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户外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4月目录一、户外行业:处于成长期,市场远未饱和,前景明朗 PAGEREFToc363372694\h41、预计未来5年保持年均25%左右增速,规模可达400-500亿左右 PAGEREFToc363372695\h4(1)户外从小众到大众是长期趋势,国内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 PAGEREFToc363372696\h5(2)中国正处于休闲消费上升阶段,大众户外将呈爆发式增长 PAGEREFToc363372697\h7(3)二三线市场将是增量最大的市场 PAGEREFToc363372698\h13(4)与国外比较:户外/服装占比有望从1.5%提升至5%左右 PAGEREFToc363372699\h14(5)与体育比较:户外/体育比重有望从15%提升至30%左右,存在替代效应 PAGEREFToc363372700\h152、竞争态势:强者恒强,行业集中度趋势向上 PAGEREFToc363372701\h17(1)品牌数量众多,但普遍规模小,优势品牌有望受益行业集中度提高 PAGEREFToc363372702\h17(2)国外VS国内:国内品牌有望成为二三线市场的主导 PAGEREFToc363372703\h19二、国内标杆分析:探路者 PAGEREFToc363372704\h231、公司简介:A股唯一高成长户外品牌 PAGEREFToc363372705\h23(1)国内户外第一品牌 PAGEREFToc363372706\h23(2)典型轻资产品牌运营模式 PAGEREFToc363372707\h24(3)典型的高成长品牌 PAGEREFToc363372708\h252、公司战略清晰,拓展二三线市场优势明显 PAGEREFToc363372709\h25(1)市场份额稳步提高,在国内品牌中绝对领先 PAGEREFToc363372710\h25(2)渠道拓展能力强,渠道仍有1000-1500家左右的空间 PAGEREFToc363372711\h26(3)实施错位竞争策略,品牌定位契合二三线户外需求 PAGEREFToc363372712\h30(4)品牌营销能力一直走在行业前面,强调品牌差异化 PAGEREFToc363372713\h313、内生增长有潜力,职业管理团队着力提升经营效率 PAGEREFToc363372714\h33(1)产品自主研发有能力,在国内品牌中居前 PAGEREFToc363372715\h34(2)供应链体系不断完善,规模优势在制造成本上升竞争背景下凸显 PAGEREFToc363372716\h35(3)终端管理较规范成熟 PAGEREFToc363372717\h374、网销是公司突破渠道限制,未来做增量市场的重要路径 PAGEREFToc363372718\h38(1)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协同的O2O模式,电商占比可提升至20%以上 PAGEREFToc363372719\h38(2)提出建设线上大户外整合平台的前瞻性设想,分享户外产业扩大 PAGEREFToc363372720\h415、多品牌运作进入户外新领域,为中长期成长打开空间 PAGEREFToc363372721\h42(1)三大品牌规划上,公司中期目标五年净利润翻两番 PAGEREFToc363372722\h42(2)以美国VF集团为标杆,通过投资并购进入户外细分市场 PAGEREFToc363372723\h44三、国外行业龙头分析 PAGEREFToc363372724\h461、哥伦比亚成长路径——大众定位的户外龙头 PAGEREFToc363372725\h46(1)公司发展历程 PAGEREFToc363372726\h46(2)公司股市表现 PAGEREFToc363372727\h47(3)启示之一:品牌精准定位 PAGEREFToc363372728\h47(4)启示之二:保持持续自主创新能力 PAGEREFToc363372729\h47(5)启示之三:品牌运营能力不可或缺 PAGEREFToc363372730\h48(6)启示之四:渠道革新 PAGEREFToc363372731\h482、VF集团成长路径:并购品牌壮大 PAGEREFToc363372732\h50(1)公司发展历程 PAGEREFToc363372733\h50(2)公司股市表现 PAGEREFToc363372734\h51(3)户外业务是支撑公司近年发展主要动力 PAGEREFToc363372735\h51一、户外行业:处于成长期,市场远未饱和,前景明朗2023-2023年,户外获得了远高于整体服装行业的发展速度,是增速最快的细分子行业。1、预计未来5年保持年均25%左右增速,规模可达400-500亿左右90年代是国内户外萌芽期,早期沿海地区少量代工企业,主要以专业户外消费为主。2023年后,国内部分自主品牌开始兴起,市场容量从6000万扩大到2023年的11亿元。但行业产业链尚不成熟,户外消费认知低,处于起步期。2023年后户外才真正意义上进入成长期,尤其是得益于百货渠道的进驻,户外从专业开始走向大众视野,5年内市场从15亿的规模达到100亿以上,年均增长48%。2023年受经济消费环境影响,增速有所放缓,但35%的增速仍高于18%的整体服装行业。我们认为,国内户外行业未5年仍处于成长期,即使考虑到基数和经济环境,仍可保持年25%左右的增长,市场容量仍有3倍左右空间,可达400-500亿。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户外从小众到大众是长期趋势,国内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从户外发展历程看,国外户外是从小众群体的探险、狩猎等专业户外活动逐渐成为大众参与的流行休闲运动。它是融合休闲、旅游、运动为一体的休闲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一项运动项目。目前中国户外认知度不高,则仅局限于少数人群,户外参与率不足10%。在美国,户外已经成为一种典型生活方式的选择。据美国户外基金会统计,美国每年参与户外人数1.4亿左右,近50%的参与率。从成熟市场看,大众户外市场空间最大。美国户外活动中:露营、跑步、钓鱼、自行车和徒步旅行等易于参与、难度系数较低、消费花费较低的休闲户外活动参与人数最多。韩国户外06年后的良好发展即主要得益于大众广泛参与户外休闲,同时户外品牌商将休闲时尚户外发挥至极致,引导全民户外,让户外服装成为服饰潮流。因此,未来从小众走向大众消费是长期趋势。如果参照服装消费特征可类比的韩国户外发展轨迹,中国庞大人口基数下,大众户外需求将大大突破欧美成熟市场容量。