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安徽省黄山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安徽省黄山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安徽省黄山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安徽省黄山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用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中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中国有句谚语,“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男女都是瞎了眼睛。这固然是根据希腊的神话,然而实在含有艺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所以索性雕成盲目,可以耐人寻思。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的巧。以上是各种艺术中的几个实例。把这些个别的实例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一个公例,就是:艺术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推广地说,艺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无言之美。(摘编自朱光潜的《无言之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要以言达意,但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语言和抽象情感却有很大差别,文学创作者也不追求用文字很好地表情达意。B.《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没能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这个例子证明了文字不能完全地传达情感的道理。C.《琵琶行》所描写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了听者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感受,这是音乐的无言之美。D.欣赏者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时,所产生的印象常常特别深刻,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碰巧所得并,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文学不追求用文字语言来全部传达情意拓展开来,论述了一切艺术作品都不需要尽量充分地表达情意的道理。B.文章在分别举出了文学、音乐、雕像的实例的基础上,总结了艺术创作的共同点,顺势解释了“无言之美”的内涵。C.围绕着无言之美这个话题,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艺术表意时要含蓄或留一部分空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D.文章运用了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论述了艺术作品的美更在于含蓄不露的道理,使抽象的美学原理浅显易懂。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让欣赏者获得的美感更加丰富深刻,就需要创作者在表现思想情感时,稍微含蓄,甚至留有一些空白。B.《关雎》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荇菜之形,用直白的语言抒发思慕之情,做到了语言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了深刻美。C.《归园田居》写景的精妙之处证明了中国古典诗词蕴含丰富的无言之美,这种美体现在许多优秀的古诗文中。D.已表现出来的美和无言之美,都属于艺术作品的美,这两种美各有特色,如果能够协调融合,那将更有感染力。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梅源梯田曹凌云到云和我是想看一看梯田的,平时在获奖的照片里看过,在名家的文章里读过,实在是美而诱感,但云和的朋友对我说:十分遗憾,你来的最不是季节,秋景已过,冬景未起,现在梯田的景色比较“惨”,不好看。我说,我还是要去看一看,毕竟来云和走读,不走梯田就像缺了什么。朋友见我执意,不好扫我的兴,早餐吃得迟,不等吃午饭,我们就一起出发了。汽车出县城往崇头镇梅源方向行驶,公路沿着一条溪流走,溪水干枯,溪床里都是磊磊的石头。朋友介绍说,云和梯田主要分布在崇头镇,梅源梯田是规模最为宏大的梯田群,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分布在海拔300一800米的山坡上。崇头镇很快就到了,远处的山坡上已有梯田的影子,这时,溪流已经不见,公路多了转弯,延伸到了山上,顺着山势而盘旋,路边的村庄一个接着一个。朋友告诉我,这些村落都属于崇头镇,村民外出的较多,留下来的种些香菇,可是一有诸如“文艺节”之类比较重要的活动,当地政府就下通知让菇农用稻草把黑乎乎的香菇棚盖起来,成了沿路的一道风景。说话间,又盘了几道山弯,路旁出现了一座座修得崭新的农家乐,山坡上出现了一个宽敞的停车场,梅源村到了。朋友引领我到了山巅高处,举目远望,梅源梯田层层叠叠地铺展在眼底,此时正值元旦时节,梯田里的庄稼早已收获,高低错落间,田地的颜色一律的灰褐。繁华褪尽,梯田裸露出本来的色彩,也是天地间的一片原色。梯田自高而低、自近而远,盘绕在山间,千百条田埂形成的线条,初看似乎有些杂乱,慢慢地,又看出了乱中的节奏,潇洒柔畅,是妩媚和谐的曲线世界,又与周边墨绿的山林,绵延的山脉融合在一起,和村舍农家连接在一起,是一个原始美丽的艺术世界。朋友说:云和梯田的特点是面积广,落差大,层次密,线条好,动感强,形状美,可惜你今天只能见个大概。这里的海拔大约800多米,而山脚处的海拔只有100多米,至上而下,梯田的层次约有四、五百级,这难道不是大自然和人类共同创造的奇诡?