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方法提要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方法提要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方法提要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方法提要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方法提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方法提要古诗词鉴赏学情调查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一个难点。近年来,随着广大师生对这一考点的重视,大家对这一考点涉及的各类题型及其答题模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答题的规范性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古诗词鉴赏学情调查

然而,在练习中,我们发现:由于急功近利,过分地关注答题模式的选用和鉴赏术语的运用,许多同学在还没有真正读懂诗词的情况下,就匆匆下笔,结果往往是张冠李戴,胡乱贴标签,答不到点子上。古诗词鉴赏复习特别提醒1、建立自己的思维导图;2、正确认识“反套路”:核心要素是确定的,只能用新的问法,本质上是从一个套路到另一个套路——“套路具体化”:给出观点+佐证(分析)3、对参考答案要有“审视”的态度,对答案的处理应该是“生成式”。古诗词鉴赏复习特别提醒4、高三备考,复盘能力也很重要,作方法的总结和精准表达的实践。5、善于学会用已知去推未知:

选项、主观题、注释、知人论世6、关注课内、课外两条线:《寄江州白司马》……壹

穿越词语障碍贰把握诗歌技巧叁整体关联理解

肆回归真题练习目

录CONTENTS第一章CONTENTS穿越词语障碍一、穿越词语障碍读不懂诗歌、诗意【课前学情调查】你认为在学习诗歌鉴赏题时,最难的部分是什么?不熟悉诗人,无法知人论世畏难心理、排斥古诗文阅读所学和所考无法勾连一、穿越词语障碍1、积累一定文言知识2021全国乙卷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B.

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C.

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D.

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D、“听”是听凭的意思,没有听觉描写。一、穿越词语障碍1、积累一定文言知识(1)词类活用【本页源自网络】

名作动: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名作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茂盛的)——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名作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动词的使动用法: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一、穿越词语障碍1、积累一定文言知识(2)句式倒装【本页源自网络】宾语前置: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主谓倒装: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定语后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穿越词语障碍1、积累一定文言知识古诗词中的“却”字含义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李商隐《富平少侯》)还,再反而回,返岂,怎(3)一词多义Slide1Slide2Slide4Slide3一、穿越词语障碍2、积累一定文化常识(1)投笔:弃文从武(2)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3)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4)楼兰:边境之敌(5)折腰:屈身事人(6)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7)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8)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9)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10)尺素:书信(11)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12)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Slide1Slide2Slide4Slide3一、穿越词语障碍2、积累一定文化常识(13)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14)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15)双鲤、鲤鱼、鲤素:书信(16)五柳:隐者(17)鸿鹄:人有远大志向(18)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19)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20)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21)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22)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23)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24)牧童:淡泊,田园生活(25)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26)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Slide1Slide2Slide4Slide3一、穿越词语障碍2、积累一定文化常识(28)青云:高的地位(29)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30)青紫:高官显爵(31)丁香:愁心或情结(32)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33)蝉鸣:悲秋(34)青天:清官(35)落花:伤春(36)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37)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38)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39)梅雨:悠悠愁绪(40)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一、穿越词语障碍3、掌握古诗中的常见意象举例1--蝉

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物象之品质—人的品格】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一、穿越词语障碍3、掌握古诗中的常见意象举例2--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一、穿越词语障碍3、掌握古诗中的常见意象举例3--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①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②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③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一、穿越词语障碍4、掌握古诗中的常见情感类型释义喜系列对壮美山川的赞美与热爱、对历史人物的歌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对征战沙场的无畏、保家卫国的壮志、隐居生活的悠闲与宁静等等怒系列对功名权贵的傲视与不屑、对朝廷昏庸的失望与批判、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揭露、对官吏贪婪的厌恶、对战争的厌弃等等哀系列对历史人物遭遇的哀叹、对自身命运不幸的哀伤、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国家离乱的哀叹等等思系列对故土、亲人的思念,对远方朋友的关心与劝慰,等等愁系列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伤感,对无限离愁的忧伤,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伤感,对羁旅漂泊的忧愁,仕途失意的苦闷,等等第二章CONTENTS贰把握诗歌技巧二、把握诗歌技巧表达技巧鉴赏是高考诗词鉴赏命题的重点。在具体考查上,本考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查:(1)辨识诗歌中各种表达技巧的使用。(2)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3)评价其对表现人物情感主旨等方面的作用。二、把握诗歌技巧表达技巧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①表达方式、②修辞手法的使用,也包括各类③表现手法的巧妙使用,以及结构④谋篇布局技巧。二、把握诗歌技巧①审题型:

直接型—明确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含蓄型—题干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②审范围:

局部型—指对诗歌的某句某联(片)等表达技巧的判断,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整体型—指对全诗的表达技巧的判断,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总结审题技巧:二、把握诗歌技巧(1)首先必须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技巧的具体的鉴赏。(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再次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总结答题模式:第三章CONTENTS整体关联理解

一首诗的内在结构是十分重要的,它决定着意象的表现和意象之间的关系。一首诗的意义其实都是由它生发出来的,因而,内在结构是一首诗的灵魂。

内在结构是什么呢?

在这里是指意象之间的关系,也是句与句、联与联之间的关系。意象与意象之间、句与句之间、联与联之间是有情感联系的;把握诗歌内涵,要从把握内在联系入手。三、整体关联理解

古人写诗,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议论,俗称“卒章显志”。因此,读诗歌时从尾句入手,可以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李白

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起,写环境)远景,cheng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承,写该环境出现的事件)当下,zheng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转,写情怀)情,qing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合,瞻前顾后)情入当前景,ming

古人写诗,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议论,俗称“卒章显志”。因此,读诗歌时从尾句入手,可以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杜甫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起)地点,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承)近景,yin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转)事,xin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合)jin三、整体关联理解三、整体关联理解整体“六看”1.看标题2.看作者3.看情感词4.看意象5.看背景6.看注释第四章CONTENTS回归真题练习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四、回归真题练习2022新高考1卷A.“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苦”,形容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不是说词人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16.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四、回归真题练习2022新高考1卷①敬老爱老,遵守伦理孝道,家庭和谐,“翁前子后孙扶掖”,祖孙三代互相扶掖而行。②各安其所,各行各业的人们遵守行业的规定,各司其职。“商行贾坐农耕织”,商人忙着生意,农人在忙着耕织。

谒伏波庙[明]王守仁楼船金鼓宿乌蛮,鱼丽群舟夜上滩。月绕旌旗千嶂静,风传铃柝九溪寒。荒夷未必先声服,神武由来不杀难。想见虞廷新气象,两阶干羽五云端。【注】①伏波庙:为纪念汉代南征交耻的伏波将军马援而建。②王守仁: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