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高三历史模拟试卷(一)_第1页
安徽省淮南市高三历史模拟试卷(一)_第2页
安徽省淮南市高三历史模拟试卷(一)_第3页
安徽省淮南市高三历史模拟试卷(一)_第4页
安徽省淮南市高三历史模拟试卷(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17年安徽省淮南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唐代法律规定,“凡官员有数,而署置过者有罚",“不应置而置……一人杖一百,三人加一等,十人徒二年"。这说明唐代()A.有力地防范了官员腐败 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C.注重规范各级官员编制 D.杜绝了选官上任人唯亲2.隋唐两代,洛阳与长安同为东西二京,但是洛阳日益成为水上粮食运输的中转地和国内外商品集散地,是保障唐朝都城物资供应的重要城市,成为全国漕运的中枢。洛阳的商业地位超过长安是因为()A.京杭大运河的开凿 B.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C.长安地区经济的衰落 D.地处丝绸之路的起点3.《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确切信息是()A.当时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B.周朝时政府重视商业发展C.当时社会普遍经商,农商并重D.强调农商以加强中央集权4.唐朝前期,担任国子祭酒(中央官学最高长官)一职的官员总共有48人,基本上都是大儒。唐德宗以后,可考的国子祭酒共78人,其中仅藩镇军将兼任祭酒的就有24人.国子祭酒的职事作用相对缩小,成为文臣武将的迁转之资。材料意在说明唐朝()A.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 B.统治者对儒学的态度转变C.儒学地位遭受佛道的冲击 D.科举制度下儒学逐渐僵化5.“女子仅为男子之牺牲,甚焉者男女同为家族主义之牺牲,故所组成之家庭,无生气无精神……结婚当始于男女之恋爱."这一观念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C.义和团运动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6.据统计,1858﹣1911年,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企业有953家;而1900﹣1911年就有650家,占到2/3强。就企业的经营性质而言,与官办、官商合办和中外合办比较,民间商办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创办资本上,都占有绝对优势.这一现象的出现()A.是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和经济侵略的结果B.是戊戌变法等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推动的结果C.是官方经济政策和民间实业救国梦共同推动的结果D.改变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极端不合理的状况7.“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被纳入到各种单位组织当中,单位成为国家与市民之间必不可少的联结,处于社会生活的中心位置,整个城市社会的运转表现为各种组织的运行.”材料所述现象()A.说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B.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表现C.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D.反映了工业化是国家的重心8.中国社会传统的习俗是女子婚前梳辫,婚后梳髻.清末民初广东顺德、中山、南海等地,盛行女子在未婚的情况下自行易辫为髻以立志独身不嫁的风俗,这些女子称为自梳女.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风俗逐渐近代化 B.程朱理学对女性的束缚削弱C.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 D.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的传播9.2005年11月《中国多边外交显著加强,更深入广泛融入国际社会》一文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已经相继成功组织了四次朝核六方会谈,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大力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在政治和安全等领域的合作”。这反映了中国()A.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B.极力打造国内外建设环境C.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致力于建立多边外交机制10.著名学者阮炜教授认为,苏格拉底跟民主政权的关系甚为紧张,民主派有充分的理由惩罚他,甚至处死他.但从流传下来的文献看,民众最初并非一定要置他于死地,仅判他有罪;只是在他讲了一些挑衅性甚至羞辱性的话以后,才在第二轮投票中判他死刑.材料反映出雅典()A.形式上直接民主的弊端 B.以法律维护民主派利益C.司法程序十分严格缜密 D.法律的权威性受到挑战11.麦克马洪元帅签署了一项公告:“巴黎居民们,法国军队来解救你们了。巴黎自由了!四点钟的时候,我们的士兵们占领了最后一处起义据点。今天战斗结束了。秩序、工作和安全将被重建."该公告表明()A.法兰西第二帝国已宣告灭亡B.巴黎公社曾在巴黎实行专制统治C.法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D.巴黎公社革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12.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一方面承认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若干重要技术发明产生的相对迅速性,另一方面他又指出,这些发明实际效益的发挥,一般都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一系列社会经济条件的成熟。