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项目办终定稿《教育家陶行知研究》课件(第六期)_第1页
报项目办终定稿《教育家陶行知研究》课件(第六期)_第2页
报项目办终定稿《教育家陶行知研究》课件(第六期)_第3页
报项目办终定稿《教育家陶行知研究》课件(第六期)_第4页
报项目办终定稿《教育家陶行知研究》课件(第六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第六期培训班《教育家陶行知研究》导读2021年9月26日导读要点12345推荐理由阅读目标阅读重点阅读心得写作读以致用姓名性别学位职称单位备注茶世俊男博士副教授云南师范大学召集人蒋纯焦男博士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作者王艳玲女博士教授云南师范大学成员王菊女博士副研究员云南大学成员罗正鹏男博士讲师云南师范大学成员导读团队:作者+专家2集体备课会

微信群里的持续讨论

与作者蒋纯焦教授讨论“行知精神课件说明内容偏多:由于个人分工备课,每个部分的内容都比较丰富,整合时未作大的删减。因此课件内容较多,具有一定的资料性。各有侧重:由于专家对相关内容的关注程度、研究深度和兴趣存在差异,加上课时有限,讲授时会有侧重点,未细讲的部分请大家课后自行学习。内部学习:项目办将启动导读提纲的出版工作,因此课件请勿上传网络,核心内容请勿用于发表。谢谢!

一、推荐理由选书过程回顾三点推荐理由陶行知!目的:选一位中国本土教育家作为学习榜样

选书过程回顾:团队专家茶世俊博士参与了选书过程

哪位?6总体定位以陶行知作为教育家榜样7“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万世师表”——宋庆龄“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郭沫若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892

80年代以来研究陶行知的著作

徐大文:《陶行知》,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戴自俺:《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许宗元:《陶行知》,人民出版社1988郭笙:《为中国教育寻觅光——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童富勇、胡国枢:《陶行知传》,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章开沅、唐文权:《平凡的神圣——陶行知》,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周洪宇编:《陶行知研究在海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余子侠:《山乡社会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陶行知与中国现代化课题组:《陶行知与中国现代化》,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徐明聪:《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徐明聪:《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徐明聪:《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徐明聪:《陶行知德育思想》,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王一心:《最后的圣人:陶行知》,团结出版社,201010研究陶行知的著作很多....周毅:《陶行知传》,

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吕德雄:《陶行知师德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人民出版社,2010贾培基:《陶行知》,重庆出版社,2011曹常仁:《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储朝晖:《多维视野中的生活教育》,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何荣汉:《陶行知——一位基督徒教育家的再发现》,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谭斌:《文化冲突视野下的陶行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周洪宇:《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吴擎华:《陶行知与民国社会改造》,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周洪宇:《陶行知画传》,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敬良斌:《陶行知德育思想探索》,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夏德清:《陶行知》,群言出版社,2014刘锐:《陶行知传》,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周洪宇:《陶行知大传:一位文化巨人的四个世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龚光军:《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徐明聪:《陶行知传》,安徽人民出版社,201911理论著作?年谱?文集?那么,什么样的书能帮助学员走近陶行知?

万名校长班学员读陶行知主要不是为了做研究,而是为了了解陶行知、学习陶行知、践行陶行知。如果仅阅读一个方面,无论是理论、年谱、原文、传记,都有所不足。因此,需要找一个相对“综合”的研究成果。

经过十几本相关书籍的对比,经专家推荐和上级审定,决定推荐《教育家陶行知研究》。

蒋纯焦,男,湖南衡阳人,教育学博士,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与改革研究所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史研究。著有《教育家陶行知研究》、《中国私塾史》、《一个阶层的消失:晚清以降塾现研究》、《上海教育史》(第三卷)、《中国传统教师文化趣探》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一项,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作者简介14写作背景与项目目标有内在一致性;全方位探析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实践和精神;叙述生平与专题研究糅合的写作方式。三点推荐理由

1、回应中国教育改革的教育家焦虑作者:教育家是一个时代教育发展的标志。新中国教育取得巨大的成就,从文盲大国变成教育大国,并迈向教育强国。但是,公认的教育家在哪里?项目:希望培养云南乃至中国的教育家型校长和本土教育家(一)写作背景与项目目标有内在一致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2、揭示近现代教育家的成长规律作者:教育家从哪里来?教育家的成长有没有规律可循?项目:云南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规律?从陶行知身上发现的教育家成长规律

该书内容结构总序:“原创型教育家”理论探讨正文:梳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探索结语:提炼“行知精神”附录:陶行知生平大事年表

(二)全方位探析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实践和精神

按难易程度,各位学员可先成为继承型教育家,再成为消化吸收再创造型教育家,最后努力成为原创型教育家。原创型教育家凤毛麟角,但他们是标杆、是示范!

