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常识的复习课件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1页
文史常识的复习课件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2页
文史常识的复习课件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3页
文史常识的复习课件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4页
文史常识的复习课件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史常识高考复习备考对策桐城八中周霞2023年4月10日第1页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世界文明灿烂辉煌,多姿多彩。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吸取人类发明优秀文明成果,全面提升人文素养是中学历史教学课程目标内容。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出现对文史常识考查,借助文史常识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理解,考查学生人文素养,这与新课程理念是一致,体现了高考改革方向,已成为高考试题中一大亮点。第2页一、考题回放 1.(2010高考安徽文综题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迹被评为全国“202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觉”之一。图2所列物品不也许由该墓葬出土是ABCD第3页考查点:古代陶瓷发展难度:A答案:C第4页2.(2023高考安徽文综13题)西晋杜育《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文学作品。某班爱好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下列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是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起源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反应,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有关茶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D.传说神农氏发觉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考查点:史学常识难度:A答案:B第5页3.(2023年高考安徽文综12题)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是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②③④第6页答案:B难度:C考查点:儒家思想第7页4.(2023年高考安徽文综13题)图4为苏轼《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格调是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答案:A难度:C考查点:中国书画基本特性第8页5.(2023年安徽文综第12题)2023年发行首套宣纸材质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千年,墨润万变独特魅力。图中属于于该套邮票是

ABCD考查点:中国书法艺术难度:A答案:C第9页在高考试题中,对文史常识考查题量不大,考查内容较广泛,有教材中,也有教材外;考查难度倾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试题材料具有浓郁生活气息,蕴含深厚文化内涵。高考是我们一线教学指挥棒。针对这些试题特点,复习备考时,重在多多积累文史常识,提升学生利用文史知识解题能力。第10页二、备考对策1、全面精确地识记历史教材中社会生活史、科学技术史、教育史、文化思想史基础知识,掌握基本能力。这些内容是文史常识蕴含量最丰富版块。复习时要求学生精确识记中国近当代以来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概况及原因,中国古代科技突出成就及特点,近代以来西方自然科学发展和三次工业革命成就以及推进社会发展影响,当代中国教育发展及科技成就,中外文学艺术影视发展,古今中外文艺名家、名作、所属流派等等。第11页这些知识复习假如仅靠教师平铺直叙也许会泛泛其谈流于形式而显得沉闷枯燥,我们能够从生活中看到实物导入,从影视片段或场景导入,从材料情境导入,从典型试题导入,借助多媒体教学伎俩,采取形象描述、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教学办法,使之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让学生看到了中华文明、世界文明一幅幅风光迤逦画卷。第12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部分内容复习时,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基本能力。例如复习中国书法,除了理解中国书法发展史,更要求学生掌握多种书法字体关键特性,这就提升了学生书法观赏水平和识别能力。教学时使用多媒体,显示图片,让学生分析领悟:隶书蚕头雁尾、如龟似鳖;楷书规矩严整;草书放纵流畅;行书规矩与流动相结合。同样复习西方文学美术发展,结合作品分析各流派产生时代背景、格调特性,分析越深入,领悟就越透彻,辨别作品能力也就越高。第13页2、拓展教材,发掘文史常识。新课程强调是课程观,教材是主要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高考命题专家要动用多种资源来命题,我们如何从教材内外善于发觉文史常识呢?(1)由生活联想到历史知识生活皆学问,生活中到处都有知识。从近当代服饰发展变化联想新民主主义不一样步期部队服饰和番号变化知识;由玉米、甘薯食物联想新航路开辟和对世界交流影响;由石窟庙庵建筑联想世界三大宗教知识;由都市名称汉阳、江阴联想地理山川知识;由汽车标识联想汽车、飞机发明,石油化学工业兴起,中国石油开采和长春第一汽车厂建成,武汉长江大桥建设;由电影电视网络联想世界和中国影视与互联网发展情况;由生活谚语“清明前后,种瓜栽豆”联想二十四节气知识,节气和农事安排有关有关谚语。