布罗代尔意在强调工业革命()A.在英国发生的条件不充分 B.进程的突变与渐进相结合C.是个为时短暂的突发事件 D.对英国社会经济影响巨大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40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4题-—第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7年至1937年,虽然国民政府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但却努力继承孙中山先生重建国家的遗志。国民政府推行货币改革,用银元代替银两,与推行纸币(法币)为合法货币。国民政府以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为后盾,从1928年到1929年,同美、德、英、法、日签订了平等友好的关税协定,根据这些协定列强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陇海铁路在1934年延伸至西安,1936年粤汉铁路竣工,铁路路网从八千公里延伸至一万三千公里。各省公路建设、现代航空、水上轮渡事业都有骄傲的发展.工业化方面,一些轻工业如棉纺织业、面粉制造、钟表、水泥和化工制造等领域也出现颇大的进展.但是,国民政府忽视了古老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的困苦。国民政府未达成财政均衡,而是靠赤字开支来维持。年复一年的预算不平衡导致了滥发纸币,这在后来引起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促使1949年国民政府的经济崩溃.﹣﹣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现代化的萌动是国际环境影响的结果,但仅仅是一种萌动,无法迅速发展起来。30年代的国民党政府,实施一党专政,排斥民众参与,对民主政治打压扼杀;知识分子的讨论只是昙花一现的理论喧嚣。政府的“贫困化”也是制约这次现代化发展的因素。这种“贫困化”不仅是财政上的破落,更是中央权威的缺失。国民政府是形式上的全国统一政权,但内部帮派林立、战乱不断,难有权威和效力。而同一时期苏联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恰恰得益于建立了强有力的政府。﹣﹣秦正为《萌动与选择: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走向》(1)根据材料一归纳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近代化的主要成就,并概括其存在的问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状况,分析这次现代化运动仅停留在“萌动”状态的原因。从中可得出什么启示?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面是某书中有关中国近代史的部分目录摘选。第三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复兴第十章铁逻辑,中华民族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第十一章睡狮猛醒,20世纪举世瞩目的政治大国第十二章顺天乎人,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浪潮第十三章东方太阳,亚洲太平洋时代与中国时代第十四章巨龙腾飞,21世纪世纪经济大国根据上述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观的角度分析该目录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编写原则,并说明依据。(分析出两点原则即可,依据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分别是秦朝、汉朝、唐朝、北宋的部分货币图.注:唐高祖于武德四年废五铢,改铸开元通宝钱,开元的意思是开辟新纪元.从此,中国钱币不再以“铢”“两"命名,开创了以“通宝"“元宝”命钱之新制,是货币品类新旧更替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和突破。材料二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规定中央、中国、交通3家银行发行的货币为法币,以改变以往各家银行皆可呈准许发行货币的混乱局面,统一全国币制。此次币制改革是在英国经济顾问李滋•罗斯协助下实行的。……1948年8月,国民政府发布《金圆券发行办法》《人民所有金银外币处理办法》等一系列财政金融法规,规定发行20亿金圆券为本位币,限期以金圆券1比300万的比价兑换法币。……此后,金圆券的发行量就像洪水决堤,迅速膨胀。到11月底已超过30亿元,12月超过80亿元,到1949年4月又超过1900亿元,到5月18日金圆券发行总额已达到98041亿元。短短9个月时间内,金圆券几乎成为废纸。﹣﹣摘编自《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秦汉两朝货币的相同点,并说明唐宋两朝在货币使用上出现的新变化.(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特点,并对这次改革进行简要评价。16.【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1年底,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苏联红军取得了伟大胜利,彻底破坏了希特勒的闪电战。同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对英、美、荷在东南亚的属地发起进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对美英共同作战协定在德、意、日三国之间签订,被迫之下英美开始对日宣战,德美也互相宣战,从此美国正式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12月22日,美英两国首脑对两国整个作战计划进行商讨,会议期间美国倡议由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同盟国家签署一项共同宣言,英国和苏联政府对美国提出的宣言草案进行磋商并加以修改后,用急电发给各同盟国政府。