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代典属国考述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实现政治统一的时期。随着国内统一战争的结束,郡和县制度最终被划分为郡县制度,成为当时地方管理模式的常态。一类垂直化、单一制且奉行君主专制主义的政府架构最终在西汉武帝朝以后建立起来,并且一直延续至东汉政权瓦解为止,从而成为这四百四十一年间政治史上最显著的“底色”。而面对着这样一类新近形成的管理体制,如何在强调维护政治权威与文化统一的前提下,容纳事实上存在于帝国疆域之内的社会发展水平与本地治理传统参差不齐的多个族群,就成为秦、汉朝廷尤其是汉代统治者着力思考并试图予以解决的问题。而最终形成的解决方案就是于地方上,在郡境之内创设名为“属国都尉”的新型职官。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则在继承秦代政治遗产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名称与实际业务范围的调整,从而形成了“典属国”与“大鸿胪”这样两个并行的民族事务管理机构。这三者是汉政府处理内外各类民族事务的主要职能部门,因此要研究汉代民族史,就不能不对此进行细致的考察。学术界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经相当丰富,但笔者认为对于典属国而言,仍有必要予以进一步探讨。比如以典属国与属国两者而论,现有成果多以“典”为主管、职掌之义,从而推定两者之间存在着上下级的行政隶属关系。从“中央职官”到“属邦”“典属国”一名始见于汉,但其渊源却在秦。秦简牍及兵器铭文中见有“属邦”一词:道官相输隶臣妾、收人,必署其已稟年日月,受衣未受,有妻毋(无)有。受者以律续食衣之。属邦廿六年五月辛巳朔壬辰酉阳齮敢告迁陵主或诣男子它辤曰士五居新武陵軴┘上往岁八月年诏事二年,属邦守五年相邦吕不韦造,诏事图,丞八年相邦吕不韦造,诏事图,丞十二年,丞相启、颠造,诏事成,丞迨,工印。诏吏(事)属邦十三年少府工檐,武库受属邦少府武库受(授)属邦十四年属邦工寺工武库受(授)属邦咸阳戊午对于上举诸例中的“属邦”,有研究者认为,应同武帝以后各属国一样是设于地方上的机关。首先,就目前所见材料来看,秦之“属邦”既不冠以地名也不区分左、右,这说明当时“属邦”在数量上可能是唯一的。而秦与汉一样,同为多民族统一国家,境内包括各类被当时统治者呼之为“蛮”、“夷”、“戎”、“狄”、“胡”、“越”等的民族。这些民族不仅族别众多,而且分布地域十分广泛。有研究指出,汉代的民族聚居区至少覆盖了当时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其次,里耶秦简中有将属邦与内史、诸郡并列的用例,这被看成是支持属邦为地方机关的重要证据。二月丁卯,丞相相下车骑将军、将军、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大守、诸侯相,承书从事,下当用者,如诏书。在所有这些并列者当中,从“车骑将军”到“二千石”是中央职官,而“郡大守”与“诸侯相”则是地方行政长官。秩级不同,供职机构亦不同。之所以同列,是因为他们都与该简所言事项有关,并且彼此之间没有上下级的行政隶属关系,因此不能相互转达,这才需要由丞相同时向所列各职官一并传达此事。同理,里耶秦简中所见“琅邪叚(假)【守】□敢告内史、属邦、郡守主”一语,也是为某件具体的行政事务而知会相关各方,其用意并不在于如《汉书·百官公卿表》那样,系统梳理当时政府内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况且,对于秦及汉初而言,内史也并不能被纯粹地看作是一类地方官。更准确地讲,内史应该是兼领近畿诸县的中央职官。关于这一点,在秦代前后的出土文献中都可以找到直接的证据。比如在时代属于战国晚期的青川郝家坪木牍中,就提到秦武王令内史配合丞相修订《田律》:二年十一月己酉朔朔日,王命丞相戊(茂)、内史匽氏、臂更脩(修)为《田律》:田广一步,袤八则,为畛。内史之所以要参与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作为诸史之一,其本身就肩负有掌管国家法令副本的职责。最后,在以属邦为地方机关名的学者中,关于秦属邦具体设在何地也有不同意见。或以为设于今四川地区,或以为设于浙东一带。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各类秦国及秦代出土文献中所见“属邦”,其本身为一中央机关,并非设于地方。