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7年中国茶叶行业市场研究与投资预测报告_第1页
2013-2017年中国茶叶行业市场研究与投资预测报告_第2页
2013-2017年中国茶叶行业市场研究与投资预测报告_第3页
2013-2017年中国茶叶行业市场研究与投资预测报告_第4页
2013-2017年中国茶叶行业市场研究与投资预测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经报告茶叶-2017年中国茶叶行业市场研究与投资预测报告

目录TOC\o"1-4"\h\z第一章茶叶概述 15第一节茶叶的分类与品种 15第二节中国茶叶市场特性 18第三节茶叶行业质量状况 20一、我国无公害茶叶总体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20二、控制茶叶农药残留提高茶叶质量 21第四节茶叶行业QS认证情况 21第二章国际茶叶市场发展分析 26第一节世界茶叶市场分析 26第二节国际茶叶政策及标准状况 26第三节印度茶叶市场分析 29第四节肯尼亚茶叶市场分析 29第五节日本茶叶市场分析 32第六节美国茶叶市场分析 32第七节俄罗斯茶叶市场分析 33第八节英国茶叶市场分析 34第三章茶叶包装分析 36第一节中国茶叶包装情况 36第二节茶包装设计的材料及特性分析 37第三节茶叶包装存在的问题 40第四节南北茶市的茶包装区别分析 41第五节茶叶包装策略 42一、茶叶包装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 42二、茶包装关键是技术与文化含量 45三、现代茶叶包装的特点 46四、茶叶包装装潢的特征体现 47第四章中国茶叶市场发展分析 48第一节我国茶叶进出口分析 48第二节我国茶叶产销分析 49第三节中国茶叶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50一、生产主体以茶农为主,生产方式各有侧重 50二、区域分布明显,茶区快速发展 50三、产品结构变化加快,新品成为新的增长点 51四、产品多,名牌少 51五、管理水平低,管理不规范 51第四节茶叶行业存在的问题 51第五节我国茶叶批发市场发展分析 52第六节茶叶市场的细分化分析 58第七节茶叶市场的经营管理 59第五章茶叶消费状况分析 64第一节国际市场茶叶消费状况 64第二节中国茶叶消费状况 65一、茶叶消费市场尚未成熟 65二、北京茶叶市场消费调查分析 67三、上海茶叶市场消费分析 77四、广州茶叶消费量分析 78第三节茶叶消费发展趋势分析 78一、有机茶消费在国际上渐成时尚 78二、认牌购茶是茶叶消费新趋势 80三、全球茶叶市场消费发展趋势分析 81第六章茶叶市场营销分析 83第一节茶叶市场营销发展分析 83一、茶叶市场营销组合运用的原则 83二、创造中国茶馆营销新模式 84第二节中国茶叶营销存在的误区分析 86第三节我国茶叶营销策略分析 90一、品牌塑造策略 90二、市场分销策略 91三、产品开发策略 91四、商品茶价格策略 92五、市场促销策略 92六、社会资源整合策略 93第五节三大连锁茶庄营销策略分析 93第七章绿茶市场分析 96第一节中国绿茶市场发展状况 96一、我国绿茶出口情况 96二、我国对欧盟绿茶出口情况 97三、日本对中国产绿茶实行命令检查 98四、摩洛哥成为中国绿茶最大进口国 99第二节我国绿茶市场发展分析 99第三节婺源绿茶行业发展状况 100第八章红茶市场分析 101第一节国际红茶行业发展概况 101第二节中国红茶市场发展分析 101一、红茶的品种及特点分析 101二、我国红茶出口情况分析 104三、美国是中国红茶出口第一大市场 104四、中国红茶品牌抢占国际市场分析 105五、彩云红打造世界级红茶品牌 108第三节中国部分地区红茶发展状况 110第四节祁门红茶产销的问题分析 111第九章花茶市场分析 114第一节花茶市场发展概况 114第二节茉莉花茶发展情况 114一、我国首家省级茉莉花茶检验中心落户横县 114二、我国花茶出口情况 114三、南京雨花茶启用新版“身份证” 115四、福州茉莉花茶获地理商标 116第三节我国茉莉花茶产销分析 116一、茉莉花茶的生产销售情况分析 116二、茉莉花及花茶的生产情况 117三、茉莉花茶价格上涨已成定局 118四、对后期市场的预测 118五、应对措施 118第十章其他种类茶叶市场分析 121第一节乌龙茶市场分析 121第二节普洱茶市场分析 122一、我国普洱茶出口概况 122二、广东普洱茶出口分析 122三、普洱茶主打奥运茶品牌 123四、普洱茶出口形势分析 123五、春茶是普洱茶新机遇 124六、普洱茶企业上市分析 125七、普洱茶价格趋于理性 126第三节白茶 126一、白茶特点 126二、安吉白茶的发展过程与对策 127三、福鼎白茶迈向国际市场 128第十一章云南茶叶市场分析 130第一节云南茶叶行业总体状况 130第二节红河州茶业状况 130第三节临沧茶业状况 136第四节德宏茶业状况 137一、德宏是茶业的繁荣之地 137二、云南省德宏扶持开发茶叶产业 138第五节西双版纳茶业状况 141第六节昌宁茶业状况 145第十二章福建茶叶市场分析 148第一节福建茶叶行业发展分析 148第二节安溪茶叶行业 149第三节福建其他地区茶叶行业发展分析 150一、福建龙岩市形成五大茶产品生产格局 150二、泉州茶业发展分析 151三、武夷岩茶的发展现状分析 152第十三章浙江茶叶市场分析 154第一节浙江茶叶行业发展概况 154第二节宁波茶叶发展情况 154第三节丽水茶叶行业分析 155一、浙江丽水茶叶产业发展概况 155二、丽水茶叶市场竞争力分析 157三、提高丽水茶叶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158第四节浙江其他部分地区茶叶行业 159第十四章湖南茶叶市场分析 160第一节湖南茶叶行业发展概况 160第二节湖南部分地区茶叶行业 164一、黑茶凸现益阳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164二、湖南安化茶产值分析 165三、湖南桃源茶叶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165四、湘西古丈茶叶产销两旺再创新高 167第十五章其他部分省市茶叶市场 169第一节广东省茶叶市场 169一、广东精制茶产量统计 169二、广东东莞茶叶市场发展迅猛 169三、广东汕头茶叶市场呈现新趋势 169第二节安徽茶叶市场分析 171第三节湖北茶叶市场分析 174第四节贵州省茶叶市场分析 174第五节广西区茶叶市场分析 175第十六章中国茶叶市场竞争分析 178第一节部分地区茶叶市场竞争状况 178一、湖南打造湘茶核心竞争力 178二、临沧茶产业凸现竞争优势 178三、云南茶企业出口竞争力分析 179四、闽台合作推动茶产业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 180五、鄂茶产业冲出新格局 181第二节提高我国茶产业竞争力分析 183第十七章业内部分重点企业分析 184第一节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 184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184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185三、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85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86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86第二节浙江省茶叶集团有限公司 186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186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187三、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87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88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88第三节中国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 188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188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189三、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90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90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90第四节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 190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190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192三、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92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93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93第五节浙江华发茶业有限公司 