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季节的药膳功效特点_第1页
不同季节的药膳功效特点_第2页
不同季节的药膳功效特点_第3页
不同季节的药膳功效特点_第4页
不同季节的药膳功效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同季节的药膳功效特点第1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什么是药膳药膳是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因此,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饮食,是一种兼有药物功效和食品美味的特殊膳食。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因而,中国传统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不但是一门科学,更可以说是一门艺术。第2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药膳简易叙述药膳是药物与食物结合,经过烹调加工而成的美味佳肴。它具有保健健身、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作用。第3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药膳药膳在中国源远流长,历来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其取材广泛,用料考究,制作严谨,品种丰富,风味独特。药膳选取入食的药材一般以植物性原料居多,经过前期加工,去除异味而后方可使用。在配料时一般因人而异,根据就餐者各人不同的生理状况配以不同的药材,以达到健身强体,治病疗伤的功用。中药与食物相配,使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所以说药膳是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特别能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且易于普及,取材广泛,可在家庭自制,是中药的一种特殊的、深受百姓喜爱的剂型,有助于防病治病及疾病康复。

第4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药膳的起源与演变第5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的需要,不得不在自然界到处觅食;久而久之,也就发现了某些动物、植物不但可以作为食物充饥,而且具有某种药用价值。在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人们还没有能力把食物与药物分开。这种把食物与药物合二而一的现象就形成了药膳的源头和雏形。也许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情况,中国的传统医学才说“药食同源”。第6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药膳的起源我国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已经有了药字和膳字,而将这两个字连起来使用,形成药膳这个词,则最早见于《后汉书·烈女传》。其中有“母亲调药膳思情笃密”的文字。这证明至少在1000多年前,我国已经出现药膳之名。而在药膳一词出现之前,我国古代典籍中已出现了药膳制作和应用的记载。《周礼》记载了“食医”;疾医则主张用“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这已经是很成熟的食疗原则。《黄帝内经》曰:“药以祛之,食以随之。”“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养精益气。”《内经》共有13首方剂,其中8首属于药食并用的方剂。第7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药膳的发展(1)《神农本草经》(东汉末年成书)集前人的研究,载药365种,其中大枣、人参、枸杞、五味子、地黄、薏苡仁、茯苓、沙参、生姜、葱白、当归、杏仁、乌梅、核桃、莲子、桂圆、百合的,都是具有药性的食物。隋唐时期是药膳食疗学的形成阶段,药膳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专门著作。如北魏崔洁的《食经》,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后者设有“食治”专篇,其中收藏164种药用食物。认为“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疫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他的弟子孟铣编著了《食疗本草》,是我国第一部食疗学专著。第8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9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药膳的发展(2)宋元时期是食疗药膳学全面发展时期。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编著的《饮膳正要》是我国最早的营养学专著。收藏食物203种。明清时期,中医食疗药膳进入更加完善的阶段。明代《本草纲目》,仅谷、菜、果三部就收集了药用食物3000多种。据统计,从汉初到明末,有关药膳的著作已有3000多部,目前应用则更加广泛。药膳是中国传统饮食和传统医学的重要内容。第10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1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2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扁鹊的名言

“安身之命,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

(扁鹊,战国时期杰出的医学家,生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原姓秦,名越人,具有丰富的医疗经验,尤其长于脉诊。)第13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4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医食同源《淮南子·修务训》记载: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第15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孙思邈的名言

隋唐时代的医学家孙思邈(公元581~682年)主张:

“夫为医者,当须先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第16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17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中国药膳的特点第18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注重整体,辩证施食所谓“注重整体”、“辩证施食”,即在运用药膳时,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健康状况、患病性质、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判断其基本证型;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给予适当的药膳治疗。如慢性胃炎患者,若证属胃寒者,宜服良附粥;证属胃阴虚者,则服玉石梅楂饮等。第19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防治兼宜,效果显著药膳既可治病,又可强身防病,这是有别于药物治疗的特点之一。药膳尽这多是平和之品,但其防冶疾病和健身养生的效果却是比较显著的。如山东中医学院根据古代食疗和清宫保健经验研制而成的“八珍食品”,含有山药、莲子、山楂等8种食用中药,幼儿食用30天后食欲增加者占97%,生长发育也有改善;再如,莱阳梨香菇补精,是由莱阳梨汁和香菇、银耳提取物制成,中老年慢性闩病患者服后不仅能显著改善各种症状,而且可使高脂血症者血脂下降,并可使免疫功能得到改善。第20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良药可口,服食方便由于中药汤剂多有苦味,故民间有“良药苦口”之说。有些人,特别是儿童多畏其苦而拒绝服药。而药膳使用的多为药、食两用之品,且有食品的色、香、味等特性;即使加入了部分药材,由于注意了药物性味的选择,并通过与食物的调配及精细的烹调,仍可制成美味可口的药膳,故谓“良药可口,服食方便”。第21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药膳的分类第22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按药膳的功效特点分类

