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同名799)_第1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同名799)_第2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同名799)_第3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同名799)_第4页
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同名79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版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1.请认真阅读下列选文,然后完成练习题。

①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形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②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③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④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模糊—________

凶猛—________

镇静—________(2)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①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②远处天空中的云朵像是大海里翻起的几朵浪花。(3)请用波浪线画出第②自然段里表示时间的词语。(4)第②③④自然段说明火烧云的特点是________。(5)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手法,说明了火烧云________的特点。【答案】(1)清晰;温顺;慌乱(2)不是;是(3)一会儿、两三秒钟(4)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很多。(5)排比;颜色变化很多【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2)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①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②句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把天空中的云朵(本体)比作大海里翻起的几朵浪花(喻体)。(3)此题较容易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5)连用三个以上(一会儿……)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突出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很多。故答案为:(1)清晰、温顺、慌乱(2)不是;是(3)一会儿、两三秒钟(4)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很多。(5)排比、形状变化很多【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3)此题考查对时间词语的掌握。(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5)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2.重点段落品析秋天带着金黄色的光辉悄然降临。我们看到秋风劲吹,树枝颤动,树叶飘落。那时,道路好像洒满了光芒,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鸟儿为建造它们的房子,衔着泥土来回忙碌。(1)上文中,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2)“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这是个________句,请你也来写一句:________(3)仿写词语:①金黄色:________②翩翩起舞:________【答案】(1)树叶;蝴蝶;鸟儿(2)拟人句;蜜蜂辛勤地在花丛中着采花蜜。(3)①碧绿色、浅蓝色、淡紫色;②翩翩起舞:依依不舍勃勃生机

洋洋不睬【解析】【分析】(1)寻找文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文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2)把“蝴蝶”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这是拟人句。(3)本题考查分类掌握词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①“金黄色”是表示颜色的三字词语。②“翩翩起舞”是AABC式结构。故答案为:(1)树叶;蝴蝶;鸟儿;(2)拟人句。蜜蜂辛勤地在花丛中着采花蜜。(3)①碧绿色、浅蓝色、淡紫色;②依依不舍、勃勃生机、洋洋不睬【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句中景物描写的能力。(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3)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3.认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美丽——________

结实——________(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起的作用是(

)A.

点明中心

B.

引出下文

C.

承上启下(3)这段话主要是围绕赵州桥的________这一特点来写的。(4)本段描写了种形态的龙。在文中用“________”画出来。(5)我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仿写一句话。【答案】(1)美观;坚固(2)C(3)美观(4)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5)几只小花猫在快乐地玩耍,它们有的滚皮球,有的玩线团,还有的捉蜻蜓。【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2)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3)结合第二题回答。(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5)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有的……有的……还有的……”是排比句。故答案为:(1)美观、坚固(2)C(3)美观(4)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5)几只小花猫在快乐地玩耍,它们有的滚皮球,有的玩线团,还有的捉蜻蜓。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5)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模仿能力,说完整的话。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鹿口(渴

喝)了,找到一个池塘,痛痛快快地(渴

喝)起水来。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咦,这是我吗?”

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到

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他从来没有注意(到

倒)自己是这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均匀

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1)选择括号内正确的字、词。口________(渴

喝)

(渴

喝)________起水(到

倒)________影

注意________(到

倒)

多么________(均匀

匀称)(2)照样子写词语。痛痛快快(A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填量词。一________镜子

一________清风

四________腿

两________角(4)用横线画出一句比喻句。用波浪线画出一句反问句。(5)比较鹿角与腿,选择填空。A.鹿角

B.鹿腿①相比较而言,________更美观、更漂亮。②相比较而言,________更有实用性。(6)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①所有像鹿角这样美丽的东西,都会存在送命的危险。②所有像鹿腿这样有用的东西,都会是难看的。③鹿角虽然美丽,却也有致命的缺点;鹿腿虽然难看,却有很大的用途。④鹿应该认识到角和腿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答案】(1)渴;喝;倒;到;匀称(2)明明白白;星星点点;多多少少;隐隐约约(3)面;阵;条;只(4)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5)鹿角;鹿腿(6)①错误;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音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给出的词语“痛痛快快”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情况,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填空时要按语言习惯合理搭配。(4)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反问句: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5)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渴、喝、倒、到、匀称(2)明明白白、星星点点、多多少少、隐隐约约(3)面、阵、条、只(4)比喻:池水清清的,像一面镜子。反问句: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5)鹿角、鹿腿(6)①错误;②错误;③正确;④正确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2)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3)掌握量词的用法,学生做题就容易了,平时要注意积累和运用。(4)考查学生对比喻、反问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5)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6)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1)用“________”分别画出这两段话的中心句。(2)第1自然段依次介绍了海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活动特点;第2自然段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介绍了海底植物的差异。(3)海参的活动方法是(

)A.

附着在船底

B.

靠肌肉伸缩爬行

C.

