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不陋诗豪真豪-刘禹锡《陋室铭》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陋室不陋诗豪真豪-刘禹锡《陋室铭》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陋室不陋诗豪真豪-刘禹锡《陋室铭》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陋室不陋诗豪真豪-刘禹锡《陋室铭》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陋室不陋诗豪真豪-刘禹锡《陋室铭》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陋室不陋,诗豪真豪——刘禹锡《陋室铭》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陋室不陋,诗豪真豪——刘禹锡《陋室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2.走进作者的人生,感受作者豪迈大气的生命意志。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这两个版本的《陋室铭》的改编,一个曲调是高昂慷慨的,一个却是低沉阴郁的,你认为哪一个版本才是刘禹锡心中的《陋室铭》呢?今天这节语文课,让我们一起到《陋室铭》中去找寻答案吧!

二、初读陋室览其意

(一)文贵在读,读好才能领悟其中蕴涵的道理。朗读《陋室铭》,注意重音以及句子的停顿,读出节奏感。(范读+齐读)

(二)陋室,字面意思来看,就是简陋,狭窄的屋子。此间陋室陋在何处?从文中找到答案。

示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满地,杂草丛生,表现出陋室偏僻荒凉、人迹罕至的环境,还原了陋室本身之陋。

三、细读陋室品其馨

(一)身处陋室,却不以为陋,这是源于刘禹锡的“德馨”。那么就让我们来拜访一下刘禹锡,跟随刘禹锡走入陋室深处,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用“我仿佛看到了——(画面)”来作为开头。

示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我仿佛看到了草色青翠、绿意盎然的画面,“青”和“绿”二字,给人有雅趣可赏的明亮感觉,突出环境之幽静,主人心境之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我仿佛看到了刘禹锡在陋室里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谈笑风生,这是多么快乐啊。所来者均为文人雅士,志同道合的朋友,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可见刘禹锡也是饱学之士,学识渊博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我仿佛看到了刘禹锡正在陋室里弹琴,阅读佛经,何等悠闲,何等高雅。

(二)那么刘禹锡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这篇文章呢?有同学知道吗,谁来说一说。

《陋室铭》的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官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和州县令见刘禹锡是被贬下来的官员,就故意刁难。让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怨言,便写一幅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又把刘禹锡从城南门迁到城北门,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写:“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再次把他调到县城中的一间房子中。面对这位势利的县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

千百年后那位势利眼的狗官已化为尘土,而这篇铭文则成为“天下第一铭”名垂千古。

就是在知县小人得志、“官大一级压死人”的欺人过甚、步步紧逼的刁难中,刘禹锡写下这篇文章。当和州知县得知刘禹锡写《陋室铭》一事,气的七窍生烟,于是怒气冲冲前来兴师问罪,看见刘禹锡正在陋室里悠然自得地弹琴,于是就有了一番对话,让我们描写一下两个人的对话。

活动:当一回刘禹锡。

示例:

知县: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

刘禹锡(平静地笑道):苔痕浓淡上阶梯,草色青葱入帘里,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

知县: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

我(______地笑道):

知县: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我(________地笑道):

……

他的陋室铭不仅是对他人的抗争,更是对自我的激赏。他要让这地方,这天下记住他的什么呢?

明确:毫不妥协的铮铮傲骨。(傲岸)

刘禹锡将《陋室铭》写好后,还请唐朝大书法家柳公权书写铭文刻在石碑之上,立在斗室门前。看到这81个字,这个势利的知县十分生气,拂袖而去。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刘禹锡,面对知县拂袖而去的背影,你要把陋室铭读给知县听,读出一腔激愤,读出一身傲骨——齐读《陋室铭》。

(二)通过解读,刘禹锡的形象在我们面前逐渐清晰起来,他在简陋的环境中,自得其乐,安适达观;面对知县的折辱,他毫不妥协,铮铮傲骨,确实是高士风范无误。刘禹锡要借陋室表达怎样的志趣呢?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明确:刘禹锡借用“陋室”表明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手法:托物言志。(概念:通过对客观物品的描写和叙述,间接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情感等,如《爱莲说》。)