(2)中国正处于休闲消费上升阶段,大众户外将呈爆发式增长从户外运动消费属性看,户外运动参与者目的是释放压力,追求自由的精神诉求,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而非仅仅是健康诉求,这不同于传统的体育。因此,我们认为户外消费是一种享受型休闲消费,属于马斯洛需求的较高层级。而这一消费层次对所处经济社会环境、参与人群收入状况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这也解释了国外成熟户外运动进入中国首先是从小众企业家等精英阶层开始流行。因此,从这一角度看,也可推断户外行业成长期长于传统体育。根据国外经验,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后工业社会,居民消费结构中休闲消费将逐渐增加。此时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一定经济条件和闲暇时间,休闲活动逐渐成为人们释放压力的生活方式。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欧洲70年代开始都经过这个过程。从人均GDP和户外运动关系看,户外运动则基本对应于5000美元以上的水平,且大众户外运动则主要集中于5000-1万美元左右的人均GDP。美国户外运动发展最快阶段,即对应人均GDP在3000-1万美元左右的60-70年代,尤其是5000-1万美元的70年代,户外活动参与人数呈现爆发式增长。欧洲户外行业80年代后增速开始放缓,最广泛发展也正是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后的70年代。中国人均GDP在2023年达到3000美元以上,正对应于过去几年户外行业的快速发展期。目前中国人均GDP正进入从5000-1万美元爬坡阶段,各项户外需求驱动因素正不断发酵释放中。休闲旅游消费需求不断上升,亲近自然、健康的户外休闲生活方式不断得到推崇。2023年国内旅游已达29亿人次,过去4年年均增长13%,且享受型消费的休闲游占比逐年提高。现代户外运动的发展是城市化的产物,城市压力促进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随着国内城镇化推进,居民户外消费认知、意愿和能力都将提高。中等以上收入人群增加,消费升级是户外需求提高的核心驱动因素。从美国户外参与人群收入状况看,主要集中于中等以上收入人群,年收入在5万以下人群仅占比34%(美国人均收入约3.8万美元),而10万元以上的人群占比最高,为30%。2023-2023,5万元以上的中高收入家庭占比从37.6%提高至61%,这部分人群是户外主要消费人群。国内居民收入正处于上升期,随着国家“十四五”收入倍增计划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将扩大。完整休假制度化推行。2023年实施“黄金周”休假制度,2023年实行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以及《职工带薪休假条例》,目前法定节假日和周末有115天,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一年中休假时间近三分之一。2023年2月,国务院《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政府引导,户外资源不断丰富。近年各地政府加强对园林绿地的建设,人均绿地面积的逐年提高为户外活动开展提供了场地。同时,居民汽车普及率提高也为户外出行提供便利。从过去5年户外爆发式发展看:大众休闲户外贡献主要增量,而专业户外发展缓慢。从以下三点特征可判断:销售产品以服装为主,占比近61%,日常穿着需求占很大比例,部分替代体育、休闲服装。而体现专业户外需求的装备类耐用品占比仅12%,美国成熟市场则占比近41%。销售渠道以受众群广泛的商场为主,户外店仅占比24%,低于美国的42%,户外店销售过去四年年均增速24%,低于商场渠道的42%。中低定位的国内品牌出货额增速快于中高档为主的国外品牌,分别为42%和30%。因此,从未来5年中国预期看(人均GDP1万美元以内,消费能力仍有限,户外配套发展缓慢),我们判断国内大众户外需求仍处于快速扩容期。随着户外需求多样化,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但是需要一定经济环境的支撑,也取决于户外参与者们的引导和市场培育。(3)二三线市场将是增量最大的市场由于中国市场区域差异大,我们认为过去几年户外增长主要集中于人均GDP从5000向1万美元爬坡的一线和部分发达二线市场。而未来大量二三线城市人均GDP将进入这一阶段,我们判断这些区域将是大众户外最大增量市场。二三线户外市场正处于快速导入期。从百货商场为主的零售数据看,一线城市零售企业均已引入户外品牌,发展速度也已趋于20%左右的较稳定增长。二三线户外品牌数量较少,零售快速增长。2023年二三线城市户外零售增速分别为60%、45.5%,2023年三线有近50%的增长,60%以上的二三线零售企业户外销售增长超过20%。(4)与国外比较:户外/服装占比有望从1.5%提升至5%左右从绝对规模看,目前全球第一、二成熟户外市场的美国和欧洲有700-800亿规模,人口约3亿。亚洲市场中,韩国户外发展最快,人口不到5000万,但是户外市场有150多亿的规模,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约200亿元)。目前,中国城镇人口约7亿,户外规模145亿元,仅为美国市场的15%,欧洲的13%。目前欧美户外市场年增速5%左右,韩国增速约10-30%,日本约5-10%。和这些地区相比,国内户外明显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我们保守估计国内户外仍有3-4倍空间。从相对份额看,欧美户外在服装市场份额在5%左右,韩国最高为6.9%,日本3.4%。近年国内户外在整体服装市场零售额中占比逐年提高,但是比重仍非常小,仅约1.5%。我们以中性判断5%的份额,国内服装1万亿的规模粗略估算,未来户外规模有望达500亿。(5)与体育比较:户外/体育比重有望从15%提升至30%左右,存在替代效应狭义上,户外是体育的细分行业。粗略估计相对份额,目前国内户外在运动市场中份额约15%,而美国额约27%。我们以户外年均25%、体育8%的增速估算,预计未来5年内,户外在体育市场占比可提升至30%左右。但广义上,户外对日常休闲体育存在替代效应。09年是户外和传统体育行业的分水岭,百货商场渠道中传统体育销售占比在下降。从国内服装休闲消费趋势看,体育服饰一度也曾引领休闲潮流,我们认为未来户外分羹休闲体育甚至不排除成为引领时尚休闲的品类。而户外产品功能性是消费诉求重点,不易迅速被其他市场替代。