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重点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重点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重点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重点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重点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重点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16.0分)1.有学者认为,由于中原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壤松软、灌溉方便,中国是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进入文明社会的……氏族纽带依然被保留下来并发挥着新的功能。下列现象可用来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农耕中普遍运用青铜农具

②夏朝社会聚族而居

③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④西周开始分封诸侯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宜侯夨(cè)簋(guǐ)是西周早期青铜器(图),于1954年在江苏镇江大港镇烟墩山出土。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0余字,记述了周康王册封大为宜侯,并赏赐鬯、瓒、弓、箭、土地、庶人等内容。这一记述有助于研究当时()A.禅让制的流程 B.分封制的推行 C.青铜器的铸造 D.宗法制的瓦解3.《丧服》本属于《仪礼》中的一篇,东晋时成为显学,南迁士族依丧服就可以辨识门第品流和血缘亲疏。他们还对朝廷的礼乐、舆服、仪注等所谓“衣冠文物”极为重视。当时的大诗人孙绰曾说“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这一现象源于A.儒学受到佛道挑战 B.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门阀士族日益衰落 D.东晋维护正统的文化需要4.隋朝运河开凿始于隋文帝,隋炀帝即位后利用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北起涿郡,南到余杭的大运河(图1)。元代大运河北起大都,南达杭州,从北往南共分为七大段(图2)。两条大运河的开凿均()

A.以满足帝王享乐为目的 B.导致了王朝的迅速灭亡

C.以东都洛阳为交通核心 D.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5.如图为宋代官帽,左右两边长长的翅子足有一米长,据传是宋太祖发明的,用以防止官员上朝时交头接耳。这种长翅官帽()A.体现出崇文抑武治国理政方针

B.有效防止朝廷内部动乱

C.标志着因循保守政治风气形成

D.服务于专制皇权的需求6.明政府规定,商人把粮食运往边防的粮仓,可向政府换取贩盐的盐引。有的盐商为了更多的获利,就雇人在边地屯垦,把收获的粮食就地纳仓换取盐引,是为商屯。商屯的出现与发展()A.冲击了传统经济政策 B.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C.促进了边疆地区开发 D.推动了新生产关系滋长7.道光时期四川地区有竹枝词曰:“流流场赶一肩挑,上灏下府过毛桥”;(注:日日赶场曰流流场)遂宁县二月庙会,商贾辐犊,百货聚集,将散,沿途挨赶。三月初五入(中江)县境赶广福场福寿会,三月十五赶三台县观音场。上述现象反映了当地()A.区域性长途贩运发达 B.货币经济成为主导

C.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D.民间宗教活动盛行8.19世纪90年代初,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至1897年已有求学者数百人。在课堂上,康有为纵论天下大事,每讲一学,必然上下古今,究其沿革得失,并举出欧洲的例子以资证明。康有为此举力图()A.培养近代新式变法人才 B.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C.开启经世致用治学路径 D.增强国人民族民主意识9.孙中山指出:“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我国民之论古者,莫不倾慕三代之治,不知三代之治,实能得共和之神髓而行之者也……即此所以慕古之意,正富有理想之证据,亦大有进步之机兆也”。这一思想(

)A.表达了继承儒家理想的志向 B.奠定了大同世界的思想基础

C.利用传统文化阐述共和思想 D.放弃了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10.一位历史于永在描述中国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状况时,写道:军阀割据,政局动荡,国会党争,民众因为军队扩张,互争地盘,内战频仍。该时期是()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11.五四运动后的10年间,有不少针对学生的婚姻调查报告,其结果显示:一方面,不论是已婚、订婚还是未婚的学生,对婚姻自由的支持度都取得了压倒性优势;但另一方面,多数学生中已婚和订婚者的婚姻都是由父母指定的。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学生言行不一 B.传统风俗复兴

C.对西方思想文化的反思 D.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并存1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对象由“封建军阀”逐步过渡到军阀统治基础的“封建地主”,革命的重点区域由“城市革命”逐步过渡到“农村革命”。这一转变是()A.中共对中国革命性质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 B.中国革命社会基础不断扩大的产物

