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观潮说课稿教案5篇2023观潮说课稿教案篇1
《说教材》
《观潮》一课是学校语文四班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楚,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喜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育留心四周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说同学们》
四班级的同学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沟通,但他们的生活阅历究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宏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老师供应直观的图象关心理解。
《说目标》
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同学们实际,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喜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剧烈的情感。
2、激发同学们读书的热忱,提高同学们品尝词句的力量。
3、学习有挨次、抓特点的观看方法,培育留心观看四周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是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磅礴的气概。
《说教学》
同学们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同学们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同学们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作为老师,要做的是关心同学们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同学们的情感体验,并参加其中,推动同学们去深化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爱好。
1、导入:在我国,有很多奇怪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知道钱塘江大潮?见过吗?
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伟和壮丽。
3、请同学们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运用电教媒体,让同学们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壮的气概,同学们的激情立刻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爱好,也利于同学们理解词句。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挨次
课文脉络特别清晰,同学们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挨次,在此基础上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挨次组织教学。
三、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通过创设情境,让同学们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迫、感动的心情。因此,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假如你就是观看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通过“读、悟、议、赏、再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丽景象。
潮来时宏伟壮丽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尝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体地位,让同学们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同学们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同学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同学们自由读潮来时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爱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得意。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同学们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受,体会感悟,能更深化地理解课文。
3、议。即老师给同学们足够多的时间争论沟通,让同学们能够充分进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看法,并鼓舞创新,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沟通,大家各抒已见,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如同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似乎大地都被震得抖动起来”时,有同学说那情景像发生了海啸,有同学说像发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惊,有的.同学感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同学们的乐观性,让同学们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赏。再次呈现大潮来时的雄壮的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的气概。
5、再读。在同学们深化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同学们在读中观赏品尝,既激发了同学们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尝词句的力量,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
6、想。假如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最终如同千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同学们在头脑中再现大潮的雄壮,又拓展了同学们的思维,培育了同学们的想象力量。
五、结束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同学们自由读自己最喜爱的地方,并赐予时间让同学们展现,这样既巩固了同学们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读书的爱好。
六、作业设计:
让同学们把自己欣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熬炼同学们运用词汇的力量,又培育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力量。
《说效果》
可以看到,通过充分读,同学们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得意,读中展现;通过自己领悟,激发了同学们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同学们的参加意识,同学们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化”同学们不仅读懂得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美,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2023观潮说课稿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人教版学校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宏伟与壮丽。文中洋溢着剧烈的喜爱祖国、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同学是学习的主体,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需了解同学。
四班级的同学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奇事物布满奇怪 心,但同学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宏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供应直观的图像关心。
三、设计理念
远程教育将课堂教学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方向转变,关注同学信息素养的形成,让同学最大限度地感受远程教育的魅力。
四、教学目标
依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同学现有的认知水平,我特拟定了其次课时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学习抓重点词句进行品尝,培育同学积累语言的力量。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有挨次、抓特点的观看方法,培育同学留心观看事物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让同学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美与雄奇,使同学受到壮阔美和力气美的感染,激发同学喜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五、教学重难点:
我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同学的实际力量,确定出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指导同学读懂课文3、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磅礴气概和潮来时的壮美景象.
