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热情_第1页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热情_第2页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热情_第3页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热情_第4页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热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热情一、楹联校本课程课题研究的背景分析

问题的提出和归因:

楹联,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其应用之广,影响之深,甚至远胜于诗、词、曲,从皇宫内苑到陋室柴扉,从国家庆典到寻常百姓婚丧嫁娶,都离不开这种雅俗共赏的优秀民族文化。

长期以来,语文课不讲楹联,语文教师不懂楹联,学生学了语文不会写楹联,连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教授也有“写篇文章易,撰副楹联难”之感,但是,人们红白喜事、逢年过节、贴楹联的习俗未改,从而造成了“求联者日多,撰联者日少”的现实状况。

课程改革,使语文教育界愈来愈注重发掘和传承沉淀最深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国内对楹联的研究和发展又出现了较为繁荣的景象,各地成立了许多的楹联学会、协会等组织,出版了好几百种楹联创作集,自办了上百种楹联报刊,

在“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的长沙,中南大学于1999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楹联研究所,2002年,首招楹联硕士生。2003年,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楹联学刊》联合全国各省楹联家协会在全国创建“中国传统文化楹联教育基地”,正式把楹联教学作为一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艰巨事业全面推开。综上所述,我们之所以进行楹联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原因有:

1、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深入探讨楹联教学的特殊功效。

2、从实践中学会鉴赏楹联,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

高,尤其是促进学生对格律文学的理解和掌握,启迪学生思维,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一支具有开拓创新的校本课程教师队伍,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具体内容(一)研究目标

通过对课程的研究,拟达到如下目标:

1、构建楹联校本课程目标、体系、内容、实施、评价等课程体系。

2、通过楹联课程的教学实践,使学生了解楹联的发展史及学习楹联的意义;

掌握楹联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从而会写楹联。从实践中学会鉴赏古今楹联,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同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尤其是促进学生对格律文学的理解和掌握,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取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品质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二)研究内容

1、开展楹联校本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2、选择和组织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楹联校本课程内容。。。

3、探讨楹联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法与途径4、探索科学的楹联课程评价机制

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评价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成果,评价课程本身。教室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课堂与社会的有机结合。(三)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拟采取:

1.教育实验法,以本校七年级三个班为实验对象通过一年半的教学观察、统计、比较、分析、总结,来探讨楹联教学在初级中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2.行动研究法,课题组定期进行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推进课题研究

3.点面结合法;

4.经验总结法。整个实验教学以“有序、有趣、有益”贯穿始终。最后分析、总结。(四)研究措施

1、组织全体课题组教学实验成员共同探讨该课题的开发与实践,群策群力,集大家之智慧,并分工合作,每个成员负责一项具体事务。

2、定期请专家来学校指导楹联课程的研究工作,听取专家的意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和调整教学计划,从而探究出一条适合我校楹联课程教学的新途径。3、建立课题研讨制度。课题成员既分工又协作,及时汇报总结前段工作,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进行心得体会交流,找出成绩和不足,以利后段工作的开展。4、加强和社区的接触和联系,让学生走进社会,发掘社区的楹联文化传统,并运用所学的楹联知识为社区服务,为家庭服务。

5、加强同语文教师的联系,,发掘语文课程中的相关知识,为楹联教学提供基础知识与素材,同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真正实现楹联课与语文课程的整合。6、课题组成员加强相互联系,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并在本校建立楹联资源库,将相关资料和实践成果入库共享。校本课程楹联教学能实现多种素质功能的提高向学校提出申请(争取学校的支持)

建立楹联教学基地(课题组争取别人的业务支持)

讨论课题组成员(罗兴元、陈奕、李艳云、李俊彬、金鸿猷、

浅谈楹联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刘开莲等)

课题组讨论开发的内容,编写详细的课程纲要,报请学校审批,确定纲要。

举行楹联教学基地挂牌仪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击仪式图片)具体实施楹联校本课程教学

浅谈楹联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由课题组来实施:

讨论确定讲授的内容(如;2007年秋八年级的目录)

制定详细的课程纲要(如;2007年秋八年级的详细的课程纲要。)教学过程:讲授

学生收集对联

老师、学生创作对联

开展活动(如:谜语联猜猜看活动方案、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