入汉以后,属邦更名为属国,仍为中央职官。有论者以为,更名的动机是为避高祖之讳。辰韩在马韩之东,其耆老传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来适韩国,马韩割其东界地与之。有城栅。其言语不与马韩同,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皆为徒,有似秦人,非但燕、齐之名物也。名乐浪人为阿残;东方人名我为阿,谓乐浪人本其残余人。今有名之为秦韩者。秦韩之所以被认为“有似秦人”,主要在于其语言中某些词汇的习惯用法与秦地之人类似,这其中就包括“名国为邦”一项。据此,笔者推测,上述改名之举可能还与秦、汉之间语言使用习惯的固有差异有关,并不纯粹出于避讳的需要。在景帝朝以前的汉代文献中,只见有“属国”而无“典属国”,如《汉书·文帝纪》有“属国悍”,即名为“悍”而任“属国”之职者。至于更名的具体原因,限于文献记载,已不得而知。有论者以为,是因为景帝时期“属国”数目增多,所以才有必要于其上另设名为“典属国”的机关以统领诸“属国”。“属国”由中央转设为地方,始于武帝朝,契机则是元狩三年(前120年)匈奴浑邪王来降。这次随浑邪王入汉的匈奴民众多达数万,超过了此前汉朝历年来所吸纳的各族降众的总和。至此,中央有典属国而地方上有属国。因为“典”字常有“职掌”之义,故多有学者认为前者乃后者在朝廷中的主管部门。其实不然。从景帝朝第一次出现典属国这一官职算起,一直到成帝河平元年(前28年)将之并入大鸿胪,《汉书》中所记载曾出任这一职位者共有六人,而其中事迹稍详、可供分析者又仅有四人,分别是景帝朝的公孙昆邪,昭宣时期的苏武、常惠,以及元帝朝的冯奉世。就这四人在典属国任上的作为来看,其与设在地方上的属国及其长官属国都尉之间,从未发生过任何联系。尤其是在武帝朝创设属国制度前后,根本见不到有任何任典属国者对此问题曾发表过意见或曾受命参与其事。如果其确为属国之上级,那么这种“置身事外”的现象是有悖常理的。再证以汉简。在《元康五年诏书册》中,诏书由中央下达至属国的顺序是“御史大夫→丞相→郡太守→属国都尉”,这其中并不经过典属国,可见典属国不负责向各地属国传达朝廷的诏令,这一点也与其作为诸属国在朝中主管部门的角色相矛盾。至于《百官公卿表》中所言:“典属国,秦官,掌蛮夷降者。武帝元狩三年昆邪王降,复增属国,置都尉、丞、候、千人。属官,九译令。”已有研究者指出,其中“复增属国”一句于行文上显得十分突兀。此后,典属国继续作为中央职官而独立存在,并未受地方上各属国数目增减的影响。直至成帝河平元年(前28年)被省并入大鸿胪,这一职官才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至于省并的具体原因,史料中未曾明言。据推测可能有两点:一个是武帝以后,汉朝廷主要以各地属国作为容纳来降民族人口的机构,典属国的作用日渐式微;再一个是,宣帝朝呼韩邪单于归汉后,汉、匈关系得到持续改善,没有必要再于中央政府中,继续维持这样一类以招徕降者为初衷的机关独立存在。“省并”的驻兵权前文已言,汉代的典属国源自秦的属邦。既然两者在建制上有渊源关系,则在分管业务上必有一定的联系。就上引秦简牍及兵器铭文中的内容来看,作为中央职官的属邦在秦时应具有如下职能:首先,属邦掌握的有军队。如里耶秦简中有:“属邦候显候丞不智名与反寇战”,同时在兵器铭文中又多见有“武库受(授)属邦”这样关于武器置用地的说明。其次,属邦掌握的有手工业作坊。如兵器铭文中所见“二年,属邦守由属邦演变而来的典属国,在汉代应兼有相似的职能。比如文帝驾崩后,将兵卫护丧仪的诸武官中就有“属国悍”,其参与丧仪时的职责为“将屯将军”。《史记集解》引李奇曰:“冯奉世为右将军,以将屯将军为名,此监主诸屯也。”又如,在肩水金关汉简中见有:显处令吏民卒徒奴婢尽知之各相牵证任毋舍匿出已爰书锢臧县廷令可案毋令留居部界中不得胡人亡重事如法律令敢言之/九月丙子车骑将军宣曲校尉当肩丞让敢告典属国卒人写移这是宣曲校尉的下属就胡人逃亡一事移文典属国。宣曲是长安附近的一处宫观,当地驻扎的有胡骑,即由民族人口组成的军队。宣曲校尉既就此事通知典属国,可见后者也参与了对于在京民族兵源的日常管理工作,尤其是可能掌管着这些人的名籍。至于汉代的典属国是否还掌管有某些手工业单位,这一点尚无直接证据可资说明。但就地方各属国创设之际,浑邪王降众的分流情况来看,典属国可能仍然掌管着向朝廷各生产部门遴选、输送所需民族人口的职能。这其中最显著的就是金日《汉书·百官公卿表》既称典属国的职责在于“掌蛮夷降者”,又言“典客”即“大鸿胪”的职责在于“掌诸归义蛮夷”,而随着容纳各族来降人口的重任逐渐由各地属国来负责,典属国在中央机构内的作用日渐式微。