193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193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194三、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94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95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95第六节广东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 195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195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196三、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97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97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97第七节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197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197二、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199三、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99四、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200五、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200第十八章茶叶行业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 201第一节茶叶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201一、三大茶类前景看好 201二、中国茶叶市场的发展潜力 202第二节茶叶行业发展趋势 205一、茶产业走向现代化与多元化 205二、有机茶将是今后茶产业发展趋势 208三、茶叶美容产品时尚流行在全球掀起热潮 209第三节中国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210一、贯彻品牌战略 210二、加快资源整合步骤 210三、苦练内功,提高管理水平 210四、引进外脑,圆发展之梦 211第四节提升我国茶产业实力的对策分析 211一、国外高筑绿色壁垒 211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 212三、树立中国茶产业品牌 213

图表TOC\h\z\t"表题"\c图表1:2010年全球茶叶总生产量 26图表2:2011年我国茶叶前二十名出口国统计 48图表3:2010年全球茶叶总出口量 64图表4:2010全球茶叶总进口量 64图表5:饮茶的职业分布情况表(百分比) 67图表6:消费者辨别茶叶的能力(百分比) 68图表7:消费者对北京品牌连锁店的忠诚度 68图表8:消费者喜欢饮用的茶类 69图表9:消费者对茶产品的品牌认知度(百分比) 70图表10:消费者选用的茶叶形式 70图表11:消费者选择饮茶的原因 71图表12:消费者的选茶购茶的场所 72图表13:消费者购买茶叶价位分布 73图表14:消费者购茶的动机 73图表15:消费者对厂家的社会责任感关注 74图表16:消费者对各种饮料的喜欢程度 75图表17:消费者可接受的促销方式与售后服务 76图表18:2011年我国绿茶前二十名出口国统计 96图表19:2011年我国红茶前二十名出口国统计 104图表20:2011年我国花茶前二十名出口国统计 115图表21:2011年我国乌龙茶前二十名出口国统计 121图表22:2011年我国普洱茶前二十名出口国统计 122图表23:广东精制茶产量统计 169图表24: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185图表2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85图表26: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86图表27: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86图表28: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187图表29: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87图表3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88图表31: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88图表32: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189图表3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90图表34: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90图表35: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90图表36: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192图表37: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92图表38: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93图表39: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93图表40: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194图表4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94图表4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95图表4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95图表44: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196图表4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97图表46: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197图表47: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197图表48: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199图表49: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199图表5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200图表51: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200第一章茶叶概述第一节茶叶的分类与品种茶属双子叶植物,约30属,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4属,397种,主产长江以南各地,其中茶属Camellia和何树属Schima等均极富经济价值。乔木或灌木;叶互生,单叶,革质,无托叶;花常两性,稀单性,单生或数朵聚生,腋生或顶生;萼片5-7,覆瓦状排列;花瓣通常5,稀4至多数,覆瓦状排列;雄蕊极多数,稀少数,分离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稀下位,2-10室,每室有胚珠2至多颗;果为一蒴果,或不开裂而核果状。我们一般所说的茶叶就是指用茶树的叶子加工而成,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的一种饮品。基本分类中国现代名茶有数百种之多,根据其历史分析,有下列三种情况:有一部分属传统名茶,如蒙洱茶、西湖龙井、英山云雾茶、庐山云雾、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恩施玉露、大红袍信阳毛尖、六安瓜片、屯溪珍眉、老竹大方、桂平西山茶、君山银针、云南普洱茶、苍梧六堡茶、政和白毫银针、白牡丹、安溪铁观音、凤凰水仙、闽北水仙、武夷岩茶、祁门红茶、武当道茶、古丈毛尖、粤东山龙茶等。另一部分是恢复历史名茶,也就是说历史上曾有过这类名茶,后来未能持续生产或已失传的,经过研究创新,恢复原有的茶名。如泾渭茯茶、渠江薄片、休宁松罗、涌溪火青、敬亭绿雪、九华毛峰、曾侯银剑茶、汉家刘氏茶、龟山岩绿、蒙顶甘露、仙人掌茶、天池茗毫、贵定云雾、青城雪芽、蒙顶黄芽、阳羡雪芽、鹿苑毛尖、霍山黄芽、顾渚紫笋、径山茶、雁荡毛峰、日铸雪芽、金奖惠明、金华举岩、粤梅香、顺生茶叶、东阳东白等等。