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石潭记》2016-2020年中考阅读题汇编
【2020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题】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11—14题。(8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琳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嵋,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日光下澈(2)里尔远逝
12.下列句中加点的“为”与“为垠,为屿,为蟾,为岩。”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为宫室之美(《鱼我所欲也》)
B.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沟坎穴(《河中石兽》)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4.作者的情感由快乐变为凄苦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
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阳光直照(到水底)。澈:穿透。
②句意为: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为”的辨析能力。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为”的含
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例句:句意为: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
等各种不同的形状;为:成为。
A.句意为:为住宅的华丽;为:为了。
B.句意为: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为:向。
C.句意为;扰乱他的所作所为;为:行为。
D.句意为: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冲击的地方,冲走沙子成为沟坎洞穴;为:成为。
故选:D.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
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句意为:向小石潭的西
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
见。
(4)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一切景语皆情语,解答此题可从描写的景物,再结合
作者的写作背景来分析。作者笔下的小石潭,被人遗忘于荒野,但小石潭的优美纯净的景
色,让作者感到了快乐;但是因为小石潭四周寂静无人,环境过于凄清,这不禁让作者想
到了自己的遭遇,于是又触景伤情,快乐就被自己内心的痛苦所代替了。据此回答即可。
答案:
(1)①穿透;②忽然。
(2)D
(3)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蜓前行,时而
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4)柳宗元遭贬谪,寄情山水,看到小石潭的美景,心情愉悦;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一
经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
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
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
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
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
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
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
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2020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1题。(17分)
[甲】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诋,为屿,为峨,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
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石钟山记
宋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
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
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椁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
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
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碎碎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
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闲
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
而大声发于水上,噌眩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
风水相吞吐有嶷坎螳鞫之声与向之噌眩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眩者,
周景王之无射也;森坎螳鞫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
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
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森坎螳
辂之声/与向之噌眩者相应/如乐作焉
B.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嶷坎螳
辂之声与向之/噌眩者相应/如乐作焉
C.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薪坎螳
鞘之声与向之/噌吹者相应/如乐作焉
D.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森坎螳
辂之声/与向之噌眩者相应/如乐作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布:投映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蛇:像蛇一样
C.而此独以钟名名:名字
D.自以为得其实实:真相
10.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文是作者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到湖南永州,为排解内
心苦闷,探山访水而写的一篇精短游记。
B.乙文以游踪为顺序,先交代作者夜游石钟山的原因,再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再现了作
者月夜独游石钟山时的见闻和独特感受。
C.甲文在景物描写中巧妙传达出作者情感的变化:听见水声的高兴一一发现小潭的欣喜一
-欣赏美景的愉悦一一难耐凄清的悲伤。
D.虽然都是游记,但两文在写法上却各有千秋。甲文记叙和描写相结合,融情于景;乙文
重在明理,以记叙、描写和议论为主。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8分)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4分)
(2)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4分)
【乙】参考译文:《水经》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郦道元认为石钟
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
法,人们常常怀疑它。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
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访求石钟山的旧址。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击它们,聆听它
们的声音,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
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了这个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但
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
命名,这是为什么呢?
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的德兴县的
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看到所说的石钟山。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
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硅硅地发出声响,我当然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
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倾斜地立着,有千尺之高,好像凶猛的野兽
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攻击人;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
间发出磔磔声响;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咳嗽并且大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
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声音洪亮像不断地敲钟击鼓。船夫很惊恐。我慢
慢地观察,山下都是石穴和缝隙,不知它们有多深,细微的水波涌进那里面,水波激荡因
而发出这种声音。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上面可
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嶷坎镇格
的声音,同先前噌眩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那
些典故吗?那噌眩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薪坎镇辖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
音。古人没有欺骗我啊!”
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可以吗?郦
道元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描述它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用小船在
夜里在悬崖绝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没有谁能知道;渔人和船夫,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
相却不能用文字记载。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然而浅陋的人竟
然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石钟山命名的真相。我因此记
下以上的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
【解答】(8)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
进行分析。句意为:船回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正对着水的中央,上面
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清风水波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薪坎镇
格的声音,同先前噌眩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故断为: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
/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藏坎螳整之声/与向之噌眩者相应/
如乐作焉。
故选:Ao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
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BD.正确;
C.有误,名:命名。
故选:Co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
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ABD.正确;
B.有误,“以游踪为顺序”说法不准确;“独游”与原文不符合。
故选:Bo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
“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
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以,因为。居,停留。乃,于是,就。而,表承接关系。句意:因为(认为)
小石潭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②重点词:以,把。置,放。虽,即使。句意: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
能使它发出声响,更何况是石头呢?
