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隋书地理志》补考
《隋唐地理志》第三卷是五代编年史的一部分。名为《隋书地理志》,实际上涉及的內容,上至晋宋,下逮周隋。它“承南北豆分之滥觴,综州郡瓦合之棼绪,千移百变,巧算难明,”一、因为形状相似,请参考以下内容1.激励书为评价统计本褒城开皇初曰褒內。仁寿九年因失印更给,改名焉“仁寿”是隋文帝第二个年号,共四年,不可能有九年。九年当是元年之讹。九、元形似,故误。《元和郡县志》于褒城县下云:“本汉褒中……隋开皇元年以避庙讳改为褒內县,仁寿元年,改为褒城。”(卷二二)《太平宋宇记》亦云:“仁寿元年改为褒城。”(卷一三三)《舆地广记》更云:“仁寿元年因失印更给,改曰褒城。”(卷三二)是诸书皆不误,独此《隋书地理志》误作九年。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早已指出:“各本作九年,误。今订。”(卷二)但新标点本仍作九年,殊误。当改九年为元年。2.南地“形”与“一”汶川后周置汝山郡,开皇初郡废。各本《隋书》皆作“后周置汝山郡”,惟汲本,仿汲本作“后周置汶山郡”。然汶山郡是,汝山郡误也。《元和郡县志》汶川县下有云:“于县置汶山郡。”(卷三二)《太平寰宇记》亦云:“后周武帝……置汶山郡。”(卷七八)《通典》(卷一七六),《舆地广记》(卷三〇)皆云后周置汶山郡,不误。此《隋书地理志》部分版本误作汝山郡,盖汝、汶形似而误也。《元和郡县志》云:“汶山即岷山。”(卷三二)《元丰九域志》于汶川县下云:“有玉垒山、汶山。”(卷七)由此可见,汶山郡之得名当与汶山亦即岷山有关,又何汝山之有?此当改汝山郡为汶山郡无疑。3.《隋书》卷四七《模型二山传》载云內有纯眞山、白登山、武周山。此“纯眞山”当是“纥眞山”之讹。《元和郡县志》于云中县下云:“纥眞山,在县东三十里。虏语纥眞,汉言三十里。其山夏积雪霜。”(卷一四)《太平寰宇记》同,惟三十里作十里(卷四九)。《初学记》云:“方山又曰纥眞山,夏积雪,鸟雀死者一日千数。”(卷八)《太平御览》引《冀州图经》云:“纥眞山在城东北,登之望桑乾代郡数百里內宛然。”又引《郡国志》云:“望之数百里內夏恆积雪,故彼人语曰:‘纥眞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又引神泉人歌曰;‘纥眞山头有神丹(丹,《太平寰宇记》卷五一引作“井”,是。)入地千尺绝骨冷。’是山北十里有白登山。”(卷四五)《嘉庆重修一统志》亦作纥眞山,其引《隋书地理志》作云內县“有纥眞山”,不误(卷一四六)。据上述各书所记,当作纥眞山无疑。纥、纯形似,而易致误。此《隋书地理志》因字形相似而误者,还有譙郡临渙县下“白掸”误作“白椫”,淯阳郡方城县下“叶县”误作“业县”,武安郡永年县下“广年”误作“广平”,东海郡沭阳县下“僮阳郡”误作“潼阳郡”,下邳郡淮阳县下“角城”误作“甬城”,淮南郡下“开皇元年”误作“开皇九年”,沔阳郡甑山县下“汊川郡”误作“汶川郡”,熙平郡连山县下“广惠”误作“广德”等等,共有十几例。二、错误的例子是正义、音韵同义和由来1.《隋书地理志》载富川旧置临贺、乐梁二郡。平陈,幷废,置贺州。大业初州废,又置临贺、绥越、蕩山三县入焉。此“又置临贺、绥越、蕩山三县入焉”不通。从来只有废入之说,无有置入之称。一县废入另一县,这是历代郡县建置中的常事,但置立一县入另一县,非所闻也。当是“又废临贺、绥越、蕩山三县入焉。”置与废,义正相反。此二字于《隋书地理志》中屡见不鲜,钞刻书籍者或不愼而误也。《元和郡县志》云:“大业二年省临贺县入富川县。”又云:“蕩山,大业二年省。”(卷三七)《舆地广记》亦云:“大业初州废,省临贺入富川。”(卷三六)《读史方舆纪要》云绥越县“隋省入富川”(卷一O七)。据此,临贺、绥越、蕩山三县确于大业初废入富川县,当改“置”为“废”无疑。