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李及其作品在晚明诗歌中的流传
李清照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富有的诗人之一。在无人企及的唐代诗国中,他代表晚唐,又超越晚唐。但长期以来李商隐及其作品受到了不应有的冷落,从李商隐去世到明末的八百年中,竟无一部流传至今的整理研究专著。与千家注杜、五百家注韩的声势相比,显得黯然失色,而且明显滞后于整个唐诗研究。同时期,对李商隐的诗品、人品的评论多倾向于贬低甚至否定,从唐末李涪谓李商隐诗文“无一言经国,无纤意奖善,惟逞章句”(P5)的恶评始;五代刘在《旧唐书·文苑传·李商隐》中多次提到时人谓李商隐“背恩”、“无行”、“无特操”、“恃才诡激”;宋代范文称其诗“发乎情止乎礼义之意安在”(P111);南宋张戒将李商隐列入“邪思之尤者”(P38)的行列;明代宋濂说李商隐的诗“专蘼蔓”(P143)。这种认为李商隐在人品上无特操,在诗品上流于绮艳的观点,成为长期以来带有普遍性的传统看法。直到清代出现二百年的李商隐研究热潮才结束了宋元明三代八百多年的被冷落、被贬低和基本被否定的局面。李商隐及作品的价值在清代得到应有的确认。宋元明时期李商隐研究冷落究其原因:一、社会价值观念李商隐诗不但主情,而且偏离传统礼教、诗教的内容,在当时难以找到有利于认识、接受它的学术文化环境。长期以来人们对李商隐的人品存在误解,也是难以接受他的一个心理障碍。宋明理学,又称宋明道学或宋明新儒学,它是唐宋古文运动的哲学理论结晶,其核心宗旨在于,通过心性与义理之辩,重新恢复儒教文化在思想领域的独尊地位,再现社会意识形态的儒术大一统。无论是程、朱的“格物穷理”,还是陆、王的“尽性致良知”,都是把儒学礼法,伦理思想作为理论的核心和归依。不断强调根据封建纲常提出“差等有别”,人的个性被纳入到“尊天”、“卫道”为中心的封建纲纪中,否定了个人的价值,抹杀了人的个性。而且,把天性与危机,灭性与荣身等同起来,赞美的不是天性,而是毁灭天性。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朱熹说:“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使是学。”(P224)这种尊天理窒人欲的做法,泯灭了人的自然性。尤其是在当时理学思想已由一种道德理想或规范变为某种带有强制性的理论的甚至法律的社会生活准则,社会的价值观念便被扭曲并趋同了。所以周敦颐的“文以载道”说和程颐的“作文害道”说都是否定文学的独立的审美价值。儒家诗学观带着强烈的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色彩,这种诗学观通常成为人们评判作家作品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尺度。李商隐早年所写的《柳枝五首》,在诗序中交代了其初恋经过,充满着执著、爱恋之情。但葛立方《韵语阳秋》中说:“洛中里娘亦名柳枝,李义山欲至其家久矣。以其兄让山在焉,故不及昵。……呜呼!天伦同气之重,共聚于子女糅杂之所,已为名教之罪人,而一不得其欲,又作为诗章,显形怨■,且自彰其丑,遗臭无穷,所谓灭天理而穷人欲者无大于此,如李商隐者又何足道哉!”(P145)在道学家们看来却是满篇荒唐,字字罪过。即使是持事较为公正的诗论家元好问认为李商隐儿女情多,风云气少,对李商隐“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马嵬》)之语大为不满,以为非“人臣”之语;对“小怜于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北齐二首》)这种有“淫词”之嫌的诗更是愤愤然。李商隐那种不以“不师孔氏为非”(P8135)的思想,发乎至情而不大止乎礼义,极端感伤缠绵而执著的感情,都带有明显偏离封建礼教、诗教的倾向,有些诗文甚至惟情正如他在《祭小侄女寄寄文》中说:“明知过礼之文,何忍深情所属!”(P8181)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深知身在情长在”等溺而不返的情感,明显有悖于儒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传统诗论,就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儒家道学者的责难。