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技师真题2-(2)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技师真题2-(2)
一、单项选择题
以下每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诊断早期脑梗死的脉冲序列是A.FSET2加权B.EPI弥散加权C.STIRD.FLAIRE.梯度回波
B
[解析]对于临床怀疑脑卒中患者,在行CT检查排除脑出血后,结合常规MRI,行平面回波成像(EPI)序列弥散加权成像(DWI),可快速、准确地诊断早期局灶性脑梗死。
2.垂体微腺瘤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最佳用量是A.6mlB.15mlC.20mlD.25mlE.以上都不对
A
[解析]垂体微腺瘤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最佳用量是6ml。
3.垂体微腺瘤MR检查中,错误的是A.矢状位及冠状位T1加权像B.层厚为2~4mmC.增强扫描仅做矢状位D.必须做动态增强扫描E.必要时加做T2加权像冠状位或矢状位
C
[解析]垂体微腺瘤平扫采用冠状位、矢状位,层厚为2~4mm。增强扫描序列和平扫完全相同的冠状位、矢状位序列,先行冠状位扫描。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眶骨部分A.筛骨B.泪骨C.颞骨D.腭骨E.上颌骨
C
[解析]颞骨属于颅骨。
5.关于视神经描述,不正确的是A.视神经由4段组成B.增强扫描对诊断视神经病变无帮助C.T2加权像对诊断视神经病变有帮助D.横轴位T2能显示视神经的全长E.视神经眶内段最长
B
[解析]视神经分为四部分:眼内段,长1mm;眶内段,长25~30mm;管内段,长4~10mm:颅内段,长10mm。视神经病变有限选择MRI检查,横轴位T2能显示视神经的全长T2加权像,对诊断视神经病变有帮助,必要时可行增强扫描。
6.眼球病变扫描时选择最佳的线圈是A.头线圈B.环形表面线圈C.体线圈D.眼眶专用小表面线圈E.头正交线圈
D
[解析]眼球病变扫描时选择最佳的线圈是:眼眶专用小表面线圈。
7.耳部扫描,采集矩阵选择最合理的是A.256×128B.512×128C.256×256D.128×128E.512×512
B
[解析]耳部扫描,采集矩阵选择最合理的是512×128。
8.腰椎扫描鉴别椎间盘脱出与肿瘤时,最佳的措施是A.加做冠状位B.增强扫描C.在病变处做薄层扫描D.加脂肪抑制技术E.改变相位频率方向
B
[解析]平扫难以鉴别椎间盘突出与肿瘤,但是肿瘤血供较丰富,增强扫描时会出现明显强化,而脱出的椎间盘则不会强化。
9.心脏MR检查适应汪,不包括A.心肌梗死B.心绞痛C.肥厚性心肌病D.心包积液,心包肿瘤E.黏液瘤
B
[解析]MRI诊断心肌梗死、心肌病、瓣膜病、心包病变、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心脏肿瘤,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心脏、大血管病变首选MR检查。因为:①血流低信号或无信号,使心腔与心肌之间形成良好的组织对比度。②MRI软组织分辨力高,能清晰地分辨心肌、心内膜、心包和心包外脂肪。③使用心电门控技术,可动态观察心肌活动状态,了解心肌损害情况。④无创伤、无需对比剂,可显示心房、心室和大血管腔。⑤无需改变患者体位,可获取任意方位断层图像。⑥快速成像序列能对心脏、大血管的运动状态进行实时观察,对心脏功能做出定量分析。
10.胸部扫描时,需做与气管平行的冠状斜位,其原因是A.避免产生伪影B.清楚显示气管、支气管与病变的关系C.方便D.为了图像美观E.为了与支气管断层比较
B
[解析]胸部平扫时为了能够清楚显示气管、支气管与病变的关系,需做与气管平行的冠状斜位,此层面可以清楚观察到气管、支气管的分又情况及病变与其关系。
11.胸部扫描技术中,错误的是A.使用呼吸门控B.要求患者做平静呼吸C.病灶局部薄层扫描,不需做整个胸部扫描D.应选用与气管平行的冠状位扫描E.常规为横轴位T1、T2加权像,冠状位或矢状位T2加权像