答案:
8.(3分)A
9.(3分)C【解析】名:命名
10.(3分)B【解析】“以游踪为顺序”说法不准确;“独游”与原文不符合。
11.(8分)
⑴(4分)因为(认为)小石潭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清”“居”“去”各1分,句意1分。)
(2)(4分)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更何况是石头呢?(“置”
“虽”“鸣”各1分,句意1分。)
(2020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题】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第12-16题。(共10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琳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斑,为屿,为峨,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下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
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①记》)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②罅:缝隙,裂隙。③掉:
摇动。
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斜靠。
12.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1)悄怆幽邃邃:(2)而犹不忍去去:
13.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14.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游人坐欹岩下望
15.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
的,乙文突出了水的(分别
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2
分)
16.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
【分析】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
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
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
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
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
(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
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
的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
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
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
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
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长
度单位)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
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
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游人们有的人坐,有的人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
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
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
【解答】(1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
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
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寂静幽深。邃:深。
②句意:还留恋不想离开。去:离开。
(1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
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见,看见。
句意为:小溪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②句中重点词有:愈,更,越。观,景象(景观)。句意: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
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14)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此句句意为:游人们有的人坐,有的人靠着
岩石向下望;故断句为:游人/坐/欹岩下望。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结合甲文内容可知,“皆若空游无所依”是侧面描写,
写出了水的“清”;由乙文,“闻疾雷声,心悸”是侧面描写,写出了瀑布的“疾”;据此
可知,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侧面描写。
(16)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小石潭记》中小石潭的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
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观第五泄记》
中的一些句子,如“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答案:
12.(1)邃:深(2)去:离开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13.(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沿着山路行走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了。
评分说明:(2分)每句1分。重点词“斗”“蛇”“愈”“观”漏译或错译各扣0.5分。
14.游人/坐欹岩/下望
评分说明:(2分)划对一处给1分。
15.清伟(或“奇”)借景抒情(或移步换景)
评分说明:(2分)前两个空,每空0.5分;第三个空1分。
16.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评分说明:(2分)各1分,意对即可。
【点评】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
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
式等。
(2020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琼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诋,为屿,为峨,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
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皆若空游无所依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B.曾不若孀妻弱子。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1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蜓前行,时隐时现。
B.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北斗星排列曲曲折折,蛇在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D.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蜿蜒排列,像蛇那样在曲折前行,时隐时现。
13.下列对选文写景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描述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一一移步换景,逐一显现。
B.描写小石潭以及周围的景物一一由远及近,定点观察。
C.描写露出小石潭水面的石头一一抓住特征,细致描绘。
D.描述小石潭环境的清冷幽寂一一景中传情,情景交融。
14.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明写了游鱼活泼,暗写潭水清澈,这些都给作者带来了暂时的快乐。
B.“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既状写了青树翠蔓的奇特之美,也突出其生机盎然。
C.“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写出了作者被贬谪后内心的落寞也随之而去。
D.选文句式灵活多样,有参差错落的变化美,读起来和谐流畅,富有韵味。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
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皆若空游无所依”中的“若”的意思是:好像。
A.若:你;
B.若:如,比得上;
C.若:好像;
D.若:如果。
故选:Co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
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西南,向西南。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火,暗,
看不见。句意: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
又看不见。
故选:Ao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
ACD.正确;
B.有误,描写潭水及游鱼-由远及近,定点观察。
故选:Bo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
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ABD。
C.有误,“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写作者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被贬谪后内心
的落寞并没有去掉。
故选:Co
答案:
(11)C
(12)A
(13)B
(14)C
【2019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题】
阅读《小石潭记》,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簧竹,闻水声,如鸣琳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氓,为屿,为峨,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悄怆幽邃邃:深
B.为土氐,为屿,为峨抵:水中高地
C.斗折蛇行蛇:蜿蜒曲折
D.以其境过清清:凄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而潭西南而望人不知而不愠
B.以以其境过清属予作文以记之
C.之心乐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D.乃乃记之而去乃重修岳阳楼
(3)下列对课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按照空间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介绍了游览小石潭的全过程。
B.本文与《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属游记,都借山水之景表达了作者悲伤厌世之
情。
C.一切景语皆情语,第④段所表现出来的凄神寒骨源于作者内心的悲伤、凄凉。
D.本文是作者被贬谪到湖南永州后,流连于自然胜境,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而作。
(4)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答案:
8.【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
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
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A.句意:
寂静的使人感到忧伤,也幽深极了。邃:深。解释正确。
B.句意:形成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城:水中高地。解释正确。
C.句意: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弯曲。蛇:像蛇那样。解释不正确。
D.句意: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清:凄清。解释正确。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
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第一个“而”,表示修饰;
第二个“而”,表示转折。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B.第一个“以”,因为:第二个“以”,来。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第一个“之”,代词;第二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选项加点
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D.两个“乃”都是“于是,就”的意思。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选:Do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
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CD.