还有大部分是属于新创名茶,如婺源茗眉、蒙洱月芽、蒙洱太空茶、南京雨花茶、云雾毛尖茶、雪峰禅茶、无锡毫茶、茅山青峰、金坛雀舌、天柱剑毫、寒冰天露、岳西翠兰、齐山翠眉、红山龙、望府银毫、临海蟠毫、千岛玉叶、遂昌银猴、都匀毛尖、高桥银峰、金水翠峰、永川秀芽、上饶白眉、湄潭翠芽、安化松针、遵义毛峰、文君绿茶、峨眉毛峰、雪芽、雪青、仙台大白、早白尖红茶、黄金桂、秦巴雾毫、汉水银梭、八仙云雾、南糯白毫、午子仙毫等等。第四种就是天然营养保健茶,如可以吃的蛋白桑叶茶[2]。以色泽制作工艺分类绿茶:不发酵的茶(发酵度为零)日照绿茶、六安瓜片、龙井茶、碧螺春、蒙洱茶、信阳毛尖这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数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我国传统绿茶--眉茶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黄茶:微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20m)霍山黄芽蒙洱银针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分“黄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在、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黄大茶”(包括的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三类。白茶:轻度发酵的茶(发酵度为20~30m)白毫银针白牡丹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青茶(乌龙茶):半发酵的茶(发酵度为30~60m)铁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茶青茶又称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但是安溪铁观音的新贵感德、长坑、祥华铁观音的最新清香制法是没有“绿叶红镶边”的特征。特别是感德下村(霞云村、霞春村等)更是该做法的典型代表。红茶: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80~90m)祁门红茶荔枝红茶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是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工夫红茶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一带,以潮汕的工夫茶为主。黑茶:后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0m)普洱茶六堡茶湖南黑茶(渠江薄片金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压制成砖。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黑茶主要品种要包括“陕西咸阳茯砖茶”、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等。以季节分类1.春茶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安溪县饮香茶叶合作社的铁观音,是乌龙茶春茶的代表,外形、汤色都可谓是“一绝”。(又如六安瓜片、山龙红茶)2.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如普洱茶、枫树茶)3.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二季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如铁观音、粤梅香)4.冬茶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采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气候逐渐转冷后生长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浓烈。(如冻顶乌龙)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再加工而成的称为再加茶,包括花茶、紧压茶,液体茶、速溶茶及药用茶等。药茶——将药物与茶叶配伍,制成药茶,以发挥和加强药物的功效,利于药物的溶解,增加香气,调和药味。这种茶的种类很多,如“午时茶”、“姜茶散”、“益寿茶”、“减肥茶”、“蒲凉支茶”等。花茶——这是一种比较稀有的茶叶花色品种。它是用花香增加茶香的一种产品,在我国很受喜欢。一般是用绿茶做茶坯,少数也有用红茶或乌龙茶做茶坯的。它根据茶叶容易吸附异味的特点,以香花以窨料加工而成的。所用的花品种有茉莉花、桂花、珠兰等好几种,以茉莉花最多。从世界上来看,以红茶的数量最大,其次是绿茶,最少的是白茶。第二节中国茶叶市场特性1、茶叶产品的多样性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现有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茶类之分;具体到某种茶叶又有细分,如红茶有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绿茶有烘青、炒青、蒸青等;就质量特征而言,同类茶叶也有名优茶、大宗茶的区别。并且,各地的区域环境、气候、茶树品种、栽培方式、制茶工艺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如工夫红茶的滇红与祁红的质量差别、闽南(北)乌龙茶与台湾乌龙茶的质量差异等。此外,众多名优、特种茶是特定区域自然与人文因素结合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原产地域特征,如龙井茶属于浙江、碧螺春属于江苏、猴魁只属于安徽的黄山太平。茶叶产品的多样性为茶叶企业实施产品研发、产品线延伸及差异化营销,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2、商品茶价格的模糊性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茶叶产销政策放开以来(除边销茶外),企业拥有充分的价格自主权,茶叶价格几经起落,至今仍然波动难测。在当前茶叶市场供过于求,国际市场疲软及非关税壁垒苛刻的状况下,茶叶价格的市场变数增大。由于我国茶叶种类、质量的差异性,茶叶质量缺乏国家标准来统一规范,高品茶的质量级别较为混乱,售价较为模糊。面向渠道经销商的出厂价、批发价尚能保持相对稳定,而面对消费者的零售价,往往随意订价、茶价畸高或是价质不符,消费者无从判断商品茶的真正价值及真实价位。因此,破坏茶叶价格的模糊性,保持价格诚信及订价透明度,是深入发掘茶叶市场潜力的重要途径。3、市场通路的波动性随着茶叶流通体制的变革,原有的茶叶供俏主渠道受到削弱或解体,当前茶叶市场正处于旧渠道消解与新渠道重建的转型之中。从而,市场通路及分销网络较为脆弱、波动,物流成本和终端费用过高。商品茶具有农产品和食品的双重特性,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茶叶市场开发及通路建设的差异和难度。实际操作中,市场通路建设应根据自身商品茶的销售特点,寻求对接市场的最佳切入点,探索切实可行、经济高效的营销组合方案,旨在建立通路稳定、销售畅旺、资金安全、运行商效的分销网络。4、茶叶品牌的可塑性目前,商品茶质量良莠不齐,价格缺乏诚信,茶叶品牌过少,消费者对商品茶的质量和价格,往往是无所适从、一头雾水,无法判断产品的真伪、优劣和真实价位。品牌是商品质量、价格的信誉保证,消费者正逐渐对品牌茶叶表示认同和信赖,市场期待着更多茶叶品牌的涌现。由于茶叶企业经营规模小、品牌意识淡薄,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商标)方面投入不足,导致茶叶市场运营不规范、质量不稳定,消费者购买力受阻,从而制约了茶叶市场的深度拓展。成长中的国内市场和一体化的国际市场,对茶叶品牌培育而言,既是市场需求又是发展契机,我国茶叶品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加入WTO之后的我国茶叶经济,愈加体现出品牌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茶叶企业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品牌发展策略和计划,以良好的品牌形象与激烈的市场竞争。5、包装茶的盈利性包装茶增值空间大、盈利性强,是茶叶品牌塑造的主要载体之一。品牌包装茶的开发商机,为茶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茶叶作为快速消费品面对着多还元化市场,市场的定位与细分要求茶叶包装应符合现代消费理念的变化,从包装材质、外形、装饰、规格及包装需求的系列化包装机。茶叶包装应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同时,重视与国际包装惯例接轨,茶叶包装应的选材、款式、规格、图文、标注等内容须符合进口国的法律规定、文化特点及消费习惯,以促进中国茶叶获取更高的国际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第三节茶叶行业质量状况一、我国无公害茶叶总体质量达到国家标准中国茶叶的主要生产基地都通过了无公害认证,茶叶产品的总体质量安全水平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喝茶是安全的,茶叶产业的发展是健康的。