C
[解析]MRI胸部平扫为了减轻呼吸运动伪影,适用呼吸门控,并嘱患者平静呼吸,必要时可暂时屏住呼吸。为了能够清楚显示气管、支气管与病变的关系,需做与气管平行的冠状斜位。先行整个胸部平扫作为定位标志,然后可行局部薄层扫描。
12.乳腺MR的论述错误的是A.对乳腺癌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B.对乳腺癌最具诊断价值的是动态增强扫描C.采集模式:常用3DD.乳腺以脂肪组织为主故脂肪抑制后几乎无信号E.动态增强与平扫减影更有利诊断肿瘤
D
[解析]MRI由于其高度敏感性,常能发现隐匿性乳腺癌患者乳腺内的原发灶,能在高危妇女中发现2%~8%的临床X线钼靶未检出的恶性肿瘤。MRI动态增强扫描乳腺癌更为敏感,还能检出临床及传统检查所未发现的隐匿性的、多中心性的或对侧同时发生的肿瘤。乳腺含有大量的脂肪组织,脂肪在MRI上呈高信号,会使病灶显示不清。脂肪抑制技术消除或减弱了对高信号脂肪组织的影响,扩大了水的灰阶,能更清楚地显示乳腺组织和病灶。应用脂肪抑制技术结合Gd-DTPA增强扫描,对提高乳腺病变的检出率很重要。
13.下列部位做增强扫描时不需做动态增强的是A.肝脏B.肾脏C.胰腺D.前列腺E.脾脏
D
[解析]前列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内部密度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其动态CT增强影像改变是基于前列腺的供血动脉解剖特点,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研究为前列腺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正常影像学基础。
14.描述MRCP比ERCP优越时,错误的是A.对碘过敏不能行ERCP者B.ERCP术不成功者C.胆管感染者D.无创伤性检查E.能显示阳性结石
B
[解析]ERCP即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它是通过内镜将导管经口-咽-食管-胃-十二指肠-十二指肠乳头,最后到达胆总管下段,注入造影剂在X光机下对胆管进行显像的一种检查,而MRCP即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是一种利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胆管显像的检查。后者具有无创伤性、无放射线以及无需使用造影剂等优点,可用于对碘过敏者,但价格较为昂贵,在某些情况下也存在假阳性。
15.常规肝胆扫描时,患者呼吸方法最正确的是A.平静呼吸B.做小频率呼吸C.呼吸幅度要尽量小D.扫描时做深呼吸E.不规律呼吸可用呼吸门控调整
A
[解析]做常规肝胆扫描时,为了减少呼吸运动伪影,医生应嘱患者平静呼吸,切忌不规律的呼吸动度。
16.MRCP扫描最合理的层厚是A.2~3mmB.7~9mmC.9~10mmD.3~4mmE.以上都不好
D
[解析]MRCP利用薄层定位扫描,提高组织分辨率,特别是对扩张不明显的胆管病变需要进行层厚调整,扫描最合理的层厚是3~4mm。
17.显示胰管扩张的最佳脉冲序列是A.SE序列T2加权横断位B.FSE序列T1加权横断位C.MRCP水成像横断位D.FSPGR梯度回波E.EPI回波平面成像
C
[解析]MRCP水成像: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对流动的液体不产生信号,只显示静止状态的胆胰管内液体,应为最理想的脉冲序列。但梯度回波所显示的信号较弱,信噪比较差,非扩张的胆胰管显示差,并且在扫描中需要患者屏气时间长为其不足之处。对显示扩张的胆管、狭窄及其周围的假性囊肿更有它独到之处。
18.下列描述的MR信号中哪个不正确A.胰腺T1加权信号与肝脏相似B.胰腺12加权信号与肝脏相似或略高C.脾脏T1加权比胰腺信号低D.脾脏T2加权比胰腺信号低E.肾上腺信号与肝实质相仿
D
[解析]胰腺T1加权信号与肝脏相似,T2加权信号与肝脏相似或略高。脾脏T1加权比胰腺信号低,T2加权比胰腺信号高。肾上腺信号与肝实质相仿。