户外会不会很快成为下个“体育运动”?结合对体育行业困境分析,我们认为概率不大:首先,体育渠道粗放式扩张过度透支需求。户外已缺乏快速透支的条件。户外消费比体育培育期长。从消费认知看:户外以少数人高端运动形象进入国内,而体育消费认知基础明显好于户外。从消费属性看:户外核心是自由、释放压力的生活方式,如前所论,户外品类消费层次相对传统体育更高。缺乏如08年奥运会外部环境刺激。包括阿迪、耐克等很多体育品牌因此均对市场预期过高,如李宁07-09年,渠道数量年增近1000多家。门店铺货增长造成虚假繁荣,10-12年开始不得不消化这部分透支。其次,叠加国外品牌下沉冲击,错位竞争优势减弱。户外面对国外品牌竞争程度低于体育。品牌下沉:国内外体育品牌价差趋小,户外品牌差异较大。体育在品类上整体定位低于户外,品牌之间差异不大。且户外品牌主要基于产品专业功能性定位,有各自差异化市场,价差不易缩小。同时,包括探路者在内的很多品牌也在品牌上寻求差异化优势。渠道下沉:户外渠道经销模式与体育品牌有差异。国外主要品牌如哥伦比亚、TNF等进入中国主要是特许经销模式、直营,渠道实力上与探路者等国内品牌差异不大,渠道下沉速度上则不及阿迪、耐克等体育巨头(分散代理模式,且依赖百丽、宝胜等全国经销商扩张)。结论:中国消费结构处于休闲消费上升阶段。我们判断这一阶段大众户外能快速扩容,行业未来五年仍处于成长期,市场容量可从145亿达到400-500亿。二三线将是最大的增量市场。2、竞争态势:强者恒强,行业集中度趋势向上(1)品牌数量众多,但普遍规模小,优势品牌有望受益行业集中度提高任何新兴行业的市场扩容的成长阶段,吸引大量资金进入是基本特征,户外也不例外。但是并不是所有进入者都能在这个快速扩容的市场上获得可观的份额。2023年,国内有户外品牌已有823个。但普遍规模小,真正强势的是少数品牌,行业集中度高。其中,65个品牌的出货额超过1000万元,不足8%的品牌分享80%的市场,其余近700多个小品牌分享不足20%的市场。52个品牌超过3000万,30个品牌超过了5000万,仅17个品牌在亿元以上,这不足2%的品牌出货额占比近55%。户外不同于一般服装行业,产品具有功能性特征,如防水、透气、速干等,属于专业化程度较高行业,消费对象对产品和品牌忠诚度更高。但目前中国户外消费的概念并不清晰,大众户外的推广,同样也降低了行业的门槛和壁垒。随着消费者对户外用品认知的普及,产品技术、品牌等行业壁垒才真正显现出来。同时,近年国内品牌运营成本提高,包括制造、人力、租金、推广成本等,品牌生存压力将越来越大。因此,我们预计未来大量借户外暴增出现,缺乏技术、品牌累积,抗压能力弱的小品牌将很难在竞争中生存,品牌格局将呈强者恒强态势,优势品牌将受益于这块市场的退出。(2)国外VS国内:国内品牌有望成为二三线市场的主导整体国内户外品牌发展速度快于国外品牌。从下表国内外户外品牌看,国内户外品牌数量增速连续四年超过国外品牌。虽数量仍少于国外品牌,但是出货额已连续两年超过国外品牌。由于国内户外品牌主要集中于中低大众户外市场,国外品牌主要在中高端,国内品牌近年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大众户外的爆发。可见,国内品牌在这类市场竞争中并不处于弱势地位。从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品牌发展情况看,欧洲和北美品牌占总数量的八成以上,主要占据国内中高端户外市场。在中国发展较好的主要是全线品牌哥伦比亚、TNF等少数品牌,大多数国外品牌并未获得好的发展。我们认为原因主要有四:代理商模式限制。国外品牌在中国发展主要依赖于代理商的实力,品牌策略、销售渠道和市场目标等问题上不及国内品牌灵活。哥伦比亚和TNF则分别是合资公司和直营模式,因此发展自由度较大,比如针对中国市场的设计,强大的经销商推广。品牌定位限制。尤其是高端专业户外品牌如始祖鸟、MHW、猛犸象、patagonia等,这些品牌拥有专业口碑,技术积累历史久,但是由于定位高,仅集中于受众狭小的市场,以进驻户外店为主,因此口碑也仅局限于专业户外人群中,而户外品牌的成功技术功能性不是竞争胜算的决定优势。国内品牌定位则更契合大众户外消费。产品线单一。国外多数品牌是以核心产品线、品类进入中国,且局限于户外店销售。如欧洲的器械及配件类品牌最多,综合类全线品牌则较少。而这一时期,中国户外发展最快的则是大众户外需求。产品适应性。国外品牌产品设计风格、理念、功能特点可能适合本国户外消费者喜好,但并不一定满足中国户外消费者需求。国内品牌则是本土化的研发。目前国外品牌主要集中于一线,一线市场户外消费的品牌认知度高和可选择性大,品牌集中度低于二三线市场。二三线品牌竞争相对一线市场缓和,市场集中度均在80%以上,领先品牌优势明显。我们认为,未来国外品牌主导中高端专业户外市场,国内品牌继续在中低档市场的格局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是我们判断未来五年大众户外将是增量最大的市场,且以二三线为主,预计国内品牌将能成为主导。目前国外品牌主要集中于一线,一线市场户外消费的品牌认知度高和可选择性大,品牌集中度低于二三线市场。二三线品牌竞争相对一线市场缓和,市场集中度均在80%以上,领先品牌优势明显。我们认为,未来国外品牌主导中高端专业户外市场,国内品牌继续在中低档市场的格局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是我们判断未来五年大众户外将是增量最大的市场,且以二三线为主,预计国内品牌将能成为主导。目前,体育品牌主要以产品线形式推出,基本都处于探索期,尚不成规模。如2023年李宁探索(独立品牌)、阿迪户外、耐克户外线、安踏户外线等。我们认为,户外品牌相较体育品牌的户外:从专业性考虑,专业户外品牌会更能获得户外消费者认可,而体育户外品牌认可度上不及专业户外品牌,在细分市场上未必发挥出如渠道、资金等优势,或者是需要耗费大的精力、资源与体育品牌原有业务整体战略定位匹配问题。户外和体育运动品牌消费群存在差异,消费理念也存在差异。户外年龄层高于整体体育品牌,而集中于年轻主力消费群的体育品牌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号召力更游刃有余,但在户外消费群中则不一定可获得专业户外的认可。如果是新设完全独立的户外品牌,难度上相当于运作全新的户外品牌,和已有专业户外品牌比,并不具有明显优势。若是并购户外品牌,则必然也存在磨合过程。结论:行业集中度趋势向上,预计未来大量国内小品牌将很难在竞争中生存,品牌格局将呈强者恒强态势。整体国内品牌与国外品牌在大众户外市场竞争中并不弱势,未来将成为主导。我们认为,探路者则是国内最有实力最大分享行业增量市场的户外品牌。二、国内标杆分析:探路者1、公司简介:A股唯一高成长户外品牌(1)国内户外第一品牌公司成立于2023年,2023年上市。主要产品包括户外服装、鞋品、装备三大类,其中,服装占比最大,约70%左右,鞋类占比约20%,装备类约10%。