1.保健药膳:主要包括减肥药膳、美容药膳、增智药膳、增力药膳、明目药膳、聪耳药膳、益寿药膳及防病与抗衰老药膳等。

2.治病或辅助治疗药膳:此类药膳是在专业药膳师或临床医师指导下,遵循辨证施膳的原则而遣药配膳。如解表药膳、祛痰止咳平喘药膳、健脾助消药膳、清热生津药膳、益阳祛寒药膳、泻下通便药膳、理气止痛药膳、安神助眠药膳等。第23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按药膳的工艺特点分类(一)流食类:包括1.汁:如鲜荷叶汁、鲜藕汁等;2.饮:如《圣济总录》姜茶饮等;3.汤:如《千金方》葱枣汤等;4.酒:如枸杞酒、木瓜酒等。(二)半流食类:包括1.膏:如《积善堂经验方》乌发蜜膏等。2.粥:如《圣济总录》枸杞羊肾粥等。3.糊:如藕粉、菱角粉之类。4.羹:如治疗产后乳少的猪蹄通乳羹等。(三)固体类:包括1.糖果:如《随息居饮食谱》柿霜糖等。2.饭食:如茯苓饼、八珍糕等。3.菜肴:如香椿鱼、冬虫草鸭等。第24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按药膳食品原料属性分类1.谷类;2.蔬菜类;3.禽肉类;4.果实类。第25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药膳的应用原则第26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因证用膳中医讲辨证施治,药膳的应用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如血虚的病人多选用补血的食物大枣、花生,阴虚的病人多使用枸杞子、百合、麦冬等。只有因证用料,才能发挥药膳的保健作用。第27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因时用膳中医认为,人与日月相应,人的脏腑气血的运行,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意思是说在采用性质寒凉的药物时,应避开寒冷的冬天,而采用性质温热的药物时,应避开炎热的夏天。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药膳。第28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因人用膳人的体质年龄不同,用药膳时也应有所差异,小儿体质娇嫩,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老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这都是在药膳中应注意的。第29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

4.因地用膳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一定差异,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有的地处潮湿,饮食多温燥辛辣,有的地处寒冷,饮食多热而滋腻,而南方的广东饮食则多清凉甘淡,在应用药膳选料时也是同样的道理。第30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人们对食物需求的三个层次1、吃饱。满足人体对基本营养素的需求。2、满足“口腹之欲”。吃得美味可口,将吃饭作为一种享受。3、从食物中取得一些具有特殊功能、有益于健康的物质,使体质增强,寿命延长。具有第三种功能的食品就叫做“功能食品”第31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药膳的治疗方法补法:虚则补之,是针对人体正气不足所产生的虚症而设取的。如鸡汤补虚痨;当归羊肉补产后血虚;泻法:实则泻之,是针对邪气过盛而产生的实证所采取的方法。如山楂消食积,薏米消湿,大蒜治痢疾;调法:在人体阴阳平衡失调之后,而采取调整阴阳的治疗方法。如阳虚者用牛羊肉助阳;阴虚者用百合、银耳养阴。第32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辨证用膳辨证用膳,是指膳食应根据四时气候、环境等情况适当调整。中医治病要求“辨证施治”,而药膳也要求“辨证施膳”。食物有寒、热、温、凉。热性或温性食物,适合于寒证或阳气不足之人;寒性或凉性食物,适合于热证或阳气旺盛之人。寒证忌吃寒凉性食品,热证忌吃温热性食物。第33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凡寒凉性食品,如绿豆、芹菜、枸杞头、马兰头、柿子、梨、香蕉、冬瓜、丝瓜、西瓜、鸭肉等,都有清热、生津、解暑、止渴的作用,阳气旺盛,内火偏盛者食之为宜。凡温热性食品,如羊肉、狗肉、雀肉、辣椒、生姜、茴香、砂仁、肉桂、红参、白酒等,都有温中、散寒、补阳、暖胃等作用,阳虚怕冷、虚寒之人,食之为宜。第34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虚证的表现气虚:表现为精神倦怠、易出虚汗、头晕目眩、语声低微、四肢乏力、动则气喘、脉象软弱等。血虚:表现为面色苍白和萎黄、头晕眼花、口唇苍白、神疲乏力、心悸耳鸣、脉象无力、月经稀少色淡等。阳虚:表现为四肢失温、形寒肢冷、性功能衰退、遗精、阳痿、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舌淡胖嫩等。阴虚:则表现为口干舌燥、手足心热、午后潮热、常有盗汗、大便干燥、小便色黄、舌质红绛等。第35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虚证的滋补气虚者,可用人参、党参、黄芪、黄精以补气;血虚者,可用阿胶、当归、熟地、白芍以补血;阴虚者,应由沙参、麦冬、银耳、鳖甲来滋阴;阳虚者,则需鹿茸、附子、蛤蚧、胡桃来助阳。第36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药膳滋补