梅源梯田是云和梯田的代表作。站在山巅高处,冷风飕飕,一阵又一阵地迎面而来,从耳际过去,似乎要把我们冻僵了才会停止。朋友见我不由自主地掖了掖围巾,提议下山到梯田间走走。我们走上了石头砌成的山道上,两边的柴草都已枯黄,却不浮一点尘土,难得的空气质量。虽将要正午,山道一旁的背阴处,还可见白霜,遗落路边的稻草上,白霜最为厚实,用手指去划,白霜就粘到了指尖上,却忽就没了,连手掌也湿了,人不免打了寒战。我们放慢了脚步,走上了田埂,却没有松软的感觉,田埂被冰冻着,踩出嘎叽嘎叽的声响。田里的稻桩还留着,不同程度地腐化,多呈灰暗色,一群麻雀并不惧怕寒冷,在田里跳来跳去地寻食,见我们走近,也并不飞走。阳光充沛的田地,白霜已经化成了汪汪的水,渗到泥土里,漾出泥土特有的腥味,这也是孕育春天的气味,也见一些良田被灌上了青水,结出一层厚冰,映照出天上热度不强的太阳和飞快游走的云朵。春耕尚早,为何现在就已引水入田?朋友的回答是为了旅游,满上了水,梯田就能反射出光线,是营造景观的需要。朋友说:这里农民的耕种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导下进行,什么时候灌水、耕田、播种、开犁、插秧,种什么样的稻种,在一些稻田里还要种出几个字来,都要听从政府的安排,当然,按照政府的要求做了,农民种田就可以拿到补贴。我听了朋友的话不免感叹,把良田沃土培育成了热门的旅游景点,应该是当地政府多年努力的结果,其努力应该是成功的,因为每年游客接踵而来,对当地的旅游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这种做法适可而止,不可推广。我们躬腰缩脖地从田埂上走过,又上了另一条山路。朋友说:每一年,我都要来梅源梯田许多次,而这个时节,还真是第一次来,感觉眼前的梯田都在懒懒地冬眠。我见过一年四季最美的景色,清明过后,正是耙田栽秧的季节,梯田却时常躲藏在云端里。云雾轻纱曼舞一般跃动而来,又升腾而去,它的变化让你感叹都来不及,更不要说拿相机来拍照了,真是瞬息万变,一刻不停地变幻在你的眸光中。水满层畴、耕牛犁田、老农担秧,全是春的明媚。而到了夏天,佳禾已经吐翠,绿浪一层层一叠叠,一阵山风过来,绿浪从远处滚滚而来,或者随着山风滚滚而去,一直滚到天边。春天与夏天多雨,梯田上的雨云却像俏皮的姑娘,出没无常、行踪无定,让你盼望,也让你纠结。秋天来临,天高云淡,轻风穗浪,谷米飘香,一望金黄的波涛,此起彼伏,加上绿树青草映衬,那时候的色彩最为丰富,梯田的线条如链似带,看似粗犷,却是细腻,看似不羁,却是深情,整个画面是一种天地一体的悠远和空旷。如果下雪了,就是梯田最美的时刻,这里是白皑皑的一片,柴草树木,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冰凌。冬天的水雾白茫茫的,飘飘悠悠,不离不弃,一路跟随,让我感到人在尘嚣之中,又在尘嚣之上。由于纬度的原因,国内其他成规模的梯田少有雪景,而梅源梯田几乎每年都有落雪,可谓是中国最美的梯田群。朋友说到这里,声音在冷风中明显地带着一丝颤抖。不是寒冷,应该是激动,我没有见到朋友描述的一年四季中的“最美”,但我同样欣赏眼前的梅源梯田,欣赏它的那一份寂寞之美,我猜想在那些“最美”的季节里,这梅源梯田,就仿佛是舞台上的明星,引得观者如鲫,人山人海,灯光镜头追随,鲜花掌声簇拥,一举一动,牵动着万千粉丝的心。而最光鲜的明星,也有落寞的时候,眼前的梅源梯田,它褪去了艳丽的色彩,呈现了灰褐的本色,沦落或许是沦落了,却还原了真实的面目。它带着清清爽爽的本真,静静地、淡淡地面对这些几乎没有观众、灯光也极其暗淡的日子,从容优雅,让人看不见它的忧伤。从容是一种气度,优雅是一种智慧,抖落红尘的牵绊,卸下靓丽的妆扮,心平气静地站在沧桑的岁月里,失去就是得到。生命的原生态,本应就是如此的寂寞。人生不也一样?谁都难免被寂寞所困,寄身他乡会寂寞,听风听雨会寂寞,面对青灯会寂寞,不愿趋炎会寂寞,失意失势会寂寞,人老色衰会寂寞……若能够学会面对寂寞、欣赏寂寞、享受寂寞,那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云升云降,月圆月缺,梅源梯田从唐代走来,一定是从寂寞中走来,也必定是往寂寞中走去,离开梅源梯田,我们又驱车继续往山里行进,十几分钟后,见一处山坳里,有一片村舍,很有规模。我们下车,想找一个解决午餐的地方,从村子的巷弄里走过,见山民大多安静地呆在家里,享受冬日里的人伦之乐,也有几家忙碌着,是因为开办了农家乐,客人却寥寥无几。我们选了一家既能避风,又能晒到太阳的农家乐,舒适而安静,午后的阳光也温暖了许多,我们就坐下来点了茶水和农家菜,大家心情舒畅,吃吃喝喝,时有话题,忘记了时间,闲谈到太阳西斜时,我抬头看到屋梁上站着一只灰鸟,正在专注地倾听。我没有打扰它,把心中的一份惊奇悄悄地隐藏下来,与朋友继续着话题。材料二从2014年春天到2015年冬天,他用了两年时间走读了瓯江干流和瓯江支流小溪、松阴溪、好溪、戍浦江等地方,一路行走,一路访问,一路学习,一路记录。他的走读笔记整理后共计40余万字,由著名作家王蒙题写书名后出版。“虽然书已经出版了,但有些地方走得并不细致,尤其是在瓯江源头丽水那边的几个地方走得还不周全。”在讲到之后有什么创作打算时,曹凌云说道:“有机会要重新走读一遍瓯江,弥补那些因匆忙而忽略掉的遗憾。”走读不仅是游历,更是一种可贵的经历。相比旅游中走马观花式的碎片化记录。曹凌云的“走读式散文”更是一种收获。“一些不熟悉的事物和风土人情,我本来什么都不懂,但从陌生到深入了解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也能讲出个一二三四了,最起码,我的走读笔记可以给大家当作一种资料。”曹凌云说。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作者对政府指导民众耕种进行了理性的思考,既指出了优势,也说出了一些忧虑。B.材料二中作者的瓯江经历可以说是梅源梯田之行的有益补充,看得出作者的一些文学态度。C.材料一最后说作者隐藏了心中的惊奇,间接说明他性格趋于内向,喜欢感受,不喜欢表达。D.材料一第一段“现在梯田的景色比较‘惨’”中“惨”字所加的引号起强调作用。5.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运用了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大量使用整句,语言尤为清丽。B.作者擅长运用动词,“掖、粘、漾……”的运用准确生动,含义丰富,给人身临其境之感。C.作者对梅源梯田春夏秋冬四季的描写属于赋的手法,赋源于屈原的《离骚》,广为后人使用。D.材料一是一篇游记散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移步换景,不急不慢,张弛有度。6.理解下列语句中的词语。