“十五”以来,我国茶叶生产标准化进程加快,到目前为止,已制定的茶叶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140项,另外地方标准达数百个,有标可依,按标生产,促进了茶叶整体品质的提高。据农业部茶叶质检中心抽检结果,2006年,我国91%以上的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达到或超过《无公害食品茶叶》标准要求。同时,全国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的茶园面积达2000万亩,占总面积的90%;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发展也呈较快势头,目前经过认证的有机茶面积达40多万亩,大大促进了我国茶叶产品质量的提高。虽然通过各地的共同努力,近年来我国茶叶的质量总体有明显好转,但也应该清醒认识到茶叶质量安全仍然存在许多隐患,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以次充好等质量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为此各地应高度重视,加大力度做好六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健全茶叶标准化体系;二是加大质量安全宣传及培训力度;三是加强标准化及无公害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四是加强监管,建立质量可追溯制度;五是加大各项质量安全认证工作的实施力度;六是倡导茶叶清洁化生产。二、控制茶叶农药残留提高茶叶质量茶叶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传统饮料,在世界三大饮料中(茶叶、咖啡、可可),茶叶的饮用范围最广,消费量最多。为了提高茶叶质量,我国已明确在茶树上严禁使用三氯杀螨醇等不易降解的农药,要求采茶前,严格禁止使用农药,对施用农药后的茶园,必须达到安全期方可采摘。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限量规定得非常严格。为保障广大人民身体健康和我国茶叶出口创汇,农业部禁止在茶树上使用含有氰戊菊酯(包括各种异构体)的农药(包括混合制剂)。氰戊菊酯(杀灭菊酯、速灭杀丁)是我国茶区广为应用的一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由于杀虫普广,供应充足,价格又相对较低,因此,在茶叶生产中应用普遍。氰戊菊酯农药的有效成分含量为20%,在稀释6000~8000倍后使用,茶叶中的残留量明显高于其他菊酯类农药,成为我国茶叶中残留检出率和超标率最高的农药之一。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多次田间试验结果,20%氰戊菊酯6000倍液喷施茶园后,至少需25~30天以上,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才能降至允许标准。如此长的安全间隔期,在茶叶生产中是不可能做到的。为此,各茶叶生产主管部门和广大茶农应引起高度重视,立即停止氰戊菊酯农药在茶树上使用。目前,有多种菊酯类农药(溴氰菊酯、联苯菊酯、氯氰菊酯)等均可以在茶园中替换使用。茶树病虫害的合理防治,必须把农业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化学防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显著地提高茶叶品质。第四节茶叶行业QS认证情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意识日益提高,这就对我国食品行业的质量安全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食品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总体上同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许多食品生产企业规模很小,甚至是家庭作坊,加工设备简陋,环境条件很差,技术力量以及质量意识薄弱,这些都难以保证食品生产质量安全。在此背景下,为保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基本条件,强化食品生产法制管理的需要,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迫在眉睫。因此,国家质检总局计划用3—5年的时间对所有28大类食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从源头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1“QS”认证的主要内容“QS”认证是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我国国家质检总局为确保食品的食用安全性,在2002年,根据我国企业现有的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提出的一项强制制度,是帮助消费者识别食品质量安全性的“身份证”。这种市场准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l)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凡不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必备条件的,未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不得从事食品生产加工;(2)对出厂食品实施强制检验。要求企业必须履行法律义务确保出厂销售的食品检验合格,不合格的食品不得出厂销售;(3)对检验合格的食品加贴(印)QS标志,向社会做出“质量安全”承诺。标志中的“QS”即QualitySafety的缩写,意即“质量安全”,它是我国食品市场准入标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以销售为最终目的的食品生产加工活动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企业的分支机构和其他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活动的每个独立生产场所,都必须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2]。“QS”标志是由“质量安全”的英文(QUALITYSAFETY)两个字头“Q”和“S”共同组合而成,是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证的简称。标志主色调为蓝色,字母“Q”和质量安全四个中文字样为蓝色,字母“S”为白色。该标志可由符合要求的生产企业自行印制和自行加贴,可以直接印刷在食品最小销售单元的包装和外包装上,但裸装食品和最小销售单元包装表面面积小于10平方厘米的食品应在其出厂的大包装上加印(贴)食品市场准入标志。标志的尺寸可以根据需要按比例自行缩放,但不能变形变色。同时,规定了《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编号由QS和l2位阿拉伯数字构成,编号前4位为受理机关,中间4位为产品类别编号,后4位为获证企业序号[3]。2当前QS标志制度认证发展情况我国在食品上实行“QS”,主要是借鉴美国已立法强制实施的食品GMP认证,但是,国际上除了美国已经立法,其他如日本、加拿大、新加坡、德国等国家,均采取劝导方式。我国是全世界第二个强制实行食品质量安全认证的国家。针对目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在食品中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非食品原料或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的违法活动屡禁不止,食品污染问题严重,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屡有发生,百姓的安全健康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此,国家质检总局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启动食品质量监督新机制,即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通称QS制度)[4]。2005年,茶叶已被列为第三批QS认证的13类食品之一。国家质检总局估计会从2006年1月1日起,各类茶叶产品,包括散装茶叶均须加贴QS标志(即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否则不许进入市场销售。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受理茶叶生产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申报事宜,这意味着今后出售茶叶外包装没有加贴“QS”标志,都不准入市。