校宋本《太平寰宇记》(红杏山房藏版)贺州总序校勘引《隋书地理志》时作“又废临贺、绥越、蕩山三县入富川”(卷一六一)。其所见本不誤。2.《汉书地理志》河郡卷一,第20页安昌旧曰州县,置武德郡。开皇初郡废,十八年县改为邢丘,大业初改名安昌,又废怀县入焉。旧有平高县,后齐废。此“旧有平高县”之“高”,当作“皋”。《汉书地理志》河內郡有平皋县。应劭曰:“邢侯自襄国徙此。当齐桓公时,卫人伐邢,邢迁于夷仪,其地属晋,号曰邢丘。以其在河之皋,处势平夷,故曰平皋。”(卷二八上)《晋书地理志》(卷一四)、《魏书地形志》(卷一O六上)亦作“平皋”。《水经济水注》云:“(济水)东逕平皋城南。”(卷七)《元和郡县志》(卷一六)、《太平寰宇记》(卷五三)、《舆地广记》(卷一一)均作“平皋”。此当作平皋无疑。高、皋音同,故误。3.《隋书地理志》载沁水旧置广宁郡。后齐郡废,县改为永宁,开皇十八年改焉。《元和郡县志》于沁水县下云:“后魏庄帝于此置泰宁郡及东永安县,高齐省郡而县存。”(卷一五)《太平寰宇记》同(卷四四)。《通典》亦于沁水县下云:“后魏泰宁郡”(卷一七九)。《魏书地形志》云:“泰宁郡,孝昌中置。”该郡领县有东永安、西河、西濩泽、高延四县(卷一O六上)。与《元和郡县志》等所记甚合。则此“旧置广宁郡”当是“旧置泰宁郡”之误。广宁郡,《隋书地理志》已载于河內郡修武县下.此不当复出。泰宁、广宁,因名似而误也。又,此但云“县改为永宁”,改何县为永宁?志文不明。据上《元和郡县志》等所述,知后魏曾于此置东永安县,后齐当是改东永安为永宁县,开皇十八年又改为沁水也。故此沁水县下当云:“旧置泰宁郡及东永安县。后齐郡废,县改为永宁,开皇十八年改焉。”通检《隋书地理志》,因地名相似而误者,还有临邛郡下“临溪县”误作“蒲溪县”,长平郡濩泽县下“濩泽水”误作“濩泽山”,鲁郡博城县下“鉅平县”误作“博平县”,弋阳郡下“定城县”误作“定远县”。另外,因郡、县同名而误者,亦可列入此类。如淮阳郡宛丘县下“南阳县”误作“南阳郡”,河东郡芮城县下“永乐县”误作“永乐郡”等等。三、脱文本示例1.新所据:“开皇初改浚陵,为项城县。”卷二项城东魏置扬州及丹阳郡、秣陵县,……开皇初改秣陵为项县。此条明说项城县之沿革,文未却云“开皇初改秣陵为项县”。项下脫“城”字明矣。《元和郡县志》云:“项城县,古项县、项子国。……隋文帝项县加城字,属陈州。”(卷八)《太平寰宇记》同(卷一O)。《舆地广记》云:“开皇初改秣陵为项城县。”(卷九)诸书所记,足证《隋书地理志》确脫“城”字,当补。2.是川县改通川通川梁曰石城,置东关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置通川郡。观通川县下志文,何时改通川不明,此必有脫误。据《太平寰宇记》云:“隋开皇十八年又改为通川县。以地带四达,故曰通川。”(卷一三七)此当于“开皇初郡废”下补“十八年改曰通川”七字。3.“旧曰西析阳郡”,即在县郡,新郡里又置析阳,又在县郡,且又置长郡內乡旧曰西淅阳郡,西魏改曰內乡。后周废郡,幷淅川、石人二县入焉。按《魏书地形志》无西淅阳郡,惟析州有析阳郡,领西析阳、东析阳二县(卷一〇六下)。《元和郡县志》于內乡县下云:“后魏于此置析阳郡,废帝改为中乡县。隋开皇三年以避庙讳改为內乡。”(卷二一)《太平寰宇记》又云:“后魏孝文于此置析阳郡,理西析阳。废帝改为中乡县,隋开皇中避庙讳改为內乡。”(卷一四二)《旧唐书地理志》同(卷三九)。由此可知,“旧曰西析阳郡”一句,郡前脫“幷置析阳”四字,当作“旧曰西析阳幷置析阳郡”。此四字不补,不但西淅郡陽无可稽查,而且上下连读,会使人误为西魏是改西淅阳郡为內乡县。补四字后,不但志文与史实相符,而且上下文怡然理顺。此四字必补。