产品线覆盖户外活动的各个领域:冲锋衣裤、速干衣裤、滑雪装、徒步鞋、登山鞋、帐篷、背包、睡袋、防潮垫、眼镜、水壶、登山杖、折叠系列、野炊用具等户外旅行、休闲用品。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企业信息中心数据,探路者户外产品在2023年-2023年连续五年“全国市场同类产品销量第一名”,2023年销量市场占有率14.04%,是国内户外领先品牌。(2)典型轻资产品牌运营模式由于户外产品品类众多,外包生产是必然选择,公司保留附加值最高的上游产品设计、品牌运营推广和部分下游销售环节,是典型品牌运营商定位。(3)典型的高成长品牌自09年上市以来,公司收入规模从2.9亿元扩大到2023年的11亿元,净利润从4400万元扩大到1.68亿元,年均复合增速分别达55%和56%。2、公司战略清晰,拓展二三线市场优势明显(1)市场份额稳步提高,在国内品牌中绝对领先探路者是第一批户外自主品牌,得益于行业的快速扩容,并通过完善自身竞争优势,获得了高于行业的成长,市场份额逐年稳步提高。目前已经完成了一定品牌知名度和地位的积累,大大拉开与绝大部分国内品牌的差距。从百货商场前十大品牌看,探路者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二,仅次于国外的哥伦比亚,在国内品牌中绝对领先。(2)渠道拓展能力强,渠道仍有1000-1500家左右的空间近几年渠道是公司业绩的增长驱动力,07-11年,公司收入年均增速57%,渠道扩张年增42%。目前渠道总数1400多家。公司未来在二三线市场的品牌战略清晰:提高二线渗透率,重点拓展地级市和部分经济发达区的三线市场。2023年新增354家店,60%在二线经济不太发达省会和经济发达地级市。我们通过下表对各级城市渠道空间、覆盖率、渗透率情况进行了测算:目前公司一、二线市场渠道数量占比约40%-50%左右,基本全部覆盖,三线地级市覆盖率不到80%,四线城市则不到10%。公司一线城市渗透率估计不足60%,除北京超过100家门店,沪深广仅在20家左右。二线省会级城市渠道数量约400-500家左右,我们估算二线市场渗透率不足70%,且发展不平衡,除了山东、辽宁、江苏、四川等省会超过20家,很多均在20家以下。公司三、四线市场渗透率则更低,估计不足40%。因此,当前基数上,我们预计未来仍有1000-1500家左右的开店空间,主要增长区域在二三线市场,其中三线市场收入占比有望由30%提升至50%-60%。我们认为,公司在未来二三线渠道品牌竞争中有优势。商场百货渠道进驻优势明显从过去几年户外销售渠道看:户外店最早开始国内小众专业户外市场,商场渠道则是将户外引入大众视野,实现户外市场快速扩容,是近年发展速度最快的主流渠道,销售占比已在60%以上。我们认为,国内户外未来3-5年二三线是需要广泛推广培育的市场,而商场是人流量和消费能力最强的渠道。因此,未来几年商场渠道仍将是主流。比较商场和户外店渠道,最大的差异是对品牌进驻的要求。商场对于所进驻品牌要求高,只用拥有实力强的经销商或销售能力强的户外品牌才能进驻,推广运营成本高,这对于众多实力较弱的小品牌则较难。因此,但并不是所有品牌都有能力进驻主流渠道。目前,公司商场店有1102家,占比在80%以上,说明公司在商场进驻优势非常明显,而这一优势可获得在二三线商场渠道的优先权。品牌拥有系统的配套实力,吸引优质经销商资源包括品牌推广、产品、供应链、售后等。公司已在部分薄弱地区引进专业经销商,开拓二三线市场。专业经销商实力强,品牌零售能力和对市场的认知能力高,未来公司二三线渠道扩张速度和抗风险能力将快速提升。(3)实施错位竞争策略,品牌定位契合二三线户外需求和国外品牌比较:由于代理经营模式和品牌定位原因,国外品牌产品价格和产品线调整速度和适应能力没有国内品牌灵活。因此,向二三线市场拓展速度不及探路者。公司则配合二、三线市场渠道下沉,已迅速调整品牌定位,并下调价格中枢,延伸产品线和价格带,以更契合二三线市场需求,实施错位竞争。目前,公司是二线市场绝对的领导者。公司11年在三线市场不及二线。我们从低端品牌美国骆驼的占比居前看,三线市场户外消费者价格敏感度较高。我们认为公司在12年对产品定价和产品线的调整后,也将更适应这类市场需求。预计公司在二线市场的优势将能在三线市场延续。(4)品牌营销能力一直走在行业前面,强调品牌差异化户外成长阶段,也是户外品牌消费忠诚度的培养期。这要求品牌加大推广力度,提升知名度,以争取更多的新增消费者。另,国内户外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品牌更需要差异化,强调品牌形象、内涵的差异化,明确专业户外品牌形象,与大量同质化国内品牌形成区分。2023年针对新的品牌定位,公司聘请新代言人,通过央视广告、户外新媒体广告投放,清晰地向大众传达全新品牌形象。2023年公司将持续推动品牌营销,用“勇敢的行动”如寻找身边探路者等主题活动将品牌鲜明个性深入人心。传统户外品牌推广思路主要是遵循专业级小众目标群思路:专业活动、事件推广、口碑营销。探路者品牌推广率先选择在受众范围更广的央视,也正是在更广泛人群传播户外生活理念和品牌文化。在未来全民户外趋势下,对于这类新大众消费群,探路者将成为其最先所认知和选择品牌,符合公司大众户外差异化定位。另,户外产品主力消费群主要集中于品牌忠诚度较高的中青年群体,这部分人群正处于初步户外品牌认可的阶段,品牌推广深入有必要。但不是所有品牌都能够选择电视推广:目前户外行业甚至整个服装行业都很难如90年代通过大手笔广告可以做大品牌的时期。资金实力:费用投入高,普遍国内户外品牌规模小,多数区域品牌难承受。品牌基础很重要,品牌推广还需相应的配套,如产品、终端覆盖、零售渠道配合等。这就涉及到投入效应问题。而探路者目前相对发展较成熟,品牌终端覆盖率和渗透率在国内品牌中最高。3、内生增长有潜力,职业管理团队着力提升经营效率我们认为公司职业经理人团队股权激励到位,核心经理人的体育品牌运营经验为运作户外品牌提供了重要借鉴。尤其是对产品、供应链、终端零售等内生能力的挖掘有足够重视,而这正是公司未来获得持久发展的核心能力。作为一家规模尚小的公司,我们认为管理更有执行效率和效果。我们看到,自11年下半年以来,管理团队进行的一系列梳理调整成效也已在2023年经营上有所体现。(1)产品自主研发有能力,在国内品牌中居前随着国内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产品本身也成为品牌能否提升美誉度,保持品牌生命力的重要基因。近年时尚休闲户外的倡导扩大了市场半径,但是同样也降低了市场进入门槛,造成市场无序和单纯价格竞争。我们认为,保持户外产品专业功能属性的竞争力是品牌能够安身立命之本。从海外户外品牌发展情况看,产品力基本决定了品牌的高度和宽度。户外品牌的持续增值对于产品力的要求更高,产品竞争优势创造的价值也更高。这也是我们判断品牌价值的重要一极。和国外中高端户外品牌比较:无论是技术还是工艺国内品牌难以和其相比,但是对于需求占比最高的大众户外而言,对专业级功能性要求不高,款式和舒适度的要求更高,产品竞争力则在于高性价比以及适应国内消费需求。