由生活联想到历史知识应当是生活性强、趣味性强,学生乐于接收、易于接收。第14页(2)由社会热点联想到历史知识由三农问题联想古今中外土地制度、农业政策和民生问题和社会保障;由辽宁号航母联想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由钓鱼岛问题联想中日、中美、中俄关系。第15页(3)历史在现实中遗影历史是过去现实,现实是明天历史。有些历史影响深远久长,现实中能看见历史影子。例如姓氏中郑、吴、宋等起源于封国名,当今鲁、晋等省份简称都是分封制遗影。百家系列丛书、家族家谱修订、各地宗祠家庙建立以及民间存在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历史遗存。第16页(4)从文化遗产中寻觅中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地都是。珍贵历史文物、历史遗迹、艺术形式不但是保护对象,也是我们寻觅丰富文史知识起源。第17页3、重视安徽地方史知识积累地方史是近年来各地高考自主命题一大特色,安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考试资源。近几年安徽高考文综卷文史常识设计体现了浓郁安徽地方特色,因此复习时应重视有关安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知识教学,关注安徽历史文化与当今安徽社会发展情况。现将安徽地方史知识提纲列举仅供参照:第18页第一部分安徽传统文化艺术1)道家学说:老子、庄子(2)管仲(颍上人)改革(3)天文历法:西汉淮南王刘安著《淮南子》(4)建安文学:曹氏父子创建(5)桐城文派:清初桐城人方苞、刘大櫆、姚鼐主张散文宣扬儒家思想,提倡唐宋古文传统,形成桐城文派,在清代文坛产生重大影响(6)新安理学第19页(7)新安画派(8)徽商与胡雪岩(9)徽派建筑(10)佛教与九华山(11)道教与齐云山(12)吴敬梓著《儒林外史》(13)黄梅戏第20页第二部分近当代史上主要人物及重大事件(1)姚莹(桐城人)---安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2)李鸿章与洋务运动(3)刘铭传(肥西人)与台湾(4)陈独秀与近代革命(5)王明(金寨人)和他左倾错误(6)王稼祥(泾县人)与遵义会议、提出“毛泽东思想”概念(7)皖南事变(8)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第21页(9)和平将军----张治军(巢湖人)(10)文化名人----胡适(绩溪人)(11)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歙县人)(12)凤阳大包干(13)开放都市(14)两弹元勋----邓稼先(怀宁人)(15)211工程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第22页4、利用已考过文史常识题积累文史常识和提升解题能力。已考过文史常识题具有基础性和典型性特点,我们能够通过这些试题训练积累知识,增强能力,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第23页【例1】(2023年全国文综I卷第12题)帝王谥号主要根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是否理解古代帝王年号、谥号和庙号等称谓含义。第24页【例2】(2023年全国文综I卷第12题)中国古代地名中“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关系。“阴”方位是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解析】考查学生明确中国古代地名中“阴”、“阳”地理名称第25页【例3】(2023年海南历史单科卷第1题)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1923年应是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解析】考查是传统文化当中干支纪年问题。第26页【4】( 2023全国一第12题)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C.谥号D.行业【解析】“司马、司徒”是中国古代较早在中央机构就设有主要官职,根据材料推论可知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官名。考查官职名称。第27页【5】(2023年全国文综第12题)唐初编定《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四部分类著录图书标准,汉代乐府民歌应著录于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第28页三、文史常识整顿文史常识:史料利用、天干地支、生肖称谓、风俗节日、衣食住行文化、姓名称谓、古代纪年、官职称呼、天文历法地理、文史体裁(诗、赋、词、曲、小说;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通史、断代史)、科举考试等。第29页(一)史料利用1、史料分类:(1)、按照史料产生时期、出处划分:一般将史料辨别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2)、按照史料载体划分:能够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第30页2、史料辨伪四种基本办法。(1)从目录上来辨别其真伪。(2)从古书所引用材料来鉴别其真伪。(3)从古书内容来鉴别其真伪。(4)从古书文法、体例、格调来鉴别其真伪。另外,实物史料还能够从制作原料、手迹、款式等方面来辨别其真伪问题。第31页(二)纪年法1、帝王年号纪年:汉武帝开始用。2、干支纪年:该纪年法始于汉朝,与年号纪年法同步并用。它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单配单,双配双,第一年为甲子,第二年为乙丑,依次类推,以六十年为一种循环周期,故有六十年一甲子之说。例:今年癸巳年,那去年是壬辰年,来年甲午年,后年是乙未年年,依次类推。第32页3、生肖纪年: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来记人出生年,就称为生肖,又叫属相;十二生肖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年循环一次。4、民国纪年法:中华民国成立1923年作为民国元年,依次往下推。5、公元纪年法:我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采取公元纪年。第33页(三)时辰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