因此便形成了学者“类以才人浪子目义山”,以其诗“为帷房昵之词”(P2)这种长期固定的看法。另外,人们对李商隐的人品存在误解,李商隐出身寒门,才华横溢,应举登第,受知于牛党的令狐楚、令狐■父子,但后来他婚于李党的王茂元女,这场不乏真诚爱情的婚姻,却给他带来了一生坎坷不遇的命运,牛党骂他“诡薄无行”,“放利偷合”;李党说他“轻薄无操”。他终于被卷入封建统治者阶级内部争斗的漩涡之中,成为牛李党争最悲剧色彩的牺牲品。正如清代学者王鸣盛在《李义山诗集笺注序》中所感叹:“盖义山为人,史氏所称与后儒所辨,均为未得其中”,推究个中原因,则在于“注之者倘非贯穿新旧《唐书》,博观唐、宋人纪载,参伍其党局之本末,反覆于当时将相大臣除拜之先后,节镇叛服不常之情形,年经月纬,了然于胸,则恶能得其要领哉?若先生之所注,信乎其能如是矣!”(P1)陈寅恪先生也惋惜:“斯义山所以虽秉负绝代之才,复经出入牛李党争,而终于锦瑟年华,惘然梦觉者欤?此五十载词人之凄凉身世固极可哀伤,而数百年社会之压迫气流尤为可畏者也”(P248)。这种对李商隐人品的诋毁式的偏见几乎成为宋元明时期普遍的看法,在某种程度上也构成了对李商隐接受的文化心理障碍。二、平易晓畅的道教意象李商隐诗歌朦胧多义,意象独特,使事用典,象征比兴,造成对其诗的阅读障碍,从金代元好问的“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的遗憾到明末释道源的“婉变托寄,隐迷连比”的慨叹。清代学者管世铭认为:“李义山用意深微,使事稳惬,直欲于前贤之外,另辟一奇。”(P700)李商隐诗好用典,且有时用典僻涩,用词险怪。例如,《九成宫》八句用了八个典,不了解这些典故,理解起来较困难。宋人称其为“獭祭鱼”(獭贪食,常捕鱼陈列水边,称为祭鱼。后用来比喻罗列典故或堆列典故。引者注)宋代学者黄彻说李商隐诗“好积故事”(P41);范■文说他是“点鬼簿”,“因事造对,何益于诗”(P110);而惠洪更是尖刻,说“诗到李义山,谓之文章一厄,以其用事僻涩,时称西昆体”(P20);敖器之在《诗评》中总结为:“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环妍,要非适用”(P82)。过分的用典确实给读者带来阅读和理解的困难,但恰当地用典也能使诗歌意义情致更加曲折幽深,扩展想象的空间。宋人不喜欢李商隐的诗歌与他们的诗学观念有很大的关系,他们推崇含蓄清淡、平易晓畅的诗,排斥华丽浓艳、晦涩生僻的诗。李商隐早年在玉阳山学道和中晚年“克意事佛”对其诗文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李商隐诗集中与佛、道生活有关的诗篇占了很大一部分,据黄世中先生统计,《玉■生诗集》中约摄入仙道事象九百个左右,“几乎用尽道教故事,摄取全部神天仙道形象”(P116)。诸如霓旌、采华芝、蓬山、琼瑶宫、紫鸾、秦娥、碧箫、萼绿华、秦楼客等等,密集的道教意象及典故构成了其诗歌的神奇瑰丽、缥缈朦胧的意境。如果对道教经典及道教故事不谙熟,如果没有较高的文化修养,那么就很难理解其诗意。再加上李商隐长期过着小心翼翼、寄人篱下的幕府生活和处于党争缝隙中,由王氏婚姻招来了牛李两党的猜忌、排抑、诬毁,无法自辩也无从自辩使他心灵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这种只能郁结在心的悲怨形成了难以言说、难以释怀的钝痛。他处在政治歧视与天性软弱的双重压力之下,出现了不能也无法言说的文化困境。于是诗人借助于隐语、象征等手法来曲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也是造成其诗歌的朦胧多义的原因。正如朱鹤龄所言:“义山厄塞当途,沉沦记室,其身危,则显言不可而曲言之,其思苦,则庄语不可而谩语之”(P126)明代蒋冕称:“《无题》诗自李商隐而后,作者代有其人,然不伤于诞,则伤于淫,且词晦旨幽,使人读之,茫不知其意味所在。……夫诗美教化,厚风俗,示勤戒,然后足以为诗。诗而至于不可解,是何说邪?”(P148)。