19.不易显示肝脏病变的影像技术是A.MRIB.CTC.B超D.X线平片E.DSA
D
[解析]X线平片只能显示膈肌影及肝脏的轮廓,不能观察肝内的病变。
20.与胰腺扫描参数不符的是A.脉冲序列为SE、TSE等B.2D、MS采集模式C.FOV为300~400mmD.使用呼吸门控E.1~2mm层厚
E
[解析]胰腺扫描:先行常规横断位自旋回波(SE)序列T1WI和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扫描,层厚7mm,间隔3mm,覆盖整个上腹部,发现病变后,对胰腺所在层面行横断位SET1WI+FS(fatsuppress)序列扫描,层厚5mm,间隔1mm,然后行整个上腹部的屏气的动态增强扫描,扫描序列为DCEFMPSPGR序列T1WI,扫描用对比剂为马根维显,剂量按1.5ml/kg计算。先行平扫的FMPSPGR,然后行增强扫描。
21.下列胰腺解剖名词中错误的是A.胰头B.钩突C.胰体D.胰尾E.胰门
E
[解析]胰腺解剖结构分为:胰头、胰体、胰尾,胰头部有弯曲的钩突。
22.精囊腺MR解剖描述错误的是A.位于膀胱三角部位后边两侧B.前列腺的前下方C.呈分叶囊状D.T1加权为中等信号E.T2加权呈高信号
B
[解析]前列腺的下方为尿道
23.前列腺扫描时最好的层厚是A.3~4mmB.5~6mmC.7~8mmD.9~10mmE.以上均不能使用
E
[解析]口服1.5%泛影葡胺1000ml,1小时后患者感膀胱膨胀,有尿意时,才可作横断面CT检查,作定位片后,从耻骨联合下方开始以3~5mm层厚、3~5mm间隔扫描前列腺,前列腺以上膀胱及盆腔,应用10mm层厚、10mm间隔扫描。
24.多幅相机的缺点是A.空间分辨率低B.图像容易发生畸变C.信噪比差D.可选择的分格少E.以上都是
E
[解析]多幅相机的缺点:空间分辨率低;图像容易发生畸变;信噪比差;可选择的分格少。
25.在显影液中起显影作用的是A.亚硫酸钠B.碳酸钠C.硫代硫酸钠D.米德E.溴化钾
D
[解析]显影基本原理是对苯二酚、米德、菲尼酮对卤化银的反应。其中在显影液中起显影作用的是米德。
26.定影液中不含的成分是A.定影剂B.保护剂C.中和剂D.促进剂E.坚膜剂
D
[解析]定影液的作用是固定显影所得的影像,除去未感光的卤化银。定影液的成分包括:定影剂,如硫代硫酸钠、硫代硫酸铵;保护剂,如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中和剂,如乙酸、硼酸;坚膜剂,如铝矾、铬矾。
27.关于窗宽的叙述,正确的是A.窗宽决定图像亮度B.改变窗宽会影响采集到的图像的深度C.调节窗宽可改善图像的显示对比度D.窗宽值代表显示器能显示的灰度E.在窗口技术中,窗宽最重要
C
[解析]窗宽(WindowWidth)表示所显示信号强度值的范围。窗宽的宽窄直接影响到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增大窗宽,则图像所示CT值范围加大,显示具有不同密度的组织结构增多,但各结构之间的灰度差别减少。减小窗宽,则显示的组织结构减少,然而各结构之间的灰度差别增加。
28.CT扫描与常规X线体层摄影的相同之处是A.断面图像层厚准确,影像清晰B.密度分辨率高C.使用移动X线源成像D.无层面以外结构干扰E.计算机可根据断层图像数据重建多方位的断面图像
C
[解析]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简称CT,是X线扫描术和电子计算机密切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影像技术。CT具有高密度分辨能力,能够分辨在普通X线摄影无法识别的人体软组织、器官小于5%的密度差别。并且可对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密度做定量分析即CT值的测定。
29.与CT空间分辨率无关的是A.像素尺寸B.重建算法C.采样频率D.探测器孔径E.辐射剂量
E
[解析]CT空间分辨率的影响因素:①探测器孔径的宽窄,孔径越窄,孔径转移函数越宽,空间分辨率就越高。②焦点尺寸,因焦点小的X线管产生窄的X射线,可获得较高的空间分辨率。③探测器之间的距离,它决定了采样间隔,间隔越小空间分辨率越高。④在图像重建中选用的卷积滤波器的形式不同,空间分辨率也不同。⑤X射线剂量、矩阵、层厚、像素大小,扫描装置噪声等对空间分辨率均有影响。层厚越薄,空间分辨率越高;但层厚越薄,噪声就越大,低对比分辨率就会降低。