就药膳而言,滋补可分为温补、清补、平补三大类。

第37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温补温补适合于气虚、阳虚者。温补系指进食一些性温的食品,如鸡、牛、羊、狗、马、鹿肉,牛奶、羊奶及其制品,虾、带鱼、黄鳝,核桃、桂圆、大枣、栗子,杏、桃、椰子、菠萝、樱桃,红糖、咖啡、可可以及一些温性药物。这些食物与药物能帮助生火,改善怕冷的感觉,故适宜于气虚、阳虚的病人,又宜在冬天食用。但阴虚病人则不宜食用,以免内热加重。第38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清补清补适合于血虚、阴虚者。进食一些性凉的食物为清补,这些食物一般性味甘凉。如鳖肉、猪肉、鸭肉、螃蟹、蚌肉、海参,甘蔗、生梨、莲藕、荸荠、百合、西瓜、冬瓜、莴苣、海带、萝卜、绿豆、豌豆、白糖、冰糖以及一些寒凉药物。这些食物和药物能够清热泻火、改善怕热的感觉,故适应于血虚、阴虚的病人,也宜在夏季食用。而阳虚病人则不宜食用,以免外寒加重。第39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平补有些体质虚弱者,阴阳气血无明显地偏盛偏衰,这就应选择平补。平补的食物,如各种粮食、豆类、许多蔬菜、水果,性情平和,既不过温,又不过凉,长期食用也无不良影响。第40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温散食物温散食物,其性味辛热。如花椒、胡椒、辣椒、桂皮、大茴、小茴、姜、葱、蒜、酒等。这类食物有温阳散寒的作用,能御寒除湿。寒冷和潮湿地区的人们食用,大有裨益,但阴虚体质者不宜多食。第41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食物的禁忌1、大便干结、痔疮下血,或患鼻钮、淋浊等症,应禁食燥热食物;2、吞酸嘈杂、风痰湿热、痈疡等症,须禁食肥甘厚味;3、哮喘禁吃螃蟹;4、中风禁食烟酒;5、水肿病人则需低盐或无盐饮食。第42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药膳滋补的方法1、平补法:多数粮食、蔬菜、水果、猪肉、牛肉;2、清补法:萝卜、冬瓜、西瓜、小米;3、温补法:核桃、大枣、猪肝、海虾:4、峻补法:羊肉、狗肉、鹿肉、甲鱼。第43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药膳保健原则1、因人制宜,体质不一样,药膳有区别:2、因时制宜,根据节令的变化进行补养:3、因地制宜,根据所居住的地理环境条件进行补养;4、因证制宜,不同的疾病施以不同的药膳。第44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季药膳春季是万物之始,应多食清淡蔬菜及豆类食品;夏季暑热夹湿,饮食应以甘寒清淡为主;秋季凉风初起,燥气袭人,应多吃些萝卜、杏仁,可以清肺降气化痰;冬季寒冷,应多吃些牛羊肉等温热性食品。第45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人与天地相应《素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又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养精益气。”食物的气味与药一样,也有寒、热、温、凉四气;也有酸、苦、甘、辛、咸五味之分。所以要根据人的体质来决定采取哪种药膳。第46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食物的五味(1)五味就是酸、苦、甘、辛、咸,习惯上把淡味附于甘味,把涩附于咸味。酸味收敛、固涩。酸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增强肝脏功能,提高钙、磷的吸收率。适宜于久泻、久痢、久咳、久喘、多汗、虚汗、尿频、遗精、滑精等证。苦味清泄、燥湿。适宜于热证、湿证的病人服食。如苦瓜,味苦性寒,用苦瓜炒菜佐餐,取其清泄之力,达到清热、明目、解毒、泻火的效果。茶叶苦甘而凉,有清泄之功,饮用有清利头目、除烦止渴、消食化痰的好处。第47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食物的五味(2)甘味有补益强壮的作用,凡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及五脏虚羸者,进棵均可应用。但甜食不宜过多,过多容易发胖,而且是心血管疾病的原因。辛味宣散,能行气、通血脉。近代研究发现,辛味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提高消化酶的活性,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还有祛风散寒、疏通经络之功。咸味能软坚散结,也能润下,多为海产品和某些肉类。如海带能软坚散结;海蛰能消积润肠。第48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春季药膳第49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百合粳米粥配方与制法:百合90克,糯米100克,红塘适量,加水煮成粥服用。每天1次。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安神,可以治疗胃痛心烦、失眠等症。第50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山药甘蔗羹配方与制法:鲜山药200克捣烂,加甘蔗汁200克(可用蔗糖代替),搅匀,倒锅中煮沸,稍冷却后食用。