四、联读梦得识其心

(一)刘禹锡为什么能做到安贫乐道、高洁傲岸?要想从“片言”中明白“百意”,我们还要去更加深入地了解刘禹锡,做到知人论世。我们再来回溯刘禹锡的相关诗文和生平。

(二)思考探究,这三首诗所体现的刘禹锡的人生态度以及精神品质,和《陋室铭》有没有彼此呼应的地方?不管是《陋室铭》还是这三首诗,都集中体现了刘禹锡个性中的哪一点呢?

提示:豁达乐观,从“我言秋日胜春朝”、身处陋室积极的心境等可以看出。

对待权贵宁折不弯。结合《陋室铭背景》和桃花诗。

坚持自我。“我言”“刘郎”“惟吾德馨”,都极为强调自我的存在感。

而这些都集中体现了刘禹锡的“豪”(大气豪迈),“豪”是他的精神内核,也是他的精神底色。恰如白居易所言:“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小结:

跌入低谷,逢秋不悲

这是刘禹锡的“豪”,独树一帜,乐观昂扬;

面对权贵,不卑不亢

这是刘禹锡的“豪”,至情至性,铁骨铮铮;

身处陋室,不以为意

这是刘禹锡的“豪”,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三)透过刘禹锡的诗文,我们触摸到了刘禹锡豪迈大气的精神脉搏。大家自由读这两段文字,此时此刻,你有怎样的感受?

读《陋室铭》,读刘禹锡的诗,感觉就一个字:爽!好一个爽字了得。刘禹锡,大家评论,一个典型的:摧不跨、压不倒、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他一辈子快意恩仇,快意心情,活得坦坦荡荡,光明磊落,恣肆汪洋。他跟柳宗元一样倒霉,但他的人生,没有《江雪》的那样的肃穆与寒冷,我们只感觉豪情万丈啊!

刘禹锡的豪情,让他抵挡了冷峻现实的风刀霜剑,始终以一颗明媚的心对待宦海沉浮。将自己放置在自得其乐的情境之中,坚决朝向,永不放弃。走着走着,柳暗花明;走着走着,独占鳌头,风景别样。我们的刘郎以“笃志”寿终正寝,给他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示例: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可潦倒。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陋室铭》的产生距今已经一千多年了,但刘禹锡那种豪迈大气的、昂扬向上的生命意志却始终关照着我们。二十三年的贬谪浮沉,刘禹锡这一生可以被放逐,但从未放逐过自己。他活出了快意的人生,是当之无愧的诗豪!这份豪气在诗中,在文中,更在他的生命中,汇聚成了一种不能被时间磨灭的灵魂美。也希望大家不论处在何种环境和状态之中,也能够以一种豪气果敢去跨越人生的诸多磨难。

附:

刘禹锡助读资料——刘禹锡的生平及诗歌

刘禹锡19岁游学洛阳,少年成名,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其后十多年春风得意,位极人臣。为苍生社稷福祉,参与了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三十四岁,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朗州,此后开始了二十多年的颠沛生活。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写作背景】“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朗州当司马,回京城遥遥无期,而且此时妻子不幸去世。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译文】

长安道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

玄都观里栽种着许多株桃树,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

诗人以桃千树隐喻充斥朝中暂时得势的奸佞小人,刘郎是刘禹锡的自称。

【写作背景】

被贬朗州十年后,刘禹锡才被朝廷召回京师,漫长的远放生涯并未改变诗人的初衷。是年春天,他借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一事,写下了对权贵们的辛辣讽刺和无情嘲弄,结果又因“语涉讥刺”而再度遭到远放,被贬谪为连州刺史,之后又被贬和州、夔州等地。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序文:因再题二十八字(指《再游玄都观》),以俟后游。

【译文】

玄都观偌大庭院中有一半长满了青苔,原盛开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有菜花在开放。

先前那些种桃的道士都哪里去了呢?前次因题诗而被贬出长安的我——刘禹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