《隋书地理志》因脫文而造成文义乖舛、上下不通之处甚多,除上述三例外,还有:京兆郡渭南县下脫渭南县何时置立之文,雕阴郡儒林县下脫“旧曰圁阴”四字;张掖郡删丹县下“大业改为删丹”,大业下脫“初”字;西城郡金川县下脫“开皇初复改吉安为西城”一句;汉阳郡长道县下脫长道郡建置沿革;巴西郡南充县下“置宕渠郡”,当作“置南宕渠郡”,脫“南”字;眉山郡夹江县下“开皇三年置”,当作“开皇十三年置”,脫“十”字;平原郡平昌县下“后魏置东安郡”,是“后魏置东安德郡”之误,脫“德”字;汲郡黎阳县下“后置黎州”是“后周置黎州”之误,脫“周”字;河內郡河內县下“有太行”,当作“有太行山”,脫“山”字;河內郡王屋县下“后又置西怀州”,误为“后又置怀州”,脫“西”字;河內郡修武县下“后魏置北修武”,脫“北”字,误为“后魏置修武”;文昌郡昌宁县下“幷內阳郡”,脫“置”字,当作“幷置內阳郡”;雁门郡崞县下“寄山城”,脫“治”字,当作“寄治山城”;赵郡平棘县下宋子县后齐废,大业初又废,盖因脫“开皇初复”四字而使全文不通。如此等等,为数实在不少,恕不全部臚列。四、谢文示例1.南县郡靑石旧曰晋兴,西魏改名焉,又置怀化郡。开皇初郡废。长江旧曰巴兴,西魏改名焉,又置怀化郡。开皇初郡废。据《南齐书州郡志》:东遂宁郡领巴兴、小汉、晋兴、德阳四县,郡治巴兴(卷一五)。又龚春煦著《四川郡县志》云西魏怀化郡领县有二:一为长江,一为始兴,郡治长江(卷四)。长江,此《隋书地理志》记载甚明;始兴,据《元和郡县志》(卷三三)、《太平寰宇记》(卷八七)、《通典》(卷一七六)等云:西魏改晋兴为始兴,开皇十八年又改为靑石,则始兴即靑石。按《隋书地理志》通例,此怀化郡但书于郡治长江县下即可,靑石县下不当复载。故靑石县下志文当作:“旧曰晋兴,西魏改名始兴,开皇十八年改为靑石。”而“又置怀化郡,开皇初郡废”十字则衍,当删。2.旧置根郡2所置盱眙旧魏置盱眙郡。陈置北谯州,寻省。开皇初郡废,又幷考城、直瀆、阳城三县入。《晋书地理志》云:“义熙七年,……以盱眙立盱眙郡,统考城、直瀆、阳城三县。”(卷一五)《宋书州郡志》云盱眙郡为晋安帝立(卷三五)。《通典》(卷一八一)、《太平寰宇记》(卷一六)、《舆地志》(见淸王谟辑《汉唐地理书钞》中华书局影印本一九四页)皆云晋义熙中置盱眙郡。据此,晋立盱眙郡至确,此郡非后魏所置。《隋书地理志》例,凡晋、宋等所立郡县,皆云“旧置”。故此盱眙县下当云“旧置盱眙郡”。“魏”字衍,当删。3.浮光山相关志文衍文乐安有弋阳山、浮光山、金山、锡山。《水经淮水注》云:“淮水又东逕浮光山北,亦曰扶光山,即弋阳山也。”(卷三〇)《元和郡县志》(卷九)、《太平寰宇记》(卷一二七)亦云浮光山即弋阳山,此一山二名也。志文只记一名即可,不应复载。或后人于侧旁作注,遂衍入正文。当删一,存一。衍文在《隋书地理志》中虽不多见,但也有好几例。如弘化郡华池县下衍“又西魏置蔚州,后周废”九字;枹罕郡龙支县下“后魏曰北金城”,“北”字衍;河南郡宜阳县下“又复后魏置南渑池县”,“复”字衍;襄城郡下“东魏置北荆州,后周改曰和州”十二字衍,“开皇初改为伊州”当改为“开皇初自陆浑移伊州于此”;安乐郡下“开皇十六年州废”,“十”字衍;弋阳郡固始县下已云后齐改名固始,下又云改名固始,亦属衍文。五、返回文本1.第三,秦平为“平秦”雍后魏置秦平郡,西魏改为歧山郡,开皇三年郡废。秦平郡,《魏书地形志》作“平秦郡”,领雍、周城、横水三县(卷一〇六下)。则秦平为平秦之倒误也。《魏书肖宝夤传》云:“朝廷喜(周)伯度立义之功,授抚军将军、泾州剌史、平秦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戶。”(卷五九)《北齐书归彥传》亦云:“天保元年,封平秦王。”(卷一四)同书2.远安县,即在县,改高安,置桥之空,县曰远安。卷一,第20页远安旧曰高安,置汶阳郡。又周改县曰安远。开皇七年郡废。“又周改县曰安远”一句,“又”当作“后”,“安远”当作“远安”。据《太平寰宇记》:“后周明帝武成元年改高安为远安县。”