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1山居秋暝王维山居秋暝王维2★走近王维——诗佛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著有《王右丞集》。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走近王维——诗佛3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4
注音注释:暝(míng):晚。空山:幽静的山。喧(xuān):声音喧哗。浣(huàn)女:洗衣服的女子。随意:任凭。歇(xie
):凋落,凋零。王孙:古代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是诗人自称。注音注释:51.题目的含义是什么?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山居”:山中的居所。点明了地点“秋暝”:秋天的傍晚。点明了时间本诗写秋天傍晚的山景。1.题目的含义是什么?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山居”:山中的居所6
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晋陶渊明手笔,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而宁愿隐身山林,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山水田园诗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晋陶渊明手笔,继于大谢(谢灵运)小7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为读者描绘了怎样的境界?明月松清泉石幽美、清新、明净动静结合、远近结合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作者选取了哪8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选取了哪些意象?竹浣女莲渔舟这种热闹,正是为了反衬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及《鸟鸣涧》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
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选取了哪些意象?竹浣女莲9讨论“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句的词序还可作两种排列:①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②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与上两种排列相比,诗人的排列有哪些好处?有五个好处:①与第一种排列相比,它是为了押韵的需要,“舟”与“秋”“流”“留”押韵,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要求。②将“归”与“下”作使动用,使句子更为活泼。③与第二种排列相比,它反映了一种生活的真实: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④“竹喧”“莲动”置前,可以突出山间景物的神奇美妙。⑤这样写可以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更添情趣。讨论“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句的词序还可作两种排列:①竹10两联都是写景,描写对象有何不同?明月、青松、清泉、白石、翠竹、青莲——山村的自然美清新、宁静浣女、渔舟——村民的生活美淳朴、善良、闲适、安乐景、人和谐统一,风景清幽、民风淳厚:这是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两联都是写景,描写对象有何不同?明月、青松、清泉、白石、翠竹11
颔联和颈联所写的是雨后山居的景色,雅淡而纯洁,明净而和谐。图中包括松间明月、石上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莲花丛中顺流而下的渔船,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颔、颈二联有景有人,有动有静:颔联主要写景,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诗中有画﹔颈联主要写人,喧笑的浣女,渔舟之动也暗示人的活动,主要为动态描写,画中见诗。
颔联和颈联所写的是雨后山居的景色,雅淡而纯洁,明净而12诗人为什么要选取“松”、“清泉”、“竹”这些物象来写?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分析:这些物象象征诗人高洁的人格,体现了诗人追求高洁理想的境界。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诗人为什么要选取“松”、“清泉”、“竹”分析:这些物象象征诗13首聯空山
---寂静的山,形容山间空旷宁静,空明洁静。新雨后---刚下过雨之后。晚来秋---晚上天气寒凉,更有秋意。
空山里刚刚下了一阵雨,雨后天气转凉了许多,到了夜里,秋的味道就更浓了。
诗首联点出时序,是秋天,下了一场秋雨之后的傍晚。雨用新字描述,很新鲜,意思指雨刚刚下过。空旷的山中,雨后更显洁净,尤其傍晚时分,清凉之外,幽静的气氛油然而生。
首聯空山---寂静的山,形容山间空旷宁静,空明洁静。14首联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不是有浣女和渔舟吗,诗人为什么还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处犹如世外桃源。“空”实为“静”,人静、树静、水静、山静,让人心也静。这种静中透出心的空明与纯净,所以空山不是空荡荡的山,而是宁静的山,纯明的山。首联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不是有浣女和渔舟吗,诗15“空”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你能联系王维其他含有“空”字的诗歌吗?分析:“空”是寂静空旷的意思,诗人借“空”抒发归隐情怀。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zhài)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菁苔上。“空”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你能联系王维其他含有“空”字的诗歌16尾聯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本意思是停止,在这里是指凋零。王孙---指诗人自己。或贵族的子弟,也就是贵公子的意思。
闲游的贵公子啊!春天的美好景致虽已不再,但山中秋景自有另一番味道,还是值得留下来细细品味的呀!