这些举措都将引导我国的食品生产企业加快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进程,改善食品污染等安全问题,为在行业内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3实行QS认证对我国茶叶行业的影响自从实行“QS”认证制度后,进入茶叶行业的门槛将会大大提高。长期以来,茶叶加工企业一直因为加工工艺简单,设备成本低,投入少,进入茶叶行业门槛低,并且利润空间较大,造成茶叶加工和经营企业(户)个数快速膨胀,引发了无序竞争,影响了茶叶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但是,实行“QS”后这种状况将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要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l0个方面保证产品质量的条件,包括环境条件、生产设备条件、加工工艺及过程、原材料要求、产品标准要求、包装标识要求等。一家一户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细则》的要求,任何一个从事茶叶加工的企业都必须增加投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人员素质,增加质量检验设备,来保证企业所提供的商品质量。虽然茶叶实施“QS”认证的细则已经公布出来,如严格实施,大部分企业将很难通过“QS”认证。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大家都把茶叶作为农产品来看待,并没有把它当作食品。加上茶叶还需冲泡,或者煮后才饮用。茶叶生产条件往往被忽视,特别茶叶的初制厂,大多数还十分简陋。国内一些主要的茶叶企业,例如,以出口为主的茶叶企业和一些经营规模较大的内销企业,大多通过了ISO9OOO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有的还通过了HACCP认证、有机茶产品认证,这些企业会很容易通过“QS”认证。这些企业的茶叶生产量大约占到我国茶叶生产总量的30-40%,但是,这些企业总数还不到我国茶叶生产企业总数的lO%。实行市场准入制度要求企业应建立与准入制度接轨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发展壮大自己。谁走在市场准入的前列,谁就拥有未来。原材料供应商和农户都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建立良好的农业生产规范,让自己的产品尽快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建立自己的品牌,创名牌,这样企业才有发展前途。经营者更要利用好市场准入这个政策,建立与企业、农户长期有效的经营关系。4茶叶行业实行QS认证面临的困难4.1生产许可证制度对食品生产的正规企业有作用,这些企业怕罚款,怕制裁,怕企业形象受到不良影响,但是对于那些小公司、小作坊则没有多大的作用。据调查,食品加工企业中十人以下的小作坊生产就占了近一半。一旦执法者来检查生产情况,他们可以很快将封口机等简易生产设备及产品很快转移、隐藏。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监督者周旋,而我们目前的监督力量很难与如此众多的游击队抗衡。4.2对出厂食品实施强制检验任务的落实,也将遇到上述同类问题。面对众多或明或暗的生产企业,面对偏远山区那些只有几台破旧机械的山区小厂,面对现包现卖的茶叶专店,面对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面对有关系有背景的直销者,监管部门恐怕会心有余而力不足。4.3准入标志与茶叶质量安全水平不能划等号。获证企业情况千差万别,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高低悬殊,国家对获证企业的监管难以到位。有的企业真正以QS认证和ISO9000认证为动力,持续改进工作,追求卓越绩效;有的企业认证时临时抱佛脚,匆匆作了几个文件,填了一些记录,并未领会QS认证的精神,这样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并无提高。4.4QS认证要求企业在硬件改造方面增加较多投入,加之企业的申报费用偏高,部分企业抱着拖一天算一天的态度。这就给茶叶企业尽早通过QS认证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因此,这也成为企业当前QS认证申报方面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4.5QS认证的部分要求不切合茶叶生产实际或反映茶叶生产检验的多样化。对一些传统历史名茶的手工制法未予承认,例如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黄茶类君山银针的传统制法,不需要什么制茶机械,只要杀青锅、焙笼就行了,审评检验并不要什么仪器,一个透明玻璃杯就能评出银针的优劣。QS认证要求审评人员非要得到国家认可的评茶员证,然而为发证举办的任何培训班,并不讲授各类名茶的审评,如君山银针该怎么审评,黄茶类北港毛尖怎么审评。5茶叶企业对策5.1茶叶企业要重视QS申证工作,领会QS认证的基本精神,积极向当地技术监督部门申报,并对照相关要求,作好各种准备工作,包括硬件改造、人员培训、材料准备。企业应准备的材料有: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负责人任命书、机构设置图、岗位职责描述文件、资源的提供与管理文件、产品设计文件(工艺流程图、工艺规范)、原材料提供方面的文件(采购管理制度、采购质量验证规程、原辅料、成品仓库管理制度)、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文件(质量控制制度,关键工序管理制度)。5.2小型茶叶生产者通过茶叶协会的牵头,联合申报,多家集资,共用厂名,集中生产,通过认证。5.3个体工商户的茶叶专店可放弃分装资格,节约认证费用,与已获QS认证的企业达成产销协议,成为获证企业茶叶分销的窗口。第二章国际茶叶市场发展分析第一节世界茶叶市场分析自2000年以来,全球茶叶总产量逐年递增,10年间增长38.85%.2010年,全球茶叶生产总量406.7万吨,比2009年增长3.41%,肯尼亚、斯里兰卡和阿根廷增幅较大。从地区看,亚洲茶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1.84%(2009年占84%,下同),非洲占14.93%(13.11%)。其中,中国137万吨,占全球茶叶总产量的33.69%(34.52%),牢固确立了世界最大产茶国的地位;印度96.6万吨,茶叶产量继续下降,居世界第二,占全球茶叶总产量23.76%(24.87%)。列第三至第十位国家及占比分别为:肯尼亚9.81%(7.98%),斯里兰卡8.1%(7.36%),越南3.86%(3.91%),土耳其3.64%(3.89%),印度尼西亚3.18%(3.48%);阿根廷2.51%(2.29%);日本2.29%(2.37%);孟加拉1.45%(1.51%)。上述十国茶叶产量之和占2010年全球茶叶总产量的92.29%(92.16%)。图表SEQ图表\*ARABIC1:2010年全球茶叶总生产量数据来源:汇智联恒第二节国际茶叶政策及标准状况为维护茶叶的信誉,促进茶叶市场繁荣,保护消费者利益,国际标准化组织--农业食品技术委员会茶叶分技术委员会,先后推荐的茶叶国际标准和检测方法有:1.红茶规格及检测方法60年代末至70年代,ISO/TO34/SO8围绕组织制定红茶标准,进行了大量调查分析、试验研究,在70年代中先后推荐出ISO1572等标准,现行标准如下:ISO1572-80茶-已知干物质含量的磨碎样品的制备;ISO1573-80茶-103时质量损耗的测定;ISO1574-80茶-水浸出物的测定;ISO1572-87茶-总灰分的测定;ISO1576-88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的测定;ISO1578-80茶-水溶性灰分碱度的测定;ISO3720-86红-规格;ISO3720-86(附录)茶粗纤维测定方法;ISO3103-80茶-用于感官检验的茶汤的制备;ISO6078-82红茶-术语。红茶的品质要求集中反映在ISO3720中。该标准在引言中肯定茶叶品质一般由茶师通过感官审评来评价,而标准的技术要求则是根据化学特定成分来确定品质规格的。标准将水浸出物、总灰分、水可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碱度和粗纤维作为红茶的特定的成分,规定了最高(低)限量指标:(1)水浸出物%(m/m)最小值32;(2)总灰分%(m/m)最大值8,最小值4;(3)水溶性灰分(总灰分的%)最小值45;(4)水溶性灰分碱度(以KOH计)%(m/m)最大值3,最小值1;(5)酸不溶性灰分%(m/m)最大值1;(6)粗纤维%(m/m)最大值16.6。并且规定上述相应的国际标准为检测方法。ISO3720的技术要求可以保证红茶不掺杂,不受泥土污染和叶子不地份粗老。但由于尚未建立茶叶咖啡碱、茶多酚含量等红茶的重要化学特征成分的检测标准,尚未将茶叶的滋味、香气包含在内,因此,检测内容还有待充实。目前,赞成ISO3720的国家有:澳大利亚肯尼亚奥地利墨西哥比利时新西兰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埃及葡萄牙法国罗马尼亚德国南非加纳斯里兰卡匈亚利泰国印度土耳其伊朗英国以色列南斯拉夫等。2.速溶茶规格及检测方法70年代末TC34/SC8就着手制定速溶茶的规格。1982年首先推荐出ISO6770-82速溶茶自由流动堆积密度和紧密堆积密度的测定;1984年推荐ISO7516-84速溶茶取样方法;1989年又通过ISO7514-89速溶茶总灰分测定、ISO7513-89速溶茶水分测定、ISO6709.2速溶茶规格。