30.滑环技术的特点包括:①无球管的启动、加速、减速、停止的过程,②电缆不再缠绕,③球管做单向连续的运动,④依靠铜制滑环和碳刷接触馈电,⑤滑环与机架一起同步高速旋转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E.①②③④⑤
E
[解析]滑环技术的特点包括:①无球管的启动、加速、减速、停止的过程。②电缆不再缠绕。③球管做单向连续的运动。④依靠铜制滑环和碳刷接触馈电。⑤滑环与机架一起同步高速旋转。
31.CT扫描中最常用的造影方法是A.经静脉注入对比剂的动脉造影B.脑室造影C.关节造影D.脊髓造影E.胆囊造影
A
[解析]CT增强扫描,即采用快速法,将某一剂量的碘浓度造影剂加压快速注入静脉,在造影剂经血循环大量注入靶器官的供血动脉时开始扫描的方法。
32.CT检查眼部疾病的优点,不包括A.可清晰、准确显示眶壁骨质结构B.可清晰、准确显示眶内组织结构C.可清晰、准确显示眼球内部结构D.可清晰、准确显示邻近组织结构E.可清晰、准确显示2mm金属异物
E
[解析]眼眶内有丰富的脂肪组织,它与眶内肌肉、神经、血管之间有明显的密度差,故CT能清晰显示这些结构,对于眼眶内多种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患者仰卧检查床上,常规以听眦线为基线,自眶耳线下方1cm头颅顶侧做连续扫描,直至眶顶,4~5mm厚的层面检查需要6~8个层面。因此无法辨别2mm金属异物。
33.副鼻窦轴位扫描起始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起始线从眶上缘开始向下扫B.起始线从上齿槽开始向下扫C.起始线从上齿槽开始向上扫D.起始线从下齿槽开始向上扫E.起始线从眶下缘开始向上扫
C
[解析]副鼻窦轴位扫描起始线从上齿槽开始向上扫描。扫描条件为层厚5mm,螺距0.75,管电压110kV,管电流100mA,连续扫描10~15层;窗宽和窗位的设定以能兼顾观察骨结枸及鼻窦的黏膜结构为基准,通常窗宽为1200~2000Hu,窗位为0~300Hu。
34.喉CT扫描,层厚与层距一般选择A.1.5~2.0mm连续扫描B.3~5mm连续扫描C.5~10mm连续扫描D.层厚5mm,层距10mm间隔扫描E.层厚2mm,层距5mm间隔扫描
E
[解析]螺旋CT扫描:层厚3mm,层距3~5mm,重建间隔3mm。扫描范围:上起舌骨,下抵环状软骨下缘。若要显示真声带和喉室等细微结构,局部层厚以1mm为宜。
35.观察下颌小头骨折内外成角畸形,最佳的体位是A.CT轴位扫描B.CT矢状扫描C.CT冠状扫描D.CT定位扫描E.CT增强扫描
C
[解析]下颌骨骨折CT:轴位、冠状位结合三维重建CT影像可以更为准确显示下颌骨骨折,尤其是下颌骨髁突骨折。若下颌小头骨折内外成角畸形,则清晰显示成角畸形的最佳体位是CT冠状扫描。
36.关于X线产生的叙述,错误的是A.必须有高速电子流B.必须在阴极和阳极间加以高电压C.乳腺X线管的靶面由钨制成D.靶面接受高速电子的冲击E.X线管必须保持高度真空
C
[解析]乳腺X线管的靶面是钼靶,也有铑靶。
37.关于乳腺摄影的解释,正确的是:①采用低电压摄影,②乳腺癌检查方法之一,③采用钼靶,④摄影时施加压迫,⑤专用屏/片系统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④⑤D.②③④E.①②③④⑤
E
[解析]乳腺摄影是采用钼靶检查乳腺的方法,也是乳腺癌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其采用低电压摄影,摄影时施力压迫乳房,图像采集采用专用屏片系统。
38.关于光电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电效应产生特性放射B.光电效应发生在诊断X线范围内C.70kVp以下光电效应为主要作用形式D.骨比软组织的光电吸收系数大E.以上全是
E
