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③已知常温下亚硫酸的电离常数,。=1.5×10-9,又,所以c(H+)=1.0×10-4,pH=4;19.(14分)(1)Cu2++2e-=Cu(2分)(2)PbSO4+CO32-==PbCO3+SO42-(2分,写可逆符合可以不扣分)反响一段时间后,生成的PbCO3覆盖在PbSO4外表,形成保护膜,减缓甚至使反响停顿。球磨使PbCO3脱离PbS04外表,Na2CO3继续与PbSO4接触,反响继续朝生成PbCO3的方向进展。(2分)(3)1∶2(2分)(4)2H2SO3+TeCl4+2H2O=2H2SO4+4HCl+Te↓(或2H2SO3+Te4++2H2O=2S042-+8H++Te↓)(2分)催化剂(2分)(5)H2SO4(1分)、HCl(1分)【解析】(1)冶炼厂电解精炼铜用粗铜作阳极,精铜片作阴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响:Cu-2e-=Cu2+、Fe-2e-=Fe2+、Zn-2e-=Zn2+等,阴极发生复原反响:Cu2++2e-=Cu。(2)分铜阳极泥中的少量铅元素以硫酸铅存在,很难直接别离,要用碳酸钠溶液将其转化为碳酸铅,然后用硝酸酸浸除去。PbSO4和PbCO3的Ksp分别为1.6×l0-5(mol•L-1)2、7.4×10-14(mol•L-1)2,那么c(CO32-)/c(SO42-)=Ksp(PbCO3)/Ksp(PbSO4)=7.4×10-14(mol•L-1)2/1.6×l0-5(mol•L-1)2=4.625×10-9。当溶液中CO32-与SO42-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大于4.625×10-9时,PbS04可转化为PbCO3。该沉淀转化反响生成的PbCO3覆盖在PbSO4外表,形成保护膜,减缓甚至使反响停顿。球磨使PbCO3脱离PbSO4外表,Na2CO3继续与PbSO4接触,反响继续朝生成PbCO3的方向进展。(3)分铅阳极泥中的硒通过硫酸化焙烧蒸硒除去,烟气中SeO2与SO2在低温区用水吸收回收硒,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SeO2+2SO2+2H2O=Se+2H2SO4,其中氧化剂(SeO2)与复原剂(SO2)物质的量之比为1∶2。(4)分硒阳极泥盐酸浸出液中TeCl4(Te4+)被SO2复原可以得到单质碲:SO2+H2O=H2SO3,2H2SO3+TeCl4+2H2O=2H2SO4+4HCl+Te↓(或2H2SO3+Te4++2H2O=2SO42-+8H++Te↓)。Cl-浓度大,反响的活化能小,说明较高浓度的Cl-能改变反响的活化能,故可作该反响的催化剂。(5)工艺路线中铜阳极泥硫酸酸浸分铜、分铅阳极泥硫酸化焙烧蒸硒、分硒阳极泥盐酸浸碲分别要用到硫酸和盐酸,而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国电科28所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福建有限公司校园招聘64人笔试历年常考点试题专练附带答案详解2套试卷
- 播音主持面试题及答案
- 2025上海志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招聘行政专员测试考试历年参考题库3卷合1带答案解析(3卷合一)
- 钟村租房合同
- 病历护理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及其处理
- 国有土地使用出让合同
- 疫苗推广协议书合同
- 购车借款合同
- 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思维每日一练小纸条
- 国开(辽宁)2024年《书法鉴赏》形考作业1-4答案
- 船舶维修管理制度
- 拆除高空广告牌的施工方案
- 钢质管道焊接质量控制要求
- JBT 6697-2023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 电气设备 基本技术规范 (正式版)
-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目标自我分析职业定位实施计划
- 蒋婷婷-《书包里的故事》
- 《针灸治疗》课件-第六节 剧痛证-泌尿系绞痛
- 保健食品广告审查表
-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