供销:主治咳嗽、气喘。第51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辛夷花烫鸡蛋配方与制法:辛夷花10克,鸡蛋2个,加水适量同煮,熟后去鸡蛋壳再入锅煮片刻。饮汤吃蛋。功效:祛风、通窍、止痛。可用于治疗风寒头痛、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鼻塞不通等疾病。第52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4、白糖栗子糊配方与制法:栗子10枚,去壳捣烂,加清水适量,煮成糊状,再加白糖适量服用。功效:健胃养脾。对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有良效。第53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5、黑白木耳猪心汤配方与制法:黑、白木耳各9克,柏子仁15克,大枣15个,猪心1个。剖开猪心,切去筋膜,放入洗净的柏子仁于猪心内,将猪心对合,用线扎紧。黑白木耳浸透发开,大枣洗净去核,一同放入锅内煮熟。即可调味食用。功效:养心宁神,疏通血脉,预防冠心病发作。还可治疗心律不齐,烦躁不安等症。第54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6、葱豉豆腐汤配方与制法:豆腐2~4块,淡豆豉12克,葱白15克。将豆豉洗净,葱白洗净拍扁。一同放入锅内,大火烧开,小火煮半小时。即可调味食用。功效:发散风寒,芳香通窍。可以治疗感冒属风寒者,症见头痛、鼻塞,流清鼻涕,打喷嚏,咽部发痒,咳嗽,怕风寒等症。第55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夏令药膳第56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无病三分虚,夏令当进补夏天,由于天长夜短,睡眠和休息时间相对较少,再加上天气炎热,出汗较多,体力消耗比其他季节大。而消化功能则大多有所降低,进食减少。所以一到夏季,营养物质进入减少,而又消耗增加,很多人都逐渐消瘦,这就必须进补。夏季宜清补。即用益气生津的补品。第57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清补凉煲老鸭配方:老鸦1只(越老越好),沙参、怀山药、莲子、大枣、玉竹各15克,百合12克,枸杞子10克,薏米30克,食盐、冰糖适量。制法:宰杀老鸦,去毛洗净,将鸭身切成寸块,与中药、冰糖、盐一起放入锅中,加水,共煲2~3小时,即可食用。功能特点:陈年老鸦性味甘寒,擅长滋阴降火,而且营养丰富。8味药物:沙参、玉竹、枸杞子滋阴;百合润肺;山药、莲子、大枣健脾;薏米健脾祛阴。处方组织合理,不黏不腻,不温不燥,适合于夏季热毒疮疖、肺燥久咳、阴虚体质等食用。第58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麦冬芦根汤配方与制法:取麦冬6克、芦根9克,水煎先后2次,滤出;将2次滤液兑在一起,分次频频饮服。功效:清热生津、止呕除烦、润肺清心、保护咽喉。这是药王孙思邈留给我们的消暑良方,对于夏令汗多、头晕、烦闷和胃肠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苏东坡曾用这种饮料保护咽喉和口腔。第59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60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银花甘草茶配方与制法:取金银花6克,绿茶3克,甘草1克,白砂糖3克,食盐0.3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功效:本茶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可用于轻度伤暑、咽痛不适、热疖痱毒等患者。第61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4、菊花枸杞茶配方与制法:取白菊花6克,枸杞子6克,山楂3克,绿茶叶3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功效:本茶具有防暑清热、养肝明目、消食健胃、降脂降压的作用。可以用于感热伤暑、食滞不化。第62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5、三子乌梅茶配方与制法:取决明子、五味子、枸杞子各5克,乌梅2个,开水冲泡代茶饮。功效:本茶具有清热散热、健脾和胃、益肝补肾、生津止渴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内热、出汗过多、口舌干燥、目视昏花等症。第63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6、藿香佩兰茶配方与制法:取藿香、佩兰各5克,薄荷2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功效:本药膳具有芳香化浊,清热除烦等功效。适用于暑热引起的胸闷烦渴、小便短赤、以及轻度中暑患者。第64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7、清热解暑祛瘀止血─荷豆香瓜饮【材料】鲜荷叶一两、香薷半两、白扁豆半两、冬瓜皮半两,蜂蜜适量。【作法】将上述四项材料切细加水8~12杯,放入电饭锅中,外锅加水一杯,煮至开关跳起,略冷,滤去渣,加入适量之蜂蜜,放入冰箱中,冰凉后即可饮用。【说明】