[解析]当X线的光子与物质原子相互作用时,光子将能量交给原子的内壳层电子,被击中的原子对光子能量的吸收称光电吸收,又称实际吸收。在此过程中,光子将全部能量的一部分传递给原子内壳层电子,使电子克服核的电场作用脱离轨道;另一部分剩余能量使被击脱的电子高速运动成为动能,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放出光电子的原子所处的状态是不稳定的,其电子空位很快被外层电子跃入填充,随即发出特征性X线光子。70kVp以下光电效应为主要作用形式,在人体组织中特征X射线能量低于0.5keV。骨比软组织的光电吸收系数大。
39.X线信息影像的形成与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X线管发射出来的X线强度分布是不均匀的B.X线照射到屏/片系统,经显影形成光学密度影像C.X线是信息载体D.照片密度影像通过大脑判断,形成诊断E.被照体是信息源
A
[解析]X线透过受检体时,因物体的吸收、散射而减弱,透射线仍按原方向前进,作用在某种信息接收器(接受介质)上,从而转换、形成可见的X线影像。
40.关于X线照片影像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X线被照体吸收与散射后经屏/片体系转换形成B.利用了X线透射线的直进性C.透过被照体的透射线和散射线形成照片影像D.照片接受的散射线不形成影像E.利用了X线的穿透性
C
[解析]X线透过被照体时,由于被照体对X线的吸收、散射而减弱,透射线仍按原方向前进(散射线不形成影像),作用于屏片体系,经显影加工后,则形成了密度不等的X线照片影像。
41.X线照片密度影响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感光效应与管电压的n次方成正比例B.感光效应与摄影距离的平方成反比C.增感屏与胶片组合使用,影像密度大D.随被照体的厚度增大而增高E.与照片的显影加工条件有密切关系
D
[解析]密度为胶片乳剂膜在光的作用下致黑的程度,可以根据透光率和阻光率来测量。密度是胶片对感光效应的记录。在正确曝光下,密度随着感光效应的增加而增加。管电压对照片密度有一定效应,这种效应约等于管电压的n次方。密度与管电压的n次方成正比。照射量与密度是成正比例变化的。作用在胶片上的感光效应与焦-片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增感屏的增感率越高,可获得的照片密度越大。照片密度随被照体的厚度、密度增加而降低。
42.关于X线影像放大的叙述,错误的是A.影像的放大率M=S/GB.焦-片距越大,影像放大就越大C.X线摄影中焦点与胶片保持足够远的距离D.心脏测量FFD要在200cmE.影像放大率模糊值不应超过0.2mm
B
[解析]焦-片距与物-片距,是影响影像放大的两个主要因素,当焦-片距-定时,物体影像放大就决定于物-片距。物-片距越远,影像放大就越大;如果物-片距保持不变,焦-片距越近,影像放大也越大。所以在一般X线摄影中,为使物体影像保持最小的放大率,应遵循两个原则:①物体尽可能接近胶片。②焦点与胶片保持足够远的距离。
43.有关感光效应的解释,错误的是A.是X线对胶片产生的感光作用B.照片密度是胶片对感光效应的记录C.照片密度始终与胶片的感光效应成正比D.影响感光效应的因素,也是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E.感光效应公式为:E=k(Vp)n·A·t·s·V/(D2·Ta)
C
[解析]感光效应是X线对胶片的感光作用,而密度是胶片对感光效应的记录。与感光效应有关的因素如下:X射线的因素:管电压(Vp)、管电流(A)、照射时间(t)、焦-片距(D)。照片因素:照片的感光度(S)、增感纸的感光率(V)。被照体本身因素:厚度(T)、密度(a)及其构成物质的原子序数。冲洗因素:显影时间、温度等。以上因素,可归纳为一个公式:感光率E=(Vp)n·A·t·S·V/(D)2·(T)a。在正确曝光下,密度随着感光效应的增加而增加,故此影响感光效应的因素,也可以看作是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但是超过一定限度,感光效应与密度之间不成线性关系,这是由于胶片特性所决定的。
44.心脏左前斜位片,不能观察的影像是A.左心室B.右心房C.左心房D.胸主动脉E.食管受压情况
