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模仿说的批判_第1页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模仿说的批判_第2页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模仿说的批判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模仿说的批判

柏(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优雅。出身于名门望族,从小就展现出了极高的文学天赋和强烈的政治兴趣,受苏格拉底的深刻影响而终生致力于哲学事业。流传下来的著作主要有《理想国》《法律篇》等。亚里士多德(Aristole,公元前384—322年),古代希腊人,柏拉图的学生。其人精思博学,著述宏富,著作颇多,流传下来的主要有《形而上学》《诗学》《政治学》等。一、艺术的功用和两人对艺术模仿思想的态度柏拉图将西方诗学系统命名为“模仿理论”,以模仿理论来表征现实,进而表征艺术,以显示模仿就是我们从物质到精神生活的全部真实,这是柏拉图模仿理论的一个前提。在《理想国》第十卷中,柏拉图集中谈论了模仿理论。柏拉图的理想国不欢迎诗人,理由是诗人是:“模仿者”。苏格拉底用了一个很形象的三张床的譬喻说明了什么是模仿的问题。“世界上的床数不胜数,但是床之为床的理念只有一个。工匠依凭理念,造出床来,这就是模仿”柏拉图认为,由于画家即艺术家的作品是影子的影子,所以在功用方面,艺术容易蒙蔽、阻碍人们认识和体验真实的世界。如他在《理想国》中说:“我们必须考虑这些争辩是否碰上了魔术般的模仿者,受了他们的骗”亚里士多德关于“模仿说”的观点在《诗学》第一章里,他明确指出:“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模仿。”通过从艺术模仿的对象、艺术的功用和两人对艺术的分析可知,两人对于“模仿说”的观点截然不同。柏拉图认为艺术模仿的不是真实的,和理念相差甚远,是不善不美的,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艺术的认识作用;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个别的现实事物是真实的,因此艺术通过模仿创作出的作品也是真实的,模仿是学习的过程,肯定了艺术的认识作用,从而对柏拉图的观点进行了批判。从表面看,亚里士多德通过诗学,仅仅是在批判柏拉图的模仿说,其实不然,亚里士多德的深层目的是为了批判柏拉图的世界观和政治观念。二、诗、艺、诗与思想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不仅仅是在为诗辩护,站在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去看,他并不是有意识地去针对文艺专门来写一套文艺理论。《诗学》中的很多观点都是针对他的老师柏拉图的,他在探讨文艺时,不仅仅为诗而论诗,他在反思批判的是柏拉图的世界观和政治观念。柏拉图为什么要给诗,给文艺定罪?这和他的政治思想及理想国有关。在古希腊的文化世界观中,有三种生活方式,第一是沉思的生活,关注哲学家的哲思;第二是实践的生活即政治的生活;第三是享乐的生活即物欲生活。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等级观念非常明显,他认为哲王的特性是智慧,保卫乌托邦的卫士的品格是勇敢,平民百姓的优良品质是节制。故在其政治思想中,他追求的是哲王之治,认为只有哲学家通过哲思不断追寻的那个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而处在哲学家之下的公民和普通百姓追求的所谓城邦生活和享乐生活是属于感性的世界,是不真实的,应该被禁止在他的理想国之外。柏拉图没有专门地去讲文艺,但是在他的大量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诗、对文艺的态度,他以一种文化的、世界的、全体的眼光来审视文艺的本质和价值。在代表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和世界观的哲王之治中,哲学家处境其实是十分尴尬的。柏拉图的洞穴比喻中,在洞穴之外的哲学家是有智慧的,如果他有责任心在返回到洞穴中,他们是很难被在洞穴中的那些平庸的人所接受的,因为这些平庸的人已经习惯了把虚假的影子当成真实的,很难唤醒他们,而且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像苏格拉底一样。因此柏拉图在哲学的高度审视诗、审视文艺的时候,在“真”的问题上对文艺保持怀疑和警惕。我们反过来在看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待文艺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不仅仅是为诗而论诗,而是要批判柏拉图的世界观和政治观念。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专门探讨过政治学和伦理学的问题。虽然在讨论中没有看到他专门讨论过人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但是我们可以发现他专门讨论了论诗艺,诗学是其成熟时期的作品,但是他在授课的时候却把它当成一门入门课讲给他最好的学生,这并非是文艺的价值最高,而是他是充分肯定了文艺的价值。他对文艺的重视表明他反思和批判了柏拉图的那种沉思的生活,他看重的是人的积极的政治生活。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进行的玄思并不像柏拉图那么多,更多的是现实的人的生活状况和发展的问题。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卷一章五中,亚里士多德将自由人的生活方式分为享乐、政治和思辨三种,他更多关注的是政治的生活,把城邦生活当成一种制高点。柏拉图受苏格拉底之死的影响,并不赞颂,甚至是反感所谓的政治生活,而亚里士多德要做的恰恰是要为城邦的政治生活的价值来辩护。一个人应该怎样来参与政治生活呢?柏拉图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希望人们能够各安其位,各守其职,在他的观念里,人可以平庸,但不能越位。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人们可以通过教育将平庸的人引向更高层次的生活即城邦的生活。如何教育?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注意到了古希腊文艺对人们的教育作用,但是柏拉图更多地看到了文艺消极的一面,如悲剧容易引起人们的哀怜癖,因此他要将文艺驱除他的乌托邦,只留下颂神的诗歌。三、“相”不能引起变化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两人的哲学思路却截然不同。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论”是同一个词(eidos),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批判柏拉图“相论”的超验性,他认为“相”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而不是具体事物之外。他认为按照柏拉图的观点,“相”存在于具体事物之外,本身又是永恒不变的,那么它就不能引起可感觉事物的变化,即使相互影响,一个不变的东西怎么能够帮助一个可变的东西?而且“相”既不能帮助我们认识具体事物,也不能通过一个事物认识另一个事物。再者,“相”不但对认识个别事物没有帮助,而且对具体事物的存在也是没有帮助的,故而亚里士多德从根本上否定了“相”和具体事物的存在。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本体论的批判展现了他的立场。他认为柏拉图将“相”降低到经验层面,柏拉图对两个世界的划分也是亚里士多德不能容忍的,如果分离,如何解释现实世界变化的原因?分有说不能解释,自然科学可以解释自然事物的原因,而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毫无关系,分有和模仿说都不能将两个世界联系起来。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划分存在的层次,个别存在、共相存在、属性。第一实体是个别,共相是依附于个别,是第二实体。柏拉图是重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