利用水的反推力(4)用“________”画出描写贝类活动的语句。这句话把贝类当作人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5)你还知道哪些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举出一个例子来吧!【答案】(1)①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②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2)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色彩;形态(3)B(4)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5)海星不慌不忙,慢慢地蠕动着身子往前爬行。【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两段的中心句分别在段首。(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5)此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5)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考查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神奇的蚂蚁

蚂蚁虽小,但力大无比。一只小小的蚂蚁能把一颗米粒拖进蚁穴,如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相当于大象的60倍。

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在南美洲圭亚那的印第安人部落里,当地的大夫做外科手术时,常用一种割叶蚁来进行伤口缝合,大夫先将病人的伤口对合,让割叶蚁咬住缝合口,再剪下蚁身。留下的蚁头就成了最好的羊肠线。它把伤口缝合得紧密无缝,伤口愈合后还不必拆线,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生物学家在对蚁穴的调查中发现,有一种红蚁能把采集到的肥马车、鸢尾花、紫罗兰、报春花的种子混合在一起,“配制”出一种奇效药品,经过尝试,能使人的舌头麻木两三小时,就像是打麻药针似的。

白蚁虽食木毁房,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它又是出色的“地质勘探家”,可以帮助人类寻找矿产。现代科学家对白蚁聚居的土壤进行光谱分析,发现土堆里有三十多种元素,其中最高的是硅和铝。在沙漠里,科学家还发现,白蚁常常深挖洞,找水源,经过化验,发现这种水中含有金属盐溶液。因此,只要观察沙漠中的白蚁洞,就可以了解矿物的储量及其分布情况。可见白蚁虽然对人类有害,但也有益。(1)第三段中“外科医生”和“药剂师”两处引号的作用是(

)A.

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B.

标明需要着重指出的对象

C.

标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2)填空。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了蚂蚁的神奇。(3)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一个过渡句。(4)你知道蚂蚁还有什么其他神奇的本领吗?写在下面吧。【答案】(1)C(2)力大无比;会缝合伤口和配制药剂;能帮助人类找矿(3)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4)蚂蚁能预报天气,蚂蚁搬家代表要下雨。【解析】【分析】(1)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引号的作用:①表示特定称谓②表示讽刺和否定③引用说的话④强调说明。依据句意可知,此处引号是表示特定称谓。(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3)考查过渡句。过渡句是一个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的句子。(4)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积累。故答案为:(1)C(2)力大无比、会缝合伤口和配制药剂、能帮助人类找矿(3)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4)蚂蚁能预报天气,蚂蚁搬家代表要下雨。【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引号的作用的掌握及应用。(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此题主要考查对过渡句的把握能力。(4)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知识的好习惯。7.【答案】(1)和煦;雪白;轻盈(2)美丽、可怜。你看,那白茸茸的……几乎像丝一样细的脚。(3)我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把蝴蝶捏起来,放在手心里。我用口呵着气,送给它一丝丝温暖,蝴蝶渐渐苏醒过来。(4)B(5)它表现出的是寻求者非凡的勇气。作者要赞美它坚强、勇敢、不畏艰难的精神。【解析】【分析】(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形容词(或限制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5)考查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故答案为:(1)和煦;雪白;轻盈(2)美丽、可怜。你看,那白茸茸的……几乎像丝一样细的脚。(3)我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把蝴蝶捏起来,放在手心里。我用口呵着气,送给它一丝丝温暖,蝴蝶渐渐苏醒过来。(4)B(5)它表现出的是寻求者非凡的勇气。作者要赞美它坚强、勇敢、不畏艰难的精神。【点评】(1)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5)此题考查对短文中心思想的能力。8.【答案】(1)创举;坚固;美观(2)赵州桥非常雄伟、坚固,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3)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4)勤劳与智慧【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3)考查过渡句。过渡句是一个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的句子。(4)联系文章的主旨,结合个人的认识,从勤劳与智慧方面回答。

故答案为:(1)创举、坚固、美观。(2)赵州桥非常雄伟、坚固,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3)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4)勤劳与智慧

【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3)此题主要考查对过渡句的把握能力。(4)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蜻蜓和蚂蚁

逛来逛去的蜻蜓,整个夏天尽是唱啊跳啊玩啊,转瞬之间,冬天已经在眼前了。

田野里荒凉凋敝;阳光灿烂的日子,每片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的日子,都已经逝去了。冬天来了,好日子过完了;寒冷和饥饿一齐逼来;蜻蜓不再唱歌了(肚子饿的时候,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呢),整天愁眉苦脸,嘀嘀咕咕。它爬到蚂蚁跟前。

“收留我吧,好心人儿!在你这里我不久就会强壮起来;让我避寒寄食到春天吧!”

“朋友,我很是奇怪,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难道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在我们软绵绵的青草窝上,唱歌呀,游戏呀,一天接着一天,玩得头都昏了,哪有工夫想到工作呀!”

“那么你——”

“我整天唱我的歌,满不在乎。”

“唱你的歌曲!多美呀!现在你满可以到外面去载歌载舞呀!”(1)把画横线的句子改为用句号结尾的句子,不改变句意。(2)第二自然段中的“好日子”指的是________的日子。(3)蚂蚁说:“那么你”蚂蚁后面想说的是(

)A.

就这样一直玩下去吗?B.

一点儿不考虑冬天该怎么办吗?C.

在干些什么呢?D.

一定玩得很痛快吧?(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下面表述最准确的是(

)A.

不能不劳而获B.

不能只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C.

不能光看眼前D.

舒适的生活是以辛勤劳动为代价的,不能只贪图享乐【答案】(1)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你应该明白这个道理。(2)每片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3)B(4)D【解析】【分析】(1)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2)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故答案为:(1)夏天的工作造就冬天的安乐,你应该明白这个道理。(2)每片叶子下面都是现成的眠床和早餐(3)B(4)D【点评】(1)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2)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3)、(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大自然畅想曲

大自然像一首首美丽的小诗,像一篇篇五彩的童话。

“蓝天白云飘,太阳微微笑,野花点点头,景色多美好……”孩子们在练习唱《春光好》。杨柳听了,得意地照了照“镜子”,梳理一下那动人的秀发,向小草、小花展示它婀娜多姿的身材。

“知了,知了……”蝉在枝头兴奋地展示着她那美丽的歌喉。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