隅中日中日昳晡时

日入

黄昏人定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当代时间23~11~33~5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3中国古代尚有报更(打更)计时法,把夜间分为五更:一更(19-21时)、二更(21-23时)、三更(23-1时)、四更(1-3时)、五更(3-5时)第34页(四)避讳避讳是中国历史上,必须回避君主、尊长“名讳”一种要求,一般只限于君主、尊长之本名,其字号则无必要。1、避讳四类对象:避帝王: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避长官: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名讳。避圣贤: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名讳,有朝代也避始祖皇帝之名,有避周公之名,避老子之名。避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是全家“家讳”或“私讳”。与他人交往时应避对方长辈之讳,不然极为失礼。第35页2、避讳三种主要办法改字法:对避讳之字不用,另择他字替代。缺笔法:用本字而省缺笔划。空字法:将本字空而不写,或画以“口”,或书以某字,或直书以“讳”字第36页(五)谥号、庙号、年号1、谥号我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生平事迹与品德涵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种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称号,如: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谥号。2、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名号。追尊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3、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每个朝代每一种新君即位,必须变化年号,叫做改元。如明太祖洪武,清高宗乾隆。第37页4、尊号是为皇帝加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5、陵号帝王身后,一般要立三号:谥号、庙号、陵号。庙号、陵号则为皇帝专有,这是皇家祖先祭祀和葬仪。著名陵号,有唐高宗乾陵(武则天也葬在乾陵,但由于她晚年退位,以唐高宗皇后身份去世,因此没有自己陵号,照皇后葬仪),明十三陵,尚有清东西陵。第38页(六)古代主要节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上元: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因此又称灯节。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农家祭土地神日子。寒食:清明前两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禁火三日清明:四月初,踏青扫墓、祭祀。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第39页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冬至:又叫“至日”,节气起点。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除夕:一年最后一天晚上,初旧迎新第40页(七)二十四节气春季立春2月3—5日雨水2月18--20日惊蛰3月5--7日春分3月20--22日清明4月4--6日谷雨4月19--21日夏季立夏5月5--7日小满5月20--22日芒种6月5--7日夏至6月21--22日小暑7月6--8日大暑7月22日--24日秋季立秋8月7--9日处暑8月22--24日白露9月7--9日秋分9月22--24日寒露10月8--9日霜降10月23--24日冬季立冬11月7--8日小雪11月22--23日大雪12月6--8日冬至12月21—23小寒1月5--7日大寒1月20--21日第41页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附桐城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有关有关谚语:“谷雨前,好种棉”、“清明前后,栽瓜种豆”、“麦到小满昼夜黄”、“二月清明莫上前,三月清明莫推后”(指双季早稻播种)、“小满插秧家把家,芒种插秧普天下”(指单季稻)、“寒露油菜霜降麦”、“头伏芝麻二伏豆,三伏还可种绿豆”、“处暑荞麦白露菜”第42页(八)明清科举考试1、等级:(1)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与,考上为“生员”,即“秀才”。)(2)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与,考上为“举人”。)(3)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与,考上为“贡士”。)(4)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与,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2、内容:四书五经等,要求文章格式为“八股文”第43页(九)地理山川1、阴阳:阳——山南水北;阴——山北水南2、区域名称:中原、关中、江南、江东、江河、岭南、塞北、关内外、九州、西域等3、中国别称:赤县、神州、中华、华夏、函夏、九州、九域、九有、九土、九区、、九牧、八州、禹城、禹迹、禹甸、海内、中州、中原、四海、中土、天朝第44页(十)文史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典型简称【六经】指是六部儒家典型,即在“五经”外,另加《乐》。【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他都是断代史。【史记】我国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