《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表明反法西斯同盟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它标志着该组织的进一步壮大,同时也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对于这个宣言的发表,美国国务卿热烈欢呼,他说,《联合国家宣言》把代表六大洲绝大多数居民的26个自由国家的决心和意志充分联合起来了,说明遵守法律、爱好和平的国家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团结起来,使用武力去维护自由正义和人类的基本准则。﹣﹣摘编自《二战全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家宣言》能够签署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家宣言》的历史作用。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沈括字存中,钱塘(夸浙江杭州)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科技思想家之一.《宋史》卷331《沈括传》说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嘉祐八年二月,洗括因支持变法而被任命为删定三司条例官.熙宁六年曾连续三个月进行测量,才得到极星离开北极三度有余的结论;为了验证“虹能入溪涧饮水”的问题,曾“与同职扣涧观之”,井进而发现“自西望东则见,立润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此外如关于凹、凸面镜的成像特点的认识,关于指南针装置方式的认识,关于月亮盈亏现象的认识等等,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一……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经反复思索,研究后仍无法解决的,他就只是如实记录,井说明不知其中道理的症站所在,而决不故弄玄虚,妄下断语.例如,在记述磁针有指南、也有指北的现象后,说“理应有异,来深考耳”。﹣﹣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沈括的人生历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沈括的科学精神。

2017年安徽省淮南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唐代法律规定,“凡官员有数,而署置过者有罚”,“不应置而置……一人杖一百,三人加一等,十人徒二年"。这说明唐代()A.有力地防范了官员腐败 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C.注重规范各级官员编制 D.杜绝了选官上任人唯亲【考点】1C:唐朝的中央集权.【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官僚政治制度,解题关键理解材料信息“凡官员有数,而署置过者有罚",说明对官员的规范要求.【解答】材料中的“有数"“不应置而置"说明唐代法律对各级官员的人数配置作了规定,这种以法定员的方式有利于规范官员的编制,故C项正确;规范各级官员数量与防范官员腐败无直接关系,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官员数量规定,而不是用人标准,D项错误.故选C.2.隋唐两代,洛阳与长安同为东西二京,但是洛阳日益成为水上粮食运输的中转地和国内外商品集散地,是保障唐朝都城物资供应的重要城市,成为全国漕运的中枢。洛阳的商业地位超过长安是因为()A.京杭大运河的开凿 B.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C.长安地区经济的衰落 D.地处丝绸之路的起点【考点】2M: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洛阳的商业地位超过长安”切入,结合隋唐商业的发展进行思考.【解答】洛阳地处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的中心,成为南北漕运的中心,商业地位日趋重要,A为正确选项.故选A.3.《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确切信息是()A.当时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B.周朝时政府重视商业发展C.当时社会普遍经商,农商并重D.强调农商以加强中央集权【考点】2I:周朝的商业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需要掌握周朝对商业发展重视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读懂“一曰食,二曰货”、“以九职任万民…六日商贾,阜通货贿”的意思,进行分析理解即可.【解答】题干材料“一曰食,二曰货”的意思是说战国时期八种政务:第一是负责饮食,第二是负责财货;题干材料“以九职任万民…六日商贾,阜通货贿”的意思是说周时的九种职业中就有以经商为业的商人,商贾即商人,由此可知,反映了当时统治者重视和鼓励商业发展,故B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出现在商鞅变法时,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故选B.4.唐朝前期,担任国子祭酒(中央官学最高长官)一职的官员总共有48人,基本上都是大儒。唐德宗以后,可考的国子祭酒共78人,其中仅藩镇军将兼任祭酒的就有24人。国子祭酒的职事作用相对缩小,成为文臣武将的迁转之资.材料意在说明唐朝()A.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 B.统治者对儒学的态度转变C.儒学地位遭受佛道的冲击 D.科举制度下儒学逐渐僵化【考点】36:宋明理学.【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藩镇割据时儒学的发展问题.唐初国子祭酒一职基本上都是大儒担任,而唐德宗以后仅藩镇军将兼任祭酒的就有24人,说明动荡时期,儒学受到冲击,地位下降,武将逐渐受宠.【解答】本题题干表述的是藩镇割据时担任国子祭酒一职的官员从基本上由大儒担任发展到部分由藩镇军将兼任,反映了儒学地位在下降.B符合题意.A项错.