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7篇(2003-2019)_第1页
江苏扬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7篇(2003-2019)_第2页
江苏扬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7篇(2003-2019)_第3页
江苏扬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7篇(2003-2019)_第4页
江苏扬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7篇(2003-201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江苏扬州说明文阅读7篇(2003—2019)《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冯小宝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张,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500摄氏度。预计在之后的1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啦。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选自《中学科技》,2019年第4期,有删改)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2分)15.第②段侧重于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请梳理这一过程,完成填空。(4分)太阳氢核聚变失衡,核心因密度增大而收缩①▲②▲一太阳烤焦地球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17.联系文章和下列材料,谈谈你对“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的认识。(80-100字,4分)材料: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今天,载人的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登上月球的飞行,将来一定会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选自《宇宙里有些什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版)【参考答案】14、引出说明对象“地球流浪的原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于“恒星”的说明。15.①热核反应释放能量,点燃太阳氢壳层②太阳不断膨胀成为红巨星,吞噬水星金星16.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真实事例,具体准确的说明了恒星吞噬行星的范围之大,威力之强。17.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始于求知欲。对宇宙的好奇,让人类在几千年文明中不断探索,在智慧与实践的碰撞中,进发出真理的火花。人类虽然渺小,却一步一步在认识宇宙。正是科学探索精神,正是坚持真理,勇于追寻,让人类文明如此灿烂并且不断向前发展!(2019江苏扬州)丝绸之路上穿行千年的植物白雁①丝绸之路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是一条古代中国腹地连接亚非欧商业贸易的通道。经过这条通道,中西方互通有无。一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就通过这条通道

传入了中国。②黄瓜名称的改变就具有传奇色彩。黄瓜最初叫“胡瓜”,公元6世纪前传入中国。“胡瓜”为什么改叫“黄瓜”呢?原来隋炀帝因为有鲜卑血统而“讳胡”,所以将涉“胡”的字眼一律更换。按照五行学说,黄为土色,位在中央,因此黄色属于中央之色。隋朝以鲜卑血统入主中原,为了宣示隋皇室统治的正统性,才无视“黄瓜”之绿色而改为黄色。③小麦的原产地是西亚和北非地区的两河流域,而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小麦,出土于距今约四千年前的新疆小河墓地。大约一千年之后,小麦的身影又出现于小河墓地以东的吐鲁番地区。能证明小麦是外来植物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出土于中原黄河流域的甲骨文中有“来”和“麦”这两个汉字,就保存了小麦由西向东传入中原地区这一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信息。“来”的繁体字是“来”,甲骨文字形之一,很明显是一个象形字,像一株小麦的形状,中间是直立的麦秆,上面是左右对生的麦叶,下面是麦根。“来”的甲骨文字形之二,上面的斜撇像成熟后下垂的麦穗。后来甲骨文被金文取代,“来”的金文字形将下垂的麦穗之形变为一横,而且表示麦秆的一竖还穿透了这一横,这就为字形的“讹变”埋下了伏笔。据此看来,“来”的本义是外来的小麦,引申为来去的“来”。“麦”的繁体字是“麥”,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来”,即麦子;下面是“夂”,像一只脚趾朝下的脚。甲骨文中的脚都是有方向性的,脚趾朝下就表示从外而来,因此整个字形会意为:麦子是从外地引进而来的作物。你看,这其中是不是充满了传奇性?④其实,具有传奇色彩的植物还不止这些呢。大蒜的原产地是西亚和中亚,最迟在汉代传入中国。它的最初用途是和西方一样作为药用的,后来又变成了辟邪之物。原产于印度的甘蔗传入中国南方后,唐朝向印度学习熬糖法制作出了红糖。唐代宗年间四川一带人探索出了制作白糖的方法,然后再次传回到了印度。⑤丝绸之路上穿行的植物还有很多。在这些植物传奇变化的背后,还有很多文化遗产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⑥丝绸之路正以它博大的胸怀向世人述说着它的历史……

