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畸变课件_第1页
染色体畸变课件_第2页
染色体畸变课件_第3页
染色体畸变课件_第4页
染色体畸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染色体畸变

ChromosomeAberration染色体畸变

ChromosomeAberration1教学要求1、掌握染色体畸变的概念、类型及产生机制;异常核型的描述方法。2、熟悉异常染色体携带者的概念;嵌合体的概念;倒位;重复。3、了解表型正常个体的染色体变异多态性。教学要求1、掌握染色体畸变的概念、类型及产生机制;异常核型的2染色体畸变的概念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aberration)是指染色体在数目上和结构上的异常改变,包括染色体数目畸变和结构畸变两大类。由于染色体畸变往往导致基因群的增减和位置的转移,扰乱遗传物质或基因间的平衡,故染色体畸变是染色体病产生的基础。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可诱发染色体畸变的发生。染色体畸变的概念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aberr3染色体畸变的类型染色体畸变的类型4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类型正常人的体细胞具有46条染色体(2n),配子细胞(精子和卵)具有23条染色(n),前者称为二倍体,后者称为单倍体。染色偏离正常数目称为染色体数目异常或数目畸变。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类型包括:整倍性异常和非整倍性异常两大类。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类型正常人的体细胞具有46条染色体(2n),5整倍性异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在二倍体的基础上成倍地增加或减少即导致整倍性异常。理论上可能的整倍性异常包括单倍体(n)、三倍体(3n)和四倍体(4n)及以上的多倍体。除了精子和卵子为单倍体外,未发现单倍体胎儿。在人类,全身三倍性是致死的,因而极为罕见,但三倍性在流产胎儿中较常见,是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四倍体及多倍体在临床上更为罕见。整倍性异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在二倍体的基础上成倍地增加或减少6非整倍性异常体细胞在二倍体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一条或数条染色体而不是成倍的增减即导致非整倍性异常。比二倍体少一条或数条者为亚二倍体(hyp-odiploid)。比二倍体多一条或数条者为超二倍体(hyperdiploid)主要包括单体型、三体型和多体型等。非整倍性异常体细胞在二倍体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一条或数条染色体7非整倍性异常单体型(monosomy):为缺少一条染色体的亚二倍体(2n-1)。常染色体的单体性严重破坏基因平衡,因而是致死的。X染色体单体的女性还可见于儿童或成人。三体型(trisomy):细胞中某号染色体多出一条(2n+1)的个体。除21、13、18、和22三体性外,其它三体性多导致流产(嵌合状态者除外)。性染色体三体性常见一些。多体型(polysomy):指某号染色体具有4条或4条以上其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达48或更多。临床上可见性染色体的多体型个体。非整倍性异常单体型(monosomy):为缺少一条染色体的亚81863例染色体异常的

自发流产儿中各种异常的频率染色体异常类型频率(%)三体性5245,X18三倍性17四倍性6其它(主要是易位)71863例染色体异常的

自发流产儿中各种异常的频率染色体异9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机理整倍体异常发生的机理

§双雄受精

§双雌受精§核内复制非整倍体异常发生的机理

§染色体不分离§染色体丢失嵌合体及其形成机理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机理整倍体异常发生的机理10双雄受精(diandry)两个精子同时进入同一个卵子,形成三倍体合子。在其含有的三组染色体中,两组来自父方精子,一组来自母方的卵子。双雄受精是三倍体产生的可能原因之一。双雄受精(diandry)两个精子同时进入同一个卵子,形成三11双雌受精(digyny)在卵子发生中,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未形成极体,原来应分配给极体的一组染色体仍留在卵内,形成含两组染色体的二倍体卵子,其与精子结合后形成三倍体合子。双雌受精(digyny)在卵子发生中,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未形12核内复制(endoreduplication)细胞有丝分裂之前,染色体复制了两次,结果每条染色体包含四条染色单体。整个细胞变成了四倍体。这种现象称为核内复制。发生了核内复制的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均为四倍体。核内复制是三倍体和四倍体形成的可能原因之一。核内复制(endoreduplication)细胞有丝分裂之13染色体不分离

(chromosomenon-disjunction)在细胞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时,如果某一同源染色体或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分裂后期不能正常地分开而同时进入某一子细胞,则必然导致某子细胞增多一条染色体而另一子细胞缺少一条染色体,这称为染色体不分离。染色体不分离