题干不能体现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C项错.题干未涉及佛道问题.D项错.科举制度在隋唐时创立并完善,有利于儒学发展,明清时才逐渐僵化.故选B.5.“女子仅为男子之牺牲,甚焉者男女同为家族主义之牺牲,故所组成之家庭,无生气无精神……结婚当始于男女之恋爱.”这一观念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C.义和团运动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考点】H2: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需要掌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女子仅为男子之牺牲"、“男女同为家族主义之牺牲”、“男女之恋爱”.【解答】依据材料关键信息“女子仅为男子之牺牲”、“男女同为家族主义之牺牲”、“男女之恋爱”等.联系所学相关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时期随着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反封建礼教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青年男女的婚恋观亦发生转变.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时期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D.6.据统计,1858﹣1911年,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企业有953家;而1900﹣1911年就有650家,占到2/3强.就企业的经营性质而言,与官办、官商合办和中外合办比较,民间商办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创办资本上,都占有绝对优势。这一现象的出现()A.是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和经济侵略的结果B.是戊戌变法等资产阶级政治改革运动推动的结果C.是官方经济政策和民间实业救国梦共同推动的结果D.改变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极端不合理的状况【考点】A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短暂的春天“,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答】据材料可知,“1900﹣1911年”民间商办资本发展较快.这一时期促进民族资本快速发展的因素有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清末新政以及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等,故C项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7.“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被纳入到各种单位组织当中,单位成为国家与市民之间必不可少的联结,处于社会生活的中心位置,整个城市社会的运转表现为各种组织的运行。”材料所述现象()A.说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B.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表现C.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D.反映了工业化是国家的重心【考点】GJ: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分析】本题考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相对于市场经济,是指一种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新型科学的社会经济体系.计划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有规划、计划地发展经济.从而避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不确定性等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危害.如:重复建设、企业恶性竞争、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社会经济危机等问题.【解答】”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居民都被纳入到各种单位组织当中,单位成为国家与市民之间必不可少的联结,处于社会生活的中心位置,整个城市社会的运转表现为各种组织的运行."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8.中国社会传统的习俗是女子婚前梳辫,婚后梳髻.清末民初广东顺德、中山、南海等地,盛行女子在未婚的情况下自行易辫为髻以立志独身不嫁的风俗,这些女子称为自梳女.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风俗逐渐近代化 B.程朱理学对女性的束缚削弱C.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 D.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的传播【考点】H2: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自梳女也称妈姐或姑婆,是指女性把头发像已婚妇一样自行盘起,以示终生不嫁、独身终老,死后称净女,是古代中国女性文化的一种.中国古代封建礼法严苛,不少女性不甘受虐待,矢志不嫁,或与女伴相互扶持以终老,这就是自梳女的雏形.明代中后期由于蚕丝业的兴起为女性提供了独立谋生的机会,自梳的习俗在封建礼法的压迫下,得以相沿300余年,在晚清至民国前期达于高潮.