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吕祖全传》对黄粱梦故事的创新_第1页
明清小说《吕祖全传》对黄粱梦故事的创新_第2页
明清小说《吕祖全传》对黄粱梦故事的创新_第3页
明清小说《吕祖全传》对黄粱梦故事的创新_第4页
明清小说《吕祖全传》对黄粱梦故事的创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小说《吕祖全传》对黄粱梦故事的创新

黄良梦的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的《枕中记》。随着道教和历代学者的不断创新和修改,它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洞曲仙神话故事。后来直接将吕洞宾附会成入梦之人,钟离权成为点化之人。此时的黄粱梦故事仍以《枕中记》为主体,只是在一些诗词等文学作品中有部分改编。到元明时期,黄粱梦故事有了突飞猛进的扩充版本,如《吕祖志》《广仙列传》《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以汪象旭《吕祖全传》最具有代表性,他把自己装扮成吕洞宾的门生弟子,采用第一人称“我”为吕洞宾叙述故事的方式,结合自己攻读儒学、科举失败、刻书经商、身体多病、求神拜佛、潜心入道等经历,并把这些人生经历和幻想融入到《吕祖全传》中,创作了一个完整的吕洞宾黄粱梦故事版本,这也是汪象旭自己的理想故事。一、黄粱梦故事与道教汪象旭,又名汪淇,是我国明末清初杭州著名的刻书家、小说家、书坊主。他生于万历二十三年(1604-约卒于1669),字右子,号憺漪,晚年弃儒从道,号残梦道人。他性格直爽,喜好结社唱和,并以“还读斋”“蜩寄”之名刻印出版多种图书,其中经、史、子、集都曾刻印,其评注改编的《西游证道书》成为清代百回本《西游记》流传的重要底本之一。至今流传的汪象旭刻本有《济阴纲目》《武经七书全文直解》《士商要览》《分类尺牍新语》等三十多种古籍,他为明末清初图书文化事业的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汪象旭创作的《吕祖全传》,现存最早版本是康熙元年(1661)的蜩寄刻本,现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另有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咸丰九年(1859)宝贤堂本(《古本小说集成》影印),二者在正文前的序、引上有所不同,但两本正文完全相同,康熙元年刊本虽为残本,但包括黄粱梦的内容。本文以康熙元年蜩寄刻本为主,参照宝贤堂本。黄粱梦由一个简单的怪异典故发展成著名的神话故事,特别是到了宋代以后才有了大的发展,小说、戏曲、图画、说唱等各种表现形式蜂拥而至,因道教的参入使吕洞宾黄粱梦故事更加深入人心,成为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到元代,以赵道一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和道士苗善时的《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为代表,道教系统内部开始了对黄粱梦故事的整体改造。这些改造以《枕中记》为框架,减少梦境内容的描述,用钟离权和吕洞宾对话的方式将大段道教说理的内容放在梦醒之后,具有浓厚的道教色彩。此时的黄粱梦故事真正发展成为“吕祖悟黄粱”的故事,吕洞宾成为人物主角。除道教系统外,盛行一时的元杂剧中也有一系列以“吕祖悟黄粱”为主题的作品,以马致远的《吕洞宾醒悟黄粱梦》和苏元俊的《吕真人黄粱梦境记》最具有代表性。道教系统对黄粱梦的改造淡化梦境细节,侧重点放在道理说教上。文学作品对黄粱梦的改造则恰好相反,重点放在梦境情节的延伸,说教内容减少。这些作品的文学色彩十分浓厚,多是通过对黄粱梦的改造和扩展,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讽刺。