原创型继承型再创造继承型标杆和示范

总序很有价值!它指出了校长成长的方向(第9页)20-原创性的问题敏锐而深刻地发现并概念化时代的重大教育问题原创性的影响不仅影响当代一时,而且具有永久性乃至世界性价值。最高目标:原创型教育家的“原创性”体现(第9页)原创性的时代一般产生于长历史时段的巅峰时代或转型时代132421正文贯穿的核心观点:陶行知是“原创型教育家”

陶行知先生自己对“第一流教育家”特征的认识,与本书所说原创型教育家是一致的。(一)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二)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

——《第一流的教育家》(1919年),全文见《陶行知全集》,引述见本书第130页。

换句话说,一要提出新的教育思想;二要在新的教育领域进行改革。综合起来即:有原创性的思想和实践,知行合一。(三)叙述生平与专题研究糅合的写作方式

具体写法上,“依陶行知先生生平与思想的演进,每一个时期突出一、两个专题,这样既能反映其教育思想的前后变化,又能寻找这种变化背后的人生阅历和社会变迁”(作者后记)。这比单纯的理论研究、文集或年谱,更有综合性。

正文目录12引言

总序:原创型教育家的文化自觉与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之形成3第一章:从徽州到美洲:一个乡村青年的成才之路45第二章:教育学新锐:从南京高师到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三章:眼光向下:从平民教育到乡村教育6第四章: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7第五章:关注学生:从科学下嫁到工学团89第七章:献身民主:从民盟骨干到民主斗士结语:“行知精神”附录:陶行知生平大事件表

叙述生平与专题研究糅合的章节结构101124

二、阅读目标

基本目标

具体目标1、基本目标

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为楷模,汲取他身上有助于云南本土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思想营养、实践智慧和精神力量。

1.理解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学习陶行知提出和发展教育思想的思维方式,提升自身提炼教育思想的能力;

2.学习陶行知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积淀的实践智慧,用以指导自身立足云南实际进行教育实践探索与创新;3.弘扬陶行知的教育精神,增强成长为未来云南本土教育家型校长的使命感和自信心。2、具体目标:知识学习+提升能力+实践转化三、阅读重点书籍的内容结构

陶行知的教育人生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实践智慧陶行知的教育精神阅读重点分析知行合一的人生特征剖析生活教育理论及其思维方式和当代启示关注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转化智慧感悟教育情怀,弘扬行知精神

阅读关键词及其逻辑结构显露的部分隐藏的部分实践智慧生活教育行知精神思维方式

关键词:生活教育、思维方式、实践智慧、行知精神(一)陶行知知行合一的教育人生

课堂提问:在读这本书之前,你对陶行知的认识和印象是?

关于陶行知,我们耳熟能详,但又不一定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他对我们,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1、生平简介

2、实践探索3、著作等身

4、人生特征5、社会影响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陶行知苦难而辉煌的教育人生吧!

31

更名过程求学与国际交往工作经历形象变化

1、生平简介32更名过程

陶行知非本名,而是先从原“陶文濬(jun)”改名“陶知行”,再改为“陶行知”(P023-025),有趣而富有深意。33陶文濬陶知行陶行知后增新名“陶知行”,是因陶行知倾心于王阳明学说,受其“知行合一”观念的影响。(P023)“陶知行”再改为“陶行知”,是陶行知对王阳明思想的否定之否定。1934年定名“陶行知”,是因他提出“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主张“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P025)34青年陶行知

求学经历35金陵大学读大学36读博士哥伦比亚大学陶行知在哥伦比亚大学37杜威(1859-1952)38导师是施吹耳(或译斯特雷耶)杜威对他影响很大,他修读过两门杜威的课程。

陶行知为科班出身,曾受业于世界顶尖级的教育家。因此,陶行知的教育视野非常开阔,既瞄准国际教育前沿动态,引入世界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潮,又积极引领中国教育发展和教育研究走向世界。

如,在中华教育改进社任职期间,陶行知曾亲笔撰写了英文报告和论文,力促中国学者参加世界教育会议,发出中国的声音。如1924年为出席“万国教育会议”而著英文长篇论文《民国十三年中国教育状况》。广泛的国际学术交往,宽阔的教育视野39