C.中共革命实践发展与思想飞跃互动的产物 D.新型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壮大的产物13.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发表宣言,揭露日本有意“实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太平洋帝国主义战争”,要求全党“大胆地警醒群众的民族自觉”,领导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力政策”。随后,派出干部奔赴抗日前线。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A.积极推动联蒋抗日的实现 B.坚持实施全面抗战路线

C.肩负领导全民族抗战使命 D.倡导反法西斯国家联合14.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回答关于“共产党要不要另起炉灶”的问题时表示,“我们对国民党,只是有所批评,留有余地,并无另起炉灶之意”。材料表明,此时中国共产党()A.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主张成立联合政府 D.尽可能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5.1956-197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取得伟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又曾发生过像“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那样的“左”倾错误。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可以概括为()​A.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B.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C.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起步 D.社会主义建设在创新中引领潮流16.1982年,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的陈云把搞活经济比喻成鸟,把国家计划比喻成笼,他指出:“笼子大小要适当,该多大就多大……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可以跨省跨地区……也可以跨国跨洲。另外笼子本身也要经常调整。”陈云提出“鸟笼经济”理论的实质是()A.强调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 B.确立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目标

C.引导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展 D.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市舶司,掌市易南蕃诸国物货航舶而至者。初于广州置司,以知州为使,通判为判官。及转运使司掌其事,又遣京朝官、三班、内侍三人专领之。……凡大食、古逻、阇婆、占城、勃泥、麻逸、三佛齐、宾同胧、沙里亭、丹流眉,并通贸易。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精粗瓷器,市易香药、犀、象、珊瑚、琥珀、珠啡、宾铢、璧皮、碡(玳)瑁、玛瑙、车渠、水精、蕃布、苏木之物。——摘编自徐松《宋会要辑稿》材料二:宋代海外贸易分官府经营和私商经营两种方式,其中民营外贸占大多数。元丰三年,宋朝政府制定了一部《广州市舶条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贸易法。在各个外贸港口城市还设立“蕃市”,专卖外国商品;“蕃坊”供外国人居住;“蕃学”供外商子女接受教育,广州和泉州现在还有许多蕃客墓,成为当时海外贸易繁荣的佐证。——摘编自《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材料三: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廷对“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明洪武七年(1374年)正月,罢福建(泉州)市舶司,严海禁以防倭寇。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重申禁止“私出外境及违禁下海”之令,使长期依靠海外通商的泉州沿海商民受到严重打击。民间贸易断绝,外国商人只能通过“朝贡”的方式和明朝官方进行贸易。在利益的驱动下,大量外国商人冒充国家使者,打着“进贡”的旗号和明朝进行交易。——摘编自马明玉《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海外贸易政策的具体措施,并说明其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波斯帝国的交通网络由主要城市之间的御道和连接各地方村镇的普通道路组成。御道作为交通网络的主要干线,沿途所建驿站的位置均保持相等的距离,利用信使和专门挑选的快马传递信件,优质的道路建设和维护使得军队等大型往来人员均可通行。普通道路往往较为狭窄,沿途所建驿站的位置并不等距,很难在暴雨等极端天气过后保持畅通。无论是御道还是普通道路,波斯帝国都会定期派巡查员检查道路情况,清理路面上倒塌的树木和其他妨碍正常通行的因素。波斯人的道路系统并不对民间商人开放,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在各级道路往来通行时,都需持有国王或地方总督签发的旅行许可文件。文件中一般会标明出行人数、目的地以及人员车马在驿站中所得补给的种类和数量,有时还会特别标注该许可文件在旅途往返均可使用。——摘编自李智《从苏美尔到波斯:古代西亚驿路体系的发展与特点》材料二

