碱性中和剂通常为苛性钠,酸性中和剂一般是盐酸等。8、吸湿剂作用:改善浆膜的弹性、柔性。主要用于淀粉浆中。常用吸湿剂:常用吸湿剂有甘油。它的吸湿性强、且具有一定的防腐性能。9、消泡剂作用:降低气泡膜的强度,使气泡破裂。泡沫对浆纱的危害:上浆率不易掌握;易产生上浆不匀,影响浆纱质量。常用消泡剂:松节油、硅油、可溶性蜡、辛醇、部分高分子型表面活性剂等。第二节浆液配方与调浆一、浆料组分的选择1、根据纱线的纤维材料选择浆料粘着剂的确定依据“相似相容”原理,即经纱的纤维材料与粘着剂具有相同基团或相似极性时,彼此间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和亲和力。部分助剂随粘着剂的选择而确定。浆料名称结构特点纤维名称结构特点淀粉羟基棉纤维羟基氧化淀粉羟基,羧基粘胶纤维羟基褐藻酸钠羟基,羧基醋酯纤维羟基,酯基CMC羟基,羧甲基涤纶酯基完全醇解PVA羟基锦纶酰胺基部分醇解PVA羟基,酯基维纶羟基聚丙烯酸酯酯基,羧基腈纶腈基,酯基聚丙烯酰胺酰胺基羊毛酰胺基动物胶酰胺基蚕丝酰胺基2.根据纱线的线密度、品质选择浆料细特纱:以浸透增强为主,耐磨为辅,采用较高的上浆率粗特纱:以被覆为主,上浆率较低些捻度股线3.根据织物组织、用途、加工条件选择浆料单位长度上受到机械作用次数多,则相应的上浆率要高。4.织造工艺条件织机速度、环境温湿度等。二、浆料配比的确定1、粘着剂确定之后用实验设计方法确定各粘着剂的配比正交实验法通用旋转实验设计方法2、注意事项浆料配合的种类以少为宜各组分之间不应发生化学变化,而应是物理的混合过程三、浆液调制1、调浆设备——浸渍桶;调浆桶;高速搅拌器和高速溶解桶;煮釜桶;输浆泵、输浆管和控制阀。

调浆桶作用:主要用于粘着剂溶解和浆液调合工作。调浆桶分类:常压调浆桶;高压调浆桶2、调浆方法调浆过程包括:投料的称重、浆料的准备、调制的顺序和方法、有关参数的控制和检测。浆液质量的控制参数:温度、浓度、粘度、PH值常用的调浆方法有定浓法和定积法。调浆方法1、定浓法:在规定温度时测定浆液的浓度,以此确定浆液中含有的浆料量。常用于淀粉浆2、定积法:在规定体积内,投入一定量浆料,加水至规定体积,以此来确定浆液中含有的浆料量。——常用于化学浆调浆桶四、浆液的输送1、重力输浆:利用浆液的自重、依靠调浆桶与预热浆箱的高度差,浆液由输浆管路流入预热浆箱。特点:浆液粘度稳定;浆液在输浆管路中有静止阶段,可能导致浆液发生沉淀,影响上浆质量;对于高粘度的浆液,重力输送方法有一定困难。2、压力输浆:利用输浆泵的机械作用把浆液输送到预热浆箱。特点:输浆能力强;泵的机械剪切作用会导致浆料大分子的裂解,从而使浆液粘度下降。五、浆液的质量控制六定:定量定浓定温定酸碱度定调制时间定粘度上浆工艺流程:轴架浆槽烘房车头第三节上浆浆纱机组成:经轴架、上浆装置(浆槽)、烘燥机构(烘房)、前车部分(车头)、传动部分、伸长和张力控制机构(织轴卷绕)等。分类(一)按烘燥方法分:烘筒式、热风式、热风烘筒并用式(二)按上浆方式分:轴经浆纱机、整浆联合机、浆染联合机、单轴浆纱机、分段整浆联合机等。(三)按浆纱机卷成织轴的幅宽分类:140类、180型、200型,300型。对浆纱机的要求1、保证纱线有一定的均匀的上浆率,达到一定的浸透和被覆,以达到增强耐磨,浆膜完整,落浆少。2、均匀的回潮率(纵、横向)3、张力均匀、适中、能分段控制(保伸)4、纱线排列均匀,织轴圆整,记匹打印准确,回丝和坏轴少。5、降低耗汽量,提高烘燥效率,提高车速,增加产量。6、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机械上落轴,烘房温度,车速自控。7、使用广泛性:适应不同品种,不同幅宽。8、操作方便:占地少上浆的质量指标浆纱质量指标:上浆率、伸长率、回潮率、增强率、减伸率等。浆轴卷绕质量指标:墨印长度、卷绕密度、好轴率。一、上浆的质量指标及其检验1.上浆率

