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章道路交叉设计6.1交叉口设计概述6.2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6.3平面交叉设计6.4立体交叉设计第6章道路交叉设计6.1交叉口设计16.1交叉口设计概述6.1.1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1.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保证车辆与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能适应各条道路的行车要求。●正确地进行交叉口立面设计,保证转弯车辆的行车稳定,同时满足排水要求。
6.1交叉口设计概述6.1.1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22.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交通组织设计: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平面设计: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形式,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立面设计:合理地确定交叉口的标高,布置雨水口和排水管道。2.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36.1.2交叉口的交通分析及分类●
交错点类型: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
交错点类型6.1.2交叉口的交通分析及分类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4
三路、四路、五路平面交叉口交错点分布三路、四路、五路平面交叉口交错点分布5●
平面交叉口根据有、无信号灯管制及左转车的行驶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1)无信号管制交叉口(2)信号管制交叉口(3)环行交叉口●平面交叉口根据有、无信号灯管制及左转车的行驶方式,可6
6.2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6.2.1
车辆交通组织
1.设置专用车道
6.2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6.2.1车辆交通72.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设置专用左转车道●实行交通管制●变左转为右转2.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83.组织渠化交通
渠化交通就是在道路上用交通标志或交通岛等设施使不同类型的交通,不同方向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象渠道内的水流那样,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畅通地通过。在渠化交通中,最常用的是高出路面用缘石标界的交通设施,即交通岛。交通岛一般高出路面15~25cm,有行人通过时为12~15cm。其形状为直线与圆曲线的组合图形。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方向岛、分隔岛、中心岛、安全岛等。4.调整交通组织组织单向交通,设置单向车行道。3.组织渠化交通4.调整交通组织9道路工程(运输)第6-1章ppt课件10道路工程(运输)第6-1章ppt课件11道路工程(运输)第6-1章ppt课件12道路工程(运输)第6-1章ppt课件13公交专用车道公交专用车道14道路工程(运输)第6-1章ppt课件156.2.2行人交通组织6.2.2行人交通组织16
荷兰自行车专用道荷兰自行车专用道17道路工程(运输)第6-1章ppt课件186.3平面交叉设计6.3.1交叉口设计要素6.3.2交叉口的拓宽设计6.3.3环行交叉口设计6.3.4交叉口的竖向设计6.3平面交叉设计196.3.1交叉口设计要素1.计算行车速度
交叉口计算行车速度是交叉口几何尺寸的设计依据。交叉口的缘石半径、交通岛、附加车道及行车视距等均取决于计算行车速度。《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交叉口范围内计算行车速度应按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的0.5-0.7倍计算,直行车取大值,转弯车辆取小值。
6.3.1交叉口设计要素2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平面交叉范围内相交的公路计算行车速度,原则上应与该公路的计算行车速度一致。两相交公路等级相同且交通量相近时,平面交叉范围内直行车交通的计算行车速度可降低,但与路段计算行车速度之差不应大于20km/h。《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212.交叉口的视距视距三角形