元朝政府建立了遍及全国的驿站制度,水陆站共计1500处左右。驿站以大都为中心,沿着几条交通干线,一直通达各边疆地区。忽必烈统治时期,在蒙古帝国驿站的基础之上,在全国范围之内实行驿站制度,以元大都为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贯通东西、南北的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过往的使臣或传递情报者持圣旨令牌可换乘铺马。元朝的驿站具有为元朝政治、外交、经济、贸易、商业、宗教、文化服务的多重功能。元朝的官员、王公、驸马,中外使臣均可利用驿站。元代的驿站制度,在合理的距离内,在适当的地点设立站点,通过一系列的站点将交通线路连接起来,形成全国范围内的驿站交通网络。元代除驿站、急递铺之外,还有运输货物的递运站,分为马运、水运和车运等不同交通方式。——摘编自乌云高娃《元代驿站、客馆的建设及经济文化交流》(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波斯帝国同元代驿路体系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代驿路体系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尽管茶文化的源头只有一个—一中国茶文化,但它在世界各地各民族中的流变却是异常丰富。在西欧诸国茶文化中,英国红茶文化最为世人称道。1650年前后,已经有英国人偶尔饮茶了,因为稀少而昂贵,中国的茶叶被人们普遍视为一种神奇的药物。1664年和1666年东印度公司的两次献茶活动推动了茶在英国上层社会的流行,家庭茶会成了王公贵族阶层最时楚的社交礼仪。18世纪初,茶叶开始由资族富人的饮料向平民开放。19世纪时,英国饮茶之风盛行,茶叶成为普通英国人每天生活的必需品,饮茶习俗变得更加普及,此时英国的茶叶消费量几乎是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19世纪末,人们甚至将“茶”和“英国”看成是一个整体,认为英国如果没有茶就失去了国家和人民存在的意义,这当然有点夸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茶对英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摘编自关剑平主编《世界茶文化》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茶叶”流入英国后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饮茶之风盛行的背景,说明其对英国社会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疟疾是一个全球广泛关注且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自古以来,中国持续关注疟疾防治,取得了辉煌成就。战国至西汉《黄帝内经》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中专篇论述疟疾的病因、症状和疗法。魏晋南北朝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民间抗疟验方。明清1693年康熙皇帝患疟疾,服用法国传教士洪若翰等进献的美洲金鸡纳霜,迅速痊愈。近代奎宁、氯喹等抗疟西药小规模引入中国。受国外技术垄断、国内医药工业落后等因素影响,导致其价格昂贵。新中国初期1967年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卫生、高校院所、医药化工等部门进行科研大协作。经过艰苦攻关,青蒿素等抗疟药物的成果得以问世。改革开放以来青蒿素类复方药由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推广。屠呦呦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奖。2021年中国获得世卫组织无疟疾认证。——摘编整理自余凤高《致命的亲吻:疟疾的历史》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中国抗疟历程”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出现后主要是用于铸造礼器和贵族生活用品,很少用于农业生产,排除①;夏朝社会聚族而居,佐证了“氏族纽带依然被保留下来并发挥着新的功能”,②正确;夏朝时期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佐证了“氏族纽带依然被保留下来并发挥着新的功能”,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国家,③正确;西周时期我国早已经进入文明社会,不符合“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进入文明社会的”,排除④;因此,②③正确,B项正确;

①④错误,排除AC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王位世袭制和夏商西周的农业与手工业,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王位世袭制和夏商西周的农业与手工业,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54年在江苏镇江大港镇烟墩山出土。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0余字,记述了周康王册封大为宜侯,并赏赐鬯、瓒、弓、箭、土地、庶人等内容。”可知,宜侯失簋是西周早期青铜器,其文字记录的是周康王册封大为宜侯,并赏赐鬯、瓒、弓、箭、土地、庶人等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这是关于分封制的有关记录,可以用于研究分封制的推行,B项正确;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采用的制度,材料体现的不是禅让制的内容,排除A项;

宜侯失簋可以研究青铜器的铸造,但记述文字的内容并不能反映铸造,排除C项;

西周早期宗法分封制比较牢固并未瓦解,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3.【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衣冠文物”泛称某地或某时代的人物事迹与风俗、制度,在古人观念中地位非常重要。据材料“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晋利用礼仪规范来树立自己的正统地位,宣扬政权的合法性,D项正确;