上浆率(sizeloading,sizeaddon)是反映经纱上浆量的指标,经纱上浆率为浆纱干重与原纱干重的百分比。上浆率=(浆纱干重-原纱干重)/原纱干重*100%

测定方法:计算法和退浆法。上浆率高,浪费浆料,增加了成本,强力和耐磨性能增加,但浆纱的弹性和伸长率减小,会导致织造时经纱断头的增加;上浆率低,纱线强力和耐磨性不足,也会造成断头增加。2.伸长率

浆纱伸长率(elongationrate)反映了浆纱过程中纱线的拉伸情况。伸长率=(浆纱长度-原纱长度)/原纱长度*100%

测定方法:计算法/仪器测试法数据:一般,棉伸长率<1%,涤棉<0.5%,粘胶<3.5%)影响浆纱伸长率大小的主要因素:(1)经轴退绕张力(4)分纱张力(2)浸浆张力(5)卷绕张力(3)烘燥张力3.回潮率

浆纱回潮率(moistureregainofsizedwarp)是浆纱含水量(moisturecontent)的质量指标,它反映浆纱烘干程度。烘干程度不仅关系到浆纱的能量消耗,而且影响了浆膜性质(弹性、柔软性、强度、再粘性等)。回潮率=(浆纱含水重量-浆纱干重)/浆纱干重*100%测定方法:计算法/回潮测湿仪浆纱回潮率过大,会引起浆膜发粘,浆纱粘连在一起,织造时引起开口不清,浆纱易发霉;浆纱回潮率过小,浆膜粗糙、脆硬,落浆率较大,浆纱耐磨性能差。

浆纱回潮率的调节:一般主要通过控制烘房温度和浆纱速度来稳定回潮率。4.增强率和减伸率

增强率(tensilestrengthincreasingrate)和减伸率(elongationdecreasingrate)分别描述了经纱通过上浆后断裂强力增大和断裂伸长率减小的情况。增强率=(浆纱断强-原纱断强)/原纱断强*100%

减伸率=(原纱断伸-浆纱断伸)/原纱断伸*100%测定方法:在单纱强力试验机上测试。5.耐磨次数和增磨率6.毛羽指数及毛羽降低率

浆纱表面毛羽贴伏程度以浆纱毛羽指数(indexoffiberlay)和毛羽降低率(reducingrateoffiberlay)表示。

毛羽指数:表示在单位长度纱线的单边上,超过某一投影长度的毛羽累计根数。毛羽降低率=(原纱毛羽指数-浆纱毛羽指数)/原纱毛羽指数*100%(二)经轴卷绕质量指标及其检验墨印长度墨印长度的测试用来衡量织轴卷绕长度的正确程度。墨印长度可以用手工测长法直接在浆纱机上对浆纱测定,亦可利用伸长率测定仪进行测定。卷绕密度卷绕密度是织轴卷绕紧密程度的质量指标。织轴的卷绕密度应适当,卷绕密度过大,纱线弹性损失严重;卷绕密度过小,卷绕成形不良,织轴卷装容量过小。生产中以称取纱线重量,测定纱线体积来检测织轴卷绕密度。好轴率好轴率是比较重要的织轴卷绕质量指标,它是指无疵点织轴数在所查织轴总数中占有的比例。二、浆纱机的传动