难点:1、学习有挨次、抓特点的观看方法。
2、理解重点词句。
六、教学预备:
为了上好这一堂课,我在远程上查找了和课文有关的图片和录象资料,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同时盼望同学课前收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七、教学方法:
1、教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纳情景教学法、多媒体帮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我将远程教育资源:图片、影像等有机地融合到多媒体课件中,通过展现课件让同学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宏大力气,为同学供应了直观、动态、形象的影视文件,并让同学在读中感悟、品尝,更好地理解课文。为同学自渎、自悟文章内容供应了充分的依据
2、学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的教给同学学问,更重要的是教给同学获得学问的方法和技能,培育同学语文实践力量,因此,设计学法如下:
(1)读、思、议结合。让同学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情景,入境生情,自悟得意,在读中思索,读中争论,读中理解。
(2)想象品尝法。引导同学边读边想象,培育同学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的想象力。
(3)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同学学习的爱好,使他们能更好更快地把握课文重难点,从而深化理解课文内容。
八、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激趣导入,引人入胜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胜利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为了充分调动同学学习的乐观性,我用潮水声作衬托,同时用美丽的语言声情并茂地渲染课堂气氛,勾起同学想去观潮的剧烈欲望。
(二)观看画面,启发想象,学习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课件向同学展现潮来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图片。启发同学结合实际绽开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此刻的心情怎样?我的意图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通过边看边想,设身处地地理解人们期盼潮水早点来的着急心情。
②课堂教学不仅在于老师的导,还在于同学的学。对于其次自然段的内容我将让同学自由朗读,然后提出问题:江潮还没有来,看到了什么?同学通过读书,能够自己解决问题。
(三)读中感悟,理解课文3、4自然段。
潮来时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我运用情境教学法,指导同学抓住重点词句品尝、悟情,同学采纳看、读、思、背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同时我利用远教资源,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及文字等信息奇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同学学习的学问背景,使同学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深厚的爱好,大大地激发同学的学习欲望,能使同学保持昂扬的学习心情。
a、首先运用多媒体同学展现潮来时的情景: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如同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同学的情感一下子沉醉在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美图景中。同时,我巧设疑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里采纳情景教学法将视觉手段与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培育同学观看力、想象力、思维力量。
b、如此壮丽的景象,又是如何进行描绘的呢?我因势利导、自然过渡,引导同学学习课文内容。
1、《学校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同学共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因此,我预备让同学通过多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比如:自由读,合作读,指名读,读自己喜爱的词语、语句等,让同学在读中自学,读中感悟,读中得意。然后用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观潮的挨次是怎样的?(2)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描写?我让同学组建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存在困难的地方,我适当点拨,利用板书奇妙引导同学抓住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如: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潮水形态变化的词语,如: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来理解大潮的宏伟气概。
2、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我将鼓舞同学乐观思索,大胆质疑,在本课中同学或许会提出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为什么会拉长呢?我组织同学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在小组内沟通,然后我用课件出示钱塘江的地理位置图,准时点拨。这样,同学的疑问就能得到解决。
3、为了使同学提高品尝词句的力量,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我将引导同学背诵3.4自然段,让同学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内化为自己的真实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
4、回归整体,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两个重点段落以后,我让同学回过头来,整体扫瞄全文,感受观潮的整个过程,从而整体把握全文。
(四)总结延长,感情升华
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的祖国还有象钱塘江这样漂亮的地方,于是我利用网络所供应的图片资料向同学展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并启发同学:我们的祖国漂亮吗?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喜爱祖国的情感,(当小导游,向同学们介绍潮来时的壮丽景象、向大家介绍你在课前所收集的资料、朗诵写观潮的诗歌等)为了进一步升华主题,有意识地把这种感情升华到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