配套完成了速溶茶产品规格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速溶茶规格中规定了固体型速溶茶的定义和化学特征要求,并规定水分最高限量为6%,灰分最高限量为20%。3.绿茶规格及检测方法制定绿茶规格的议题在TC34/SC8第十次会议上列入了议事日程,决定由印度主持这项工作,但印度始终未能提交有关报告。5年后的第13次会议,美国建议由中国承担,中国表明了乐意承担的态度,并草拟了国际绿茶规格工作草案初稿,由美国向TC34推荐立案。现已通过工作草案初稿,正在加快研究工作草案二稿和标准建议草案。绿茶规格和红茶规格的一样,也是以化学成分为技术要求而建立标准。在工作草案中,除了将水浸出物、总灰分、水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碱度、酸不溶性灰分、粗纤维作为化学特定成分,还规定了儿茶素总量。由于儿茶素总量迄今尚未建立标准的检测方法,SC8要求各成员国收集人关测定方法及测试资料,以便作为一项新的工作议题立案研究。4.红茶分级命名与茶袋包装标准(1)红茶分级命名;分级命名是作国际通用语言,为买卖双方提供方便,以促进国际贸易。1982年TC34/SC8作这红茶-术语的附录,推荐了红休等级标准,列出了红茶中叶、碎、片、末茶的38种花色名称。同是时决定由英国承担研究分级命名的可能性,进而探索一种能用于贸易的茶叶分级方法。但鉴于目前各国分级方法不一,规格不易统一,SC8同意继续研究改进其分级方法以寻求其他更恰当的方法。(2)纸袋包装标准:现代化的包装运输发展很快,加上木材原料紧张,茶叶包装提上了议事日程。80年代初,英国就进行了大量研究,在第11次会议上建议用多层纸袋代替木箱和纸箱包装,并提出了适用于集箱和托盘运输的纸袋规格,引起了各国注意。美国、荷兰等西欧国家相继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但由于纸袋原料要进口等原因,生产国对些难以接受,尤其对铝箔质量规格争议很大。直到1989年第14次会议上,经过长时间讨论,才算同意将英国提交的纸袋规格标准工作草案修改后作为建议草案注册。目前红碎茶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已不同程度使用纸袋包装,虽然纸袋规格、质量不一致,但基本上符合标准袋的设计规格要求。第三节印度茶叶市场分析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印度国内主要茶叶种植区产量有所下跌而市场需求走高的背景下,印度茶叶市场价格同比有所上涨,为每公斤12卢比。据报道,在2012年4月份早期,印度茶叶行业已经提高了茶叶的市场价格,为每公斤12卢比。而在印度国内主要茶叶种植区由于遭遇到持续不断降雨天气以及变化无常的恶劣气候条件下,印度国内茶叶产量从而有所下跌。另据报道,2012年印度国内茶叶品消费量当前以5%的比例急速增长,但是茶叶产量却仅以2%的比例上涨。据当前预测报告,2011至2012财年期间印度茶叶产量预计约为9.8亿吨,而该财年印度国内茶叶品的消费量预计约为8亿吨。当前印度国内现状可能是其允许非洲国家譬如肯尼亚等更为廉价的茶叶品出现在印度国内市场上。第四节肯尼亚茶叶市场分析肯尼亚是世界第二大红茶生产和贸易大国。位于非洲东部,面积58万km2。地跨赤道,东南濒印度洋,海岸线长536km,沿海为平原地带,其余为平均海拔1500m的高原。东非大裂谷东支纵切高原南北,将高地分成东、西两部分。肯尼亚拥有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降水,相对较少的害虫和在1500~2700m之间的海拔高度,是生产优质高地茶叶的理想之地。肯尼亚的主要茶叶种植区分布在东非大裂谷的两侧、该国西南部紧靠赤道以南的地区。肯尼亚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占肯尼亚经济总收入的70%以上。肯尼亚的红茶享誉全球,每年出口量很大,其品质和质量都非常优良。肯尼亚茶叶的茶汤品质很高,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饮料。肯尼亚茶产业发展历史很短,仅仅100年左右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茶叶生产和贸易国。一、肯尼亚茶业生产肯尼亚于1903年开始在蒙巴萨的LMURU地区首次引种茶叶,到1912年才开始在西部大面积种植,20世纪20年代中期,茶叶开始作为商品生产发展起来。肯尼亚国家茶叶发展历史很短,但是,其茶产业发展的速度惊人,到1996年肯尼亚已跃居成为世界主要茶叶出口国,如今早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红茶生产和贸易大国。肯尼亚茶产业发展一直较为顺利,在20世纪中后期,每年肯尼亚茶园种植面积都在不断增长,而且茶园单产水平也在不断上升。近年来,肯尼亚的茶叶生产发展总体较快,茶园种植面积迅速扩大,2007年为149196km2,到2011年增加到163073km2。随着茶园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肯尼亚茶叶单产水平的不断提高,肯尼亚茶叶总产量也在不断增加,2007年茶叶产量为3690t,2011年茶叶产量达到377t。肯尼亚生产的茶叶类型主要分为:红散茶、袋泡茶、速溶茶、冰茶、调味茶、其他茶类等。二、肯尼亚茶叶加工肯尼亚十分重视茶叶加工新技术和机械化的采用。1958年肯尼亚就在新建立的茶场采用在印度最先使用的先进的洛托凡揉切机。这使肯尼亚节省了很多年的研发时间和精力,能够从一开始就进入CTC茶市场。除了著名的马里宁茶园(Marinyn,制作和出口传统红茶)和米奇马卡鲁茶园之外,其他茶园均只生产CTC茶。以前肯尼亚几乎不生产绿茶。但近年来肯尼亚也开始种植绿茶,但是面积很小。肯尼亚1963年独立以后,在议会要求下于1964年成立了肯尼亚茶叶开发局(KTDA),负责管理新兴小茶场的加工和销售。当时有19775户小土地所有者,种植了4413hm2茶树,只有一家拉加提茶厂(Ragati)专门加工它们生产的鲜叶。1980年,肯尼亚开发局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出口商,产量超过3.6万t,同时还代表小茶农管理着30家茶厂。2000年前后,肯尼亚茶叶开发局已经拥有44家正在运转的茶厂,加工的成品茶超过11万t,其中80%~90%用于出口。近年来,肯尼亚大力发展茶叶加工,减少对茶叶原材料的出口,尽量多出口肯尼亚自己品牌的成品茶。肯尼亚茶叶加工主要在加工厂完成。超过95%的加工厂采用CTC方法加工茶叶。这些茶厂都已实现全程自动化,有能力连续处理大批量的茶青。加工先初制,鲜叶首先通过一台38cm的洛托凡揉切机,然后通过由3台CTC制茶机,组成一条加工线。切后的半成品直接送往发酵盘,发酵80~90min之后,通过振荡槽送往干燥机。从干燥机出来的茶叶被输送到麦德尔顿拣梗机、粗纤维提取机,最后是真正分类整理的振动筛选机。三、肯尼亚茶叶销售与市场肯尼亚茶叶销售方式与渠道主要包括:拍卖、直接销售、厂家直销、零售等。其中,拍卖是最主要的销售方式,拍卖的茶叶占市场份额的82.19%,直接销售的占13.26%,厂内销售的占2.11%,零售包装的占1.75%。肯尼亚茶叶的销售渠道多,一般来说,从茶厂大量机械化生产的茶叶分为散装包装茶和附加值的茶叶两大类。散装包装的散茶通过3种方式销售:①通过零售商店销售给国内消费者。②直接销售给国外购买商(直接出口)。③通过公共茶叶拍卖。其中,通过公共茶叶拍卖这种方式又分两种形式向国内消费者销售,一种是作为招商包装茶叶销售给国内消费者,另一种是通过二次买家销售给国内消费者。附加价值的茶叶通过两种销售方式销售:一是由主要买家注册,通过零售店和科特迪瓦向国内消费者销售,或通过二次买家销售给国内消费者。二是直接向海外购买商出口。四、肯尼亚茶叶贸易状况肯尼亚是世界主要茶叶出口国家之一,每年出口大量的红茶,主要通过茶叶拍卖市场蒙巴萨来完成,每年的拍卖交易量为83%。蒙巴萨是世界第二大茶叶拍卖中心,拍卖市场常年逢星期一、星期二进行交易,整个拍卖是在东非茶叶贸易协会的安排下进行的,东非茶叶贸易协会的成员包括:经纪人、购买商、生产商、包储商和包装商。生产商也私下里直接销售部分茶给国外的进口商。这种交易方式大约占整个产量的13%。而当地市场只消费4%的茶叶。近年来,肯尼亚茶叶出口量稳步上升,2007年出口37万t,2009年出口33万t,超过中国,位居世界出口首位,2010年达44.1万t,仍位居世界第一。第五节日本茶叶市场分析日本是我国茶叶主要出口市场,近年来,日本茶叶消费及进口市场呈现出三大特点。第一,绿茶消费增加。近年来,日本茶叶消费开始向红茶和绿茶倾斜,我国绿茶特别是茶饮料开始在日本流行。第二,日本茶叶饮料市场的市场份额增加。从总体上来看,相对于传统型饮料的下降,以茶叶为原料的饮料,特别是绿茶和各种保健茶饮料的生产不断增加。第三,日本茶消费呈现稳中有降趋势。由于最近十几年来日本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消费物价指数持续下降,同时受人口总量减少及高龄社会到来的影响,导致茶叶消费量总体上减少,在未来几年中,日本茶叶消费量总体上可能出现稳中有降的趋势。第六节美国茶叶市场分析美国是世界主要茶叶进口国和消费国之一,年进口茶叶9万多吨,位居世界第四。美国几乎从所有的茶叶生产国进口茶叶,主要供应国依次为阿根廷、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马拉维和印度尼西亚。在美国,茶消耗量占第二位,仅次于咖啡。要想把握美国的茶叶市场,首先必须了解美国人独特的饮茶习惯。美国人饮茶讲求效率、方便,不愿冲泡茶叶、倾倒茶渣,似乎也不愿在茶杯里出现任何茶叶的痕迹,因此他们青睐于喝速溶茶。美国人与中国人饮茶习惯的不同还表现为喜欢饮冰茶,而不是用开水冲泡热茶。饮用时,先在冷饮茶中放冰块,或事先将冷饮茶放入冰箱冰一会。在美国,90%的茶饮为冰饮,这在全世界独一无二。