分析正确。
B.错误;《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故选:B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
顺。
④句中重点词:可,大约;许,表示约数;皆,都;空,在空中。句意为:潭里的鱼大
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②句中重点词:犬牙,像狗的牙齿那
样;差互,互相交错;知,知道。句意为: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错,也不知道
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答案:
(1)C(2)D(3)B
(4)④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②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错,也不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2019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题】
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1)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表示数目不确定)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然)
D.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穿过,透)
(2)【甲】文段中与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是: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水,但特点不同,【甲】文段水的特点
是:;[乙]文段水的特点
是:
【分析】【参考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
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
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
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乙】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
(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
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
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BD.正确;
C.有误,虽:即使•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意思
是: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该句写出了船行之快。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意思是:这时只要
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
船快。该句也写出了船行之快。所以这两个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
是“增、册h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
充完整。
①重点词:自,在、从。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缺口,空隙。句意:在三
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②重点词:俶尔,忽然。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句意: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
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甲】文中“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水大,“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水流急。【乙】文中的“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
石上”写出了水的清澈。
答案:
(1)C;
(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①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②忽然间(又)
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4)水势大、水流急;清澈。
(2019年海南省中考题】
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12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
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
能与其奇者。一一选自《答(与)谢中书书》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琬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氓,为屿,为峨,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一一节选自《小石潭记》
8.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晓雾将歇(h6)B.沉鳞竞跃(y&o)C.参差披拂(ci)D.值然不动(tdi)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3)青树翠蔓()(4)俶尔
远逝()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实是欲界之仙都。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
11.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2分)
答案:
8.C9.(1)交相辉映(2)四季(3)翠绿的藤要(翠绿的茎蔓)(4)忽然10.示例:(1)这里实在
是人间的仙境。(这里确实是人间的仙境。)(2)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石潭里的鱼大约
有一百来条)11.清澈、透明、纯净
[2019年重庆市A卷中考题】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9-12题。(15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琳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城,为屿,为峨,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
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9.解释下列加点的司琦。(4分)
⑴潭中鱼亘百许头()(2)僧然不动()⑶俶尔远逝()⑷以其境
过道()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一一小潭溪流一一潭上感受一
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佩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
环境的幽静。
C.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火写日
光鱼影,勾面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
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12.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冷清所致,还有更为深层的
原因。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者同时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层原因。(4分)
[链接材料]
仆(D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⑵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圆土⑶一遇和景⑷,
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
有删节)
[注]⑴仆:对自己的谦称。⑵已:过一会儿。⑶譬如囚拘圆土:好像被因禁在圆形围墙之中。
⑷和景:温暖的日光。
答案:
9.可:大约怡然:呆呆的样子俶尔:忽然清:凄清
10.(1)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2)两岸的地势象狗的牙齿
一样相互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11.D(解析:“斗折蛇行”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表现溪水的曲折蜿蜓。)
12.(1)柳家元写小石潭的美景,是为写自己被贬后的愤懑孤凄做铺垫,以乐景写悲情,也
隐喻自己如美景被埋没的境地;(2)材料中“警如囚居圆土”“然终不得出”等句,也表达
了对统治者排挤埋没人才的不满和嘲讽,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压抑和孤凄。(解析:分
析这道题需结合柳宗元被贬的背景。小石源记主要表达的情感就是柳宋元被贬后内心的压
抑。欲抑先扬,同时结合材料得出对统治者的不满,结合具体语句作答即可。)
[2018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4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琳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诋,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
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耋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水尤清
冽冽:
(2)影布石
上布: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隶而从
者隶: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心乐
X
马之千里者
B.不可知其源其如土石何
C.幺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
D.乃记之而去乃石性坚重
19.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1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
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B.文中的“心乐之”之“乐”表现了作者听到悦耳水声之后的欣喜之情;“似与游者相乐”
之“乐”则写出了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
C.本文运用了点面结合和动静互衬的表现手法:“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土氐,为屿,为崎,
为岩”是点;“影布石上”是静,“往来翕忽”是动。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氛围以及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
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答案:
17.【答案】(1)凉
(2)投射(照映,分布,散布)
(3)随从
【解析】冽:凉。布:投射,照映,分布。隶:随从。
【考点】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18.【答案】C
【解析】A.代词/结构助词;B.代词,可译为“它”/在“如……何”前面加强反向语气;C.