自苗善时《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问世以后,明代的道教仙传类书籍如《吕祖志》《广仙列传》《列仙全传》《仙佛奇踪》等所载的黄粱梦故事基本以传承为主,故事内容并没有很大变动,但在钟离权说教时间的前后安排上出现了一些变化。明代以《吕祖志》为代表的道教仙传类书籍将说教内容放于吕洞宾入梦之前,梦醒后只用寥寥数语点明梦境内容,这一点是明代仙传与元代两部著作最大的区别之处。赵道一和苗善时将故事情节设计为先入梦、后大段说教、最后大彻大悟的顺序。明代著作则将故事情节变为先说教、后入梦、梦醒后稍加点拨即醒悟的顺序安排,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吕洞宾从道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是黄粱梦中自身的醒悟,而非钟离权的说教,也就是说悟道的过程是吕洞宾透过黄粱梦主动醒悟,而非通过说教被动醒悟。明代小说作品中也反映了黄粱梦的故事,如邓志谟的《唐代吕纯阳得道飞剑记》、吴元泰的《八仙出处东游记》和汪象旭的《吕祖全传》。前两部小说主要以营利为目的,基本是在原有道教范本的基础上对黄粱梦故事的整合与改编,主体创作意识不明显。二、创作中的小说影响明清小说中对黄粱梦神话故事进行全面创新的作品《吕祖全传》,开创了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小说先河,对后世以“我”或“自己”为主题人称的文学作品产生了巨大影响。《吕祖全传》中黄粱梦神话故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梦前劝说、先做道教黄粱梦、再入佛教地狱梦。(一)汪象自长与林君《吕祖全传》和《吕祖志》系统一样,汪象旭也在吕洞宾入梦前,加入了钟离权说道的环节,但内容却有极大改变。吕洞宾在赴长安应考,途中遇到钟离权装扮的“身披百纳”的全真道人,一开始钟离权并没有对应试表现出否定的态度,而是先肯定青年应试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接着钟离权三劝吕洞宾。一劝,试图唤醒吕洞宾对仕途的迷恋:然吾有一言,生当记取。……风波恶,风波恶,利名场,须坚决,前途休用错,一朝失却这根苗,万转千目摹不着。归兮归兮要认真,来兮来兮如蜕壳。打开迷阵跳出去,金重山边见下落。听完,吕洞宾并未省悟,反而继续叩问前程,钟离权又做第二劝:前程路,前程路,万里飞腾不耽误。一身委质于王家,生生死死不自顾。古来忠尽鼎镬中,英雄却是罝中兔。碑铭传世亦何补?富贵诚如蒿上露。东郊丘垅嵯峨高,其间多少垂珠襦?劝吕洞宾要认清,不论官场富贵最终都是虚无之物。听完说教后吕洞宾不但没有顿悟,反而“厌闻其说”,而钟离权并不放弃,继续启发。第三劝,让吕洞宾随其云游:吃的是粗粝粮,煞胜似羔与羊。……也没个阴与阳,也没个短与长。也没个乾旋坤倒分消长,也没个古往今来柔与刚。炼就咱一粒金丹也,石烂江枯性自长。汪象旭对黄粱梦故事的创新之处,大概也是其人生经历的体现。首先,汪象旭早年也曾热衷科举:“力攻举子业,思得一当,以遂显扬之志……课督儿辈,冀其共成予志。”经过入梦前的长篇大论,吕洞宾并没有省悟,无奈之下钟离权赠予吕洞宾一个枕头,由此引出黄粱梦故事。(二)黄粱梦故事的人物设定具有道教性质的黄粱梦境共有三个小故事串联而成。首先,吕洞宾中状元后,受皇帝赐婚,任豫州刺史,写任上用计谋抓捕地方土匪之事。略写吕洞宾被擢为“持斧钺”的按察使,及河内道节度使,并封荆国公。第二个故事详细写吕洞宾在任上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并对妻子文氏讲明自己还有一个结发妻子刘氏。文氏也颇为知书达礼,当即表示要将吕的父母及刘氏接来,并甘愿屈居当侧室。随后,详写迎接、参拜父母的过程。第三个故事,在河内道节度使任上,详写大败突厥的布阵打仗过程。梦境结局。在河阳节度使任上,父母皆亡,因处边镇要害不许丁忧,只能于任上为父母办理丧事。正当吕洞宾为父母尽最后之孝时,西羌和女真联盟攻打边境,吕洞宾因“正举父母殡,迟延一刻”,被下狱,又因谗言,将被斩首,此时梦醒。