而袋泡茶自从美国人1904年发明之后,其包装形式便成为主导,占整个消费量的60%到65%,其快速便捷的冲饮方式在加拿大也广受欢迎。由于发明于美国本土,因而不会受到太大的限制,将继续受到消费者欢迎,其包装将会采用更为环保的材料。但是其规格会由原先的每盒100袋减至不到原先的二分之一。另外,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由Snapple公司推出的即饮饮品(R-T-D)因其产品形式、包装和独特的营销方式在全美销售趋旺。当前,美国超市、大型商户和药店售卖的传统红茶茶包销量增长缓慢,绿茶销量增长迅速,特种茶销量出现强势。这得益于餐饮行业对茶叶的需求,以及茶艺馆的开设增多,而且大部分的咖啡馆也开始供应特种茶。纵观今天美国茶叶消费的格局,不禁让人回想起过去。1915以前,红茶占美国茶叶总消费额的近50%,19世纪60年代降至低谷,不足茶叶总消费额的2%。过去的十年间,绿茶消费由过去的6%增加到12%,相当于3亿到3.5亿美元。绿茶销量的增长源于以下两个因素:媒体大量宣传绿茶的健康功效;创新性的加入多种果味更加适合美国消费者的口味。美国茶叶协会一项近期消费调查显示75%的美国消费者明了茶叶的健康功效,随着其作用的不断显著,大部分人表示会饮用更多的茶。50%的美国家庭有饮茶的习惯。近年来,对茶叶营养价值的科学研究项目由1990年的3项增加至如今的300项,媒体对其的关注引起了美国消费者极大的兴趣。可以预见美国茶叶消费将呈增长趋势。美国也是中国红茶出口第一大市场,中国对美国茶叶出口主要以散装茶为主。近年来,美国茶叶市场持续稳定发展,茶叶消费品种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在美国总的消费趋势是绿茶消费增加,特种茶市场前景看好。而我国的绿茶生产在全世界都有明显的优势,特种茶更是一枝独秀,因此这两种茶是我国出口茶企的主攻方向。第七节俄罗斯茶叶市场分析茶叶仍然是俄罗斯最普遍的饮料,俄罗斯人平均每天要喝两杯茶。目前,在俄罗斯98%的居民消费茶叶,市场接近于饱和,市场上的竞争氛围愈来愈激烈。最近三年间,出现了俄罗斯本国公司降低销量的趋势,并加大开发国外市场。如同大多数饱和市场一样,茶叶市场是巩固的。规模较小的公司,包括销售精品茶叶的公司,占据了以实物形式表示的大约20-25%的市场。“五月公司”、“Unilever”和“AhmadTeaLtd”等5家公司控制了75%以上的市场。俄罗斯自身的茶叶产量极低。据统计,茶叶原料采集量不足俄罗斯用于茶叶生产总量的1%。俄罗斯国内的茶叶生产其实是进口产品分量包装,其中包括添加增香剂。2010年俄罗斯的茶叶产量较2009年增长了10%。2010年俄罗斯共生产茶叶10.3万吨,而2009年的产量为9.4万吨。第八节英国茶叶市场分析1.茶叶市场相对平稳英国长期占据茶叶进口第一大国地位,直到1997年俄罗斯超过英国。随着英国经济周期的变化,茶叶市场步入成熟阶段。近20年来,英国茶叶进出口量略有减少,幅度不大。2011年进出口量分别为15.7万t和2.7万t,比1995年分别下降8.2%和2.2%。近些年进出口量相对稳定,但随着价格波动上涨,进出口额总体呈增长态势。2011年进出口额分别达到4.7亿美元和2.7亿美元,比1995年分别增长56.4%和25.6%。2.加工再出口比重较大尽管英国是非产茶国家,但它每年出口茶叶。进口茶叶的20%左右用于加工后再出口,年出口额为进口额的60%以上。2003年茶叶出口量最高达到4.4万t。出口价格平均比进口价格高出2倍以上。由图1可以看出,2007年茶叶出口量仅为进口量的16.4%,但出口额几近茶叶进口额,当年茶叶逆差降至历史低点,仅为172万美元。英国自己不种茶,但其茶叶出口额位居世界前列,超过许多产茶国。3.进口以大包装红茶为主导从产品种类看,红茶始终占统治地位,进口红茶占进口茶叶总量的95%以上,绿茶只是配角。尽管近些年绿茶进口量增长很快,2011年绿茶进口比重尚不足3%,但绿茶进口价格比红茶高,2/3的年份价差在70%以上。从包装规格看,主要进口的是3kg以上的大包装茶叶;小包装比重小,基本保持在5%左右,但价格远高于平均水平。4.肯尼亚占据英国茶叶市场的四成受英国茶叶消费低迷影响,各主要出口国均不同程度缩小茶叶出口,但肯尼亚因其物美价廉而始终占主导地位。以出口额计,2011年茶叶各主要出口国依次为肯尼亚、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斯里兰卡,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45.0%、15.9%、5.8%、4.4%和2.2%。其中斯里兰卡出口迅速减少,市场份额缩小4.7个百分点;印度份额减少2个百分点,出口地位下降;但印度尼西亚出口有所增长,比1995年提高2.4个百分点,超过中国成为第三大出口国。5.茶叶出口市场相对分散与进口来源情况相比,英国茶叶出口目标较多,出口市场相对分散。加拿大是英国最大客户,2011年英国出口到加拿大4302t茶叶,价值8031万美元,分别占英国出口量和出口额的15.7%和29.6%;与1995年相比,出口量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出口额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英国茶叶出口市场集中度呈提高态势。其他主要出口市场依次为以色列、法国、意大利和美国,所占比重分别是6.0%、4.0%、2.1%和1.3%。第三章茶叶包装分析第一节中国茶叶包装情况目前,茶叶包装已突破了原有的传统模式,除铁盒、纸袋、纸盒、塑料袋等包装外,木制包装、陶瓷包装、工艺包装已走进了超市商场,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木制包装古色古香、造型独特,将雕刻、镶嵌、书法等多种艺术手段应用于此,其间不乏名家之作,极具茶文化色彩。用其包装茶叶不仅不失茶的色、香、味,更不易霉馊变质。陶瓷包装在茶叶包装中占有一定比重,其精美典雅,绚丽多彩,再加上独特的造型,有的精炼挺秀,有的端庄淡雅,有的壶身还经过素刻、镶嵌、描金、丝绸印花及化妆土装饰,观之赏心悦目、能适合较多人的品位。随着家居装饰的升温,各种工艺包装日渐走俏。茶叶的工艺包装既可用来保存茶叶又观赏性,造型常以新、奇、特见长,不仅引人遐思,而且极富现代气息。从材质方面看,有金属制品,有玻璃制品,有复合材料制品,摆在居家之中,于不经意间增添了一份东方艺术品位。因而也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如茶叶虽有医疗保健作用,但根据国家强制性标准GB7718-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的规定,不允许在茶叶包装标识中宣传“疗效食品”、“保健食品”、“强壮食品”、“补品”、“营养滋补食品”或其他类似词句;不允许茶叶名称上冠以中药名称,或以中药图象、名称暗示疗效和保健作用等。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定量包装的商品茶,其标签标识内容应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GB7718-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的有关规定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定量包装称重规定。营养保健茶的包装标签还应同时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GB10344-92《特殊营养食品标签》的规定;应当按规定取得保健食品生产批准文号。按照规定,定量包装茶叶标签的内容必须包括:茶叶的具体名称、配料表(仅限花茶和保健茶、药茶类)、净含量、加工制造商的名称和地址、生产(包装)日期、保质期或保存期、质量(品质)等级、产品标准号等8项内容。定量包装茶叶标签所有内容必须牢固地粘贴、打印、模印或压印在包装容器上。不允许把包装标签放在运输包装箱内,让零售商店自己去贴。也不允许把临时印刷的茶叶标签的部分内容(如生产日期)放在塑料包装袋内与茶叶直接接触;更不允许用不干胶条补贴生产日期。定量保护茶叶标签所用文字必须是规范的汉字;标签上使用的汉语拼音、少数民族文字或外文必须拼写正确,和汉字相对应,并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计量单位必须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即g或克,kg或千克。定量包装茶叶的实际净含量与表明净含量允差应符合规定的单件负偏差和平均负偏差,不得缺秤少量。如国家对进出口茶叶的衡量检验规定,其实际重量与标明重量允差为:散装茶10kg装为0.14kg,40kg装为0.25kg;小包装茶100g装为0.5g,500g装为2.5g。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在提高茶叶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要重视产品包装的质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第二节茶包装设计的材料及特性分析茶包装的材料设计茶包装是茶在购买、销售、存储流通领域中保证质量的关键,一个精美别致的茶包装,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在超市不断出现和销售方式改变的今天,能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起到无声售货员的作用。好的茶包装具有收藏价值,也可作为复用包装再次使用,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弘扬了茶文化,一个好的茶包装设计,一定要有好的基础,茶就是包装最本质的东西,即如何能保持茶叶的质量使其不变质。