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诸多城市问题,如城市空间规划不合理、城市人口密度过高、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医疗资源挤兑等,导致社会康养体系和健康环境缺失,一些常见慢性病,如肥胖、高血压、癌症、抑郁症等的患病几率也呈现逐年增加趋势。近些年,国家对城市健康人居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2016年10月,我国出台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把健康融入城乡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促进城市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1]。中国传统园林中蕴含着古人理想的栖居健康环境观与文化观,其康养思想渗透于传统园林空间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石一花之中。研究传统园林康养思想,探索园林景观要素的造园之法,对探索传统园林康养思想的文化传承、改善健康人居环境、解决现代人居环境建设困境具有现实意义。目前对中国传统园林康养思想和造园手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阶段,而对它如何与城市健康人居环境结合,并指导城市健康人居环境建设的研究尚且不足。因此,本研究从城市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以沧浪亭和网师园为例,通过分析其传统园林的康养思想,归纳总结出健康人居环境的造园手法,并应用于现代园林创新设计实践中,为实现适合当代人心理及生理健康需求的人居环境创新设计提供参考。1传统园林康养思想与健康环境观“康养”一词,是在中国文化语境下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康是指健康、康泰、康乐、康复,养是指养生、养神、疗养、修养”,“康养”是包含“健康与养身”的一个综合性的概念[2]。因此,“康”即为物理身体的“健康状态”,要通过一系列良好的内在生活习惯、外在医疗手段等实现的一个身体、心理、社会良好的平衡状态;“养”即为身体的“运动形态”,是以健康为目的,维护、保持身心健康和社会健康的一个动态过程。“康养”是一种长期可持续的,由“养生”过程获得“健康”目的的一个动态的良性循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通过对想象世界的憧憬来表达自己对健康环境的追求,例如蓬莱、昆仑等仙人世界,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等。对理想环境的精神追求主要集中在避凶就吉的处事态度和追求永生、超凡脱俗的欲望。经历了想象和模拟创造,基于传统思想的朴素自然主义,古人构建了最接近理想境界的场所——园林[3]。因此,传统园林无论从园主人的造园立意到园林空间的营造,无一不体现着古人的健康环境观。中国古代推崇自然,宣扬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环境观,推崇山川草木的自然美,在模仿自然的同时又通过艺术手段实现对自然的超越[4]。目前传统人居的健康环境观仍然影响着中国城市园林景观的发展和建设,公众对健康环境的追求在当下高密度城市居住环境中表现得更为迫切。2传统园林康养主流思想与园林营建实践2.1主流思想儒、释、道是传统哲学思想中的主流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影响并渗透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形成各具特色的哲学自然观。而三家在保持各自的基本立场和特质的同时,相互吸收和融合,由此产生了传统哲学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园林造园理念[5],包括“天人合一”思想、风水学说、隐逸思想等。其中“天人合一”体现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认为人类不能悖逆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崇尚“天人谐和”;风水学说认为天、地、人合一是中国风水学的最高原则,察天观地、择吉避凶,选择适合人类生存的最佳环境;隐逸思想通过“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的理念,成为文人的思想寄托与归宿,实现精神自我慰藉和身心释放。众多私家园林中,都含有深刻的隐逸思想。沧浪亭是由北宋苏舜钦在汴京遭遇贬谪,翌年流寓吴中所建,园主人隐退于江湖,渴望在绿水青山中寻得内心的宁静;而网师园是园主人史正志被弹劾罢官后退居姑苏时筑园,于市井之间建立起自己的“世外桃源”,通过避世来疗愈内心。2.2园林营建实践2.2.1园林空间营建。中国传统园林在空间营建上也处处体现着古人的康养思想,无论是相地、立基的空间布局,还是不同功能空间的景观要素的组织,都体现出健康人居环境营建的特点。(1)相地。在古代,流传“择居”“卜宅”“卜居”等说法。在《园冶》的开篇就讲到了造园,并谈到了“相地合宜,构园得体”,足以说明相地的合适宜居对造园的成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古代的思想家对于选址有不同的见解,孔子的“居里仁”、老子的“居善地”以及《内经》《吕氏春秋》书中都描述了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与养生的关系,表明古人在相地择居时就开始关注环境之于康养的重要作用。