工作经历平民教育工作者(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民间教育团体管理者(中华教育改进社)国内高校教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东南大学)1923年(P75)1917年(P32)1923年(P60)留美博士(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乡村教育工作者(试验乡村师范学校)1927年(P111)渐次下沉初心不改(请参阅“陶行知生平大事年表”第292页)形象变化

西装-中山装-长袍的服装变化背后,是陶行知从国际学者到中国教育实践者的转变。412、实践探索42

例1:普及平民教育43行动策略:

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政府机关、社会名流、在校学生……)身体力行、宣传鼓动:四处奔走,逢人便说、说了就做;人到哪里,就把平民教育带到哪里,并在当地扎根、开花、结果。(“陶行知对于设立平民读书处简直到了痴狂的程度,逢人便说,说了就做。”p.86)

例:陶行知到蒋梦麟家里去劝其设平民读书处(p.87)效果:在短期内得到了大面积的试办4445464748陶行知在推进教育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体现了诚挚的教育情怀,非常热情、专注地投入教育实践。495021984年湖南教育出版社《陶行知全集》

3、著作等身1991年湖南教育出版社《陶行知全集》51陶行知陶行知是”原创型教育“,我们学习的楷模!4、人生特征

陶行知伟大之处在于,他将教育思想、实践与精神有机融合,浑然一体,不可或缺。52苦难而辉煌的教育人生独立人格、教育追求、奉献精神...

教育精神生活教育、民主主义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陶行知陶行知是”原创型教育“,我们学习的楷模!53

知识的产生要经历一个实践-感性经验-理性知识的产生过程。教育实践催生、丰富和检验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指导、支持和推动教育实践,而思想与实践“知行合一”的根本动力,是陶行知的教育精神。

陶行知主张“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知行观,用今天的话语解读,可以表述为如下观点:54教育思想教育精神教育实践

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实践是知行合一、相互促进的过程,背后贯穿始终的根本动因则是精神力量。

某种意义上,陶行知之所以被人们尊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与他在教育思想、实践与精神三者上的有机融合、知行合一密不可分。这与只说不做、只做不说,或做而不持久相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从我们导读团队认识的角度,还增加了陶行知思维方式与实践智慧的学习和理解。这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形成过程和实践机制的深入解读,在后面导读中将重点分析。56

1946年7月25日上午,陶行知因长期劳累过度,健康过损,突发脑溢血,不幸于上海逝世,享年55岁。他逝世后,各类追悼活动持续数月。

约翰·杜威亲笔唁电:

陶博士致力于中国大众教育建设的功勋与贡献,是无与伦比的。我们后死者必定永远纪念他,并继承他的事业。(p.288)575、社会影响

陶行知逝世后不久,美国援华会总干事毕莱士女士(MildredPrice)在《纪念陶行知博士》一文中写到:“我觉得陶博士并不仅仅是属于中国的,而是属于全世界的……在美国,大家都知道陶博士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58

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原创力最强、真正形成自己的教育学说体系、富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思想家。——周洪宇(陶行知研究专家,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592007年,美国知名学者,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哲学、教育学教授大卫·汉森(DavidT.Hansen)在其主编出版的《教育的伦理视野——实践中的教育哲学》一书中,介绍了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思想家。其中,唯一的一位中国教育思想家就是陶行知,与美国的杜威、意大利的蒙台梭利等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并列。60

陶行知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理想目标,激励和启迪了一批又一批国人,在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其逝世后,毛泽东发来唁电,赞誉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认为他是“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褒称其为“万世师表”,董必武则称其是“当今一圣人”。——刘大伟、王延光: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光明日报,2017年5月31日。

61“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万世师表”——宋庆龄“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郭沫若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62富有情怀的仁者

精神高昂的勇者

绝顶聪明的智者

坚持不懈的行者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我们的心目中,陶行知是一个可敬可爱可学的真人63(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有自己对教育的明确的价值追求,并注意进行系统的论述,是一种理性认识,而生活教育理论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二如何学习和理解生活教育理论教育思想

先了解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再回顾生活教育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而分析陶行知思考和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的过程和思维方式,最后讨论生活教育理论的当代启示。2

为方便理解,结合本书内容,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简要概括为:

1+2+n“1”为教育目标,“2”为两个基石,“n”为若干思想

1、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66

2陶行知的教育目标: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引文见本书第11页,原文见《陶行知教育文集》第556页672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两大基石是生活教育与民主主义。

——本书引言第9页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两大基石682

主要是第二节倡导民主教育1、教育民主化:教育过程、方式内容的民主化,比如“几粒糖”的故事。2、以教育促进社会建设:教育是改造社会的利器,应在中国社会民主建设的关键时期成为一种重要力量。