只有充分了解茶的特性及造成茶叶变质的因素,才能根据这些特性来选择适当的材料加以合理的运用,做到尽善尽美,尤其是对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更要加强环保意识,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需求。茶叶的特性是由茶叶的理化成分、品质所决定的,如吸湿性、氧化性、吸附性、易碎性、易变性等。所以,我们在设计茶包装时,要根据以上这些特性,考虑用适当的材料进行包装,应选择具有良好的防潮、阻氧、避光和无异味,并有一定抗拉强度的复合材料,根据调查和研究,目前市场上使用较好的是聚酯/铝箔/聚乙烯复合,其次是拉伸聚丙烯/铝箔/聚乙烯复合材料,这些通称铝铂复合膜,是日常茶叶小包装中防潮、阻氧、保香性能最好的一种。现在有一种新的包装盒,它是纸复合,罐的上下盖是金属的,罐身是用胶版纸/纸版铝箔/聚乙烯等复合而成的,具有很强的保鲜效果,而且比起金属罐来轻了许多,设计手段也更加丰富美观了,并给设计者留有更大的发挥余地。茶包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大包装和小包装。大包装也称运输包装,它主要是为了便于运输装卸和仓储,一般用木箱和瓦楞纸箱,也有采用锡桶或白铁桶的;小包装也称零售包装和销售包装,它既能保护茶叶品质,又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便于宣传、陈列、展销,而且携带方便。小包装的种类很多,从制作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硬包装、半硬包装和软包装三类,如硬包装有铁罐、锡罐、瓷瓶、玻璃瓶及工艺小木盒、小竹盒、工艺刻花镀金盒等;半硬包装有各种硬纸盒;软包装有纸袋、塑料食品袋和各种复合袋等,设计都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用适当的材料进行包装设计。设计茶叶包装,首先要考虑的是它的材料与结构,包装材料选用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着商品的质量,这也是由茶叶这种特殊商品的属性所决定的,所以一般宜选用结构精密,便于开启的材料来做茶叶包装。随着包装工业的发展和现代高科技的结合,涌现出了许多新型的包装。市场上也有许多新颖别致的茶叶包装,但有些包装看似高档,却存在着过分包装的倾向,有的脱离了商品的属性,盲目地追求一种表面华丽的装饰和浮躁的色彩,与茶叶本身的质量不相符合,如市场上有一种表面是塑料刻花镀金的茶叶包装,从包装上看不到一点商品所要传达的任何信息,给人一种是工艺品的感觉,而不是茶叶。茶包装的色彩设计色彩是包装设计中最能吸引顾客的,如果色彩搭配得当,使消费者看后有一种赏心悦目之感,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包装的色彩是受商品属性制约的,色彩本身也有它的属性。所以用色要慎重,要力求少而精,简洁明快,或清新淡雅,或华丽动人,或质朴自然,要考虑到消费者的习俗和欣赏习惯,也要考虑到商品的档次、场合、品种、特性的不同而用不同的色彩。设计要讲究色彩和整体风格的统一,不能用色过多,也不能到处用金、银,给人以一种华而不实之感,设计时要考虑到与同类产品的比较,对同类产品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取长补短,设计出能在众多商品中脱颖而出、有竞争力的包装来。茶包装的形象设计茶叶包装的图案设计能使商品更加形象化、生动有趣。可有些包装上的图案陈旧、繁琐,商品性不强,也缺乏时代感,重复、没有个性,龙凤等古代纹样到处乱用,传统不是复古,更不是照搬,民族性不是画条龙、画个凤就代表了,应赋予它新的内容、新的生命、新的形式,应把一种精神融会进去,一种神韵体现出来。传统应是一种风格,是一种时尚,更符号化,更简洁。真正传统感的包装业给人一种有文化、有内涵、超凡脱俗之感,这和茶的个性也相符合。茶叶包装的文字设计茶包装的文字也是设计的重要部分,一个包装可以没有任何装饰,但不能没有文字,正如同一个人一样,他一定有名字,茶包装的文字一定要简洁、明了,充分体现商品属性,不宜用过于繁琐的字体和不易辨认的字,太生硬有尖角的字体也不太适合。茶是传统性和民族性较强的商品,中国的书法艺术又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能适当地运用书法来体现茶文化丰厚的底蕴,体现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那是最好的,但要用易懂、易读、易辨认的字体,太草或不清楚的字体要少用,一定要考虑到消费者的辨识力,要使人一目了然。另外,茶包装设计必须符合我国《茶叶包装》的有关规定,包装的标志要醒目、整齐、清晰,并有完整的标签,标明品名、生产厂名、地址、生产日期和批号、保质期、等级、净重、商标、产品标准代号,有变动项目可印成不干胶进行补充说明。茶包装设计中的材料、色彩、图案、文字等要素是与商品紧密相关的,最关键的问题是怎样能准确迅速地传递商品信息,这是设计者要放在首位的问题,这也是衡量一件包装设计是否优秀的标准。第三节茶叶包装存在的问题茶作为饮品,亦是作为礼品,在现代人的热烈追捧下不断升温,与其密切相关的茶包装业遂随之勃然而发。同时,由包装衍生出的卫生、价值等种种问题,也伴随着国家一系列法规的出台而一次次地成为人们议论纷纷的焦点。茶叶包装“百花园”里的风景众所周知,与其他商品相比,茶叶易潮、易碎和易吸异的特性尤为显着,因而包装对于茶叶保质而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茶还是种文化性很强的饮料,承载了悠久的中华文化。此外,再加上茶叶消费时尚的千变万化与消费需求的千差万别,必定导致了茶叶包装品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花团锦簇,争奇斗艳茶叶包装超市和茶叶包装公司的陈列室,几乎就是一个小型的茶叶包装博物馆,特别是走进包装超市时,就如同进入了一个花团锦簇的包装“百花园”.货架上,齐整地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包装盒;过道上,重重叠叠地堆叠着“五光十色”的包装袋。各种包装材质、形状与颜色交纵错杂,争奇斗艳,目不暇接,甚至有些眼花缭乱。纸、竹、木、陶瓷、金属、塑料、皮革、布绒……想必是人类所能想到的材质都能用来做包装;提篮形、印玺形、博古架形、珠宝箱形、书籍形……它们若不是出现在包装超市,完全可以当成工艺品来销售。OEM和DIY,任你做主现在只有品牌茶企如天福、八马等有实力自己做包装,做小本生意的小茶庄通常都是去包装店选购公版的包装,顶多也就是让他们帮忙打上茶庄的标志和名字,如果要自己去设计、开发包装,成本太高了。在包装超市中,包装基本都是“无门无派”的OEM产品,通常印有“大红袍”、“铁观音”、“正山小种”等公共品牌或者“茶道”、“茶韵”之类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字样。客户可以任意选择几款包装来印上自己茶店的名称,只要一次性订购50~60套就能免费开版,今后若要加印,不论多少套均可免费代为印制。另外,还有的包装盒是DIY的,则是印有“中国名茶”、“历史名茶”,并留有一定的空白,可以根据顾客的要求,贴上“金骏眉”、“铁观音”等字样的不干胶。这样的包装既方便又实用,买上几张相配的不干胶贴纸,就能作为几种茶叶的包装盒。此类包装的灵活性很强,价格也比较实惠,很受一些开茶庄的、买茶自己分装送礼的客户欢迎。第四节南北茶市的茶包装区别分析在中国,南方与北方是最简单的地域划分。由于气候、习俗和文化生活环境,以及经济背景的明显区别,南方人和北方人在茶叶品尝、包装审美上也存在较大区别。一、北方人喜欢大气包装北方人喜欢安溪铁观音,并喜欢将这种茶作为礼茶赠人。喜欢大气的包装,与他们的审美情调相承,主要体现于包装规格、包装物颜色选择,以及质地喜好上。规格:喜欢一斤装或半斤装两种,要求上仍然要进行真空包装;包装盒、罐、袋喜欢偏大号,总之体积稍大者,他们相对更喜欢。颜色:大多喜欢金色或大红色,特别是包装盒和包装袋更是如此。需要提醒的是,由于品饮水平有限,他们对冲泡方法和饮用方法格外看重,应当在内外包装上明显标示。质地:外包装用纸袋居多,用木盒、铝合金盒也可。内包装袋要注意颜料气味,千万别用劣质颜料,否则将被视为假冒货而被逐出茶市惹来麻烦。建议:如果北方市场有较大客户群,或有意在某区域创出知名度,建议印制所在地名胜,以示亲近。作为茶礼,据说较受欢迎。二、南方人偏爱精致包装南方人感情细致丰富,对物品特别是食品比较讲究精致,对茶叶包装总的审美取向也是如此。与北方人的区别是,南方人经济条件较好,对安溪铁观音的品饮水平较高,偏重茶质的同时,也对外包装和内包装较有个性要求,希望大气而不失真,精致又不致失之小气。规格:一般要求7克装小袋包装,刚好满足一小袋冲泡一次要求。目前小包装袋已流行内套小食品保洁薄膜袋,即双袋真空包装。对于小包装袋,一般要求当面分装,买回后放入冰箱冷冻。对于罐、盒包装,除非特别高级的茶叶,一般不要求木盒、锡罐,而采用铁罐(四方形、正方形、圆柱形)。要求是品名印制大小包装物要一致。颜色:南方人特别是福建本省人,一般喜欢绿色、墨绿色和金色居多,逢节日或用作礼茶,也有部分喜欢大红色、枣红色。喜欢绿色的原因,据考究在于南方人对茶叶天然健康属性较为看重,且茶汤色以绿、黄、黄绿三色最受欢迎。因而无论买者或卖者,均有这种心理暗示,故而绿色基调的包装物颜色较为流行。质地:南方人对茶叶包装用料,基本倾向于天然无味质地。如外包装一般以纸袋要求为最普遍,内盒内罐质地一般要求为铁罐或纸盒,而小袋包装已趋向双层化,要求在零下18摄氏度冷冻时不硬化不变味。建议:以泉州、厦门、福州3茶市为例,建议使用绿色或金色外包装袋为好,装潢上应诉求生态、文化、健康主题,图案选择可以是茶山,也可以是文化景观。大红大黄包装也有相当部分人喜欢。一般闽南人有新年更换新茶具的习惯,建议随赠或搭售茶具,可起到更佳的促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