传统园林选址通常会选择依山傍水之地,若无山可自己叠石造山,若无景可借园外自然之景。其中,“上善若水”,泽披万物而不争名利,流动和清澈的水能引人深思、澄澈心灵、超凡脱俗;把自然风景囊括其中,遵循了环山抱水的风水格局,将人的身体、神思与环境融合,这正是养生所要追求的心与景相融合的境界。沧浪亭落于江湖之地,为半开放型的园林,一侧紧贴河流,一侧可远眺高山,同时也充分考虑“风水”观中的“背山面水”之法,利用借景营造一种山水环绕、自然之趣的养生氛围(图1-3);而网师园落于市井高墙之内,为隐蔽型的内向型园林,环境隐蔽,意在打造隐秘、独乐的养生氛围(图4-6)。图1沧浪亭布局概况图2沧浪亭空间概况图3沧浪亭环境图4网师园布局图5网师园空间图6网师园形态(2)空间布局与组成要素。中国传统园林布局讲究的几乎都是“起点——节奏——高潮——尾声”的序列,欲扬先抑,这与古典音乐的韵律有着微妙的契合与联系。同时园林布局也体现着不同的造园主题。网师园、沧浪亭为移步换景的“环游式”布局。这种布局方式一般在园林中心布置一个核心水景或山石景观,且形态曲折,沿四周环状布局路径,形成曲折迂回的游园路径。比起直线式的游玩来说,环游式曲径大大延长了游赏的路程和时间,从而取得“步步是景,步移景异”的极佳身心共游的游赏效果。其他诸多的传统园林布局中,如承德避暑山庄的象征君权的“圈形向心”布局、狮子林饱含宗教色彩的“步步登天”布局、拙政园气势磅礴的“乐章结构”布局也体现出类似的健康环境特点[6]。建筑、构筑物、山石、水体、植被等景观要素构成了园林空间,并通过不同组合与空间营造,塑造了一个个宜居、宜游、宜行的康养空间。以沧浪亭为例(图7),园中叠以大体量、大面积的黄石假山,营造出旷野的山林意境,复廊将园外溪流之景借于园内,形成有层次、有内涵的景观格局,映照了“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园林自然养生主题。图7沧浪亭要素分布以网师园为例(图8),网师园的建筑占比相较苏州众多私家园林而言比例较大,达到38.5%[7]。为协调建筑与整体空间的比例,造园者将体量较小的亭、廊、阁布置在环池驳岸处,将体量大的建筑布置在池外空间,并利用山石围绕建筑来过渡并软化边界。同时利用植被与山石的组合、搭配,形成不同形式的“别有洞天”之景,在隐蔽的空间中又创造了开阔的视域,营造豁达、恬静、雅致的园林养生氛围。图8网师园要素分布古代康养思想通过各个园林景观要素之间搭配与联系创造的“布局形式感”呈现出精神追求的内核。造园者的立意与明志,决定了其园林空间的布局与景观营造方式。在现代城市中的健康环境建设,首先要确立健康环境观的规划设计理念,从整体空间布局到节点空间设计,始终以使用者为核心,为人们创造积极、健康的空间感受与体验。(3)功能空间。园林是古人生活起居、琴棋书画、寄情山水的重要场所,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与布局,体现了传统的哲学思想与园主人的造园立意,它是构成养生氛围和健康环境的一个潜在核心。根据调查研究,沧浪亭居住空间占园林空间的15%左右,观景空间20%左右,读书空间10%左右,游览空间55%左右;网师园居住空间占园林空间的30%左右,观景空间10%左右,读书空间10%左右,游览空间50%左右(如图9~10)。同时不同功能分区的空间分布规律也有迹可循(如图11)。网师园和沧浪亭的居住空间通常会与周围功能空间适当分隔,以求静居;读书空间作为居住空间与外部空间的过渡,相对也较为封闭,以求静修;游览空间呈面状或线状灵活分布,以求康体;观景空间大多点状分布,或位于游览空间的中心,或点缀于外围,可总揽全局,也可窥探园林细节之美,以求多样化的观景。由此可见,一个宜居的养生园林,其功能空间在比例、分布、细节配置上存在诸多的联系与平衡关系,通过合理的功能配比与布局,可以营造适于不同功能的宜居、宜游、宜行的康养空间。图9沧浪亭功能区分布图10网师园功能区分布图11园林功能区分布规律2.2.2园居活动设计。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一系列园居活动,无论是“炼身”还是“益心”,都体现出古人主动适应健康环境以促进肌体健康的特点。(1)炼身。古代医家除了“虚静”养生之说,还强调“劳”和“动”,也就是“劳形”养生之说。园居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一则可以强身健体、活络筋骨,二则可以陶冶性情,三则将美感融入园林环境[8]。古人在进行药材、果蔬、花卉种植等园艺活动中,可以欣赏植物的姿态、呵护花草的生命、领悟生命的可贵;豢养禽鱼不仅能够使园主人发生投喂、互动嬉戏等体力活动,而且在与动物的接触中,可以愉悦身心;经常在园林中散步,使得人在其中走动时感到生机无穷、情趣无限,因而乐此不疲,这也就锻炼了身体[2]。“散步”是园林“劳形”养生的重点活动,“行之遥”“行之曲”“行之高”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对于行走路线的“遥”,通过提取沧浪亭和网师园的平面路线可以看出,沧浪亭外圈呈环形,内圈呈网状,形成一种“外环内网”的结构;网师园是外圈呈现大环形,内圈呈现小环形,形成“环状发散”的结构,对比直达目的地的路线,这样巧妙地增加了行走时的距离和步数,通过“多步”达到增加锻炼的养生效果(如图12)。图12沧浪亭、网师园道路概况分析图对于路线的“曲”,道路的曲折形式多样,再通过曲折加强与周围景观的联系,丰富的路径引导视线产生不同的观景体验(如图13)。图13园林道路曲折手法与空间导向图对于路线的“高”,园林中利用建筑楼梯与山石营造登高攀爬的空间,通过立面上的局部抬高,增加攀爬体验和视线变化,增加纵向上的步行量和肌肉的锻炼,达到锻炼养生的目的(如图14)。图14园林道路曲折手法与空间导向图(2)益心。在传统园林中,漫步、休憩、集乐都仿佛置身自然之中,随着视线与活动的转换,引发人们某种情感共鸣和联想,使人们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与愉悦。