东晋时期玄学盛行,所以东晋重视礼仪,不是为了解决佛道对儒学的挑战问题,排除A项;

南北方文化交流不是东晋“极为重视礼仪”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

东晋时期门阀政治达到巅峰,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东晋的统治,结合东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及东晋政治特点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东晋的统治,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D【解析】A.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开凿与经营是服务国家统治的需要,不是以满足帝王的享乐为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

B.元朝并未因为开凿大运河而迅速灭亡,故B项错误;

C.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交通核心,元朝以北京为核心,故C项错误;

D.结合所学可知,伴随着政治重心与经济重心相分离,大运河将南方的钱粮物资大量北运以服务统治的需要,客观上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答案】D【解析】A.宋代长翅官帽与“崇文抑武”无关,故A项错误;

B.“有效防止”的说法过于夸大其效果,故B项错误;

C.宋朝因循保守政治风气的说法符合史实,但是材料体现不出,故C项错误;

D.由材料可知,“长翅官帽”是宋太祖为“防止官员上朝时交头接耳”而发明的,这种做法服务于专制皇权的需求,有利于树立君主权威,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以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6.【答案】C【解析】根据“有的盐商为了更多的获利,就雇人在边地屯垦,把收获的粮食就地纳仓换取盐引,是为商屯”可知,商屯的出现提高了效率,有助于增加边疆地区的粮食供应,从而有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C项正确;

商屯是一种新出现的经济组织,并没有冲击传统的经济政策,排除A项;

商屯的出现河商人的社会地位是否提高没有关系,排除B项;

商屯实际上依然属于传统的生产关系,没有推动新生产关系滋长,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答案】C【解析】据本题材料“遂宁县二月庙会,商贾辐犊,百货聚集,将散,沿途挨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清代中期四川地区的赶场现象,以庙会、福寿会等形式,各县区商业贸易活动频繁,反映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

仅凭商业贸易活动频繁,不能得出区域性长途贩运发达的结论,排除A项;

道光时期货币经济并未成为主导,排除B项;

宗教活动是形式,此时的庙会更多是商业贸易民俗活动,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8.【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题干涉及时间是19世纪90年代初至1897年,据所学可知,时间段涉及甲午中日战争及以后,此时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康有为在广州创办新式学堂万木草堂,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还强调欧洲,说明他想以欧洲国家的政治制度为模板,来进行变法,所以,创办新式学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近代新式变法人才,A项正确;

B项表述错误,据所学可知,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公车上书,排除B项;

材料中虽涉及经世致用,但是开启经世致用治学的是明清之交的思想家,排除C项;

材料不能体现康有为的做法是为了增强国人民族民主意识,材料主要体现了康有为想培养近代新式变法人才,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康有为和梁启超民主思想,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康有为和梁启超民主思想,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9.【答案】C【解析】材料“不知三代之治,实能得共和之神髓而行之者也”信息是借助古代政治体制来宣扬共和思想的合理性,故C正确;

A题干不能体现,排除;

先秦思想体系的演变,奠定了大同世界的思想基础,故排除B;

“共和思想”是西方政治体制的体现,故排除D。

10.【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军阀割据”、“政局动荡”、“军队扩张,互争地盘,内战频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特点,故A项正确;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和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没有军阀割据,故BD两项错误;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没有国会党争,故C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北洋军阀的统治,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军阀割据”、“政局动荡”、“军队扩张,互争地盘,内战频仍”,结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特点解答。

本题考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特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一方面,不论是已婚、订婚还是未婚的学生,对婚姻自由的支持度都取得了压倒性优势;但另一方面,多数学生中已婚和订婚者的婚姻都是由父母指定的”可知,学生的婚姻意愿与婚姻自主权存在矛盾,体现出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传统与现代观念并存的现实,故D项正确;

材料无法看出学生“言行不一”,故A项错误;

材料并未反映传统风俗复兴,故B项错误;