(选自2015年7月第8期《科学大众》,有删改)14.结合全文,分析本文标题包含了哪些信息。(4分)[来源:Zxxk.Com]答:

15.文章分别从哪些角度说明了这几种植物的“传奇色彩”?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答:

16.请指出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答:

17.阅读材料,谈谈你对第⑥节划线句子的理解。(4分)

材料:“申遗”是某国家或地区以某一特殊文化遗产价值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行为。申遗成功后,可使该遗产项目得到较好的保护。2014年中哈吉三国“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成功。答:

【参考答案】14.(4分),指出说明对象,丝绸之路上的植物;突出植物的变迁;写出了不同地区的物种种的交流有历史的厚重感。【评分要点及说明】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2分,答出3点得4分。15.(4分)名称的改变,字形的演变,用途的转变,方法的的交流。【评分要点及说明】每点1分。16.(4分)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具体说明了小麦是外来物种,使丝绸之路上植物的传奇性增加了增加了文化色彩。【评分要点及说明】举例子1分,说明小麦是外来物种1分,传奇性1分,文化色彩1分。17.(4分)示例:丝绸之路以开放、包容的精神,促进各国之间接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向世人展示它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申遗成功,使人们重新关注丝绸之路,进一步挖掘其中的价值,使它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评分要点及说明】对“博大胸怀”分析1分,对“述说历史”分析1分,结合材料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2016江苏扬州)扬州漆器①扬州漆器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漆器一般指在表面涂漆的木材、陶瓷和金属等器物。我们的祖先最早认识漆的特性,他们从漆树上采割天然漆汁——生漆,把它涂刷于器物表面,留下一层耐湿、耐热、耐磨并有光泽的保护膜,并能将漆调成各种颜色,作美化装饰之用。②扬州漆器生产历史悠久。西汉时,已获得高度发展。扬州出土的汉代漆器不下万余件,其中彩绘漆器最多,宝石镶嵌、金银平贴等新工艺均已出现。唐代扬州漆器生产已颇兴盛,螺钮镶嵌等工艺逐步成熟并形成特色。到了元代,扬州已逐渐成为全国漆器的制作中心,进入大规模发展时期。点螺工艺的出现,更是熠熠生辉,促进了漆器造型艺术的提高。明清两代,扬州漆器进入全盛时期。刷红雕漆、百宝镶嵌等传统工艺颇为兴旺。堆漆、割彩、雕漆嵌玉等新工艺继之而起,品种之多,居全国之冠。③目前,扬州漆器主要分为雕漆嵌玉、螺钿镶嵌、骨石镶嵌等几个类别。“雕漆嵌玉”秉承“剔红”传统,在器物表面涂漆均须若干层,多的要涂上百层,使漆面具有相当的厚度,精心在漆面上作出浮雕,并嵌上金银、宝石等名贵材料雕成的各种造型,显出严谨透彻、浓厚天然的特点。“螺钿镶嵌”有两种:一种是“挖嵌”或“坎螺”;一种是“平磨螺钿”,七十年代制作的大型地屏《南京长江大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点螺”漆器是扬州漆器厂近年来研制成功的失传已久的“螺钿镶嵌”品种之一。“点”指的是技法,“螺”指的是材料,即选择各种自然色彩的贝壳、夜光螺等原材料,精制成细于发丝、薄如蝉翼的螺片,用特制的工具一片片、一丝丝地点嵌在漆坯上,构成图案。因这种技法是把“螺”“点”于漆上,故名“点螺”。“骨石镶嵌”采用牛骨、青田石等各种材料镶嵌而成,具有色彩丰富、自然生动的艺术特色。④历史悠久的扬州漆器,如今蓬勃发展,推陈出新,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展望未来,漆艺之花将结出更丰硕的果实。(根据“中国建材网”资料改编)14.第①段中说“我们的祖先最早认识漆的特性”,他们把漆涂刷于器物表面,起到了和器物的作用。(2分)15.分析第②段,在下表中的a、b、c、d处填写相关内容。(4分)本段说明的中心:a时代发展阶段创新工艺西汉获得高度发展宝石镶嵌、金银平贴唐代漆器生产已颇兴盛b元代c点螺工艺明清进入全盛时期d16.阅读③段,找出两个说明方法及相应的例句填写在横线上。