感受步移景异的神思变换,感受自然之美,得到心灵的净化与放松[9]。以沧浪亭为例,人在沧浪亭中的感受从涉水入园,到复廊的近水体验,再到穿梭于园内大体量自然山石的山林之游,创造出了一种“自然之中”“世外桃源”的有形体验,使人能够感受清风明月、近水远山,沉浸自然、心旷神怡的无忧无虑之感。而网师园的入口,通过高墙的封闭与狭小入口的引导,使人的进入感受从压抑,到入园后惊讶于开阔的水域和美丽的自然,视线豁然开朗,心中的消极被这“世内桃园”景致所渐渐消散,获得积极的心理引导,思想得到开悟。3传统园林康养思想的传承与创新传统园林中的康养思想对现代园林设计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如何通过对传统园林中的康养思想和设计方法的提炼,并结合现代园林设计实践,来实现园林康养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是需要设计师们重点考虑的问题。通过对中国传统园林康养思想的研究与分析,探讨了现代“中国园”的设计模式。在此设计中,游览人群既能在园林中体验“跋山涉水”带来的锻炼身体的生理康养,也能体验流畅的游线、潺潺的流水、真实的山野以及辛苦跋涉后俯瞰全局的心理感受,通过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体验,使思想得到升华。3.1主题“中国园”以“水闲·山趣”为主题,提取中国传统私家园林康养营造手法,采用新材料与现代设计语言,从传统园林“居”的舒适、“行”的曲折丰富、“游”的趣味横生3个方面来建构现代康养园林空间,以期游人能在游园中体会到玩水的闲情、游山的妙趣,从环境质量、锻炼劳形、心情舒畅3个方面来促进养生。3.2布局设计传承传统园林的相地布局,选择了远离城市喧嚣的郊野山水之地,平面布局借鉴了沧浪亭背山面水的布局形式,且形态沿着自然肌理而展开,不对自然做过多的干预和改变。从入口到出口分别经过滨水船舫、山底人家、云间楼宇若干个节点,由山行路线和滨水路线串联,使游人深切地体验到“山”与“水”的闲趣之意。立面设计借鉴了溪山行旅图山野人家的构造层次。“起点——节奏——高潮——尾声”的平面布局使园林空间和山水的联系更加强烈。3.3游线设计游线主要分为“跋山”和“涉水”两条,在“涉水”道,可与水景亲密接触,沿线经过可穿行停留的舫、可穿行的洞穴、可停留的轩榭、植被茂密的小径等,运动量较小,可通过散步缓行达到养生的目的,且滨水环境较为开阔和凉爽,使人感到平静与舒畅。“跋山”道与山体联系紧密,沿线经过舫后开始向高处跋涉,经过亭廊,进入主体的幻园空间,穿梭于不同的景观小空间,感受不一样的园林氛围,路线引导至瀑布前的桥,来到园中最高处,经历一个上山与下山的过程,此条游线运动量大,通过攀爬运动达到养生的目的,并且山道植被环境好,使人感受运动的愉快。3.4要素设计建筑采用方形坡顶与圆形窗洞形式,取“方圆”之意,设计语言简洁,采用钢结构、玻璃构成建筑立面,传统样式与现代材料的融合,营造一种似梦非梦的奇幻氛围。山川入湖,借自然瀑布和湖泊来造景,采用仿自然形态的山石以及抽象形态的片石山墙,使自然和人工融合过渡。植被疏密有序,净化空气的同时有遮阴和疗愈身心的作用。4结语中国传统园林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康养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分析题库及答案
- 2025中介服务合同
- 智能制造生产线设备采购合同
- 贵州国企招聘2025贵阳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第一批招聘2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浙江国企招聘2025年绍兴市新昌县国有企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6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青少年班试题及答案
- 2025辽宁抚顺市龙晟保安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南平绿发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春季福建省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21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无人机物流引领低空经济新趋势
- 2023年雅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招考聘用编外工作人员模拟预测(共1000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冲击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和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 台湾大学欧丽娟老师的中国文学史讲义
- 国家开放大学《哲学基础》形考任务1-3参考答案
- R老年人老年人如何保持适宜体重
- 监控设备安装技术交底
- 杭州历史文化漫游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浙江大学
- 精选河南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
- 2023年湖南省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选拔赛试题及答案
- 消防通风施工组织方案
- 教学案例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