在这样的地方----有明月、清泉,有松竹、有莲,还有纯朴的渔夫、天真的浣女,纵使春天的花草已经谢了,想远离官场、远离尘嚣,想亲近大自然,这儿无疑是个世外桃源,王孙大可留下来,也正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故他在末句表明决意隐居,长居山中。所以尾联是王维的体会,也表达他的理想。
尾聯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闲游17
所谓诗眼,就是一首诗中的关键词句,有了这一个词(这个词可能是一个字)或这一个句子,全诗境界尽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为什么?
是“王孙自可留”一句。因为前面三联描写空山、新雨的大环境和月、松、泉、石、竹、莲及浣女、渔舟八种景物,组合成宁静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画面,诗中有画,这些描写都是渲染,都是寄寓,是间接表现诗人的高洁情趣。“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联化用楚辞中“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反其义而为“可留”,便把诗人流连忘返的情绪和意境和盘托出,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讨论所谓诗眼,就是一首诗中的关键词句,有了这一个词(这个18“王孙自可留”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你觉得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语调来朗读它呢?“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朗读时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王孙自可留”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你觉得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语1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时间、地点、天气静景:月、松、泉、石动景:浣女归、渔舟下诗人愿望理清文意时间、地点、天气静景:月、松、泉、石动景:浣女归、渔舟下诗20展开想象再创意象这首诗描绘了哪几幅山村晚景图?请依示例,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几幅图画。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示例: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第二幅“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展开想象再创意象这首诗描绘了哪几幅山村晚景图?请依示例21展开想象再创意象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展开想象再创意象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清22展开想象再创意象
第五幅“莲动下渔舟”——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展开想象再创意象第五幅“莲动下渔舟”——23这是一首描写秋日夜景的诗。
感官描寫首联先从“触觉”入手,由清凉的感受,说明秋意的怡人。颌联则是“视觉”的描写,皎洁的明月,映照入松林,清澈的泉水,流过溪石发出潺潺的声响。
颈联是“听觉”的描写,先由竹林传来的笑语,引起读者的好奇,原来是洗衣的妇女回来了。
这是一首描写秋日夜景的诗。感官描寫首联先从“触觉”入手,由24《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是写的一首五言律诗,他在终南山下建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是写的一首五言律诗,他在终25总结:诗人厌恶污浊的官场,这里安静、淳朴的生活是他的生活理想,他又深受佛道思想影响,所以选择隐居。后人称之为“诗意的生活”、
“诗意的憩居”。总结:26从诗中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27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不仅点出题目全部内容,还特别提到对全诗意境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雨”。
B、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两个方面方面描绘了山村令人神往的美。C、尾联用典抒情,把诗人留恋山中生活的心情含蓄地表现了出来。
D、王维是盛唐时人,诗意暗喻了当时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并非暗喻当时社会,且与C项矛盾)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不仅点出题目28
下列诗句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意境较接近的一项是()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C、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D、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答:A(反衬山中月夜之静谧、清幽。B反衬环境的幽僻宁静。C都有泉、石、松、光,但“咽”“冷”有清冷、孤寂的感觉。D白描手法,意境淡远、安逸。)
下列诗句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意境较接近的一项是(29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没有运用动静相称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子烟(李白《秋浦歌》)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B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鸟鸣涧
30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鸟鸣涧31《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尊重的心理课件图片
- 27 必修2 第四单元 第23讲 人类遗传病及遗传系谱分析
- 尊重儿童课件下载
- 课文囚歌教学课件
- 车辆转让与二手车交易税费减免合作协议
- 车辆借用与租赁押金合同范本
- 完美离婚协议书范本及子女抚养财产分割方案
- 数学文化七巧板教学课件
- 模块化建筑设计考核试卷
- 家电行业客户服务满意度提升的顾客旅程优化考核试卷
- 40篇 短文搞定3500词汇
- 行风建设培训课件
- 思政课说课稿课件
- 殡葬技能人才队伍职业化建设实施状况与发展规划
- 直流回路的问题查找及直流回路接地的查找方法 直流电源车的使用及其维护
- LY/T 2450-2015无花果栽培技术规程
- JJF 1105-2018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校准规范
- GB/T 7723-2002固定式电子秤
- GB/T 19844-2005钢板弹簧
- GB/T 14486-2008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
- 特种设备管理台帐(5个台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