浆纱机的传动,即浆纱机的主传动.传统浆纱机由主马达传动边轴,再由边轴传动的拖引辊,烘筒、上浆辊、引纱辊的传动。新型浆纱机则采用单独传动方式.(一)对主传动的要求(1)运行速度能任意无级调速,调速范围广,能长时低速运行(2m/min-60m/min)。(2)能保持硬的输出特性,即不论运行速度如何变化,传统机构的输出转矩是恒定的(恒转矩的负载特性)。(3)调节方便,运行平稳,维护简便,机械效率高。要求:浆纱速度变化范围宽广、过渡平滑;经纱伸长控制准确,卷绕张力恒定,并具有自动控制能力。(二)主传动的种类(新型)(1)交流整流子电动机(2)直流电动机+可控硅调速系统(另设爬行速电动机)(3)VS电动机(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电磁滑差离合器)(4)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三、经纱退绕(一)轴架作用1、放置经轴;2、并合纱线并按一定方式退解;3、为上浆、烘燥和卷绕作准备;(二)退绕要求1、经轴回转轻快,退解张力均匀;2、具有制动装置;3、操作方便;4、轴架宽度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调节;5、占地要少.对退绕过程的要求:

退绕张力尽可能小,使经纱的伸长少,弹性和断裂伸长得到良好维护。退绕的张力应当恒定,各整经轴之间退绕张力要均匀一致,以保证片纱伸长恒定、均匀。退绕张力随品种的变化能进行调节;当车速或卷装直径变化时,张力应保持恒定。

经纱的送出方式:

经纱的送出方式有积极式和消极式两种。积极式送出装置(positivelet-offdevice)消极式送出装置(negativelet-offdevice)

采用消极式送出和整经轴摩擦制动相结合的经纱退绕方式,常用的弹簧夹制动,气动带式制动,还有皮带重锤式制动,聚乙烯轴承制动等方式.(三)整经轴制动方式(1)采用重锤式制动(皮带重锤式或杠杆重锤式)(无法自动调节)(2)采用弹簧夹制动以改变弹簧夹紧程度来控制摩擦制动力(无法自动调节)(3)现代浆纱机上常用气动带式制动方式(带传感器,实现自动调节)(4)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控制(带传感器,实现自动调节)(四)经轴架排列形式1、按经轴排列形式:一列式(水平式、倾斜式)、山形式、双层式2、按经纱的牵引动力分:消极式、积极式3、按引纱方式:波浪式、下引式、上引式(五)退绕方式与退绕张力控制上退绕,下退绕,互退绕(六)均匀退绕张力的措施1、轴架左右水平、前后平行,经轴上芯线与机台中心线垂直。2、采用下引式或上引式要比波浪形好。3、定期校正空经轴的静平衡,轴头不弯曲,盘板与轴芯垂直。4、一组空经轴配置成前重后轻。5、以各轴卷绕长度相等为前提,用定码长加小纸条方法标出各轴在引纱中的张力差异,整经时放入,浆纱时取出。6、少加或不加制动力。7、采用机械式或液压式张力自动控制装置——新型浆纱机上采用。8、采用张力补偿装置四、上浆及湿分绞1-引纱辊2、5-浸没辊3、6-上浆辊4、7-压浆辊8-蒸汽管9-循环浆泵10-浆箱11-溢流口(一)引纱辊1、作用:积极喂纱,有利于减少伸长,有利于吸浆。2、调节方法:差微调速、增加或减少引纱辊表面包布、无级变速器直接调速。(二)浆槽

1、结构:双层结构,内层为不锈钢板,外层为碳钢板,中间为隔热材料。有两种加热方式:

直接加热:加热效率高,适应高温上浆,但水蒸气直接进入浆槽,使浆液的浓度、粘度发生变化,导致上浆率的波动。

间接加热:加热效率低一点,适应低温上浆,但加热缓和,上浆率稳定。

2、液面控制:自动控制,保证液面高度恒定。3、浆槽容积大小对浆纱工艺的影响

浆槽容积大小主要取决于浆纱机的工作宽度和浸压形式,小容积有利于浆液质量稳定,过大的容积,浆液在浆槽中停留的时间过长,又受循环浆泵的机械作用,影响浓度和粘度的稳定;但容积过小,如调浆时烧煮不透,则在上浆时出现上浆率和回潮率的波动。

4、双浆槽的应用适用情况:(1)所浆纱线是由两种原料或两种或以上颜色组成,而对不同原料或不同颜色纱线分别采用不同的配方,则应采用双浆槽。(2)高密织物,采用双浆槽,可改善纱线的浸浆条件,防止纱线粘并,烘干后不致造成分纱困难。

5、纱线覆盖系数:浆槽中纱线的排列密集程度以覆盖系数(coveringcoefficient)来衡量,覆盖系数的计算公式为:一般建议:当K大于60%时,采用双浆槽,从而使纱线覆盖系数减少一半.纱线计算直径(mm)*总经根数浆槽中排纱宽度(mm)覆盖系数=*100%上浆率与覆盖系数的关系(三)浸没辊1、作用:浸浆作用,部分浆纱机浸没辊有侧压作用。2、结构形式:直径为150-180mm的钢管,外包丁腈橡胶,可由手动、气动、液压进行升降。(1)花篮式:中空、双面吸浆,上浆均匀;但在回转时,对浆液有搅拌倾向,不利于浆液浓度和粘度的稳定,还会使浆液起泡。(2)罗拉式:无搅拌作用,有利于浆液浓度和粘度的稳定。(3)三罗拉式(四)上浆机理1、各种浸压方式的比较2、上浆机理影响浆膜厚度的因素:

与压浆辊轴线方向单位长度内的压浆力P、浆液粘度η、浆纱速度v有关,压浆力(squeezingforce)越大,浆液粘度越低,浆纱速度越慢,则液膜厚度越小。因此,浆纱机慢速运行时压浆力要适当减弱,否则液膜厚度过小,尽管挤压区入口处有足够的浆液,但挤压区内参与挤压的浆液量不足,浆纱经挤压后所带浆液量过少,以致纱线上浆过轻。在高浓高粘浆液上浆时,要采用高压上浆,避免液膜厚度过大,上浆过重。压力分布(单位面积上的压浆力)

沿纱线前进方向动压接触的压力逐渐增加,在挤压区出口处压力急剧下降。压浆力、上浆辊和压浆辊的表面形态、表面硬度决定了挤压区宽度和平均压力,进而影响挤压浸透效果。常用的压浆辊表面硬度为肖氏硬度(Shorehardness)40°至65°,高压上浆的压浆辊肖氏硬度为80°至88°。一般要求硬度保持不变,一旦变化,要研磨压浆辊或更换。式中:Vs—浆液浸透速度,即单位时间内浸透距离;K—浆液对纱线的渗透率;η—浆液粘度;R—纱线半径;N—压浆力。公式表明:压浆力越小,浆液的粘度越大,浆液对纱线的渗透率越小,则浸透速度越低,浆液对纱线浸透不力。因此,较高粘度浆液上浆时要增大压浆力(采用高压上浆)、以维持合理的浆液浸透速度。浆液的两次分配(进压力区,出压力区).进压力区主要影响浆液的浸透,出压力区主要影响浆液的被覆.(五)上浆率的控制和浆液浸透与被覆的控制1.浆液的浓度、粘度和温度(上浆过程中要做到浆液定浓、定粘和定温,以控制浆纱上浆率和浆液浸透与被覆程度。)2.压浆辊的加压强度(1)在采用双压工艺时,前后压浆辊压浆力的配置有两种情况①先小后大:逐步加压,利于浸透,适用浓度和粘度较高。②先大后小:重压利于浸透,轻压又能得到被覆,适用浓度和粘度较低。(2)压浆辊的加压强度