也许真如王蒙先生所言:“无题诗,可能碰到道德政治文化环境方面的表述困难,却不是语言困难”,“而内心的世界,长期的情意之结,特别是敏感多情而又软弱的诗人李商隐的情意之结,迷迷茫茫,混混沌沌,如花如雾,似喜似悲,若有若无,亦近亦远,且空且实,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楚”(P186)。胡震亨所说唐诗“有两种不可不注,如老杜用意深婉者,须发明,李贺之谲诡,李商隐之深僻……并须作注,细与笺释”。(P98)几百年来对李商隐诗文研究很寥落,其诗歌用事深僻、隐晦难解是一个重要原因。三、明初诗人,武人李商隐在宋元明三代的名声相对消沉,对其诗歌进行理论上的阐释,卓有所见的固然不多,学习义山体的诗人亦屈指可数。从整体上讲宋元明三代缺乏对李商隐接受的学术环境。虽然他们的诗学观念不尽相同,但却从不同的方面制约着对李商隐接受,宋人以文为诗,重义理的诗学风尚,明显有别于长于性情的唐诗,尤其是对李商隐诗凄艳浑融的风格颇有抵触。而元明时期一味追求“师法盛唐”的诗学观念,使晚唐诗长期被忽视了。严羽《沧浪诗话》是唐诗学的奠基之作,但片面强调宗盛唐鄙中晚的倾向。他说:“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论诗如论禅:汉、魏、晋等作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远之诗,则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声闻、辟之果也。”(第二册P423)他的“四唐”说,突出了盛唐文学的地位;“盛唐气象”说,概括了盛唐文学的风貌;“兴起妙悟”说,总结了盛唐诗歌的艺术表现。但有片面强调宗盛唐、鄙中晚的倾向。严羽的师法盛唐的诗学思想对元明学界有着极大影响,明初著名诗论家高檩在《唐诗品汇》中对严羽《论浪诗话》中以盛唐为法的的诗学思想做了进一步发挥,高檩说:“唯李唐作者,可谓大成,然贞观尚习故陋,神龙渐变常调,开元、天宝间,神秀声律,粲然大备,故学者当以是楷式。予以为确论。后又采集古今诸贤之说,及观沦浪严先生之辩,益以林之言可微,故是集专以唐为编也。”(下册P164)高檩将唐诗分为“正始”、“正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变”、“余响”、“旁流”九个品目,把盛唐定为正宗、大家、名家,晚唐为正变、余响,可见他秉承了严羽的宗盛唐轻中晚的诗学观念,到了明代前后七子更是“诗必盛唐”。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叹曰:“商隐一集迄无人能下手,始知实学之难”(P154),明代诗论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退订协议书范本
- 公司股东合同协议
- 旧房折建协议书
- 进口车销售合同协议
- 连锁披萨店转让合同协议
- 委托代理买房合同书
- 进出口牛肉销售合同协议
- 《舆论学》本科笔记
- 转让合同解除协议书范本
- 个体员工合同协议书
- 2025-2030中国共轭亚油酸(CLA)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中央2025年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10《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一课时《勿忘国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 江苏省新高考基地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怀化市鹤城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笔试真题
- 《养牛与牛病防控技术》课件-项目九 疾病防控体系
- 三重一大培训课件
- 试岗期协议书模板
- 安装防雷设施合同协议
- 广东省2024-2025学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二)高三试卷(佛山二模)
- 商业银行资产配置与风险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