民主主义692两个基石之民主主义702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和民主主义是内在的统一。抗战胜利后,他干脆将生活教育与民主主义发展为民主教育。

--------引言第10页

生活教育与民主主义的融合712

生活教育理论在陶行知教育思想中“一以贯之”,以下教育思想可以说都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具体体现和运用。其中,许多也反映了民主主义思想:

平民教育

战时教育

乡村教育

全面教育

普及教育

创造教育

国难教育

民主教育陶行知的n个教育思想72平民教育师范教育幼儿教育乡村教育科学教育儿童教育

陶行知多种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732、生活教育理论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1)生活教育理论的提出(131-136页)(2)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138-156页)(3)生活教育理论的发展(179-189页)(4)生活教育理论的完善(223-226,249-251页)74吸收杜威的教育思想批判中国教育现状提出生活教育(1)生活教育理论的提出75(2)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76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3)生活教育理论的发展77四种生活每天四问六大解放(4)生活教育理论的完善783、陶行知是如何思考和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的?多元的思维角度合理的思维程序清晰的论证逻辑科学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角度、程序、论证逻辑等具有科学性,是超越经验性思维的79(1)思维角度国际视野民族高度大众角度儿童眼光80吸取全球最先进的教育理论。31-32页把中国教育推向国际。52-57页,206-207页产生世界性的影响力。159页国际视野81陶行知陪同杜威参观申报馆要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18页让全中国人都受教育。32页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争取自由平等的教育理论。158页

民族高度大众角度为平民办教育。84-94页为乡下佬办教育。103-119、181-184页为难童办教育。213-216页儿童眼光提倡玩科学把戏。193-198页创造小先生制。173-175页提出儿童解放。227-230页(2)思维程序产生疑惑批判前人思想反思中国教育时弊提出新思想进行实践检验修订和系统论证87提炼教育思想值得参考,强烈建议!①对前人思想或教育问题疑惑

以敏锐的眼光和头脑面对现实,对前人思想和所面对的教育问题产生疑惑,这是杜威思考生活教育思想的起点②反思和批判前人思想明确感到有些人的思想是有问题的,不符合中国现实90

陶行知自己则认为,不是拣几个树枝到鸟笼,而是整个森林都是鸟的家。

“生活不是教育的点缀,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P140)。”

陶行知所处时代的中国教育很落后,必须把全社会作为教育的内容、资源和场所91③调研、反思和批判中国教育时弊批判教育现实(100、132-133页)

1921年批判“死的教育”(P132-133)。批判“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初等教育是要人读书死,中等教育是要人死读书,高等教育是要人读书死。1926年批判乡村教育“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P100)。④提出超越前人的新思想敢探未发明的新理观点修改⑤对新思想进行实践检验⑥根据实践经验修正、完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之间是来回往复的否定之否定过程

明确概念,系统论证2陶行知怎么定义“生活”?

一是泛指一切生活的生存和发展的活动,即“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二是特指构成历史的主体——人类的全部生活实践,即“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第178页962陶行知怎么定义“教育”?“教育是教人做人”,“教人化人”。“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是使人向上向前生活”。“教育是生活的改造”。“教育是民族解放、大众解放、人类解放之武器”。

《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第179-180页97系统论述生活教育思想(3)论证逻辑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看?4、生活教育理论的当代启示是什么?(2)教育本身就是生活的重要部分教育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教育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既要关注教育的结果,也要关注教育的过程。开开心心上学、高高兴兴回家。(4)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劳动:培养动手能力和思想品德。健康:养成运动、饮食、生活、卫生习惯。政治:关心国家、民族、世界。文化:学习知识、训练思维、获得智慧。“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

从晓庄师范发展而来的南京晓庄学院:办学理念与实践

陶行知教育思想至今仍得到继承和践行

105

全国各地从未中断的持续研究

陶行知教育思想至今仍得到继承和践行

106(三)陶行知的实践智慧

陶行知非常富有实践智慧,能巧妙地运用知识技能恰到好处地解决问题陶行知实践智慧值得加紧挖掘陶行知实践智慧是可学的1071、陶行知实践智慧值得加紧挖掘

值得:行知思想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加紧:目前研究不够,甚至被忽略108比如,他亲自演唱,灵活传播晓庄精神109110为何选“解决喝水难题”“募集办学资金”两个案例大家说,你们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最难的问题是什么?把你的思想装入别人的脑袋里把别人的钞票装进自己的钱包里111案例一:师生参与喝水难题的解决教育教学智慧1122

生活教育和民主主义是内在的统一

如何操作?方法、工具、条件…..