为了保证交叉口上行车安全,驾驶员在进入交叉口前的一段距离内,应能看清相交道路上的行车情况,以便能及时采取措施顺利驶过交叉口或安全停车。这段必要的距离应该大于或等于停车视距ST。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在其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阻挡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2.交叉口的视距视距三角形22道路工程(运输)第6-1章ppt课件233.交叉口转角的缘石半径
为了保证各种右转车辆能以一定速度顺利转弯,交叉口转角处的缘石或行车道边缘应做成圆曲线或多心复曲线以符合相应车辆行驶的轨迹。确定圆曲线最小半径公式,即式中:R——右转车道中心线半径(m)V——右转弯计算行车速度(km/h);
μ——横向力系数,采用0.15—0.20;
ih——交叉口右转弯处横坡度,向曲线内侧倾斜用“+”,向曲线外侧倾斜用“-”。3.交叉口转角的缘石半径
为了保证24道路工程(运输)第6-1章ppt课件256.3.2交叉口的拓宽设计
根据交通量、交通性质以及不同的交通组织方式,把交叉口设计成各具特点的形式,扩宽式交叉口就是信号控制交叉口常见的一种形式。
6.3.2交叉口的拓宽设计根据26
对交叉口进行拓宽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为此,解决三个问题:拟拓宽的车道数;
拓宽道长度;
拓宽道位置。
ld
lb(ls)
lrlalp
ld
道路工程(运输)第6-1章ppt课件27拓宽的车道数
根据交通流量及流向,增设交叉口进口道的车道数。一般应比路段单向车道数多增加一至二条车道。拓宽的每条车道宽度,应尽量与路段保持一致。如因占地等限制,需要变窄车道宽度时,最窄不得小于3m,一般在3~3.5m之间。
拓宽的车道数28拓宽道长度拓宽道车道的长度应以能满足转弯车辆减速所需长度,同时也应保证转弯车辆不受相邻等候车队长度的影响,右转弯出口道应保证车辆加速所需的长度。(1)渐变段长度ld
按转弯车辆以路段平均行驶速度VA行驶时,每秒钟横移1.0m计算(2)进口道减速所需长度lb和出口道加速所需长度la.(3)等候车队长度ls
转弯车道长度应能使转弯车辆从直行车道最长的等候车队的尾车后驶入拓宽的车道.其长度为ls=nln(m)拓宽道长度29拓宽道位置
1.右转专用车道:(1)在直行车道中分出一条专用右转车道;(2)加宽进口道,新增一条右转专用车道;(3)交叉口进口道设专用右转车道时,为不影响横向相交道路上的直行车流,右侧横向相交道路的出口道应设加速车道。拓宽道位置302.左转车道设置方法:(1)在直行车道中分出一条专用左转车道;(2)当设有较宽中间带(一般不小于4.5m)时,将道口一定长度的中间带压缩宽度,由此增辟出左转车道。(3)当设有较窄中间带(宽度小于4.5m)时,利用中间带后宽度不够,可将道口单向或双向车道线向外侧偏移,增加不足部分宽度。(4)当相交道路不设中间带时,可通过两种途径增辟左转车道。一是向进口道的一侧或两侧扩宽,增加进口道路幅总宽度,在进口道中心线附近辟出左转车道;二是不扩宽进口道,占用靠近中心线的对向车道作为左转车道。2.左转车道设置方法:31道路工程(运输)第6-1章ppt课件326.3.3环行交叉口设计6.3.3环行交叉口设计336.3.3.1
环行交叉口的特点和适用条件1.优点(1)驶入交叉口的各种车辆,不需停车。(2)环道上避免了冲突点,提高行车安全性。(3)交通组织简便,不需设置信号灯。(4)中心岛绿化能起美化环境作用。2.缺点(1)占地面积较大。(2)通行能力不大。(3)工程造价高于其他平面交叉。6.3.3.1环行交叉口的特点和适用条件343.环行交叉口的适用条件根据环行交叉口上述的优缺点,环行交叉口的适用条件有:(1)多条道路交汇及转弯交通量较大的路口。(2)相邻道路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宜大致相等的交叉(3)规划需修建立体交叉时,环行平面交叉路口可作为过渡形式。不适宜于设置环行交叉口:(1)快速路口与交通量大的主干道路口。(2)有大量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叉口。(3)斜坡较大的地形及桥头引道上,不宜采用环行交叉。3.环行交叉口的适用条件356.3.3.2
环行交叉口的设计内容1.中心岛的形状和半径(1)中心岛的形状
中心岛形状和尺寸应根据交通流特性、相交道路的等级和地形地物等条件确定。其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卵形、圆角方形和菱形等。(2)中心岛的半径
①按计算行车速度的要求
6.3.3.2环行交叉口的设计内容36②按交织长度的要求交织段长度所要求的中心岛半径Rd,近似地按交织段长度所围成的圆周大小来推导,计算公式为
(m)式中:n——相交道路的条数;
l——相邻路口之间的交织段长度(m);
B——环道宽度(m);
Bp——相交道路的平均路宽(m)。中心岛为圆形,交汇道路为十字正交时,Bp=(B1+B2)/2,其中B1和B2分别为相邻路口车行道宽度。②按交织长度的要求37道路工程(运输)第6-1章ppt课件38
