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化时代的中国派解读《华女阿五》的文化同化策略_第1页
白化时代的中国派解读《华女阿五》的文化同化策略_第2页
白化时代的中国派解读《华女阿五》的文化同化策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化时代的中国派解读《华女阿五》的文化同化策略

汤亭亭被称为“中国文学之母”的黄炎生并不认为文学是他的主要职业。他的主要兴趣不是文学创作,而是艺术。然而,她毫不犹豫地出版了第三人称的传记小说《华娘》(1945),这一本书在2000年出版后吸引了数万读者。《加州文学》选自2000年出版的《马克吐温》、《杰基伦敦》和《菲茨杰拉尔德》等伟大作家的作品。尽管黄玉雪在华裔被白人消音的时代取得了如此的成就,她却被一般的亚裔美国批评家视为“白化”严重的华裔作家,赵健秀对她的抨击尤烈,“作为风格和文学活动的准则,战斗性强的作家使用文学形式作为武器,而不是仅仅作为自我的表现,不是用华而不实的词句表达感情和装腔作势的心理揭示。个人被置于战斗的而不是背叛的、感情用事的行动之中。”赵健秀认为黄玉雪赞扬了白人基督教伦理的优越就可以认定为她“背叛”了华人,“投靠”和“依附”了白人,是“种族主义之爱”。金伊莲就曾批评她说:“刘裔昌和黄玉雪企图声称美国是他们自己的国家,因为刘裔昌非常美国化,黄玉雪是十足被接纳的中国派。”其实和完全排斥中国文化的刘裔昌相比,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黄玉雪不仅没有完全排斥中国文化,反而尽自己所能向西方白人介绍中国文化,让主流文化多了解中国,她以自己的独特方式赢得了主流社会的认可。对于评论家的指责和批判,黄玉雪认为:“那是美国民权运动前20年的情况。排华法案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前两年才被终止,那时的政治气候与现在的完全不同。种族多元化的观念在我写这本书的三十多年之后才有的。这并非说我不了解今天的现实。今天的现实不是20世纪40年代的现实,不是40年代美国国民的精神状态……今天的批评家使用他们今天的尺子去衡量他们所不知道的过去……亚裔美国人这个词那时是不使用的。”我们评价作品的优劣和思想价值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语境,否则就不是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华女阿五》创作于40年代——二战刚刚结束之时。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可能都知道40年代仍然是一个华人几乎被完全消音的时代,白人主流社会对亚洲人仍然持有偏见。他们并没有真正接受华裔美国人,所以当时根本就谈不上“亚裔美国文学”这一说法,就更不用说什么弱势话语了。但由于二战时期美国和中国结成了政治联盟,中国成为美国的盟国,珍珠港事件就使得美国华人一夜之间从备受歧视的“吃老鼠的异教徒”变成了具有“平静”、“和善”、“开朗”和“自如”性格的“朋友”。因此黄玉雪的作品《华女阿五》一经出版就引起轰动,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她因此被誉为“模范少数民族”的代表。借此契机,黄玉雪通过文化主动认同的策略逐步走向白人主流社会。笔者认为她的文化主动认同可以从她积极学习接受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和饮食文化的介绍和主动配合白人编者修改文稿三个方面窥见一斑。一、玉雪—自觉的文化同化黄玉雪在美国公立学校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她勤奋地学英语,在学习上比起她的白人同龄人是遥遥领先的,在三年级的时候她就跳了一级,“把原来三年级A班的同学搁在后面”。依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在小孩子智力相当的情况下,学习成绩的差异主要应归结为非智力因素——学习兴趣。为何一个华裔的小女孩对于异国文化有如此强烈的兴趣?我们仔细思考一下,不难发现小玉雪的父母蜗居在唐人街,依靠家庭作坊谋生,过着小玉雪所厌倦的单调乏味的生活。只有在周末母亲才会带他们去渔民码头这类白人居住的地方去。小玉雪通过自己的观察体会到了白人优越、富足的生活和被美国主流社会边缘化了的唐人街有着天壤之别。白人的悠闲生活才是她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状态。