九、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反映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板书设计依据同学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用简笔画的形式,形象直观,使同学一目了然,能依据板书理解潮来时宏伟壮丽的景象,从而突破本课的重点。
十、说课小结
总之,远程教育资源深化课堂,为师生供应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让语文教学由封闭到开放,由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极大地促进了同学各方面力量的形成和进展。在《观潮》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纳了情境教学法,适时将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发挥了课堂教学“三为主”的调控作用,围绕重点,老师注意导方法、导技能,发挥了同学的主体作用,在对同学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时又渗透了思想教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2023观潮说课稿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挨次。
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语文要素】
5.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的描写挨次。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江潮的声音、样子,从而感受钱塘江的壮丽。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挨次。(重点)
4.初步了解诗歌《浪淘沙》(其七)的意思。
一、激趣导入,释题,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借助背景图,思索: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课件出示单元导读,反馈指导。
3.师小结: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自然之美的课文,这些课文写到自然的现象、景象,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不一样的美。学习时,要一边读描写的句段一边在脑海中绽开想象,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尝这些描写表现出的意境,从而感受大自然的美。习作是“推举一个好地方”,要把“好”,即推举的理由写清晰,让同学有去游玩的爱好。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那么,我们就进入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的学习,看看课文向我们呈现的是一个什么自然景象,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释题。提问:题目“观潮”是什么意思?[“观潮”是观看潮水(或大潮)的意思]。依据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课文要表现的是哪种自然现象的美呢?[课文要表现的是潮水(或大潮)这种自然现象的美。]
3.明确主要教学目标。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写的是观看潮水的事情,那么,观看的是哪里的潮水?向我们呈现的是怎样的潮水?表现了这潮水的什么美呢?等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精确 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品读有关的语句就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
(一)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任务。
(1)读课文,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2)思索以下问题:课文写了谁观潮?什么时候,在哪里观潮?观的是什么潮?然后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2.反馈指导:字词。
(1)课件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先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再说说哪个生字简单读错,精准指导。预设:“昂”“鼎”“崩”。
(2)课件出示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复习认读。
3.反馈指导:朗读。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精确 、读通顺了。
4.反馈预习指导:粗知课文大意。(采纳理解中读,读中理解的策略进行。)
预设:
问题1:课文写了我们观潮。
问题2:农历八月十八这天,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潮。
问题3:观的是钱塘江大潮。
课文大意:农历八月十八这天,我们在海宁市盐官镇海塘大堤上观钱塘江大潮。
5.师小结:同学们做得真好。接下来,我们要连续学习,通过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看看“我们”观看到的是怎样的钱塘江大潮。
三、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挨次
(一)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索:课文从哪里到哪里是详细写“我们”观潮的,做上记号。
2.反馈指导。
预设:从“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到结尾是详细写“我们”观潮的。
3.导语:那么,课文的第1自然段就是一个部分了。这个部分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
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这个部分,想一想,“奇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又是什么意思?这个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个体操作,同桌沟通。)
4.反馈指导。
奇观:奇怪的、难见到的事物或景象;天下奇观:世界上奇怪的、难见到的事物或景象。
作用:
(1)总括了钱塘江大潮的特点;
(2)点明“我们”所观的潮是钱塘江大潮,同时说明吸引“我们”观潮的缘由。(板书:天下奇观)
5.导语:那么,课文接着写了哪些内容来说明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呢?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详细写“我们”观潮的部分,想一想,这个部分的内容详细写了哪三个主要意思,用“‖”把它划分为三个部分,并概括出它们的主要意思。
6.反馈指导。(采纳读中汇报、汇报中读的策略进行。)
部分1:第2自然段。大意:农历八月十八一早,我们来到海塘大堤观潮。那时江面很安静。(板书:江面安静)
部分2:第3、4自然段。大意:午后一点左右,两丈多高的潮头随着山崩地裂的声响飞奔而来。(板书:两丈多高山崩地裂)
部分3:第5自然段。大意:潮头过后,江水涨了两丈来高。(板书:两丈来高)
(二)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挨次
1.导语:那么,课文是根据什么挨次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呢?