2.环道的布置和宽度
●布置
环道车行道根据交通流的情况布置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合行驶或分道行驶。为减少相互干扰,一般以分行为宜,可用分隔带、隔离墩或标线等分隔。非机动车道宽度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小于相交道路中的最大非机动车行车道宽度,但也不宜超过8m。环道外侧的人行道宽度宜大于交汇道路中最宽的人行道。2.环道的布置和宽度39●宽度环道的宽度取决于相交道路的交通量和交通组织,环道的车道数一般采用三条为宜,如交织段长度较长时,环道车道数可布置四条。●断面形式环道的横断面形状对行车的平稳和路面的排水有很大关系,横断面的路脊线可设在交织车道的中间,也可设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分隔带上。
●宽度40道路工程(运输)第6-1章ppt课件41
3交织角
交织角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均相交角度。它以距右转机动车道的外缘1.5m的两条切线交角来表示。3交织角42
4环道外缘线形及进出口曲线半径
4环道外缘线形及进出口曲线半径43道路工程(运输)第6-1章ppt课件44戴高乐广场戴45道路工程(运输)第6-1章ppt课件466.3.4
交叉口的竖向设计1.定义:通过调整交叉口范围道路纵坡和横坡,完成交叉口范围的各点的标高设计。2.竖向设计的目的及原则●目的①保证排水顺畅②行车平稳③同时尽可能与周围建筑地坪标高相协调。6.3.4交叉口的竖向设计47(2)原则
●
相同等级道路相交时,各自纵坡不变,改变横坡度。
●
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时,主要道路的纵、横断面均不变,调整次要道路横坡和纵坡。
●
设计时至少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口,以利于排水。
●
交叉口范围布置雨水口时,一条道路的雨水不应流进交叉口人行横道,或流入另一条道路,也不能使交叉口内产生积水。
●交叉口范围内横坡要平缓,一般不大于路段横坡。纵坡度宜不大于2%,困难情况下应不大于3%。
●
交叉口立面设计标高应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标高。(2)原则483.竖向设计的基本形式3.竖向设计的基本形式49道路工程(运输)第6-1章ppt课件50道路工程(运输)第6-1章ppt课件51道路工程(运输)第6-1章ppt课件52道路工程(运输)第6-1章ppt课件53道路工程(运输)第6-1章ppt课件544.竖向设计的步骤和方法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以下以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为例介绍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步骤。⑴收集资料(道路资料、交通资料、排水资料等)⑵绘制平面图(大比例)并确定交叉口设计范围⑶确定设计图式和等高距⑷勾绘设计等高线●路段等高线
●交叉口等高线⑸调整等高线4.竖向设计的步骤和方法55
中心线上相邻等高线的水平距离l1为
(m)等高线在车行道边线上的位置沿纵向上坡方向偏移的水平距离l2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诚信管理办法
- 监制单证管理办法
- 电信障碍管理办法
- 热链盒饭管理办法
- 特许药械管理办法
- 爱心雨伞管理办法
- 渡运管理办法福建
- 药品管理办法培训
- 疫情物资管理办法
- 秩序条线管理办法
- 艺术机构退费管理制度
- 思辨读写能力导向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 口腔科室工作汇报
- 2023年上海市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街道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附详细解析
- JG/T 258-2018非金属及复合风管
- 2025市政质量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T/CHES 89-2022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编制技术导则
- 2024年甘肃省张掖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辅警考试题带答案分析
- 水平定向钻进管线铺设工程技术规范
- 产业研究报告-2025年新疆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市场规模、投资前景
- QES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管理手册(2021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