(chromosomenon-disjunc14染色体不分离

(chromosomenon-disjunction)不分离如发生在减数分裂,所形成的异常配子与正常配子结合后,就会出现合子细胞中某一染色体的三体性或单体性。不分离可以发生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也可以发生在第二次减数分开。不分离产生的异常配子在受精后导致合子染色体异常,由异常合子分裂得来的全身细胞都具有该种异常。染色体不分离

(chromosomenon-disjunc15减数分裂染色体不分离减数分裂染色体不分离16减数分裂染色体不分离减数分裂染色体不分离17染色体不分离

(chromosomenon-disjunction)合子细胞最初是正常的,但在以后的某次有丝分裂时发生不分离,这也能导致染色数目异常。这种异常细胞如能存活和继续分裂,将构成异常的细胞系,并与正常细胞系并存。染色体不分离

(chromosomenon-disjunc18有丝分裂染色体不分离有丝分裂染色体不分离19次级不分离三体型的患者在产生精子和卵子过程中,由于某号染色体有3条,在减数分裂时,将有1条进入一个子细胞,另两条往往不分离同时进入另一子细胞。会形成染色体数为n的正常配子和n+1的异常配子。三体型的父亲或母亲在形成配子时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所发生的不分离称为次级不分离。次级不分离三体型的患者在产生精子和卵子过程中,由于某号染色体20染色体丢失(chromosomeloss)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由于纺锤丝或着丝粒功能障碍或染色体行动迟缓,使得某一染色体在分裂的后期和末期不能随其他染色体一起进入子细胞核而滞留在细胞质中直至分解消失,结果某一子细胞缺少一条染色体。染色体丢失(chromosomeloss)在细胞分裂过程中21嵌合体及其形成机理具有染色体组成不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系的个体称为嵌合体(mosaic)。嵌合体及其形成机理具有染色体组成不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系的22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基础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可以引起染色体断裂。染色体也能自发断裂,断裂端被认为具有“粘性”,即易与其它断端接合或重连。一次断裂产生的两个粘性末端通常重连而修复如初。但有时出现非正常的重连,结果导致多种染色体结构异常。染色体断裂和变位重接是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基础。染色体结构畸变可分为两大类型:即染色体型和单体型。染色体结构畸变又可分为稳定型和非稳定型两大类。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基础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可以引起染色23人类染色体及其畸变的命名符号符号含义符号含义ace无着丝粒片段r环状染色体cen着丝粒rcp相互易位del缺失rea重排der衍生染色体rob罗氏易位dic双着丝粒染色体:断裂dup重复∷断裂后重接h次缢痕()括号内为结构异常的染色体i等臂染色体;重排中用于分开染色体ins插入/嵌合体中用于分开不同的细胞系inv倒位t易位p短臂ter末端q长臂→从....到人类染色体及其畸变的命名符号符号含义符号含义ace无着丝粒片24染色体结构畸变的表示方法ISCN规定,染色体结构畸变可用简式(简化体系)和详式(详细体系)描述。简式描述内容:1.染色体总数,2.性染色体组成,3.畸变的类型符号(4.受累染色体的序号)(5.断裂点的区带号)详式描述内容:1.染色体总数,2.性染色体组成,3.畸变的类型符号(4.受累染色体的序号)(5.畸变染色体带的组成)染色体结构畸变的表示方法ISCN规定,染色体结构畸变可用简式25常见的染色体结构畸变缺失(deletion,del)倒位(inversion,inv)重复(duplication,dup)易位(translocation,t)插入(insertion,ins)双着丝粒染色体(dicentricchromosome,dic)环状染色体(ringchromosome,r)等臂染色体(isochromosome,i)常见的染色体结构畸变缺失(deletion,del)26缺失(deletion,del)染色体某处发生断裂后其断片丢失所形成的染色体结构畸变称缺失(deletion,del)。包括末端缺失(terminaldele-tion)和中间缺失(intercal-arydeletion)两种类型。缺失(deletion,del)染色体某处发生断裂后其断片丢27缺失的形成缺失的形成28末端缺失简式描述:46,XX,del(1)(q21)详式描述:46,XX,del(1)(pter→q21∶)末端缺失简式描述:29中间缺失46,XX,del(1)(q21q23)46,XX,del(1)(pter→q21∷q31→qter)中间缺失46,XX,del(1)(q21q23)30倒位(inversion,inv)染色体发生两次断裂后形成的片段倒转180度重新接合形成的结构畸变,称为倒位。如果倒位发生在同一臂内,称为臂内倒位(paracentricinversion);如果两次断裂分别发生在长臂和短臂,则称为臂间倒位(peri-centricinversion)。倒位(inversion,inv)染色体发生两次断裂后形成31臂间倒位46,XY,inv(2)(p21q31)46,XY,inv(2)(pter→p21∷q31→p21∷q31→qter)臂间倒位46,XY,inv(2)(p21q31)32重复(duplication,dup)染色体上个别区段多出一份的畸变类型,称为重复。它是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节段不等交换、单方易位或插入的结果。某染色体中重复的节段与原节段方向一致称为正位重复(directduplicati-on)。重复的节段与原节段方向相反的称为倒位重复(in-vertedduplication)。重复(duplication,dup)染色体上个别区段多出一33重复(duplication,dup)46,XX,invdup(2)(pter→p23∷p14→p23∷p23→qter)重复(duplication,dup)46,XX,invd34重复的细胞学特征重复的细胞学特征35易位(translocation,t)某个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形成的断片转移到另一个染色体上或染色体片段位置的改变称为易位。它伴有基因位置的改变。易位发生在一条染色体内时称为移位(shift)或染色体内易位(intrachromosomaltranslocation)。易位发生在两条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时称为染色体间易位(interchromosomaltranslocation)。其可分为相互易位(reciprocaltranslocation,rcp)和转位(transposition)。易位(translocation,t)某个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形36相互易位