【解答】材料中只提到女子梳发的变化,不能代表社会风俗逐渐近代化,故A项错误;自梳女的出现不是程朱理学影响的结果,故B项错误;题干中描述的是中国传统社会中女子习俗与民国初年自梳女的出现,这体现了民国之后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能够独立谋生,故C项正确;自梳女的出现不是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的传播影响的结果,故D项错误.故选C.9.2005年11月《中国多边外交显著加强,更深入广泛融入国际社会》一文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已经相继成功组织了四次朝核六方会谈,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大力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在政治和安全等领域的合作".这反映了中国()A.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B.极力打造国内外建设环境C.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致力于建立多边外交机制【考点】FR: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分析】本题考查新时期的外交.新时期,根据邓小平对世界战争与和平的科学论断,对外交实行调整,在国际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解答】材料信息体现了中国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往,这是多边外交政策的体现,故D项正确;A、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D.10.著名学者阮炜教授认为,苏格拉底跟民主政权的关系甚为紧张,民主派有充分的理由惩罚他,甚至处死他。但从流传下来的文献看,民众最初并非一定要置他于死地,仅判他有罪;只是在他讲了一些挑衅性甚至羞辱性的话以后,才在第二轮投票中判他死刑.材料反映出雅典()A.形式上直接民主的弊端 B.以法律维护民主派利益C.司法程序十分严格缜密 D.法律的权威性受到挑战【考点】4A: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直接民主会导致权利的滥用和误用.【解答】材料反映出在审判苏格拉底过程中因为民主派企图严厉惩罚他以及苏格拉底个人的挑衅性、羞辱性言语激怒民众和陪审人员,故在第二轮投票中苏格拉底被判死刑,这说明雅典司法审判表决中具有很多人为因素,不是理性客观的判决,故反映出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1.麦克马洪元帅签署了一项公告:“巴黎居民们,法国军队来解救你们了。巴黎自由了!四点钟的时候,我们的士兵们占领了最后一处起义据点。今天战斗结束了。秩序、工作和安全将被重建。”该公告表明()A.法兰西第二帝国已宣告灭亡B.巴黎公社曾在巴黎实行专制统治C.法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D.巴黎公社革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考点】74:巴黎公社的成立.【分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革命,巴黎公社的经济政策还是有不少欠缺和失误,其中最为严重的错误在于没有对法兰西银行加以没收,这样不但不能解决公社自身的财政困难,反而让凡尔赛政府获得了巨大的财力支持,用来对公社进行反扑,从而导致了公社的失败.【解答】由题干材料信息“巴黎自由了”“我们的士兵们占领了最后一处起义据点.今天战斗结束了.秩序、工作和安全将被重建”等可知,巴黎公社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说明巴黎公社的革命力量相对弱小,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故C项正确;A出现在巴黎公社成立之前,排除;B是对“巴黎自由了"的曲解,排除;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C.12.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一方面承认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若干重要技术发明产生的相对迅速性,另一方面他又指出,这些发明实际效益的发挥,一般都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一系列社会经济条件的成熟。布罗代尔意在强调工业革命()A.在英国发生的条件不充分 B.进程的突变与渐进相结合C.是个为时短暂的突发事件 D.对英国社会经济影响巨大【考点】58:英国工业革命.【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需要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解答】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布罗代尔一方面承认发明的迅速产生,说明工业革命在进行过程中具有突变性,同时又指出发明实际效益的发挥需要社会经济条件的成熟,时间较长,因此又具有渐进性,故B项正确.布罗代尔指出发明的应用需要时间和条件,不是说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不充分,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中某些发明的出现可能时间很短,但整个工业革命的进程并不短暂,工业革命也不是突发事件,故C项错误.布罗代尔描述的是工业革命的进程,不是影响,故D项错误.故选B.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40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4题—-第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7年至1937年,虽然国民政府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但却努力继承孙中山先生重建国家的遗志。国民政府推行货币改革,用银元代替银两,与推行纸币(法币)为合法货币.国民政府以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为后盾,从1928年到1929年,同美、德、英、法、日签订了平等友好的关税协定,根据这些协定列强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陇海铁路在1934年延伸至西安,1936年粤汉铁路竣工,铁路路网从八千公里延伸至一万三千公里.