生活教育和民主主义如何落地呢?1132

生活教育与民主主义结合最好的实践案例

晓庄和平学园解决吃水问题

(本书第156-157页)1142出水少而慢,村民抢打水。图来源: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村民为抢水打架1152正视问题水少而慢;村民抢水协商解决问题开村民大会,学生做主席,师生参会提出解决方案规定蓄水时间;排队打水;设监察员;筹款开新井

怎么解决呢?116(蒋纯焦P157)1172陶行知可能是想到了生活教育和民主主义思想2、民主主义思想:民主协商,自主治理怎么想到这样解决?1182将村民协商喝水难题解决的社会生活作为教育资源和教学场所1192村民要开会解决当时面临问题,学生今后也要开会解决类似问题学生要学习开会,而且最好能体验真实会议现场教师策划会议,安排学生当主席,组织学生参加做学教教学做合一还可能想到了“教学做合一”120寻找思想基础师生及村民喝水难问题发现村民、师生开会协商创新问题解决方案生活教育、民主主义思维方式“喝水难题解决”案例中教育智慧的要素分析1212聚焦现实问题学生现在和未来遇到问题提取教育思想为生活而学社会都是资源教学做要合一陶行知教育智慧的分析框架陶行知出于教育大爱与使命感,善于以教育思想为指导,运用独特的思

维方式,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设计新的解决方案情境教学…教育的大爱与使命感

如何将生活教育思想和民主主义思想教给学生并影响村民慧根陶行知教育智慧的分析框架122思维方式教育思想教育精神教育实践

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实践是知行合一、相互促进的过程,背后贯穿始终的根本动因则是精神力量。而智慧则是实现知与行有效结果的思路、工具、方法和粘合剂。实践智慧启示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发项目学习其他教育教学活动124案例二:通过演出、展览募集办学资金资源整合智慧125资源整合智慧

126学生资源+个人声望+社会名流+文艺形式=经济收入

127128推荐《走在行知路上》,杨瑞清校长践行陶行知思想、学习陶行知智慧的实践探索,值得学习和借鉴。2、陶行知实践智慧是可学的129130

具体故事,请听杨瑞清校长讲述启发实践智慧是继承行知思想、弘扬行知精神的桥梁,不搭建智慧之桥,便无法从思想到达实践的“彼”岸132(四)陶行知的教育精神

陶行知是个行动力、执行力很强的人,他在思想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呈现出一些具有建设性、正向性和积极性的典型特征,这些特征体现了他作为教育家的办学行为的实质。

这些特征源于现实但超越现实,具有高度概括性,是可学习可践行的。2

陶行知之所以能不断地提出、丰富、发展和践行教育思想,正是因为他身上有特别的一股精神,成为思想发展和实践改进的内动力。

13421、独立的教育探索——与体制和政党保持距离2、执着的教育追求——面对困苦与压力的韧劲3、强烈的平民情怀——关心大众和穷人4、真诚的无私奉献——一生无私的付出

陶行知的教育精神内在体现了知行合一的特征,结合他的名字,我们简称其为“行知精神”。135

不依附于任何政治势力,也不因为遭受政治势力的打击而屈服;有意识地保持、珍惜自己的独立性,多次谢绝体制内的高薪、高位聘请。

(p.285)1、独立的教育探索136时世艰难,但独立人格不倒,教育理想不灭137

陶行知有一股常人难以企及的韧劲,无论处境如何艰难,都不妥协、不气馁、不放弃。(p.286)在近现代教育家群体中,陶行知所经历的苦难是最深、最久的。但他在任何时候都没有丝毫的动摇……(p.287)2、执着的教育追求138终生践行教育救国的理想“教育是立国的根本”“余今生之唯一目的在于经由教育而非经由军事革命创造一民主国家。”139他把普及教育作为毕生事业——“我要使全中国人都受到教育”

141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堪称为“大众教育学”“穷人教育学”,追求以教育服务大众、解放大众,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立脚点要平等;于出头处求自由”。

如,随地设“平民读书处”,普及家常便饭的教育;办晓庄、山海工学团,彻底融入底层大众的生活。生活中装束完全大众化,脱下长袍马褂,穿上短衣草鞋。3、强烈的平民情怀142投身平民大众的教育——“到劳苦大众中去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

1914年乘游船赴美:“乘长风破万里浪,代价是火伕们的泪和雪!岂但海船上的火舱是人间地狱,您走进电力厂、机器厂、面粉厂、织布厂里去看看,便知道我们吃的、穿的、住的没有一样不渗透了工人们的血和泪……”(p.29)143“中国以农立国,农民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