(reciprocaltranslocation,rcp)两条染色体发生断裂后相互交换无着丝粒断片形成两条新的衍生染色体为相互易位。相互易位是在各号染色体间都可发生,新生儿的发生频率约1~2/1000。相互易位仅有位置的改变,没有可见的染色体片段的增减时称为平衡易位。它通常没有明显的遗传效应。平衡易位的携带者与正常人婚后生育的子女中,有可能得到一条衍生异常染色体,导致某一易位节段的增多(部分三体性)或减少(部分单体性),并产生相应的效应。相互易位

(reciprocaltranslocation37易位的形成易位的形成38相互易位

(reciprocaltranslocation,rcp)46,XY,t(2;5)(q21;q31)46,XY,t(2;5)(2pter→2q21∷5q31→5qter;5pter→5q31∷2q21→2qter)相互易位

(reciprocaltranslocation39转位和整臂易位转位(transposition)也称为单方易位,是指两条染色体各发生一处断裂,其中只有一条染色体的断片重接到另一条染色体的断端,另一片段丢失。整臂易位(whole-armtranslocation)是指两条非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在近着丝粒处发生断裂,相互交换长臂和短臂后重接形成的易位。转位和整臂易位转位(transposition)也称为单方易40罗氏易位

(Robertsoniantranslocation)是相互易位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两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D/D,D/G,G/G)在着丝粒处或其附近断裂后通过着丝粒融合形成两条衍生染色体。一条由两者的长臂构成,几乎具有全部遗传物质;而另一条由两者的短臂构成,由两个短臂构成的小染色体。由于缺乏着丝粒或因几乎全由异染色质组成,故常丢失。它的存在与否不引起表型异常。罗氏易位

(Robertsoniantranslocati41罗氏易位

(Robertsoniantranslocation)45,XX,t(13;14)(p11;q11)45,XX,t(13;14)(13qter→13p11∷14q11→14qter)罗氏易位

(Robertsoniantranslocati42插入(insertion,ins)某一染色体的臂内发生两处断裂所形成的某中间节段转移到另一条染色体的断裂处重接称为插入。只有发生了三次断裂时插入才有可能。如果插入节段区带的顺序在插入新位置后与染色体区带编号的方向一致,称为正位插入(directinsertion)。插入的节段如果区带顺序颠倒,称为倒位插入(invertedinsertion)。插入如发生在同源染色体间,则导致一条染色体中发生重复,而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中发生同一节段的缺失。插入(insertion,ins)某一染色体的臂内发生两处断43插入(insertion,ins)46,XX,inv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