就像渴望被白人主流社会接受的黑人女孩佩克拉一样,玉雪也渴望得到白人社会的认可,拥有跻身上流社会的通行证。但她不像佩克拉那样不切实际地幻想改变自己的种族生理特征,小小的玉雪心里很清醒地意识到要想跻身主流社会就必须接受白人的文化意识,学好文化知识。大学阶段刚开始玉雪也是不适应美国的教育方式,“她对这些课程的模糊性很焦虑”147,但她经历了在同学面前失败、痛苦不堪、摸索后逐步适应,很快就又脱颖而出。玉雪之所以在“她的高中华裔同学没有一个人想努力获得大学学位;甚至连两年的专科学校几乎也没有人想去念”139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接受美国高等教育的原因是她觉得自己要想融入白人社会就必须接受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接受白人的文化同化。当她的文章被选中在米尔斯学院举行的英语会议上宣读时,她才感觉到自己不再是个白人社会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了152。二、食物的提供和西方社会的认同民以食为天,中国文化受到最大注意的一方面是饮食。因为美国人喜爱中国饮食,所以黄玉雪在书中就投其所好,见缝插针地介绍中国菜的各式调料和配方以获得美国人的好感。她的一个重要动机便是让美国人更好地认识中国人,从而促进白人与华人的沟通。在《华女阿五》中,描写中国饮食文化的篇幅几乎每章都可以找到。如红糖布丁、五香条、荔枝拌鸡肉、五子月饼、糖醋排骨以及外公做的米粥晚宴等。据粗略统计,小说中至少有40多处集中的食物描写。食物在这部小说中好似一条安全友好的纽带,连接了玉雪和唐人街以及外面的世界,同时沟通了华人群体和美国主流社会。在米尔斯学院主任家做家务时,玉雪得到主任的允许后邀请几位同学吃饭,通过分享中国菜,玉雪第一次在米尔斯学院交到了朋友,“玉雪从这些起点开始了自己和米尔斯宿舍朋友之间的愉快交流……玉雪发现,这些女生总是对中国背景和意识形态相当的好奇。她第一次在脑海中形成共识——向非华人展示、介绍中国文化是件很有建设性的、令人高兴的活动。”146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玉雪在主任家做菜时尽量选取大家都熟悉、易取的食材,其实她的目的不难理解,就是为了消除西方人对中国的陌生感。苏珊·卡尔斯克认为:“美国人必须尝尝各民族不同的食品……吸收每个族群各自的食物则代表着他们接受了这个族群及其文化。”142因此,主任宴会上的中国食物已转换成了一条沟通的纽带,让美国人理解并接受中国文化。而玉雪通过中式饭菜赢得了美国主流社会的尊敬和认可,也就象征着华裔作家必须在白人社会对华人持有偏见、妖魔化华人的时代中主动去和西方人交流,介绍自己,以便让主流文化熟悉和认可。黄玉雪的文化自主的意识和她对中国的热爱促使她花费大量的篇幅来介绍中华美食,但她的这一初衷却常被学者误读为一味迎合白人的饮食文化。三、黄雪:以配合作用1945年黄玉雪收到《哈泼》杂志主编伊丽莎白·劳伦斯的邀请,让她写一部关于她如何在唐人街成长的故事。为了纠正美国白人对中国文化的许多错误观念,黄玉雪接受了邀请。完稿后,编辑艾丽斯·库珀认为这本书太严肃了,有的内容“太个人”了,为了吸引读者增加销量,对其中的内容作了大量的删改,以至于印出的小说才是原稿的1/3。在赵健秀对黄玉雪的一次访谈中,黄玉雪曾这么解释:“你知道,原本我想把一些删掉的东西放回去。不过,这就像买卖或捐赠,每个人心里早就有打算。所以你晓得,你得跟他们配合。只要那是他们想印的东西,而且每一件事都是真的……”14作为一名处于边缘地位的华裔年轻女孩要想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她在形成自己的文化属性时就必须“配合”。霍尔(StuartHall)在《文化属性与电影呈现/再现》一文中曾指出:“文化属性不断变形。这些属性绝非永远固定在某些本质化的过去上,而是受制于历史、文化与权利的不断‘运作/操纵’。”73因此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黄玉雪要想在白人社会中发出华裔微弱的声音,打破华裔沉寂的局面,她只能与主流社会合作,以退为进。她的主动配合保证了拥有一定数量的白人阅读群,这样中华的优秀文化才有机会被白人了解、熟悉。如果一味不配合白人编辑的工作而采取赵健秀所推崇的战斗的策略,今天的读者未必能读到这本华裔美国文学的“破冰之作”吧!四、少数民族为主民族我们如果不带个人偏见地评判黄玉雪一生在文学和艺术上的奋斗以及取得的成就的话,就会发现她是一位值得华裔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