压浆辊压力或称压浆力,由压浆辊重量和加压装置产生的附加压力组成。表示压浆力方法:总压浆力(N)线压浆力(N/cm)线压浆力=总压浆力/压浆辊长压浆区单位面积压浆力(N/cm2)(压强)压浆区单位面积压浆力=总压浆力/压浆辊长×压浆区宽压浆辊压力的确定上浆率:在浆纱机速度、浆液性质和浓度一定时,压力愈大,上浆率愈小。反之,加压力愈小,则压出加重率大,上浆率就大。(3)一个结论高压,高浓,高速度低压,低浓,低速度3.浆纱速度上浆过程中应当稳定浆纱速度,并尽量采用压浆辊压浆力自动调节系统

浆纱速度对浆纱性能的影响

浆纱速度决定了液膜厚度。浆纱速度对上浆率的影响由二方面因素决定。一方面,速度快,压浆辊加压效果减小,浆液液膜增厚,上浆率高。另一方面速度快,纱线在挤压区中通过的时间短,浆液浸透距离小,浸透量少。二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过快的浆纱速度引起上浆率过高,形成表面上浆,而过慢的速度则引起上浆率过低,纱线轻浆起毛。

压力对浆纱性能的影响压力越高,上浆率越小;压力越低,上浆率越大;结论:高速加重压;低速加轻压速度与压力能自动调节4.压浆方式及加压装置

压浆形式:重锤杠杆式、弹簧式、气动式、电动式、液压式。压浆力一定时:弹性好:压力区大、压强小,上浆率↑;弹性差:压力区小,压强大,上浆率

↓5.压浆辊表面的状态(弹性)

传统的压浆辊表面包覆绒毯(或毛毯)和细布。由于包卷操作不便,要求较高,包卷质量不稳定,因此逐步被橡胶压浆辊所替代。橡胶压浆辊外层为具有一定硬度的橡胶层,一种橡胶压辊的表面带有大量微孔,另一种为光面。一般光面橡胶压浆辊作为第一压浆辊,微孔表面橡胶压浆辊作第二压浆辊。(原因:对浆液的吞吐量)

6.纱线在浆槽中浸压次数、穿纱路线、浸没辊形式及其高低位置浸压次数多,浸浆长度增加,浸透增加,上浆率上升;浸没辊形式:花篮式和实辊式。7.浆槽中纱线的张力状况(要求处于零伸长或负伸长,保证充分吸浆)(六)浆槽区的纱线伸长控制

浆槽区(sizeboxzone)(从引纱辊到第二上浆辊)为纱线伸长的第二控制区。该区内纱线的伸长和张力应比整经轴退绕区的(第一控制区)小,于是退绕区内产生的部分纱线伸长在浆槽区得到恢复,通常称这种伸长减少的现象为负伸长(minuselogation)。负伸长的目的是使纱线在较小的张力状态下进行良好的浸浆和压浆,并且减少纱线的湿态伸长。浆槽内可能达到负伸长量与浸压次数有关。浸压次数增加,纱线受到拉伸作用就增大,可能达到负伸长量就减少。因此,在满足浸透和被覆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浸压次数,以避免不必要的纱线湿态伸长。(七)湿分绞

湿分绞:指经纱出浆槽后被湿分绞棒分成几层,然后平行进入烘房。作用:1)增大烘燥面积,节约能源,有利于高速;

2)保护浆膜完整,避免烘燥后浆纱之间的相互粘连;

3)减少毛羽。分绞棒用量:一般3-5根,多达7根。分绞棒根数多,浆纱分层多,烘燥快,但浆纱伸长大,也会造成片纱张力不匀。1、烘燥的任务和对烘燥装置的要求:任务:去除湿浆纱上的多余水分,达到工艺要求的回潮率,固化浆纱上粘附的浆液,使其形成粘结内部纤维、贴伏毛羽的浆膜。要求:提高烘燥效率,减少能耗,充分利用热能,降低生产成本。烘燥均匀,保证质量。烘房内各导纱机件安装平、直,回转灵活,尽量减少对经纱弹性的损伤。烘房的排湿、隔热性能好,保障工人的操作环境。结构简单,操作维修方便。五、烘燥