(卷一四七)《旧唐书地理志》(卷三九)、《舆地广记》(卷二七)《元丰九域志》(卷六)所记相同,均作“远安”。且《元丰九域志》于远安县下云:“有远安山、沮水。”则远安县之得名当与远安山有关。元孛兰胯等著、赵万里校辑《元一统志》引《隋书地理志》云:“远安,旧曰高安,置汶阳郡。后周改县曰远安,开皇七年郡废。”(卷三,引自《大元一统志》卷四七三峽州路)可见元代孛兰肹等所见《隋书地理志》不误。此“安远”亦是“远安”之倒誤,当乙正。3.时间顺序叙述蕲春旧曰蕲阳,梁改曰蕲水,后齐改曰齐昌,置齐昌郡。开皇十八年改为蕲春,开皇初郡废。按《隋书地理志》例,当依时间顺序叙述郡县沿革。此先云“开皇十八年改为蕲春”,后云“开皇初郡废”,不合志例。当改为“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为蕲春。”倒误之文,除上述三例外,《隋书地理志》中还有蜀郡下“后周置总管府”误倒于“开皇初废”四字之后,蜀郡九陇县下“仁寿初置濛州”六字误置于“开皇初……”之前,巴陵郡华容县下“旧曰南安”误倒为“旧曰安南”等。六、州和地区的建立废除属于年龄和朝代1.霍州之废即在东南角霍山梁置霍州及岳安郡、岳安县。后齐州废,开皇初郡废,县改名焉。霍州之置废,据《太平寰宇记》云:“梁天监二年置州,大象元年废州。”(卷一二九)则霍州之废当在后周而不在后齐。《陈书宣帝纪》云:“(太建五年十二月)壬午,任忠克霍州城。”太建十一年十一月“辛亥,霍州又陷。”(卷五)此一得一失,时隔六年。太建五年时霍州原属北齐,至太建九年,亦即北齐幼主高恆承光元年和高绍义武平元年,北齐已亡于后周,故太建十一年霍州失陷,则是陷于后周也。霍州于北齐灭亡之前未废,故“后齐州废”之说不能成立,当依《太平寰宇记》所云作“后周州废”。2.《汉纪六添加纪封德后魏置,又立芳州,有深泉郡。各本《隋书》皆作“后魏置”,惟汲本、仿汲本作“后周置”。然考诸《周书》、《元和郡县志》及《太平寰宇记》,当以“后周置”为是。《周书武帝纪》云:“(建德六年)六月……于河川鸡鸣防置旭州,甘松防置芳州,广川防置弘州。”(卷六)《元和郡县志》亦云:“秦汉及魏晋皆诸羌所居,至后魏吐谷浑侵据焉。周明帝武成中西逐诸戎,始有其地,乃于三交口筑城置甘松防。武帝建德中改为芳州。”(卷三九)《太平寰宇记》同(卷一五五)。是后魏幷无此地,焉能置郡立县?故“后周置”是,“后魏置”误也。3.《周书》“州总管”,武帝时在研发,及在成州之置废梁置梁州,寻改曰南梁州。西魏改置东梁州,寻改为金州,置总管府。此云西魏置总管府,不确。总管一职,后周明帝武成元年始设。《周书明帝纪》:“武成元年春正月己酉……初改都督诸州军事为总管。”(卷四)《通典》在叙述都督一职时说:“后周改都督诸军事为总管,则总管为都督之任矣。”(卷三二)《文献通考》亦云:“魏黃初始置都督诸州军事,后周改都督诸军事为总管。”(卷五九)由此可见,西魏时只有都督而无总管,当然也不会有总管府。虽然,“周改都督为总管,义则一也。”(《十七史商榷》卷六八)但见诸史书,则应分明,不可含混。西魏时为都督,即书都督;后周时为总管,即书总管。此金州置总管为后周时事,故“置总管府”前当加“后周”二字。《周书贺若敦传》云:“魏废帝二年,拜右卫将军……寻出为金州都督、七州诸军事、金州剌史。……保定二年,拜工部中大夫,寻出为金州总管、七州诸军事、金州剌史。”(卷二八)此《周书》笔法严谨,于西魏时书“金州都督”,于后周时书“金州总管”,则后周置金州总管府明矣!《隋书地理志》州郡县和总管府之置(废)属年代或朝代误书者甚多,或编史者于史实未加精细审覈而误编入书,或后世钞写者笔誤所致,一时也难详究。除上述三例外,州之误书者还有临邛郡下“仁寿四年置雅州”误为“旧置雅州”;河池郡下南歧州西魏改为凤州,误作“后周改曰凤州”;义阳郡下“旧置司州”,误为“齐置司州”。郡之误书者有资阳郡普慈县下“梁置普慈郡”误为“后周置郡”;长平郡丹川县下“后魏置高都、长平二郡”,误为“后齐置”;丹阳郡江宁县下“旧置丹阳郡”,误为“梁置丹阳郡”。