都是“因为”的意思;D.于是/是。
【考点】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19.【答案】其岸势/犬牙差互
【解析】文言文节奏,要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
语”“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以使语意明显。本题中,“其岸势”是主语,“犬
牙差互”是谓语。
【考点】文言句读。
20.【答案】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时隐时现。
【解析】要抓住关键词语,如上句中的“斗”和“蛇”都是名词状语,注意词类的活用。另
外还须适当补充和调整。
【考点】对文言句意的理解。
21.【答案】B
【解析】“似与游者相乐”不是“作者与游人同乐”,而是“鱼儿与游人相乐”。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
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一条)道路,顺势往下走可以看见
(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
水面,成为诋、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
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
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
和游玩的人逗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小
潭的岸势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周竹林和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冷落、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
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记
录下了当时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还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玄宗。随从跟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
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考点】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
【2018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3®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峨,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
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鸣佩环,心乐之乐:快乐
B.影布石上布:映照
C.斗折蛇行蛇:像蛇爬行那样
D.悄怆幽邃悄怆:忧伤的样子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境过清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B.隶而从者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C.不可知其源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乃记之而去马之千里者(《马说》)
1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文字从小丘到篁竹,从篁竹到水声,再从水声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B.文章描写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衬托出潭水的清澈透明,给人以鲜明的画面感。
C.作者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意在突出小石潭景色幽静、冷寂的特点。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山水的描绘之中,委婉地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之情。
答案:
13.A(乐:以……为乐)
14.B(B项,“从”都是动词,跟从。A项,前句'‘以",介词,因为;后句的“以”,
介词,拿,把。C项,前句的“其”,代词,指小溪;后句的“其”,语气助词,一定。D
项,前句的“之”,代词,指小石潭的风景;后句的“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
15.C(小石潭景色幽静、冷寂的特点,触发了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
【2018年广西北部中考】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琼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峨,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
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伐竹取道策之不以其道
B.全石以为底一食或尽粟一石
C.日光下澈主人日再食
D.不可知其源林尽水源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调素琴
B.似与游者相乐至于负者歌于途
C.潭西南而望思而不学则殆
D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
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西行到看见篁竹、听闻
水声,寻得小石潭,移动变化中景致不同,极具动态画面感。
B.第段特写游鱼的形神姿态,动静之间,游鱼形象丰满灵动,体现游鱼怡然自得的
同时,也侧面凸显潭水的空明澄激,二者各尽其妙。
C.第段描述作者在小石潭停留的感受,突出一个“清”字,环境之清深入心神,作
者顿感悠闲宁静,直接反映他纵情山水的精神追求。
D.作者写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把自身遭遇、个人心境融入自然风
景的描绘中,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道的忧伤悲凉之情。
16.把第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译文:
答案:
。
13.D
14.B
15.C
16.(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2)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2018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
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芳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湖心亭看雪(节选)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挚一小舟,拥蠡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
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丙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琳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峨,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
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7.下列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B.雾淞沆扬天/与
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D.以其境过清不可
/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湖中人鸟声俱绝(隔
绝)
C.从小丘酉行百二十步(西边)D.怡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9.下列对选文文意理解概括与写法分析丕正通的一项是
A.三则选文都有叙事。甲文写的是夜游承天寺,乙文写的是到湖心亭赏雪,内文写
的是游览小石潭。
B.三则选文都写到了水。甲文写了水中竹柏倒影的景致,乙文写天云山水一片混沌的景色,
丙文写了水中鱼儿嬉戏的画面。
C.三则选文都融情于叙事写景中。甲文抒发了苏轼贬谪的悲凉,乙文抒发了张岱对故国往
事的怀念,丙文抒发了柳宗元贬官失意后的孤凄。
D.画线句子写景各有千秋。甲文运用比喻手法,富有情趣;乙文采用白描手法,形神
兼备;丙文动静结合,游鱼与潭水相映成趣。
三、文言文语句翻译与古诗文积累(10分)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1.根据提示,写出古诗文名句。(6分)
(1),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辛弃疾《南乡子•登京
□北固亭怀古》)
(3),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4)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杜甫《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
(5)与人交往,我们应该有君子风范。即使不被别人理解,也不要心存怨恨。正如
《〈论语》十二章》中所
言,?
答案: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7.C【解析】见教材。
8.D【解析】(A.念:考虑。B.绝:消失。C.西:向西。)
9.B【解析】(甲文没有写水。)
三、文言文语句翻译与古诗文积累(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自媒体管理办法总结
- 碧桂园法务管理办法
- 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原则
- 上海纳税信用管理办法
- 落实教师待遇管理办法
- 产品市场研究管理办法
- 课程大纲制定管理办法
- 专业社工机构管理办法
- 中介公司客户管理办法
- 线下剧本杀管理办法
- 电竞酒店服务礼仪与职业素养培训
- 《公路运输网络规划》课件
- 物业客服管家工作内容培训
- 2025年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招聘《机动车驾驶员》技师 考试题库与参考答案
- 2025年长江陆水枢纽工程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技能竞赛钳工理论考试题库600题(含答案)
- 四川大学SCI期刊分级方案
- 梅大高速塌方灾害调查评估报告及安全警示学习教育
- 高考英语核心词汇1000个
- 医疗机构患者信息管理制度
- 2023年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