E
[解析]心左前斜位片:患者从后前位开始,左侧身体紧贴暗盒不动,右侧向后旋转55°~65°,射线从右侧进入体内,有利于观察心脏各个房室的增大和主动脉弓的全貌。
45.下列组合,错误的是A.肩胛骨骨折——前后正位和侧位B.扁平足——常规正侧位C.足趾外翻——正位加轴位D.第一掌骨骨折——正位及外斜位E.腕舟骨骨折——外展位
B
[解析]扁平足,取负重下的水平侧位,双侧对照。
二、多项选择题
以下每道考题有五个备选答案,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请选择所有正确答案。1.主要经肾脏排泄的离子型对比剂错误的是A.胆影葡胺B.碘必乐C.优维显D.碘苯酯E.泛影葡胺
ADE
[解析]泛影葡胺常用于静脉肾盂造影、心血管及脑血管造影,通过肾脏排泄。泛影葡胺通过静脉注射进入血流后,大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运行,随血流运行至肝细胞间隙。由于它与肝细胞亲和力很强,透过微胆管膜迅速排泄至胆管系统。碘必乐、优维显系非离子型X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IEEE 8802-1DC:2025 EN Telecommunications and exchange betw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s - Requirements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 - Part 1DC: Qual
- 【正版授权】 IEC TS 62257-301:2025 EN Renewable energy off-grid systems - Part 301: Generators - Integration of solar with other forms of power generation within hybrid power systems
- 初中数学相交线第1课时++相交线(教学课件)数学苏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03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单元同步知识点与语法训练 unit6 section B
- 儿童生长发育全阶段特点与指南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9标准检测卷(含答案)
- 新解读《GB-T 2383-2014粉状染料 筛分细度的测定》
- 图文转换-2026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解析版
- 完形填空暑假提升练 (15空) 含答案-2025年新高一英语暑假专项提升(译林版)
- 2025江苏宿迁沭阳县司法局招聘人民调解员1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西藏朗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水彩画基本知识课件
-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
- 2025年税务师考试税收征收管理法条例模拟试卷
- 2025-2026学年青岛版(2017)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吉林省2025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 排污许可审核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汽车性能评价与选购》高职汽车销售全套教学课件
- 燃气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标准
- 2025初中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