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提问教学_第1页
浅谈课堂提问教学_第2页
浅谈课堂提问教学_第3页
浅谈课堂提问教学_第4页
浅谈课堂提问教学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课堂提问教学

一、课堂提问内容的设置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已经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但长期在应试教育观念主导下,课堂提问一直成为应试教育的工具。教师简单、直接地设计出问题,学生回答出老师需要的答案,提问便匆匆结束,转而进入下面的教学。这样的课堂提问,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主动思维。这样的提问显然没有存在的价值。当前,对于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这一课题已经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由于研究者出发点不同,所以研究出的理论各不相同。有学者就提问的方式进行研究,有学者就提问的意义进行研究,有学者就提高提问的技巧进行研究等等。新课程明确提出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基于这一精神,反思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不难发现,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二、现在,小学数学课程的问题有很多缺点1.课堂模式缺乏统一当前提问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深受教师的欢迎,但个别教师在课堂上随意提问,甚至连提问的问题都没有进行精心的设计,问出的问题缺乏针对性。【案例】《三位数退位减法》教学片段:老师出示图片(民间古诗185本,童话210本,儿童小学375本)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我知道了民间故事185本。师:他说的对吗?生:对。生:童话有210本。师:他说的对吗?生:对。生:儿童小说有375本。师:他说的对吗?生:对。这样的问题本身设计的非常随意,缺乏含金量,问题的答案也非常简单,课堂上虽然异常繁荣,但却没有任何教学效果。同时,个别老师设计的问题,前后之间缺乏联系,造成提问的问题是独立的,缺乏一个有机的统一,缺乏课堂的主线,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个别老师设计的问题难度、重点不一,老师在提问的时候缺乏认真的设计,课堂上随意提问,甚至先提问难的问题,学生一时难以回答,老师转而又提问简单的问题。2.保持与学生的协同个别教师喜欢在备课时写出详案,连师生之间的提问内容及答案也写出来,然后在课堂上照搬,甚至有的老师喜欢在公开课前与学生进行彩排,让学生熟记老师的提问,记忆正确的答案,一旦在公开课上老师提问,学生就能流利地回答。其实,学生作为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肯定有不同看法,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打断学生的想法,而应该积极引导、鼓励他们进行大胆的创新,即使学生错了,也要告知原因。3.问题的设计在课堂中,个别老师为了节约时间或保证教学效果,往往将提问的对象定义为班级中优秀的学生,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老师不自觉的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只有他们能够解答,对于中等的学生或者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课堂中的地位变成了看客,只需要观看优秀学生的精彩回答即可。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不再积极主动了。4.问题是否继续提出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老师习惯地用“正确”、“对”“不对”等词语进行评价,然后或者继续下面的教学,或者请其他学生继续回答,直到有人正确回答为止。其实这样的评价是简单的,是千篇一律的,这样的回答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回答完问题后,从内心渴望老师进行评价,他们不是简单渴望老师用“对”或者“不对”来评价他们,他们渴望老师能够多元地评价,希望老师能仔细地给予评价,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回答得到了别人的认可。三、鉴于数学课堂的理论依据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补充的内容分析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基础上,科尔伯格等学者又对他的理论予以补充,使得建构主义理论进一步完善。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正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儿童的知识是一个不断建构的结果,这种建构的过程包括两种机制,一是同化,二是顺应。所谓同化既是指新的学习内容或呈现的新的刺激是儿童原有的认知结构能够吸纳的,则采取同化的方式;所谓顺应即是指儿童原有的认知结构不能够吸纳呈现的新的刺激,那么则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构成方式以使其能够吸纳新的知识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问题,进行教学提问,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或是采取同化,或是采取顺应,然后通过自我分析、理解,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并回答。2.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促进全面发展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实际,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作用,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各自的特殊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引导学生按照科学的方法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通过设计问题、提出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提问时,启发式教学为提问的正确开展提供帮助,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四、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提问,具有如下意义:(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2)激发学生自主积极思考,使得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思考的状态。(3)活跃课堂学气氛。以往的课堂,教师讲学生听,气氛非常冷漠、沉闷,不利于教学的开展。而通过提问,课堂的气氛进一步得到活跃,同时热情活泼的气氛可以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思想感情。(4)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分析、思考,从而寻求出合适的解决答案,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同时在回答时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提高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等,促进学生多方位发展。五、在小学生的数学课堂中,提出并实施了小学生的策略1.平等对话原则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与教师分属不同的阶层,两者的任务明确:学生在课堂的任务是被动学习,教师在课堂的任务是主动讲授,在这样的课堂中,课堂气氛是紧张压抑的,学生唯老师的观点独尊,不敢有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往往按照预先设计的问题来进行提问,学生只要回答出符合应试教育的结果,老师就会结束提问。新课程提倡数学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营造出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独立的思想,和学生站在同一出发点开展教学,此时师生双方是平等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觉受到尊重,学习的主动意识才能增强,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展开。2.作业设计问题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提问的问题,是教师引导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桥梁。一个成功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问题设计的成功与否,对最终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充分重视提问问题的设计,要做到围绕教学目标,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案例】贲友林老师《找规律》片段出示题目:下面是十张天文台参观券,分别用1-10编好号。问题1:如果要一下子拿两张连号的,你可以怎么拿?学生1:可以拿第1张和第2张。学生2:可以拿第2张和第3张。问题2:进一步思考,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学生试做,圈一圈,写一写,得出一共有9种不同的拿法。并请一个学生到电脑上操作演示哪9种拿法。问题3:如果是一次拿3张连号的,你觉得比9种多还是比9种少?学生操作验证猜想。老师操作,三个数字一框,每次框出的三个数字的第一个数字都用不同颜色突出,一次演示到第五组时停下。问题4:现在开头数是5,让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只要把框放到最后一组,然后看一下那一组的开头数就知道了。问题5:现在如果是拿4张连号的,你能就移动一次找到答案吗?学生:能,是7种。贲老师设计的问题充满了智慧,具有思维含量,引发了学生积极思考,他提的问题明确具体,为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同时,这些问题又切中要害,有助于学生的思考。3.芳反,不不发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著名教育家。在教学中,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所谓不愤不启,就是指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同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把握提问的时机,在学生“不愤不启”时,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去引导学生、开导学生。4.评价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回答完问题,以往教师常用“对”“很好”“不对”“错”等词语来评价学生的答案,这样简单的、千篇一律的评价犹如隔靴搔痒,学生情感上不能得到满足,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回答的兴趣。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用从多方面考虑,精心设计,巧妙运用,及时认真地进行评价。如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可以说:“看得出来,这个问题你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祝贺你,回答正确!同时老师希望其他同学能向某某同学!”如学生回答有偏差,教师可以说:“某某同学已经作了思考,但他的答案还没有完全答对,谁来给他补充呢?”如学生回答错误,教师可以说:“虽然你作了认真的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