材料与反思西方思想文化无关,故C项错误。

12.【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对于革命对象、革命重点区域在不断调整,这是对中国国情认识不断深入的表现,是中共革命实践发展与思想飞跃互动的产物,C项正确;

这一转变是对中国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入,而非对革命性质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排除A项;

这一转变源自对国情认识的深入,不是革命的社会基础不断扩大的产物,排除B项;

材料中革命对象、革命重点区域在不断调整的主要依据是对国情的认识深入,社会经济发展也只是国情的一部分,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3.【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认清日本发动对外战争的本质,号召群众和党员干部积极抵抗日本侵略,肩负领导全民族抗战使命,C项正确;

九一八失败后,国共仍然处于对抗状态,排除A项;

全面抗战路线是在洛川会议上制定的,排除B项;

材料未涉及对反法西斯国家的态度,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1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我们对国民党,只是有所批评,留有余地,并无另起炉灶之意”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赴重庆谈判,主张成立联合政府,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平建国”的愿望和诚心,C项正确;

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排除A项;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此时新中国还未成立,排除B项;

材料指的是重庆谈判,此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1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56—197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取得伟大成就,也出现了“左”倾错误。因此,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B项正确;

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是1949年至1956年,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项;

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起步是在1953年至1957年,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

材料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D项不能概括这段历史,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十年探索,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社会主义十年探索,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6.【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笼子大小要适当,该多大就多大……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可以跨省跨地区……也可以跨国跨洲。另外笼子本身也要经常调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家计划之下,搞活经济,强调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A项正确;

B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

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展,排除C项;

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需要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小题1】政府设立专门的外贸管理机构,不断强化监管力度;贸易范围广;商品种类多样;官营民营并存,民营为主;立法保障中外贸易;服务于外商的设施比较全面。【小题2】措施:禁止民间经营对外贸易;撤销专门管理机构;官方通过朝贡方式进行对外贸易。影响:严重影响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抑制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刺激了朝贡体制下的贸易虚假繁荣;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御西方殖民者的侵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明朝海外贸易政策及其影响。第一问,提炼概括材料信息分析作答;第二问,结合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及影响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明朝海外贸易政策及其影响,侧重于考查考生阅读和提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18.【答案】【小题1】同:官方主导驿路体系的建设;设立有管理驿路的体制;管理较为严格。

异:波斯帝国的驿站主要由官方进行使用,元代则是面向更多人群开放;波斯帝国主要由陆路交通组成,元代驿站形式更加多元,元代驿站功能更加多样。【小题2】意义: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了中外文化交融。【解析】1.

同:结合材料“无论是御道还是普通道路,波斯帝国都会定期派巡查员检查道路情况”“元朝政府建立了遍及全国的驿站制度”“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在各级道路往来通行时,都需持有国王或地方总督签发的旅行许可文件。文件中一般会标明……”“过往的使臣或传递情报者持圣旨令牌可换乘铺马。”等信息进行概括。

异:可由“波斯人的道路系统并不对民间商人开放”“元朝的驿站具有为元朝政治、外交、经济、贸易、商业、宗教、文化服务的多重功能”“元代除驿站、急递铺之外,还有运输货物的递运站,分为马运、水运和车运等不同交通方式”等信息进行概括分析。

2.

结合材料“驿站以大都为中心,沿着几条交通干线,一直通达各边疆地区”“以元大都为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贯通东西、南北的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形成全国范围内的驿站交通网络”等信息和所学进行分析。

19.【答案】【小题1】变化:由药物变为饮品;由奢侈品变为日常用品;由舶来品发展为国家文化认同。【小题2】背景: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世界贸易快速发展;平等、自由等思想理念深入人心。

影响:改变了传统的饮食结构;塑造了温馨典雅的家庭氛围;提供了优雅闲适的社交环境;变革了社会习俗;促进了社会文明发展;深刻影响了经济和文化。【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第一问要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来解答。

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0.【答案】根据题意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中国抗疟历程”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根据材料“《黄帝内经》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中专篇论述疟疾的病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