国外户外面料科技已很成熟,形成了很多国际面料品牌,如Gero-Tex等,但是户外品牌使用成本也高。因此,如果使用同样具有防水防风等户外功能的面料,成本将大大降低,这也是很多中档定位户外品牌的选择。如坚持自主创新的大众户外品牌哥伦比亚。公司研发投入实力和精力是很多小体量品牌难以做到的。2023-2023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449万元、2574万元和4383万元,占收入的比重依次为3.34%、3.41%和3.69%,稳中有增,保持在3%以上。今年着力提升产品品质,力图产品上实现与其他品牌的差异化。在产品设计上,今年公司引入始祖鸟的设计师和版型专家。在产品研发上,通过使用自主研发面料技术,提升产品性价比和科技含量。2023年,推出自主研发的防水透湿TIFF科技面料,面料透气性较原面料提升了2倍,但成本仅为原面料的40-50%。2023年,TIFF面料在产品中应用约10%,预计今年应用范围将提高至30%以上,更凸显产品科技竞争力。延伸产品线,打造重点品类和优势运动类目。针对日常穿着、户外旅行及专业户外等细分需求延伸产品线、产品价格带,覆盖更广泛消费群。构建畅销基础款+时尚元素款+高性价比产品的组合,聚焦有竞争力的户外运动类目(如登山、徒步)+产品类目+核心价格带的产品开发,打造品牌代表性产品和品类,提高核心产品贡献度。在产品结构上降低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的服装比重,提升装备和鞋品比例,更体现品牌户外特性。(2)供应链体系不断完善,规模优势在制造成本上升竞争背景下凸显供应链梳理提升,规模优势显现。2023年公司完成对重点供应商梳理:集合产品主力中类,获得规模议价能力和淡季安排生产的优势,同时聚焦专家工厂,提升产品品质。去年毛利率的提升,采购成本下降即是主因。供应链提升基础上,完善订货制。适应零售市场变化、降低存货风险,公司积极推进补单机制运行。从2023年秋冬订货开始,公司调整了期货订货占比,从以前的90%以上,降为70-80%的水平。2023秋冬订单12.73亿元,同比增长35%。尽管从订货收入看下降,但是补单将提升当季货品的适销性和售罄率,减小潜在的库存风险,尤其在去年行业性存货压力之下。我们认为,提高补货比例是行业的大趋势,这实际上是提高了对品牌商供应链要求,也是凸显优势品牌竞争能力。这是很多规模较小品牌难做到的。公司将2023年秋冬品批发折扣从4.1折下调为3.8折,综合考虑渠道结构和采购成本降低,我们预计将影响整体毛利率约1-2个百分点。主要是针对3A级的加盟商,其收入在公司整体收入中占比约60%。公司近年直营、团购、电商收入等收入占比也在逐年提高,这部分毛利率整体高于加盟。发挥规模采购优势。13年秋冬品部分提价约8-10%,但采购成本提高约5%左右,则部分抵消因批发折扣下降对公司毛利率的影响。对经销商的让利,同时也是量增诉求,保障其更有能力新开店,实现长期共赢。公司利润率15%,而经销商普遍不到10%左右,让利求共享有空间。销售规模在业内靠前,规模效应,上游供货商议价能力提高,成本上有优势。从当前上市品牌毛利率水平看,公司当前毛利率处于同档次品牌的靠前水平,与其当前品牌定位也基本相符,如定位差不多的哥伦比亚历年平均毛利率也仅44%。(3)终端管理较规范成熟公司早期即注重对零售渠道的管理。公司信息化店铺的覆盖率已91.74%,约50%的终端可以准确获得终端销售、库存等数据,部分二级经销商则可从大区获得。同时,公司开始引入部分专业体育经销商,提升整体终端零售渠道质量和抗风险能力。2023年的低迷零售环境下,同店增长保持10%以上。2023年销售收入增长46.7%的同时,存货得到有效控制(增加折扣店,电商,终端精细化管理):存货额下降8%。今年一季度,存货增长40%,基本和全年收入增速相当。在成长路径上,公司在新渠道、新领域寻求突破。4、网销是公司突破渠道限制,未来做增量市场的重要路径(1)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协同的O2O模式,电商占比可提升至20%以上近年来,电商普及形成了爆发式增长的零售市场。2023年,网购零售额已超1万亿,在零售中占比已达5%。我们认为,电商对于户外行业而言更多体现爆增的新渠道机遇,而非冲击,具备龙头品牌知名度和高性价比产品优势的探路者将是网购主力户外品牌。我们认为,未来户外发展重要特征是户外消费群将更广泛,年轻和不太了解户外的是新增人群,且30-40岁左右的“70后、80后”将成为户外主流消费群,而这部分人群也正是广泛接触互联网的。户外作为新兴产品,网络将是其认知或购买户外产品的首选。而由于进入门槛、运营、推广成本低,电商也是大量新增微小国内品牌主要销售渠道。COCA统计,2023年,户外行业电商为主的渠道同比增长高达186.5%,收入占比从11年的8%升至18%。由此可看出,未来户外用品的网购市场存在巨大的增长潜力。我们认为,在网销渠道上,拥有成熟的品牌运营、产品线的传统户外品牌优势显著。2023年“双十一”体育运动TOP十全部是线下品牌,知名度低的国内品牌、“淘品牌”生存空间非常小。从单价看,价位较低的骆驼品牌遥遥领先,以量取胜,表明低价是网购获得销量的重要因素,也佐证网购渠道尚不成熟。但是,从户外品类特征看,产品功能性和品牌粘度会高于一般服装品类。因此,我们认为,在这一阶段,具备龙头品牌知名度和高性价比产品优势的探路者将是吸引新增网购户外消费群的主力品牌,且具有先发优势。目前,电商对于很多品牌而言则是消化过季库存渠道,当低价不在成为网购消费主要动因时,对于传统品牌商而言,我们认为如何协调线上线下利益关系则是核心所在。为迎合暴增的网络渠道户外需求,公司对电商业务有充分重视,清晰定位电商为重要渠道,而非补充。2023年开始组建电商团队,与第三方淘宝、京东等平台合作。2023年推出自有官方商城,并上线自有电商新品牌。探索O2O模式,寻求线上线下利益融合。在电商渠道上,我们认为公司在处理线上线下竞争的核心问题上有一定可行性:自有电商和经销商:公司自营电商是子公司,也作为经销商之一参加线上产品订货,与经销商不存在太大竞争。另外也通过推出专属线上差异化产品,从产品上和定价上做出区分。经销商之间:推进加盟商、线下渠道电子化,对所有加盟商开放线上经营。目前已有20几家,在整体经销商中占比不到40%。线上和线下:今年开放了加盟商在线上销售过季货品售卖,目前开放过季产品成本是一样的,4折左右。明年会推出线下当季大货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一体化,通过探路者官方商场做,根据IP地址分配经销商配送,利益分层。2023年电商收入1.12亿元,较11年的3847万同比增长192%,双“十一”销售2300多万,较11年的400万增长475%。预计公司今年电商渠道收入在2-2.5亿左右,增长在80%以上,收入占比可提升至13%左右,预期未来占比能达20-30%以上。我们认为,电商业务是公司降低对外延依赖的重要增长点。