各省公路建设、现代航空、水上轮渡事业都有骄傲的发展。工业化方面,一些轻工业如棉纺织业、面粉制造、钟表、水泥和化工制造等领域也出现颇大的进展。但是,国民政府忽视了古老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的困苦。国民政府未达成财政均衡,而是靠赤字开支来维持.年复一年的预算不平衡导致了滥发纸币,这在后来引起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促使1949年国民政府的经济崩溃。﹣﹣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现代化的萌动是国际环境影响的结果,但仅仅是一种萌动,无法迅速发展起来.30年代的国民党政府,实施一党专政,排斥民众参与,对民主政治打压扼杀;知识分子的讨论只是昙花一现的理论喧嚣.政府的“贫困化”也是制约这次现代化发展的因素。这种“贫困化"不仅是财政上的破落,更是中央权威的缺失。国民政府是形式上的全国统一政权,但内部帮派林立、战乱不断,难有权威和效力.而同一时期苏联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恰恰得益于建立了强有力的政府。﹣﹣秦正为《萌动与选择: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走向》(1)根据材料一归纳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近代化的主要成就,并概括其存在的问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状况,分析这次现代化运动仅停留在“萌动”状态的原因。从中可得出什么启示?【考点】A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分析】(1)本题考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近代化的主要成就,成功进行币制改革,统一了货币;实现关税自主;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轻工业等领域有较快发展.(2)本题考查这次现代化运动仅停留在“萌动”状态的原因,维持一党专制,政府缺乏权威,脱离人民群众;官僚资本的压榨;社会动荡不安;受日本侵华的影响;脱离中国国情.【解答】(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货币改革”“签订了平等友好的关税协定”“工业化”等归纳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忽视了…农民的困苦”“未达成财政均衡,而是靠赤字开支来维持"等进行概括.(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一党专政”“排斥民众参与”“贫困化”等和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第二小问是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成就:成功进行币制改革,统一了货币;实现关税自主;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轻工业等领域有较快发展.问题:忽视急需的农村社会改革;实行不负责任的财政赤字政策.(2)原因:维持一党专制,政府缺乏权威,脱离人民群众;官僚资本的压榨;社会动荡不安;受日本侵华的影响;脱离中国国情.启示: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现代化的开启有待于民众的广泛参与;现代化的实行必须有政府的有力推动;现代化的选择务必要从国情出发;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有利的国际环境.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面是某书中有关中国近代史的部分目录摘选.第三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复兴第十章铁逻辑,中华民族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第十一章睡狮猛醒,20世纪举世瞩目的政治大国第十二章顺天乎人,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浪潮第十三章东方太阳,亚洲太平洋时代与中国时代第十四章巨龙腾飞,21世纪世纪经济大国根据上述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观的角度分析该目录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编写原则,并说明依据.(分析出两点原则即可,依据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考点】Y5: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分析】本题考查作者的编写原则,第三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复兴”把中国现代史归为现代文明阶段;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该目录中的“政治大国”“改革开放”体现了现代中国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这是纵向地以古代文明(农耕文明)、近现代文明(工业文明)来进行历史时期划分的.【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史学观点,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并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要能通过目录中的文字信息得出相应的史学观点,如“现代文明”就体现了文明史观的编写原则.故答案为:原则1:体现了文明史观的编写原则.