夏日日晒后,血管易扩张,一旦受伤容易导致出血。本饮料具有凉血、实时降低血流速,而达止血之作用。另外,上班族因运动量少,久坐办公桌,易造成瘀滞不通,荷叶具有祛瘀止血,清热解暑,配合白扁豆之利尿,香薷之解热、抗菌及冬瓜皮之清凉,此荷豆香瓜饮,若再加入两片含丰富维他命C之柠檬片,风味更佳。第65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8、夏日解渴──生津补气人参茶【材料】人参10克、麦冬30克。【作法】人参和麦冬(去蕊,可至中药店购买),略为浸泡汤水中1小时,将人参取出切细片后加水4~6杯,放入电饭锅中,外锅加水半杯煮至开关跳起,略冷,滤去渣,倒入保特瓶中,冰冷当茶饮。【说明】人参──人参补气,参须补气,是适合热燥性者之补气药材,而味较人参主根甘醇。夏日小孙易有皮肤化脓者则可以参须10克,瘦猪里脊肉,炖食,每日喝汤吃肉,很可即可改善。麦冬滋阴生津,两者配合可生津补气。第66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秋季药膳第67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银耳百合羹配方:银耳6克、百合10克、大枣8个、冰糖适量。制法:(1)银耳洗净泡于水中十分钟,使其膨胀,用刀去除其黄色之蒂头后,加2杯水放入果汁机瞬间打碎。