吕洞宾通过黄粱梦认清了官场荣华富贵的本质,感慨道:“一炊黄粱,世事三十载,其间富贵荣华,生死哀乐,如斯而已。”汪象旭编写的黄粱梦故事在人物设定上沿袭了《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以来道教北宗的传统,入梦省悟的是吕洞宾,指点度人的是钟离权,虽然任上十分风光,但稍有差池,便被贬下狱。虽然故事脉络相差无几,但在具体情节的安排上,汪象旭却有自己的处理,更多地将自己的思想加入其中。这三个故事虽然短小,却体现了汪象旭试图塑造的吕洞宾的人物形象。其待民以仁,持刚秉正,不徇以私,锄强豪不避权倖。所以就任时,属迎者填道。待妻以义,受封荆国公时不忘原配妻子刘氏。待父母以孝,将父母接到官署地尽孝。为政时,智擒当地豪侠;治军时,排兵布阵、冲锋杀敌。在此,吕洞宾可谓是一个仁义忠孝、智勇双全的形象。“至心发露,绝欲独处,所以断淫;施钱济贫,所以除贪;闭户安分,所以去僣。庶几躬行不怠,克践素履。虽不敢自附于刘向、嵇康、张良、屈平之列,而于忠孝、和顺、仁信之道,亦特身体而力行之。”(三)次立法与道教梦汪象旭对于黄粱梦改造的另外一点创新在于吕洞宾的第二次入梦。吕洞宾在黄粱梦醒之后,对于科考宦场一事心生犹豫,稍有顿悟,所以想再会钟离权,于是回到之前相遇的地点,钟让其再次入梦。这次的梦境却与道教传统完全不同,汪象旭将佛教十八层地狱的内容引入梦中:吕洞宾在地狱中看遍了刀山、火海、油锅、石磨等惨烈的轮回之后惊醒,最终下定决心入道。关于地狱轮回的描写,是明清小说中经常出现的题材,如万历间邓志谟所作《萨真人得道咒枣记》中第十一回:“萨真人往酆都国,真人遍游地府中。”虽然在情节上并无多少创新之处,不过写地狱十八般轮回之苦,但汪象旭让吕洞宾做第二次地狱梦却颇有用意。《证道碎事》中曾写道:阎罗王魆地来追,鬼判官岂容展限。……饥吞热铁,渴饮溶铜。十二时甘受苦辛,五百劫不见头影。受足罪业复入轮回,顿失旧时人身。换却这回皮袋,披毛带角,衔銕负鞍,以肉供人,用命还债。互积冤愆,逓相食啖。那时追悔,学道无因。何如直下承当,莫代今生错过。不拘道俗,只要办心。此处安排地狱梦与《证道碎事》相呼应,让吕洞宾体验到儒家之出世不顺、佛教之轮回痛苦,最后皈依道教。除此之外,《吕祖全传》还是唯一试图将道教南北二宗黄粱梦故事融合在一起的作品。《吕祖全传》中不仅详细讲述了钟离权让吕洞宾做黄粱梦和地狱梦的细节,还将吕洞宾度卢生的故事也纳入其中。《吕祖全传》中吕洞宾在受到钟离权点化以后云游四方,积累功行,以便成仙。在邯郸道遇卢生,卢生向其询问有关长生不老和地狱轮回之说,吕洞宾一一回答,并问卢生:“予昔曾受师一枕,枕之可以觉未来,睹诸天地间事,先生欲之乎?”指出此枕即是钟离权所予之枕,随后让卢生入梦。予付以枕。生受之,眠予侧。未刻而梦回,告予以梦中见者,与所语一符,喟然叹曰:富贵过眼浮云,功名人间逆旅,生寄死归,一觉之睡梦耳。请今弃家从师父游可乎?予以卢生虽有善念,尚未坚笃,不受其游,止教以九转还丸,延生永命之术。遂别而往,此则为邯郸梦也。汪象旭将此梦改名为“邯郸梦”,作为吕洞宾积累的功德之一,只用寥寥数语就写完了此梦。虽然邯郸梦并不是全文的重点,对梦境细节也没有一一展开,但其对两种黄粱梦的融合仍是历史上的首次尝试,“在理论上承认了这两个传统的黄粱梦故事”。三、“云大家庭十试视频”的情节吕洞宾经历黄粱梦后,断了功名之念,也断了父母、家乡之思,终于下定决心奉道,欲拜钟离权为师。由此,引出了钟离权考验吕洞宾求道诚意的情节,即所谓“云房子十试吕洞宾”(钟离权即云房子,复姓钟离,名权,字云房)。这一情节是吕洞宾得道成仙故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吕祖全传》整体精神的核心架构之一。在《吕祖全传》中除黄粱梦故事外,钟离权十试吕洞宾的故事情节也与以往的记载有很大不同。(一)元明时期的“云房屋试”最早记录“云房子试吕洞宾”故事的是万历间汇编成书的《吕祖志》,其卷一有《云房子十试洞宾》一节,比较简单地演绎了这一情节。此“十试”在《吕祖志》中成型以后,几乎成为后代所有道教仙传类书籍的范本,如《广列仙传》《仙佛奇踪》等,其故事情节都是照搬《吕祖志》而来。