W=Wc-Wo

式中:W—烘房负担;(负担越小,浆纱机的车速可越高)

Wc——浆纱工艺要求回潮率(出烘房);

Wo——浆纱机的压出回潮率(进烘房);

Wc

如何确定?取决于品种(棉纱6-8%,T/C2-4%)

Wo

如何确定?取决于压浆(一般压浆方式:Wo大于100%,高压上浆小于100%.)2、烘燥方式及装置热风式烘燥:利用高压蒸汽,通过散热器加热空气,将热空气以一定速度吹到浆纱纱片上,靠对流方式对纱线传热烘燥。特点:浆膜完整;烘燥效率相对较低;纱线易出现意外伸长;能耗大。烘筒式烘燥:纱线在烘筒表面绕行,烘筒内通入高压蒸汽,加热后的高温筒壁以热传导方式对纱线传热烘燥。特点:烘燥效率高,能耗小,有利于高速;浆膜容易撕破,高密时浆纱易粘连。热风、烘筒联合式:兼容以上两方法。3、烘燥原理整个浆纱烘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预热阶段恒速烘燥阶段降速阶段1-烘燥速度2-浆纱温度3–浆纱回潮率水分蒸发速度浆纱的温度浆纱回潮率预热阶段增加上升变化的绝对量不大恒速阶段恒定(纱线吸热量与汽化水分带走的量达平衡)不变线性下降降速阶段下降上升(纱线吸热量>汽化带走的热量)下降(缓慢)4、烘燥方式对烘燥速度及能耗的影响及特点1)对流烘燥法热风式烘燥装置主要采用对流烘燥法,即,通过热空气与湿浆纱进行热湿交换,使水分汽化而烘干浆纱。特点:烘燥作用缓和;纱线截面不易变形,浆膜完整;烘燥速度低,能耗大;绕纱长度长,纱线伸长较大,片纱张力不匀;纱线排列密度大时,热风吹动纱线易产生柳条纱,影响开口。对流烘燥法一般已不单独用于烘燥,而作为预烘。2)热传导烘燥法烘筒式烘燥装置主要采用热传导烘燥法,即,湿浆纱与高温金属烘筒相接触,从烘筒表面获得热量,汽化浆纱中所含的水分。特点如下:烘燥效率高,能耗小纱线伸长率小纱线排列整齐,片纱张力均匀纱线截面易变形纱线排列密度大时,易产生纱线粘连,使毛羽增加浆膜易粘贴烘筒,破坏浆膜完整性综合以上两方法,宜采用热风、烘筒联合式装置,先以对流的方式使纱线初步形成良好浆膜,然后再以热传导方法强化烘干,并使纱线毛羽贴伏。影响烘燥速度的因素(提高烘燥速度的措施):烘燥速度与受热面积成正比,如适当增加穿纱长度,减少烘筒之间的间距等。但受到纱线伸长的限制。烘燥速度与汽化系数成正比,如适当提高热空气的流速。但过高的流速,会造成纱线紊乱,分纱困难,影响浆膜完整。烘燥速度与温度差成正比,可适当提高热空气的温度,会增加加热器的负担;也可降低热空气的相对湿度,即及时排走经热湿交换后的空气,但排湿必定带走热量,造成热量的损失。各种烘燥方式比较浆纱纱线的伸长控制通过以下几个区分别进行控制:第一控制区:经轴退绕区—引纱辊第二控制区:引纱辊—第二上浆辊第三控制区:上浆辊—烘筒第四控制区:烘筒—车头拖引辊第五控制区:车头拖引辊—浆轴六、后上蜡与干分绞后上蜡:烘干的纱线离开烘筒后,则进行后上蜡。后上蜡作用:增加浆膜的柔软性、平滑性;防止静电作用干分绞干分绞:上蜡后的纱线经分绞棒分绞。

干分绞作用:防止浆纱粘结防止产生并头、绞头疵点七、湿分绞区、烘燥区和干分绞区的纱线伸长控制浆纱机上张力(伸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