(2)百合挑选除去黑色或褐色之不新鲜者,用水搓洗除去表面之杂质,再泡于清水中一小时待用。

(3)大枣于水龙头下用水搓洗干净,待用。

(4)将打碎之银耳、泡开(软)之百合、大枣及适量冰糖一起放入炖锅中,先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炖煮至百合熟烂为止,即可上桌食用。冬天可以吃热食,夏天放入冰箱作为冷饮,冰凉可口。功效:止咳、宁心、安神、滋阴、养胃、生津第68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菊花粥配方与制法:取菊花60克,煎汤滤出。将滤液倒入锅中,加洗净的粳米100克,再加适量水,共煮成粥。功效:散风热,清肝火,明目。对秋季风热感冒、心烦咽燥、目赤肿痛等有良好疗效。第69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胡萝卜粥配方与制法:胡萝卜50克,洗净切块;粳米100克,淘洗干净。一同放入锅内,加水同煮。熟后即可食用。功效:胡萝卜含有胡萝卜素,即维生素A元,人体摄入后可转化成维生素A,对皮肤粗糙、口唇干裂、干眼症有一定防治作用。第70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4、鲜藕绿豆粥配方与制法:绿豆30克,粳米30克,鲜藕50克。将绿豆煮数沸后加入粳米,煮半熟。再加鲜藕片共煮熟,加白糖食用。功效:清热凉血,利咽除烦,生津止渴。凡肺胃火炽的咽喉急性炎症,及炎症后期火热伤阴,均可食用,对上述病症有良好疗效。第71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5、玉参焖鸡配方:玉竹、沙参各50克,鸭1只,葱、生姜、味精、精盐各适量,制法:将鸭宰杀,去毛和内脏,洗净放锅内。再将玉竹、沙参放入,加适量水。武火烧沸,文火炖1小时以上,至鸭肉熟烂,放入调料即可。功效:补肺,润燥,,适用于秋天气候干燥,咳喘不已,大便秘结。也适用于糖尿病、慢性胃炎患者。第72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6、贝母甲鱼配方:甲鱼1只,川贝母5克,鸡汤1000毫升,料酒、精盐、花椒、生姜、葱适量。制法:宰杀甲鱼,去甲壳和内脏,洗净,切块放入蒸钵中,加入鸡汤及各种调料,上笼蒸1小时即成。功效:滋阴补肺。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患者。也适用于秋季咳嗽气喘、低热、盗汗等症。是各种慢性疾病至秋天出现干燥症状的滋补品。第73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7、清热补益润肤止痒─参麦玉鸡清汤【材料】鸡胸肉一块、沙参半两、麦门冬半两、玉竹半两、枸杞子3钱、干香菇4朵、新鲜山药4两、葱两根、盐适量。【作法】(1)鸡胸肉去皮,用热水烫洗后,和沙参、麦门冬、玉竹一并放入电饭锅中加水五杯,外锅加水1/5杯,煮至开关跳起,捞起鸡胸肉,外锅再加水1/4杯,煮至开关跳起,捞去渣,留汁待用。

(2)香菇洗净,略闷润后,对切成四,待用。

(3)将(1)之汤汁煮沸后,加入香菇,改用小火煮至香菇气出,即可加入鸡丝(鸡胸肉拨丝),枸杞子,山药削去外皮后,用不锈钢或磁制磨泥器,磨成泥后,缓缓加入,最后加入葱花,即可上桌食用;喜爱咸味者,可加入少量之盐调味。第74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说明】秋冬皮肤干燥,一旦天气入深,即会产生搔痒,沙参配合滋阴之麦冬和玉竹,对肺具有清热滋润作用,可增加皮肤之润泽,减轻搔痒。中国医学论之,肺主皮毛,皮肤干燥,则由润肺即可改善。本药膳以沙参配合润燥生津之麦冬,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之玉竹,以及补脾健胃之山药,滋阴明目之枸杞,含丰富茤糖体之高纤香菇,及补中益气之鸡肉,是入秋后,美容润肤之清热补益药膳。第75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冬令药膳第76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虚则补之是中医治疗的大法之一,用现代医学的观点解释,就是补充能量和营养物质,修复组织和增强功能。冬季进补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在保障健康、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第77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1、山藥羊肉湯

配方:羊肉500克,怀山药50克,葱白、生姜、胡椒粉、黄酒、精盐适量。制法:将羊肉剔去筋膜,洗净,略划几刀,再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将怀山药用清水润透后,切成片。羊肉、山药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葱白、生姜、胡椒粉、黄酒等,用武火烧沸,撇去浮沫,转用文火炖至羊肉酥烂,捞出羊肉晾凉。将羊肉切成片,装入碗内,再将原汤除去葱姜,加盐、味精,连怀山药一起倒入羊肉碗内即成。羊肉营养丰富,尤其钙、铁的含量高于猪肉和牛肉。羊肉能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开胃健身、补中益气,同时它又性温,适合于阳虚病人食用。山药性平味甘,滋补性强,不热不燥,健脾胃,补肝肾、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本药膳很适合冬令滋补。第78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2、归芪炖母鸡配方:母鸡一只,当归15克,黄芪30克,葱、姜、黄酒、细盐各适量。制法:将母鸡宰杀,去毛及内脏,洗净,将当归、黄芪、葱、姜、黄酒、细盐等放入鸡腹腔内。然后将其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将鸡炖熟即成。鸡肉含蛋白质高达23。2%,比猪肉、牛肉、羊肉、鹅肉的蛋白质都高,而脂肪却比较少。国外将鸡肉称为白肉,而将猪、牛、羊肉称为红肉,认为白肉比红肉好,不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当归为补血要药,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黄芪则以补气著称,,对于贫血、浮肿、体虚多汗有良好疗效。二者相加,气血双补,适合于气血双亏的病人。第79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3、莲子茯苓糕