与黄粱梦故事有所不同,除道教仙传的记载以外,元明杂剧对“云房子试洞宾”的演绎几乎没有,这大概与故事情节只是纯粹宣传道教思想,不易加入作者自己的情怀有很大关系。明中后期的小说也只有《唐代吕纯阳得道飞剑记》和《八仙出处东游记》涉及此情节。《八仙出处东游记》的故事情节与《吕祖志》系统几乎完全相。《唐代吕纯阳得道飞剑记》则在第二回“钟离子五试洞宾”中将“十试”改为“七试”(回目虽写为“五试”,实则设置七次考验,邓志谟所作云房“七试”吕洞宾中有五试直接取自《吕祖志》,第一至第四及第七试分别对应《吕祖志》中的第三、四、五、六、十试;《飞剑记》中第五、六试看似是邓志谟自己创作的,实则是《吕祖志》中试验吕洞宾对色和生死考验的转化。这七试以《吕祖志》的简略叙述为原型,又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演绎,但考验的内容还是道教传统的生死观和酒色财气。所以,《唐代吕纯阳得道飞剑记》中的七试仍然属于《吕祖志》系统,邓志谟的创新之处不多。(二)因考验基层民警的道德和染湿心理而产生的矛盾与前两部缀合小说《唐代吕纯阳得道飞剑记》和《八仙出处东游记》相比,汪淇在《吕祖全传》中对“十试”的情节做了较大的改动。钟离权对吕洞宾的考验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吕洞宾寻找钟离权途中遇险,二是吕洞宾拜钟离权为师以后受难。在吕洞宾寻找钟离权途中,钟离权设六道关卡考验其奉道的毅力和信心。第一试,诋毁钟离权。在吕洞宾寻找钟离权的途中,不断出现凡夫俗子劝说吕洞宾打消寻找钟离权的念头。首先有一樵夫说钟离权此人虽然出家,但比在家人最凶恶。后有老翁认为:“那个金师傅(钟离权)有出家之名,无出家之实,夜间淫乱妇女,日间劫掠客商。”即便如此,吕洞宾并不相信,而且“一念已坚,除非东山石烂,南海水枯,方不去寻师傅”。此后还有童子告诉:“金师旬日间颠风落岩而死,乌啄雀残,皮骨几尽,那里再有?”但吕洞宾不见到真人,不亲至其住处便不罢休。此为第一试,考验吕洞宾奉道寻师的信念是否坚如磐石。第二试,派虬髯客和儒生进行世俗说教。先有虬髯乞人劝吕洞宾回家侍奉父母,享天伦之乐,吕洞宾誓不回归。后有书生劝莫从异端,回归儒门,继续科考,吕洞宾无答辞退。两者皆以世俗之说对其加以诱惑,试图劝说吕洞宾放弃寻师,坚决不从。此为二试,考验吕洞宾有无二心,是否对功名、家庭存有思念,无法舍弃。第三试,以猛兽、熊、蛇使其受精神之苦。有猛兽欲食其身,熊欲剐其心,但吕洞宾“存神默祷,今为生死求师,身命不顾。倘兽饥馋,愿以身充兽腹”。途中又误食一小蛇,腹痛难忍,好似“乌鸦啄目,苍鹰搏胸,蝼蚁嘬足,只一心不动,苦真难忍”。后来发现所谓误食的小蛇,其实只是一根稻草而已。其实这些都是精神上的错觉,只要一心向道,意志坚定,这些幻象都会幻化散去。第四试,以美人测其色心,吕洞宾不动心。第五试,以强盗使其受皮肉之苦。钟离权途中让强盗将吕洞宾“捆做肉馄饨,高吊古桧”,使其“手足疼痛,晕绝者再,……半饷方苏”。在吕洞宾寻找钟离权途中,钟让其承受精神、肉体的折磨,并派凡夫俗子不断冲击、动摇其拜师奉道的信念,以此考验吕洞宾对奉道的毅力和决心。以此说明,只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决心才能寻遇仙师,从而成就仙缘。第六试,吕洞宾途中经历多重苦难,终于找到钟离权,但考验并没有结束,随后钟离权继续考验吕洞宾。在一处破旧的茅庵外,还未见到钟离权就听到:“快回去,快回去!你的父母年老,妻子又幼。朝廷正开南选,去罢,去罢!”吕洞宾表示誓死不归。钟离权因被蛇伤足,躺在床上,其臭不可近闻,一足烂为肉泥,腿上皆已腐烂生蛆。吕洞宾丝毫不嫌弃,且“用袖细拂,以襟抄之”。留在庵中细心照料师傅,钟离权又百般刁难,吕洞宾都小心应答,毫无怨言。后来背师傅下山洗足时遇白虎,又舍身救师,钟离权终于说道:“而今而后,知予心矣。”经过重重考验,钟离权终于收吕洞宾为徒。这些主要为考验吕洞宾对待师傅、长辈的孝道和毅力。综上来看,《吕祖全传》中钟离权考验吕洞宾的内容,不像《吕祖志》系统一般排列有序,汪象旭将各种试验错综复杂地穿插其中,尤其是对其奉道诚心和毅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