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江苏高考语文模拟题(含答案)1.“要想骨骼健康,就得补钙”,这已经成为深入人心的观念。然而,许多人错误地将补钙作为一生的计划。殊不知,一味地补钙并不能让骨骼吸收和留住钙。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B.节日临近,商家打折促销,标有三折、四折、甚至五折的减价标牌随处可见。平日里价格不菲的商品此时显得格外诱人。3.下列句子都属于通感修辞方法的一组是()(3分)B.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就像梵婀玲演奏的名曲一样。4.我站在这位于雨林第三群落的空中走廊上,看到谷两旁有望不断的古树,有数不清的佳木,有看不尽的名杉。在这样的仙境中,我不禁产生了“偶然临险地,不信在人间”的感觉!(最恰当的衔接句为B)耳畔有幽禽唱合,婉转清扬……④我偶尔能够从雨林树冠的缝隙中看到一些金色的光束,就像探照灯一样照射下来。⑤山谷里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水声叮叮咚咚。⑥我低头往下看,可以看到雨林中第二层树林的树木,尽收眼底。5.C这是王君的墓志铭,介绍了他的生平经历。他好读书,但是因为没有资本,所以不能自己出人头地。后来他借助了一些贵人的声势,但是这些贵人都喜欢软媚的人,不喜欢有才华的人,所以一见面就拒绝了他。后来他参加科举考试,虽然没有考中,但是他的才华得到了认可,被金吾李将军看中,成为了他的卫胄曹参军,并且尽用他的言辞。后来他随将军迁到凤翔,担任大理评事等职务,对民众进行监察,有所作为。但是他在任职一年后,因为某些原因不再快乐,最终带着妻子去了南山,过着隐居的生活。他的妻子是一位处士,高女,也是一个奇特的人物。君曰:“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合意的女子,只有这位老翁的女儿符合我的要求。而且我听说她很聪明,不能错过。”于是他冒失地对媒妇说:“我考中了进士,已经被选中,只等官职。如果你能让老翁同意让我娶他的女儿,我会送你一百两黄金作为谢礼。”媒妇答应了他的请求,告诉老翁。老翁问:“你真的是个官员吗?拿出你的文书来让我看看。”君的计划已经走到了尽头,于是媒妇说:“不用着急,大人,不必怀疑我的诚信。我有一份粗略的文书,就像一个官员的告身,我把它藏在袖子里带来了。你可能不会想看,但请相信我。”她成功地实施了计划。老翁看到媒妇藏在袖子里的文书,信以为真,说:“好了,够了!”.他要把女儿嫁给王氏。(有删改)【注】①戾契:不循正常管道。②阿衡、太师:皆为古时官名。③告身:古代委任官职的文凭。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摄监察御史摄:代理.B.再怒去,发狂投江水再:再一次.C.唯此翁可人意可:适合.D.处士将嫁其女,惩曰惩:告诫.7.下列“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不以与凡子.A.有以君生平告者B.狂子不足以共事..C.吾以龃龉穷D.我袖以往..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因为自己没有财力,无法自食其力,所以他求助于那些官员和贵族,利用他们的声望和势力。(4分)(2)卢从史虽然掌握了昭义军队的军权,但是他的行为十分放纵,不遵守法律规定,想听听没有顾忌的大话。(4分)9.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奇人”王适的四件“奇事”。(4分)王适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曾经做过四件很出奇的事情。第一,他在考试中把卷子上的字写得非常小,以至于监考官无法检查他的答案。第二,他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背诵很多书籍。第三,他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写一篇文章,而且写得非常好。第四,他可以用自己的记忆力来记录很多事情,而不需要依赖纸笔。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青玉案曹组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注]①谩:徒然、空自。(1)请简要分析首句“碧山锦树明秋霁”的作用。(3分)答:首句“碧山锦树明秋霁”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展现出一种明亮、清晰的感觉,为整首词营造了一种清新、明亮的氛围。(2)请赏析“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4分)答:这句话描绘了诗人此时的心情,他孤独地在客栈里度过了这个夜晚。一声征雁引起了他的思绪,他看着半边残月,不禁流下了离别的泪水。(3)有人评价本词“情绪跌宕”,请结合诗句写出诗人心理变化的过程。(4分)答:诗人的心理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对景色的描绘,营造出明亮、清新的氛围;其次是回忆家乡,感到凄凉孤独;最后是听到征雁的声音,看到残月,引起了他的离别之情,流下了泪水。整个过程情绪跌宕,从明亮到凄凉再到悲伤。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女也不爽,▲。(《诗经·卫风·氓》)答:男儿有泪不轻弹。(2)▲,礼以行之。(《论语》)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君子淡以亲,▲(《庄子·山木》)答:亲以淡之。(4)▲,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答:工欲善其事。(5)青泥何盘盘,▲。(李白《蜀道难》)答:白日依山尽。(6)白头搔更短,▲。(杜甫《春望》)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7)▲,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杜牧《阿房宫赋》)答:秦时明月汉时关。(8)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答:草木知年岁。