2.出示任务:借助板书,同桌争论:课文是根据什么挨次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预设:课文先写“潮来前”,接着写“潮来时”,最终写“潮去后”,课文是根据时间的先后挨次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四、了解《浪淘沙》意思
(一)自学质疑
1.导语:钱塘江大潮天下之奇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就用了28个字的一首七绝,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潮涨潮落的壮丽景象。我们一起来学学。
出示任务:借助拼音朗读诗歌《浪淘沙》(其七);结合生活体验和课文,想一想每个诗句的意思,有不理解的词语在下面做个记号,然后向同学或老师提问解决。
(1)检查朗读,以通顺、流利为标准评价指导。
(2)质疑。先汇报同桌互助解决的词语,再提出还没能解决的词语。
吼地:惊天吼地;触:撞击;须臾:一会儿,很快的意思;海门:江海汇合之处。
(二)说说诗句意思
1.出示任务:朗读《浪淘沙》(其七),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反馈指导。(农历八月的钱塘江潮水涌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数丈高的浪头拍向岸边的山石,又反弹回来。片刻之间,潮水便向大海退去,但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来,就像雪堆一样雪白无瑕。)
3.师小结:我们读懂诗句的意思,也就了解了诗的内容。那么,我们的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是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呢?我们下节课连续学习。
其次课时
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重点)
2.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难点)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2.提问:[出示《浪淘沙》(其七)]谁能说说每个诗句的意思呢。
二、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熟读成诵,想象说话,沟通感悟
(一)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1.出示任务:[课件出示《浪淘沙》(其七)]朗读课文,然后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个体操作,同桌沟通。)
预设:与诗第一、二句内容相关的句子: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似乎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一条白线;第4自然段全部句子;第5自然段全部句子。
(二)熟读成诵,想象说话
1.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3~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看看这三个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几个画面,各是什么画面,分别是哪些句子描绘的?(个体学习,四人小组沟通。)
2.反馈指导。(采纳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1)这三个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四个画面。
(2)这四个画面分别是:
①潮头将来的画面;句子:午后一点左右,……似乎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消失了一条白线。(指导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②潮头涌来的画面;句子:第4自然段的内容。(指导感情朗读。)
③潮头过后余波涌来的画面;句子:第5自然段第1句的内容。(指导感情朗读。)
④潮水完全过后的画面;句子:第5自然段第2、3句的内容。(指导感情朗读。)
3.出示任务:在这四个画面里,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画面?用自己的话和课文的句子说说你想象到的这个画面。留意内容符合原意,语句通顺连贯。
4.反馈指导。指名两三个同学说,用以上两个标准以及有没有用上自己的话评议;评议后个体依据评议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三)沟通感悟。
1.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深刻的印象?这个自然段写了钱塘江大潮的什么给你留下了这样深刻的印象?尝试用有关的句子说一说。(个体操作,四人小组沟通。)
深刻印象:气概雄伟非凡,景象宏伟壮美;写了钱塘江大潮潮头的样子和潮水山崩地裂的声音;样子的句子:再近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声音的句子:那声音犹如……震得抖动起来。
3.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气概雄伟非凡、景象宏伟壮美的,用实心圆点标记出来。(个体操作,同桌沟通。)
词语:“横贯江面”的“横贯”;“白浪翻滚”的“翻滚”;“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的“两丈多高”(提示:一丈约等于3.33米);“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山崩地裂”;“大地都被震得抖动起来”。
5.出示任务:同桌相互检查背诵第4自然段。老师再进行反馈指导。
三、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成因
1.出示任务:默读“资料袋”,结合“资料袋”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钱塘江大潮形成气概雄伟非凡、景象宏伟壮美的缘由。(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出示“资料袋”,同学读插图说话)能把“资料袋”的意思说清晰便可。
四、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课件出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看字形,思索简单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如“潮”与“朝”,“据”与“剧”,“堤”与“提”。
4.指名说说哪个字简单写错,会错在哪里。
点拨:“滚”,右边的“衣”字中间是个“公”字,但其次笔是点;“顿”,第四笔是竖提。
(二)写字指导
1.观看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的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长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按评议对比修改,然后每个字再写两个。
[教学板书]
一、天下奇观
二、江面安静(潮来前)
三、两丈多高(潮来时)
山崩地裂的声音
四、两丈来高样子:横贯翻滚(潮去后)
消失白线
飞奔而来
风号浪吼
[教学反思]
《观潮》一文是本册书中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通过引导同学阅读单元导语,明确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紧接着,我以指导同学预习的方式,了解课文大意,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挨次。顺应新部编教材的编排,我以课后习题中的古诗《浪淘沙》(其七)为切入点,让同学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想象说话,落实本课“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的语文要素,顺当完成了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的双线教学要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同学地理学问储备不足,在结合“资料袋”说钱塘江大潮的成因时,只有少数同学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缘由。