配方:莲子500克,茯苓500克,麦冬500克,白糖、桂花各适量。制法:莲子温水浸泡后,用竹帚刷去皮,除去心。茯苓切成片。莲子、茯苓片、麦冬一起研成细末,加白糖、桂花拌匀,再加适量清水调和,制成糕坯。将糕坯上笼,用武火蒸15~20分钟即成。然后将其切成方块,每天可食用100克。莲子能养心、益肾、补脾、涩肠;茯苓健脾补中、利水渗湿、宁心安神;麦冬养阴清热、润肺止咳。三药合用,主治心阴不足、脾气虚弱而引起的消渴、心悸、怔忡、食少、乏力等症。本品味道甘甜,很受人们欢迎;但糖尿病人不宜食用,需要食用者可用非糖甜味剂代替白糖。第80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4、花生桂圆红枣膏配方:花生米60克,桂圆肉15克,红枣8个。制法:将花生米、桂圆肉、红枣(去核)洗净。用机器或手工搅拌为泥,放笼内蒸熟即可。适量食用。花生含蛋白质26。2%、脂肪39。2%,还有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尼克酸等,营养十分丰富。中医认为它性平味甘,能健脾补中。红枣除营养丰富外,还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李时珍称它为“脾之果”。桂圆的作用已如前述。诸物合用,能够健脾、养血、益气、补心,对于面色萎黄、食少体倦、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有良好疗效。第81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5、桂圆橘饼糖配方:橘饼100克,桂圆肉100克,白糖500克。制法:将橘饼、桂圆肉切成碎末。将白糖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文火煎熬至稠时,加入橘饼、桂圆末,搅拌均匀,再继续煎熬,当用筷子挑起糖液呈丝状时,停火。将糖倒入涂有植物油的搪瓷盘内摊平,用刀切成小块即成。每日三次,每次三块。橘饼是橘子加工制成的美味食品,性味辛甘温,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白糖含有丰富的热量。本药膳能大补气血,宁心安神,健脾和胃,可用于治疗心慌、失眠、脾胃虚弱、体质消瘦等。第82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6、桂圓枣仁飲配方:桂圓10克,炒枣仁10克,芡实12克,白糖适量。制法:将枣仁、芡实、桂圆洗净,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继续煎熬20分钟,去渣留汁,再加白糖搅匀,即成。本品可代茶饮。枣仁性味甘、酸、平,入心、脾、肝、胆经,主要功能是宁心安神、敛汗催眠。芡实性味甘、涩、平,入脾、肾二经,能补脾止泻,固肾涩精。三味药加在一起,具有养血安神,益肾固津之功效,适用于治疗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遗精等症。第83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现代药膳的的特点第84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一总结应用前人的经验而不泥于古,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理论、中药药性及配伍等理论为指导来配制用膳,长期以来,已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如遵循中药药性的归经理论,强调“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提倡辨证用药,因人施膳,因时施膳。第85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二注重中药与饮食相结合,药膳除了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外,还具有食品的一般特点,强调色、香、味、形,注重营养价值,因此一份好的药膳,应是既对人体的养生防病具有积极作用,对人体具有良好的营养作用,又要激起人们的食欲,给人以余味无穷的昧力。第86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三现代药膳的技术操作与特殊应用上,也“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由于药膳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故在烹制方法上也有其特点,除了一般的食品烹制方法外,还要根据中药炮制理论来进行原料的处理。如成都同会堂的荷叶凤脯,虫草汽锅鸡,广春堂的银杏鸡丁,吉林的参茸熊掌、爆人参山鸡片等,都各具其特色而驰名。第87页,课件共96页,创作于2023年2月饮片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及调剂、制剂的需要,对中药材进行加工炮制后的成品。饮片最早见于宋朝,当时是指切制成片状的药材,现在泛指所有用于临床调配处方以及供中成药生产所使用的中药,包括切制后的饮片(片,段,丝,块)净制后的花,叶,种子,果实,和炮制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