(4分)①说明方法:例句:②说明方法:例句:17.扬州漆器厂接待来自海外的客户,外宾想了解漆器制作的工艺流程并订购一座以《水浒传》为题材的漆器屏风。请你参加接待,并完成下列任务。(7分)⑴用“先……再……然后……”的形式说一组句子,向外宾简要介绍“雕漆嵌玉”或“点螺”漆器制作过程。(3分)。⑵向外宾推荐《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并以这个故事为题材,简要描述屏风上将要雕刻的画面。(4分)故事标题:画面:。【参考答案】14.(2分)保护美化装饰15.(4分)a处:扬州的漆器生产历史悠久;b处:螺钿镶嵌;c处:已进入大规模发展时期(或:扬州已逐渐成为全国漆器的制作中心);d处:堆漆、剔彩。雕漆嵌玉(如将“剔红雕漆、百宝镶嵌”一起填,则不得分)16.(4分)①分类别例句:扬州漆器主要分为雕漆嵌玉、螺钿镶嵌、骨石镶嵌等几个类别。②举例子例句:七十年代制作的大型地屏《南京长江大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③作诠释例句:因这种技法是把“螺”“点”于漆上,故名“点螺”。④做比较例句:有“细于发丝”即可。⑤打比方例句:有“薄如蝉翼”即可。(说明方法、举例各1分,除示例外,正确亦可)17.(7分)⑴(3分)“雕漆嵌玉”先在器物上涂若干层漆,使漆面具有相当的厚度,再在漆面上作出浮雕,然后再嵌上造型,显出严谨透彻、浓厚天然的特点。或:“点螺”先选择各种自然色彩的贝壳、夜光螺等原材料,再制成螺片,然后一片片、一丝丝地点嵌在漆坯上,构成图案。⑵(4分)评分标准:故事标题,1分;画面,3分。(以下示例仅作参考,考生能写出主要人物和与情节相关的场面即可得2分,语言通顺得1分)示例一:故事:武松打虎。画面:屏风上画出月夜下的山岗,旁有几棵青松和一块巨石,石上的一根断成两截的哨(棍)棒。武松骑在卧虎背上,一手揪住老虎头皮,一手高辉拳头准备往下砸,显示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示例二:故事:杨志卖刀。画面:屏风上画一座石桥,桥上有几个闲人来往,桥下有一艘乌篷船航行,杨志衣衫破旧,站在桥头,手捧宝刀,刀把上插一草标,一言不发。他表情平静,但眼中流露出桀骜不驯之色。示例三:故事:拳打镇关西。画面:屏风上画宋朝风格的街道,街道上有一圈围观的男女老少。画面正中镇关西四脚朝天,动弹不得。鲁达虬髯戟张,怒目圆睁,左手摁住镇关西,右拳高举,作势欲打,显得威风凛凛。示例四:故事:宋江浔阳楼题诗。画面屏风上画浔阳楼酒店上的一间屋子,宋江醉意朦胧,脚步蹒跚,他左手指着墙,右手拿一支毛笔,墙上题着“自幼曾攻经史,长大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他嘴里似在念念有词,准备将剩下的部分写完。(2011江苏扬州)汶川地震①这场震惊中外的里氏8.0级地震,震源在四川省汶川县,震级超过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除了吉林、黑龙江和新疆地区外,全国都有震感。震中烈度为10度左右,为浅源地震,深度大概为10公里。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图内,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量占总释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目前,“5·12”汶川地震的余震已经发生6000多次,超过5级以上余震为15次。最大的一次余震是6.5级。发生在甘肃省陇南;最近的一次余震是5.0级,发生在四川北边的甘肃省文县。总之,这次汶川地震释放的能量堪比400颗广岛原子弹。②四川汶川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地震?从宏现方面说,印度洋板块由南向北碰撞欧亚板块,碰撞的地区拱起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朝东北方向移动,挤压四川盆地向东北走滑。而汶川地震就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这里属于中国的南北地震带一一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从徽现方面说,汶川处在四川盆地西部的龙门山地震带上。龙门山地震带是新的西藏隆起板块和原来的云南、四川板块交错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一个地震敏感区。③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尽管它北部的松潘在上个世纪初曾经发生过强震,龙门山主休并没有发生过大地震。