2023观潮说课稿教案篇4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仔细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点,从而熟悉到钱塘江大潮是汹涌澎湃的天下奇观。引导同学进一步熟悉“潮汐”的成因及相关学问。
情感目标:
使同学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同学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喜爱。
技能目标:
引导同学能深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学着按时间写作的方法仿写片段《雷雨》。
教学重点:
1.使同学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宏伟壮丽。
2.理解并主动积累课文中生动美丽的语言,并读出感情。
教学难点:
1.使同学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宏伟壮丽。
2.仿写一个片段《雷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爱旅游吗?哪些地方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大家能用平常积累的语句来描绘这些令自己难忘的景象,真不错,老师也积累了一段与大家一起共享。师深情背诵课文第三段。
3.出示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悟:
1.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诵读,对钱塘江大潮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请同学们也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挨次写的,划出文中自己喜爱的语句,反复读读,推举给同桌。
3.师按同学回答归纳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4.沟通同学喜爱的语句,准时订正读音。并让同学说喜爱的理由。
三、精读课文:
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会被称为“天下奇观”。(并板书)我们一起去看看。
2.指名读课文其次段,你读懂了些什么?师归纳板书:江面安静,人山人海、仰头东望。
3.“望”字在课文里除了看,还有一层意思——等着、盼着。该怎样读读人们的这种心情?出示图片“江面安静”,配上音乐,同学自己读读。
4.沟通读,引导同学抓住“横卧、覆盖、矗立”等词把当时的气氛读出来,留意准时请同学评价朗读的状况。
5.师生对读,请同学体会朗读胜利的缘由,总结学法。
理解重点词句。
读出人们的心情。
选折合适的音乐。
6.自由读读第三段,在学习小组中按学习方法自学课文。
7.沟通理解的词语,并读读该句句子。
8.师归纳板书:闷雷滚动,消失一条白线,人声鼎沸、沸腾。
9.重点沟通“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如同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抖动起来。”抓住比方,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
10.体会人们的心情。板书。配乐诵读,同学自由选折音乐,组成小组读读。
11.集体学习课文最终一节师生对读。
四、拓展、探究
1.关于钱塘江大潮,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引导同学网上学习。并试着向外国游客介绍一下“你眼中的钱塘江大潮。”并把自己的观点介绍详细。
说话练习:“钱塘江有着()的大潮,()。
2.仿写《雷雨》
出示媒体“雷电交加”的景象。
出示要求:运用恰当的语句写出雷雨的气概。
五、回家作业:
1.想象雷雨前、雷雨后的景象,把短文写完整。
2.收集世界奇怪景观的资料、图片。
2023观潮说课稿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安静”等9个词语,依据上下问理解“若隐若现”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渐渐、恢复”造句。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挨次或参考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3、能背诵课文3、4自然段,积累语言。
4、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依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进展语言。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壮美奇怪的自然现象,激发同学对家乡的骄傲感以及喜爱大自然、喜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6、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同学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教学重点】
依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感悟句子的意思,感情朗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奇怪。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钱塘江大潮。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涂料应用知识培训总结
- 2025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84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年嘉兴海盐县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编外用工81人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马鞍山当涂县公开引进中小学教师6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省晋江市新佳园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18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年连云港市赣榆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31人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福建泉州市部分公办学校专项招聘编制内新任教师46人(四)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江苏盐城选聘物业管理营商环境体验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参考
- 安全培训聋哑课件
- 2025广东广州市增城区教育局招聘广州增城外国语实验中学教师10人(编制)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全国高校港澳台大学生中华文化知识大赛备赛考试题库-上(单选题、多选题)
- 学堂在线 现代生活美学-花香茶之道 章节测试答案
- 2025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 2025年日历表(A4版含农历可编辑)
-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 春之声圆舞曲-教学设计教案
- 农业政策学 孔祥智课件 第08章 农业土地政策
- WB/T 1119-2022数字化仓库评估规范
- GB/T 5782-2016六角头螺栓
- 胎儿的发育课件
- 广西各年平均工资统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