如果发展超预期,不排除公司下调线下渠道扩张计划。(2)提出建设线上大户外整合平台的前瞻性设想,分享户外产业扩大同时,公司前瞻性的看到了国内户外产业的巨大市场,新提户外服务企业的战略规划。希望充分利用电商爆发式增长市场,建设线上大户外整合平台,将户外服务和品牌销售等相关领域均囊括至公司,吸引和培育更广泛的户外消费群体。户外服务是户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成熟市场户外服务业创造的增加值占户外产业的比例均超过60%。5、多品牌运作进入户外新领域,为中长期成长打开空间(1)三大品牌规划上,公司中期目标五年净利润翻两番目前,从公司探路者品牌体量看,渠道数量约1500家,销售规模11亿元,如果我们以年均300家速度推断,预计未来三年后,公司渠道数量和收入有望翻番。参考国内品牌服装的发展看,这将是单一品牌的瓶颈期,发展速度减缓。因此,公司需要做的将是借助新的品牌寻求突破。另,我们认为,户外行业快速扩容的阶段也是新品牌良好培育壮大期。2023年公司多品牌战略实施,主方向是最大分享泛户外市场,但是通过风格、价位覆盖高中低不同层级消费群。新推中高端户外品牌DiscoveryExpedition和中低端电商品牌阿肯诺。DiscoveryExpedition是以合资模式发展,公司早期投入少,投资额占比仅36%,后期视运营情况会考虑增资扩股。整体风险可控。合资方江苏嘉茂主要在品牌渠道拓展上有优势,股东是Nike、李宁、安踏代理商,体育品牌的店面约1400家。今年品牌将逐步启动产品的研发设计、订货会、加盟体系建设等工作。2023年线下渠道上市。公司规划2023年会盈利。阿肯诺大规模品牌推广在2023年11月份,12年贡献不大,仅104.6万元,预计今年收入贡献将上升。公司13年计划3000万,三年内目标1.5亿。因此,我们认为未来2-3年新品牌对公司业绩影响有限。后期将主要关注其产品、品牌与探路者的差异化以及运营推进进度。如果后期运营良好,新增长动能将更足。在三大品牌规划上,公司中期目标是五年净利润翻两番,即到2023年6.8亿元,对应收入规模预计达约40亿元。预计各品牌收入:探路者28亿、DE约10个亿、阿肯诺2个多亿。依据此规划,我们推算2023-2023年,探路者品牌年均复合增长约23%,阿肯诺约186%,年均收入增加3000万左右,DE年均收入增加1.5亿元左右。我们认为核心品牌探路者完成难度不大,新品牌阿肯诺和DE的完成可能对目前公司而言有挑战。尤其人才的缺乏上、探路者现有资源和新资源的融合、转型面临的问题等。公司正积极所做的即人才梯队的建设,以及竞争能力提升:多品牌运营、团队协作、零售管理等。(2)以美国VF集团为标杆,通过投资并购进入户外细分市场由于细分户外需求如摄影、自驾、滑雪等差异化非常大。因此,公司希望通过多品牌分享更多细分市场。公司多品牌战略实现路径上以VF集团为标杆,在目前三大品牌基础上,适时并购或参股新品牌,进入细分市场。并购方向是公司现有品牌不能覆盖的领域,且3-5年内有爆发潜力的细分领域,品牌是所在细分领域TOP5甚至是TOP3。纵观很多国外品牌的发展路径,多品牌是保持成长张力的选择。从户外品牌VF公司发展历程看,每一次的并购都是其业绩出现转折点的关键驱动。但是处理好品牌差异化、磨合关系等对多品牌运作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公司长期战略规划首提要通过投资并购,实现多元化、立体化发展,将公司打造成“多品牌及户外运动服务企业”。我们认为,短期内尽管难有实质业绩贡献,但公司长期战略的这一转变是与成熟户外品牌发展路径和行业趋势相匹配的,也体现了公司一定的规模诉求,中长期成长空间有望打开。当前也正在朝着战略规划稳步推进中。今年3月份成立网络科技子公司,开展线上销售和互动平台的运营,标志公司向制造与服务兼备的综合供应商转变。5月份6000万设立投资公司,重点投资方向包括户外网络门户平台、特色旅行以及在国内市场已具有一定影响力、具备较强成长性且可与探路者目前主营业务形成互补的户外品牌等。三、国外行业龙头分析1、哥伦比亚成长路径——大众定位的户外龙头(1)公司发展历程(2)公司股市表现(3)启示之一:品牌精准定位2023年公司品牌定位明确为大众化,迎来公司盈利能力最佳的发展期。(4)启示之二:保持持续自主创新能力以满足大众化需求的高性价比产品致胜。(5)启示之三:品牌运营能力不可或缺多品牌保证规模的张力,2023年公司进入并购期。(6)启示之四:渠道革新海外扩张、发展outlet和电商渠道,抵御08年经济危机风险。尤其拉美、亚太新兴户外市场的快速增长是公司走出危机的重要举措。2023年,公司这一地区收入占比已达到20%,收入增长近30%。公司历年从底部回升都是与产品、品牌、渠道的革新相对应。2、VF集团成长路径:并购品牌壮大(1)公司发展历程(2)公司股市表现(3)户外业务是支撑公司近年发展主要动力
2023年胰岛素行业分析报告目录TOC\o"1-4"\h\z\u一、胰岛素是人体血糖控制的关键 PAGEREFToc368763251\h41、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 PAGEREFToc368763252\h42、胰岛素分泌异常会导致糖尿病 PAGEREFToc368763253\h53、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快速提升 PAGEREFToc368763254\h54、胰岛素产品已经发展到第三代 PAGEREFToc368763255\h75、不同胰岛素生产工艺差别较大 PAGEREFToc368763256\h8二、医生在处方胰岛素的时候考虑的问题 PAGEREFToc368763257\h91、随着病程的推进,胰岛素使用量逐步加大 PAGEREFToc368763258\h92、胰岛素的注射模拟体内分泌过程 PAGEREFToc368763259\h103、胰岛素一般采用笔式注射,注射部位有讲究 PAGEREFToc368763260\h13三、市场容量能够支撑胰岛素的快速增长 PAGEREFToc368763261\h141、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群体庞大 PAGEREFToc368763262\h152、胰岛素的使用费用 PAGEREFToc368763263\h163、胰岛素国内市场容量超过200亿 PAGEREFToc368763264\h17四、基层需求推动二代胰岛素放量 PAGEREFToc368763265\h181、二、三代胰岛素聚焦市场不同 PAGEREFToc368763266\h182、二代胰岛素在定价和医保报销方面具备优势 PAGEREFToc368763267\h193、价格合理使得国产二代胰岛素进入多省基药增补目录 PAGEREFToc368763268\h204、基层放量,提前布局是关键 PAGEREFToc368763269\h21一、胰岛素是人体血糖控制的关键1、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血糖是人体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人体细胞从血液中摄取糖分用以提供能量,血糖是人体最为直接的能量供应物质。