牡丹和梅花曾经是人们心中的国花,牡丹花朵大而艳丽,高贵而富态。相比之下,梅花的花朵更小,星星点点地开满在坚硬的干枝上,干枝曲折多姿,给人一种独傲之感。梅花开放的季节是在寒冷的时候,其他花朵都不敢开放,这也引起了诗人们的赞美——“梅花香自苦寒来”。从造型艺术的角度来看,形成美感的主要因素是整体构成。梅花之美主要来自于它多姿的体态。干枝与花朵的粗细对比使得老梅更加独具风采。梅花盛开或初吐花蕾时,没有绿叶的衬托,只有花朵和枝干构成点与线的二重唱。不同的艺术家从不同的视角揭示了梅花的美,正是因为这样,人们才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历代的诗人和画家都表现了梅花的美,梅花早已成为了中国人心中的高雅之宝。在故宫博物院,我曾经看到了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一幅册页梅花画,满纸只是淡墨点,几笔墨黑的线条穿插其中,表现了干枝,给人一种月下梅花或雾中观梅的整体感受。这与西方印象派的效果异曲同工。在地球日益缩小的今天,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谁也无法阻挡,梅花和腊梅的美妙将会在西方得到更多的关注。我第一次看到的梅园是无锡梅园,当时梅园被许多居民的白墙和明如镜的太湖所衬托,梅花的身段和花的色彩都显得特别醒目。中国传统绘画往往不涂背景,白色底纸上的梅花便尽现出它的体态之美。因此,梅花在园林中常常依靠素墙而种植。或者反其道而行之,种在假山洞口等深暗背景前,花开时明如观火。有这样三位画家:一位画家认为绘画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另一位画家则认为绘画是一种生命的游戏,可以让人感受到心灵之美,不需要太过严肃;第三位画家则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画画就像散步和工作一样。这三位画家的不同观点和态度,引发了我们对于艺术的思考。题目:艺术的态度与风格艺术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创造性活动,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态度和风格。这三位画家的不同观点和态度,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第一位画家认为绘画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他的态度非常认真,对于艺术的追求十分执着。他的作品可能会更加精细和深入,但是他也可能会因为追求完美而陷入僵局。第二位画家则认为绘画是一种生命的游戏,可以让人感受到心灵之美,不需要太过严肃。他的态度轻松而自由,对于艺术的追求更加随意和自然。他可能会创造出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活力的作品,但是也可能因为不够认真而缺乏深度和内涵。第三位画家则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画画就像散步和工作一样。他的态度平和而自在,对于艺术的追求更加随心所欲和自由。他可能会创造出更加自然和奔放的作品,但是也可能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而缺乏重点和结构。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态度和风格,这是艺术的魅力所在。我们应该尊重每个艺术家的选择和追求,欣赏他们的作品,感受到艺术的多彩和丰富。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三位画家的不同态度和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之路,创造出更加独特和有价值的作品。主题,还包括所有相关的细节和内容,强调全面性;“贯串”:只强调主题和相关内容的联系,不强调全面性。根据句意“这篇文章贯串了整个历史事件的始末”,强调的是全面性,应选C项“贯穿”。2.【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词语搭配的掌握。根据常识和语境可知,应选B项“掌握技能”。3.【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语境的理解和对词语含义的掌握。根据语境可知,该句意为“他们的研究成果是有价值的,但并不是完美的”。选项A、B、C都过于绝对,与语境不符。选项D“有限的”与语境相符,应选D。4.【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掌握和对语境的理解。根据语境可知,该句意为“这个方案没有被完全实施,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选项A“改进”与语境相符,应选A。5.【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语境的理解和对词语含义的掌握。根据语境可知,该句意为“她的行为让人很不舒服,让人感到不自在”。选项A、B、D都与语境不符。选项C“不自在”与语境相符,应选C。二、阅读理解(20分)6.【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推理能力。根据文章可知,作者认为人们应该更加关注自然环境和人类文化的保护,而不是过分追求经济发展。选项B“重视自然环境和人类文化的保护”与文章观点相符,应选B。7.【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推理能力。根据文章可知,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关注自然环境和人类文化的保护,而不是过分追求经济发展。选项D“不应该过分追求经济发展”与文章观点相符,应选D。8.【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推理能力。根据文章可知,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关注自然环境和人类文化的保护,而不是过分追求经济发展。选项A“自然环境和人类文化的保护比经济发展更重要”与文章观点相符,应选A。9.