(1)繁华褪尽,梯田裸露出本来的色彩。

繁华:

(2)正是耙田栽秧的季节,梯田却时常躲藏在云端里。

躲藏:

7.材料一中几次出现“最美”一词,仔细阅读你会发现材料所说的“美”颇有层次。请结合两则材料进行具体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吏,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节选自《孔雀东南飞》)8.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仕宦于台阁B.亦自缢于庭树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D.何言复来还9.下列各项中对有关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红罗复斗帐”中“斗帐”,帐子像倒置的斗的样子,所以称为“斗帐”;“箱帘六七十”中的“帘”同“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B.“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中的“纨素”,洁白精致的绢;珰,耳坠。“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中的“床”这里指供人睡卧的器具。C.“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中的“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祭织女以乞巧。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十九为下九,这一天,妇女常置酒欢聚,嬉戏娱乐。D.“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人定”十二时辰之一,即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10.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部分兰芝的诉苦,表现了她对仲卿的信赖,也交代了矛盾冲突的背景。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的话别,反映了仲卿的无能、兰芝的软弱。B.第2段写兰芝诉苦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反映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故事的悲剧性蓄势,有利于激起读者对兰芝的同情。C.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装”,又用铺陈手法表现了兰芝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突出以兰芝的“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铺垫。D.刘兰芝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面对封建家庭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11.把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12.根据文本焦母所述的内容,请简要概括焦母驱遣刘兰芝的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画松元稹张璪①画古松,往往得神骨。翠帚扫春风,枯龙戛②寒月。流传③画师辈,奇态尽埋没。纤枝无萧洒,顽干空突兀。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④。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注]①张璪:唐代画家,工画树石山水。②戛:敲击。③流传:流俗,平庸。④烟霄质:指松树高凌云霄烟霞的气质。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璪画中的古松翠绿的树枝和盘曲的枯干形态各异,神韵不一,但都能体现松树的风骨。B.诗人由张璪的画联想到世俗画师,认为他们的画埋没了松树的气度,继而引出下文的感慨。C.诗歌三、四两句和七、八两句相呼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凸显了张璪画松的独特之处。D.最后两句收束全篇诗意,以去淅阳山看松结尾,传达出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14.本诗通过谈画松,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绘画主张?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中,作者用古今两种不同的从师态度进行对比,进而指出从师与不从师产生了这样反差极大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在开篇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将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得出“____________”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最终取得了“____________”的成效。

四、语言文字运用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代表新诗创始期最高成就的是创造社的主将、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五四”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加深,面对________的现实,在________中因不满现状而陷入苦闷的广大青年,迫切寻找激情喷发的方式表达个性解放的要求。针对当时诗坛________的现状,他们冲破世俗的束缚,创作出大量________的诗作,令沉闷许久的诗苑清风骤起,形成独有的浪漫主义诗风。A.风雨交加

峥嵘岁月

抱残守缺

惊世骇俗B.风雨如晦

蹉跎岁月

墨守成规

愤世嫉俗C.风雨交加

蹉跎岁月

抱残守缺

愤世嫉俗D.风雨如晦

峥嵘岁月

墨守成规

惊世骇俗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华民族向来就有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开展对外援助70年来,中国始终本着以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受到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印度洋海啸、西非埃博拉疫情、尼泊尔特大地震等诸多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突发事件中,中国总是真诚地向这些国家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A.中国始终本着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受到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威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B.中国始终本着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受到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C.中国始终本着以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受到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威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D.中国始终以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受到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1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小王对评论家老张说:“奉上近作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纰缪甚多,敬请斧正。”B.小张走进银行营业厅办业务,大堂经理走过来,热情对小张说:“感谢您的惠顾!”C.某报社记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