血糖的含量过高和过低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过高的血糖含量会引起心血管疾病以及视网膜等组织的病变,而过低的血糖含量则会使人体能量供应不足,产生晕厥等症状。胰岛是人体内调节血糖浓度的关键脏器,其分泌胰高血糖素用于提升血糖浓度,分泌胰岛素用于降低血糖浓度,两者相互制约达到体内血糖浓度的平衡。糖尿病患者就是胰岛素的分泌出现异常,使得体内血糖浓度过高。2、胰岛素分泌异常会导致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腺分泌功能缺陷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主要分为I型和II型两种,I型糖尿病主要是自身胰岛细胞受损引起,占比较小约为5%;II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与生活习惯联系紧密,占比较高,在90%以上。3、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快速提升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升较快,但保健意识未相应跟上,这直接导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急剧提升。目前我国已经超越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糖尿病患者人群已达9,000万。巨大的患者人群也为糖尿病治疗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迅速提升,国内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也将推升糖尿病发病率。从糖尿病发病的绝对人口数量来看,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发病数量较农村略多;但是从潜在人口来看,农村患前驱糖尿病(葡萄糖代谢异常)的人口远多过城市,农村的糖尿病治疗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增长潜力。4、胰岛素产品已经发展到第三代胰岛素最初是从猪和牛等动物脏器中获取,但是动物源性胰岛素注射到人体内之后会引起较强的排异反应,效果较差,这是第一代胰岛素。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率先体外合成人胰岛素,由于与人自身胰岛素结构类似,人工合成胰岛素逐步替代动物源性胰岛素,这是第二代胰岛素。到2023年的时候,人们发现通过改变体外合成胰岛素的结构,能够控制其在体内发挥效果的时间,效果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胰岛素衍生物应运而生,这是第三代胰岛素。那么在国内这三代胰岛素的使用情况如何?第一代动物源性的胰岛素由于疗效问题在国际上基本已经被淘汰,在国内仅在农村地区使用;第二代胰岛素由于疗效稳定,价格相对便宜,性价比较高,是目前国内使用的主力品种;第三代胰岛素目前正在国内推广,但由于价格相对较高,目前主要在一线城市使用。5、不同胰岛素生产工艺差别较大第一代胰岛素来自于动物,主要从屠宰场猪和牛胰腺中获取。从第二代胰岛素开始,人们首次通过基因工程在微生物中体外合成胰岛素,目前主要以大肠杆菌和酵母两种菌类为载体合成,通化东宝和礼来通过大肠杆菌培养体系合成,诺和诺德通过酵母合成。第三代胰岛素同样以微生物为载体合成,在第二代胰岛素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基因修饰,即基因片段与人体内合成胰岛素的基因片段不完全一致,具备不同的功效,所以也叫胰岛素类似物。二、医生在处方胰岛素的时候考虑的问题1、随着病程的推进,胰岛素使用量逐步加大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的I型糖尿病患者,只能通过终生胰岛素的注射来治疗。对于占患者大多数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的II型糖尿病患者,在初次诊疗的时候一般会选用口服降糖药来进行治疗,在治疗后期机体对于口服降糖药不敏感的时候才转为胰岛素治疗。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几类口服降糖药的机理,目前口服降糖药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促胰岛素分泌药、胰岛素增敏药、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它们分别从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强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营养物质吸收等方面来降低血糖。机体对于口服降糖药有一个耐受的过程,胰岛β细胞在药品刺激下超负荷运分泌胰岛素,时间长了之后可能会逐步丧失功能,一旦体内无法分泌正常所需胰岛素,就需要外源注射胰岛素来补充,这个时候就需要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如果控制效果仍不够理想,需要逐步加大胰岛素的使用量,直至完全使用胰岛素。随着病程的推移,大部分糖尿病人在病程的中后期都会开始使用胰岛素,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使用胰岛素病人的比例处于提升的过程之中。2、胰岛素的注射模拟体内分泌过程胰岛素的使用需要模拟体内分泌的过程,因此临床胰岛素的分为基础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基础胰岛素主要用于保持体内胰岛素含量稳定,而短效胰岛素主要用于进餐后血糖浓度快速升高的时候,迅速降低血糖。从下图我们可以很清晰看到,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与进餐时间几乎同步,因此注射胰岛素的时候也应模拟体内分泌的过程,在进餐时注射起效快短效胰岛素,而用长效胰岛素维持基础浓度,理论上凌晨3-4点应该是体内胰岛素含量最低的时候。