县之置属年代误书者更多,如顺政郡长举县“后魏置”误作“西魏置”,汶山郡交川县“后周置”误作“开皇初置”,巴东郡梁山县“后周置”误作“西魏置”,巴东郡盛山县“后周改为永宁”误作“西魏改为永宁”,绛郡曲沃县“后魏置”误作“后周置”,河间郡长芦县“后周置县”误作“开皇初置”等等。总管府误书者除上述西城郡下的金州总管府外,还有延安郡下的延州总管府、义城郡下的利州总管府、襄阳郡下的襄州总管府、安陆郡下的安州总管府,共五条。七、错误配置这不是原来《隋书》的错误,是新标点本误点所致。茲就所发现的两类举例如下:1.设立总管府,兼置大省旧置益州,开皇初废。后周置总管府。开皇二年,置西南道行臺省,三年,复置总管府,大业元年府废。此将“旧置益州,开皇初废”点作一句,误。因开皇初无废益州之事。《隋书文帝纪》云:“(开皇)元年九月……以越王秀为益州总管。”《隋书庶人秀传》亦云:“开皇元年,立为越王。未几,徙封于蜀,拜柱国、益州剌史、总管,二十四州诸军事。”(卷四五)是开皇元年益州及总管府皆未废。《隋书文帝纪》又云:“二年……置西南道行臺尙书省于益州,以蜀王秀为尙书令。”则开皇二年益州仍有,而行臺省却代替了总管府。所云“开皇初废”者,非废益州,乃开皇二年废总管府而代之以行臺省也。总管一职,后周明帝武成元年始设,主管军事。“行壹省,则有尙书令、仆射。兵部、度支。”(《隋书百官志》卷二八)旣有兵部,军事当然是其份內之事。故行臺省立而总管府可废,情理中事也。这类事例,幷非益州一地独有,此《隋书地理志》于河南郡下即云:“(开皇)二年废总管,置河南道行臺省。”太原郡下亦云:“开皇二年置河北道行臺省,九年改为总管府。”此皆总管府、行臺省互代之证。而蜀郡下所云“三年,复置总管府”者,亦即总管府又代行臺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活动舞蹈老师合同范本
- 住建部 房屋合同范本
- 酿酒作坊出售合同范本
- 运送车辆服务合同范本
-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怎么写10篇
- 植物综合题目大全及答案
- 直面困境申论题目及答案
- 零售策略市场分析研究
- 婚庆活动方案
- 环境监测行业智能化转型路径与2025年数据质量控制要点报告
- 华晨宝马大东厂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项目环评报告
- 青海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出炉:医学和法学就业率最高
-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第三版)
- GB/T 328.13-2007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13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尺寸稳定性
- 茶叶实践报告3篇
- 西门子低压电器快速选型手册
- 养羊与羊病防治技术课件
-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2课时 地球的结构》教学课件
- Q∕SY 05129-2017 输油气站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配置管理规范
- 企业微信私域流量运营方案
- 中职学校《机械基础》第二学期全套电子教案(含教学进度计划)(配套教材:高教版中职统编)云天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