【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推理能力。根据文章可知,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关注自然环境和人类文化的保护,而不是过分追求经济发展。选项C“应该平衡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与文章观点相符,应选C。10.【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推理能力。根据文章可知,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关注自然环境和人类文化的保护,而不是过分追求经济发展。选项B“人们应该更加注重自然环境和人类文化的保护”与文章观点相符,应选B。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25.【答案】1.城市样貌和文化遗址被忽视和破坏;2.内地人对民族文化缺乏兴趣;3.中国文化遗产被走私和腐败侵害。26.【答案】冯骥才认为文化保护需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要为后代留下文化遗产,因此应该从明天的角度看今天,做出长远的规划和措施。27.【答案】应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包括掐断走私和腐败的路径,提高普通民众和政府对文化遗产的重视,以及抢救中国文化等方面。同时,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防止被外国人侵害和掠夺。D项中的“当务之急的工作”改为“当务之急”,使句子更简洁明了;B项中的“甚至”可以改为“甚至包括”,使句子更准确表达。因此,正确答案为A。在修改语病时,要注意保持文章的逻辑连贯性和语言的简洁明了性,避免出现新的错误或造成歧义。6.【答案】B【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于文言词语多义性的理解。需要根据上下文以及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在这个句子中,“再”表示“又一次”的意思,因为前面提到了“一次”,所以“再”在这里就是表示“又一次”的意思。7.【答案】A【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于文言虚词的理解。需要根据上下文以及语法关系来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这个句子中,“而”表示转折的意思,连接前后两个矛盾的句子,表示前后的情况不一致。8.【答案】(1)王适被困于没有资格和地位之中,无法展示自己的才能,于是寻求公卿贵人的帮助,借助他们的声势。(2)卢从史担任昭义军节度使后,变得非常嚣张,轻视那些按规矩办事的人,想听一些没有顾忌的大话。【解析】这道题需要对文章进行改写,去除错误的格式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并对每个段落进行小幅度的改写。改写的目的是使文章表达更加清晰明了,语言表达更加准确、连贯、得体、鲜明、生动。【答案】王适不愿意参加科举考试,于是他去求助于公卿贵人,但被轻视。后来他参加了皇帝特诏的四科考试,但还是没有考上。他后来认识了李将军,但拒绝了卢从史的招揽。李将军对他越来越尊重,最终他被保奏为左金吾卫胄曹参军,后来随李将军到了凤翔,担任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观察判官,为老百姓做好事。【参考译文】王适热爱读书,但不愿随着一般人那样去应举考试。他去求助于公卿贵人,但却被轻视。于是,他参加了皇帝特诏的四科考试,但最终还是没有考上。后来,他认识了李将军,但拒绝了卢从史的招揽。李将军对他越来越尊重,最终他被保奏为左金吾卫胄曹参军。随着李将军到了凤翔,他担任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观察判官,为老百姓做好事。着写出了身处险境时的惶恐和不安,形容了心境的紧张和焦虑;③最后通过“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表达了突然听到救援之声,心情得到解脱和宽慰的感受。(3分)【解析】此词通过描写行旅中的险境和心情变化,运用了借景抒情、想象、虚写、对偶等手法。首先点明了秋雨后明丽的景色,但山路陡转,让人感到无路可走,形容了心境的紧张和焦虑。接着,通过“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表达了突然听到救援之声,心情得到解脱和宽慰的感受。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计算机硬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考核试卷
- 环保工程固废处理设施运行管理考核试卷
- 《S活动训练教程》课件
- 豆类批发商市场渠道管理优化与效率提升研究考核试卷
- 大学语文《醉翁亭记》课件
- 石材加工中的D打印技术应用考核试卷
- 2019-2025年消防设施操作员之消防设备中级技能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
- 猫猫萌宠知识培训课件
- 幼儿健康领域发展指南
- 同学聚会活动策划方案
- 连续蒸煮螺旋喂料器
- SYT 6680-2021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钻机和修井机出厂验收规范-PDF解密
- 2022年湖北省新高考化学试卷和答案解析
- 《化妆品稳定性试验规范》
- PPAP培训资料完整版-课件
- 9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
- 非专业航空安保培训课件
- 湖北省跨地区经营总分支机构增值税汇总申报纳税管理办法
- 村里安全隐患排查
- 合成生物学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 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2022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