根据上图我们大概可以将外源注射的胰岛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在餐后快速控制血糖的短效胰岛素,一类是用于维系体内胰岛素浓度的长效胰岛素。对于短效胰岛素,要求是注射后能够迅速吸收,使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在短期类达到波峰,用于降低餐后体内迅速上升的血糖,而在血糖波峰过后,又能够快速代谢掉,避免出现低血糖风险;而对于长效胰岛素,要求是注射后能够在体内稳定的释放,不出现明显的波峰与波谷。那么胰岛素类药品为什么会有长效和短效之分呢?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胰岛素在体内吸收的过程。体外合成的重组人胰岛素在溶液中会以六聚体的形式存在,在体内逐步分解为单体后发挥作用。超短效胰岛素就是通过改变胰岛素部分结构,但保留有效部位,这样生产的胰岛素类似物会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进入体内后迅速分解为单体发挥作用,较短效的六聚体更快。后面科研人员又发现胰岛素与大分子的鱼精蛋白结合能够大大延缓体内释放速度,由此便形成了长效的鱼精蛋白锌胰岛素,这是在二代胰岛素的基础上添加大分子蛋白形成聚合物从而达到缓释的目的。在三代胰岛素类似物中,科研人员通过改变胰岛素结构使得其释方速度变慢,形成了长效产品,详细原理请见下面表格。3、胰岛素一般采用笔式注射,注射部位有讲究目前胰岛素的注射分为胰岛素注射笔和胰岛素注射器两种,胰岛素注射器相对便宜一些,但携带不太方便,并且每次注射前需要抽取胰岛素,会造成一定不便,所以逐步被淘汰。各厂家生产的胰岛素注射笔基本区别不大,胰岛素注射笔上标有剂量刻度,每次使用能够较为精准的定量,其使用的注射笔用针头非常细小,因此能减少注射时的痛苦和患者的精神负担。此外,胰岛素注射笔使用方便,便于携带。由于胰岛素在脂肪组织中吸收较快,而在肌肉组织中不易吸收,所以胰岛素一般需要注射至皮下脂肪组织。由于腹部脂肪较多,所以一般使用短效或与中效混合的胰岛素的时候优先考虑腹部;而使用长效胰岛素的时候,由于希望胰岛素缓慢的释放,合适的注射部位是脂肪组织相对较少的上臂,臀部或大腿。三、市场容量能够支撑胰岛素的快速增长接下来我们会对胰岛素的市场容量做一个测算,以便使得投资者有一个定性的认识。在测算之前我们首先得弄清楚胰岛素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使用胰岛素的病人群体有多大,使用胰岛素的费用有多高。1、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群体庞大目前糖尿病主要分为I型和II型,I型糖尿病人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约占患者数量的5%,按照9200万的患者数量来计算,I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大概在460万人。II型糖尿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患者约占患者数量的90%,约为8,200万人,部分II型糖尿病人需使用胰岛素,具体用量要根据患者病情而定,一般会在口服胰岛素逐步失效的情况下,开始加用胰岛素。具体使用胰岛素的II型糖尿病人比例目前还没有精确的数据统计,我们在走访临床医生的过程中了解到了一些经验性的数据,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接诊的II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0%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如果按照上面我们测算的II型糖尿病患者8,200万人,那么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II型糖尿病患者数量约为1,600万人。合并以后,我们认为国内需要使用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的数量约为2,000万。2、胰岛素的使用费用前面我们已经谈到目前市场上胰岛素分为三代,每一代之间的价格差别比较大,并且国产胰岛素与进口胰岛素之间也有价格差别。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假肢制作装配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版电子商务合同的法律问题与对策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汽车驾驶与维修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新疆-新疆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水土保持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印刷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保安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园林绿化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北京-北京造林管护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北京-北京下水道养护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电力行业防汛应急预案演练脚本(2篇)
- 初中语文单元写作教学的分层教学设计研究
- 2025年高端车库租赁服务与车位抵押贷款一体化管理合同
-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叉车工初级考试题库
- 工会员工持股协议书
- SB/T 10460-2008商用电开水器
- GB/T 9124.1-2019钢制管法兰第1部分:PN系列
- GA 1800.2-2021电力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2部分:火力发电企业
-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件:细胞组分的分级分离
- 欣旺集团种禽养殖管理制度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