尤其是呼韩邪归汉而郅支被诛以后,匈奴正式被纳入以汉朝为核心的宗藩体系之内。单于由与汉朝皇帝并列的地位降为臣属,虽然仍然享受着觐见时位列于诸侯王之上的优待,但这种形式上的礼节不能改变双方之间业已确立的君臣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汉、匈之间人员、物资的主要流动方式由此前的战争、掳掠与招降,转变为朝觐、赐婚与赏赐,“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需要注意的是,典属国的最终结局是被“省并”,即裁撤其独立建制而不完全终止其原有职能,这部分职能由兼并典属国的大鸿胪承担了起来。之所以不能在撤销其建制的同时终止其职能,主要在于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除了属国胡骑之外,两汉朝廷在首都地区都还维持着一定数量的由边疆民族成员组成的军事力量。从上引肩水金关汉简中可以看出,在典属国存在的时段内,它就参与了对于这些军事单位的管理。而在其省并之后,从李贤注《续汉书·百官志》中的记载来看,负责“掌监五营”的北军中候下就配置有“通大鸿胪一人”,而这五营之中就有负责宿卫的胡骑。典属国与地方各属国的趋同本文梳理了汉代典属国的渊源,明确了它的职责以及与地方各属国及与同为朝官的大鸿胪之间的关系。主要观点可概括如下表。其中,金关汉简中宣曲校尉下属向典属国报告一事,因为同出的其他简文中见有“地节”年号,故于表中将之系于宣帝朝。东汉以后,典属国已并入大鸿胪,唯北军中候下设“通大鸿胪”一职可视为反映此前典属国与禁军胡骑之间关系的孑遗。与此同时,设于各地方上的属国则开始了逐步向郡转化的历程。这一历程自光武帝时期即已开始,到安帝时期正式令其中的六个属国“别领比郡”,即将业已发生的属国向郡趋同这一过程在法律上予以确认,降及献帝建安年间,大多数的属国已改设为郡。据上文分析,典属国与地方上各属国在共存时期内,彼此之间并无行政隶属关系。相反地,我们实际上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在作用与性质等方面都相似而在时代上前后接续的两类平行机构。之所以将容纳各民族降人的处所由中央调整至地方,改为以各属国为执行这类工作的主要部门,原因可能在于武帝以后在边疆及民族事务中执行的进取政策使得归汉的各族降人的数量骤增。首都周边及朝廷内各职能部门已无力全盘接收,因此才于地广人稀的新拓展地区创设新型机关,作为这些来汉人口的归宿。故此我们认为,典属国与地方各属国可以被看作是执行同一任务的前后接续的两类机构。而随着西汉晚期典属国首先被合并,到了东汉初年,地方各属国也开始纷纷发生了向一般汉郡趋同的现象,直至东汉末年多已转化为郡。当然在东汉以后,仍不断有新的民族群体归附,相应地,中原王朝另设有新的机构予以管领,此不在本文的论述范围之内。典属国被并入大鸿胪以后,后者自然承担起了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煤炭加工技术及应用考核试卷
- 糖果与巧克力产品创新与研发流程优化实践案例解析实践案例考核试卷
- 热塑性聚氨酯合成考核试卷
- 租赁设备市场市场定位研究考核试卷
- 2025租房合同范本下载3
- 2025经济适用房买卖合同范本
- 2025【高级咨询服务合同】咨询服务合同
- 2025办公室租赁合同协议书
- 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全一册教案设计
- 二零二五版工程借款协议合同书范例
- (二模)湛江市2025年普通高考测试(二)政治试卷(含答案)
- 特变电工-财务报表分析课件
- 人民医院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规划
-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1 小壁虎借尾巴24-部编版(15张PPT)
- 患者随访率低原因分析以及对策
- 计量认证实验室程序文件(全套)
- DGC型瓦斯含量直接测定装置使用说明书
- 普通座式焊接变位机工装设计全套图纸
- 银证合作产品营销手册
- 控制体重对降低巨大儿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 摄影美学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