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某林场低效生态公益林调查_第1页
宣城市某林场低效生态公益林调查_第2页
宣城市某林场低效生态公益林调查_第3页
宣城市某林场低效生态公益林调查_第4页
宣城市某林场低效生态公益林调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宣城市某林场低效生态公益林调查

公益林是指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以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功能的森林、森林和森林。简单的说,公益林就是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的森林,主要利用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1万林林场公益林的现状和特点宣城市宣州区宛陵林场林地总面积11116.3hm1.1混交乔木造林上世纪末宣州区国有林场在进行人工造林时单纯考虑营林的经济效益,忽略生态效益,营造了大面积单一树种纯林。2004年界定公益林时,划定的公益林均是人工纯林,树种单一,以湿地松、马尾松、杉木等针叶树为主。调查发现,宛陵林场公益林中人工湿地松纯林面积2582.7hm1.2公共林平均蓄积量很低全场公益林中,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的面积2484.3hm1.3森林生态功能依据国家制定的国有林场森林生态功能等级监测指标体系,按照森林蓄积量、森林自然度、森林群落结构、林分树种结构、林分平均高度、林分郁闭度、植被总覆盖度、枯枝落叶厚度等级等因子判定森林生态功能(见表1)。分析表明,全场公益林森林生态功能等级,62.4%为II级、37.6%处于III级状态(见表2),森林生态功能低。现有公益林中,针叶林多、阔叶林少,纯林单层林多、混交林复层林少,森林结构不合理,林分质量不高,防护效益差,防护功能弱。1.4生物多样性差,森林生态系统不稳定宛陵林场公益林均是人工纯林,树种单一,以湿地松、马尾松、杉木等针叶树为主,此类公益林面积达4825.5hm2结构和稳定性失调低效生态公益林,是指受人为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影响,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明显下降,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导致森林生态功能及生物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的公益林。宛陵林场境内低效生态公益林约2049.6hm2.1见苗就用,见种就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营造林时,存在种苗质量差,未严格实行良种壮苗,见苗就用,见种就采,调运种子和苗木不问种源,良种率低;片面追求造林面积和绿化率,造林没有做到适地适树,不管造林地和林种特点,千篇一律造松、杉等,导致林分质量差,生态效益低。2.2低效公益林密度过由于重造轻管,幼林抚育工作不及时或未进行抚育,灌木(竹)杂草抑制了目的树种的生长,导致部分造林地幼树、幼苗死亡,形成了低效公益林。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带已经郁闭的林分,因未及时进行抚育间伐,造成林分密度过大。如杨林分场枣树园营林区和夏渡分场漕塘营林区有近400hm2.3革前森林经营情况部分公益林由于不合理采伐,使林分遭到破坏。国有林场改革前,林场因保生存,为了取得一定短期经营收益,采伐中存在砍大留小、砍强留弱,近处强伐、远处弱疏及“拔大毛”现象。如杨林分场长里岗和新农村营林区有70hm2.4低效公益林的形成原因树种组成单一,林分结构简单,有害生物危害严重,导致林分结构和组成失去完整性,森林生态功能大大降低,形成低效公益林。宛陵林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大面积营造松类针叶纯林,总面积达6420hm2.5生物多样性下降森林火灾、灾害性天气也是形成低效公益林的原因之一。森林火灾、灾害性天气虽然对林分不能构成毁灭性破坏,但会造成林分生长缓慢;而雪灾、风害则造成树木断梢、倒伏,严重破坏林分结构,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种群数量明显减少,物种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杨林分场新农村、长里岗营林区的部分湿地松公益林和高立洪分场部分杉木公益林受2008年雪灾影响形成了低效公益林。