依据:第三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复兴”把中国现代史归为现代文明阶段;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该目录中的“政治大国”“改革开放”体现了现代中国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这是纵向地以古代文明(农耕文明)、近现代文明(工业文明)来进行历史时期划分的.原则2:体现了全球史观的编写原则.依据:第十三章“亚洲太平洋时代”体现了区域的联系性与整体性;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该目录中亚洲太平洋时代,体现了区域联系的加强,这是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的体现.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分别是秦朝、汉朝、唐朝、北宋的部分货币图。注:唐高祖于武德四年废五铢,改铸开元通宝钱,开元的意思是开辟新纪元。从此,中国钱币不再以“铢”“两"命名,开创了以“通宝”“元宝”命钱之新制,是货币品类新旧更替过程中的一次飞跃和突破。材料二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颁布《法币政策实施法》及《兑换法币办法》,规定中央、中国、交通3家银行发行的货币为法币,以改变以往各家银行皆可呈准许发行货币的混乱局面,统一全国币制。此次币制改革是在英国经济顾问李滋•罗斯协助下实行的。……1948年8月,国民政府发布《金圆券发行办法》《人民所有金银外币处理办法》等一系列财政金融法规,规定发行20亿金圆券为本位币,限期以金圆券1比300万的比价兑换法币。……此后,金圆券的发行量就像洪水决堤,迅速膨胀.到11月底已超过30亿元,12月超过80亿元,到1949年4月又超过1900亿元,到5月18日金圆券发行总额已达到98041亿元。短短9个月时间内,金圆券几乎成为废纸。﹣﹣摘编自《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秦汉两朝货币的相同点,并说明唐宋两朝在货币使用上出现的新变化。(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特点,并对这次改革进行简要评价。【考点】MI: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查秦汉两朝货币的相同点;唐宋两朝在货币使用上出现的新变化;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特点和评价.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和图示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解答】(1)第一小问的相同点,依据材料一的图示,结合所学可知,秦汉两朝货币都是由国家统一发行;以重量为名;圆形方孔形制;材质以铜为主.第二小问的新变化,结合唐朝开元通宝的意义可知,唐代货币不以重量为名,开创了以“通宝”命钱的范式;结合北宋商业发展的特点可知,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并由民间主办发展到官府进行发行和管理.(2)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二“规定中央、中国、交通3家银行发行的货币为法币,以改变以往各家银行皆可呈准许发行货币的混乱局面,统一全国币制"可以得出中央政府统一发行法定货币;“此次币制改革是在英国经济顾问李滋•罗斯协助下实行的”可以得出在外国金融专家的协助下实行;“金圆券的发行量就像洪水决堤,迅速膨胀”可以得出金圆券的发行量在短期内迅速膨胀.第二小问的评价,依据材料二,结合第一小问的特点和所学可知,这次改革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起到过促进经济繁荣和稳定金融、安定社会的作用;后期则违背和阻碍了历史进程,造成了经济衰退和金融混乱,并最终导致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故答案为:(1)相同点:国家统一发行;以重量为名;圆形方孔形制;材质以铜为主.新变化:唐代货币不以重量为名,开创了以“通宝”命钱的范式;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并由民间主办发展到官府进行发行和管理.(2)特点:中央政府统一发行法定货币;在外国金融专家的协助下实行;金圆券的发行量在短期内迅速膨胀.评价: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起到过促进经济繁荣和稳定金融、安定社会的作用;后期则违背和阻碍了历史进程,造成了经济衰退和金融混乱,并最终导致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16.【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1年底,在莫斯科保卫战中苏联红军取得了伟大胜利,彻底破坏了希特勒的闪电战。同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对英、美、荷在东南亚的属地发起进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对美英共同作战协定在德、意、日三国之间签订,被迫之下英美开始对日宣战,德美也互相宣战,从此美国正式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12月22日,美英两国首脑对两国整个作战计划进行商讨,会议期间美国倡议由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同盟国家签署一项共同宣言,英国和苏联政府对美国提出的宣言草案进行磋商并加以修改后,用急电发给各同盟国政府。《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表明反法西斯同盟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它标志着该组织的进一步壮大,同时也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对于这个宣言的发表,美国国务卿热烈欢呼,他说,《联合国家宣言》把代表六大洲绝大多数居民的26个自由国家的决心和意志充分联合起来了,说明遵守法律、爱好和平的国家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团结起来,使用武力去维护自由正义和人类的基本准则.﹣﹣摘编自《二战全史》等(1)根据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