2.6现场条件差立地条件差是导致低效公益林形成的自然因素,主要表现在土壤贫瘠,土层薄。如杨林分场前进队和蓼叶沟营林区有120hm3低效公共林业技术和措施3.1改造技术2014年和2015年,宛陵林场在杨林分场的长里岗和蓼叶沟营林区对低效公益林进行改造,林下套培毛竹88hm3.1.1阔叶树种和珍贵树种全面清除林地内杂草和灌木(杂竹),留桩高度低于15cm,保留有培育前途的苦槠、枫香、檫木、栎类等阔叶树种和珍贵树种。主要采用人工砍灌,同时结合机械作业。作业时间为8~9月份。3.1.2等高线、高线计算块(穴)状整地,规格为80cm×60cm×50cm,长边方向与等高线平行。栽植密度根据现有林分郁闭度情况决定,总体控制栽植密度在20株/667m3.1.3竹鞭与竹鞭选择1~2年生,2~4cm粗,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分枝低,枝叶繁茂,鞭色鲜黄,鞭芽饱满,鞭根健全的单株作为母竹。尽量选择就近采挖竹母,竹母采挖首先要确定竹鞭的方向,一般竹鞭走向多数和第一层枝盘方向一致。挖竹母时,在距母竹40cm处用锄头轻轻挖开土层,找到竹鞭,再沿母竹来去鞭方向呈椭圆形挖好,来鞭留20cm,去鞭留40cm截断。采挖竹母要保护好竹鞭,尽量做到少伤竹鞭、鞭根和笋芽,更不能强行用力摇动种竹,以免损伤“螺丝钉”。母竹挖好后,截去竹梢,留枝3~4盘,并使切口平滑,竹母尽量多带宿土。竹母运输的关键在于保护笋芽与“螺丝钉”不受损伤和母竹不失水,须防止侧芽和“螺丝钉”受伤以及宿土震落。抬运或挑运时,可用草绳捆绑宿土,竹竿直立,切不可将母竹竹竿扛在肩上,这样易使“螺丝钉”受伤,宿土震落,不易栽活。3.1.4合土造林法整地1~3月份是竹子造林的好季节。母竹造林要做到“深挖穴、浅栽竹”。母竹采挖后要及时栽种,避免风吹日晒影响成活。栽植时,将表土(去除草根和石块)垫于栽植穴底整平,厚度15~20cm;再将母竹根盘置于穴中,尽量按照母竹原来的座势栽植,不要“反山”,来鞭靠穴,去鞭留穴,然后填土,分层填实。竹竿可顺其自然,不必直立。“栽松不松,栽竹不实”,填土时不可在竹鞭上方踩踏,防止损伤鞭芽,母竹宿土上方覆土5~10cm,培成龟背形土堆,略高于原着生深度。3.1.5除草、抚育、造林毛竹造林到成林郁闭一般需要6~8年或更长时间,所以对栽后管理尤为重要。未满园期间,每年要松土除草2次,并进行施肥;笋期加强管护,防止牲畜危害,适当疏笋,培养壮笋粗竹。同时,对原有林木进行间伐和清理,逐步培育成杉(松)竹混交林。抚育时保留有培育前途的阔叶树种和珍贵树种。2014至2015年,宛陵林场在杨林分场套培毛竹88hm3.2低效公益林改造的主要方式套培毛竹仅是进行低效公益林改造的一种技术措施。进行低效公益林改造要综合考虑自然、人为、经济和社会等因素影响,低效公益林改造可以采取封山育林、补植补造、林下更新和间伐改造等多种改造方式进行,改造要坚持以自然修复和人工促进相结合、因林施策原则。3.2.1封山育林、封山育林、封育模式宛陵林场处于亚热带北缘,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光、热、水等气候条件优越,植物生长迅速,大部分公益林林内已经有天然萌发留生的阔叶幼苗幼树,应该采取“封山育林”的方式来恢复天然植被,而不必花费大量的成本去“植树造林”。实行封山育林,采取全封、半封封育方式,在封育区对符合封育目标或价值较高的乔、灌树种,特别是阔叶树种,采取除草、松土等培育措施,促进其生长。麻姑山分场、杨林分场以及高立洪分场大部分低效公益林林内苦竹等杂竹丛生,在封山育林的同时要进行割灌除草,在割灌除草作业时要特别注意保留林分中有培育前途的阔叶乔木和灌木树种幼苗、幼树。3.2.2补植补造造林杨林分场新农村、长里岗经营区由于不合理采伐形成的低效公益林和因自然灾害而形成的低效公益林,林中空地较多,林木稀疏,可采用补植补造方式进行。先清除林分内弱势木,再选择适宜树种进行补植。补植补造树种先选择乡土树种、阔叶树种及珍贵树种,如枫香、苦槠、紫楠、马褂木、木荷、青栲、甜槠、青冈栎、朴树、麻栎等。选择的补植树种应与林分现有树种在生物特性与生态习性方面共生相容,形成结构稳定的林分,改造培育形成复层、异龄、针阔混交林分。3.2.3林下更新造林模式对于造林树种选择不当或立地条件较差而形成的低效公益林,以及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形成的低效公益林,可采用林下更新造林方式进行改造。如杨林分场前进队和蓼叶沟营林区有120hm3.2.4间伐和重建对于经营管理粗放,林分过密形成的低效公益林,如杨林分场枣树园营林区和夏渡分场漕塘营林区近400hm4改善林分结构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