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地壳内仍处在能量的蓄积过程中。如果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即使蓄积不到地壳破裂的程度,但遇到四川盆地走滑,也会发生地震。有资料记载,四川地区曾有18次7级以上地震,其中1800年以来发生过8次7级以上地发。除了1973年的炉霍地震(7.6级)与其三年后的松潘地襄(7.2级),四川地区长时间没有发生强烈地震。这种现象用业内的话说叫缺震,即强震缺失。地震敏感区缺震的时间越长,未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这次汶川发生的8.0级地震,与该地区长时期缺震不无联系。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项是()(3分)A、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B、第①段解释“浅源地震”时,主要运用了作诠、列数字两种说明方法。C、龙门山地震带是一个地震敏感区,经常发生强烈地震。D、长时间没有发生强烈地震叫缺震,缺震的时间越长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越大。16、评析词语(4分)(l)“发生在四川北边的甘肃省文县”之中的“北边”一词能不能换成“北部”?为什么?答:(2)“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之中的“相对”一词不能删除,为什么?答:17、根据汶川地震宏观方面的原因填空。(3分)印度洋板块碰撞→拱起→挤压→→向东北走滑18.温家宝总理与胡锦涛主席先后在地震灾区作了重要题词,请说说他们题词的深刻含义。(4分)多难兴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参考答案】15(3分)B(A、应是“事理说明文”“逻城顾序”。C、不“经常发生强烈地震”,D、应是“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越大”。)16、(4分)(1)(2分)不能。要点:因为甘肃省文县处于四川省外“边”,而不是四川省的北”部”(2)(2分)要点:“相对”是“比较”的意思,限制“稳定”一词,如果去掉,四川盆地就变成了稳定的地块,与事实不符。(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17、(3分)亚欧板块青藏高原四川盆地18(4分)(温总理题词的含义)(2分)示例一:灾难虽多(1分),(我们只要艰苦奋斗.度过难关)祖国将更加振兴、强大。(1分)示例二: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遭遇一些灾难(1分),但人民会更加团结。用智慧、信心和勇气,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国家将会更加强大(1分)。示例三:国家多难(l分),则上下团结奋发,促使祖国更加兴盛(1分)。(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胡主席题词的含义)(2分)示例:一个地区虽然发生灾难,但会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与帮助(1分):灾区人民也应积极自救,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艰难困苦,重建家园(“自救”或“战胜”,1分)。(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2008江苏扬州)不要让城市失去记忆李舫①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皇家建筑学会主席在中国考察之后对城市规划界说:“现在全世界的城市建设都面临一个共同的危险,我们的城镇正趋向同一种模样,这是很遗憾的。希望中国的城市建设能够尊重中国文化,尊重城市原有的特色。中国历史文化的传统太珍贵了,不能允许它们被那些虚假、肤浅的标准概念的洪水淹没。我确信你们将会遭遇这种危险,你们要用全部智慧、决策和洞察力去抵抗。”②20年后的今天,这个意味深长的警告不幸言中。③目前,我国各地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热火朝天的城市建设中,襄樊古城的千年城墙一夜之间惨遭摧毁,曾是明代抗倭前线、清代鸦片战争主战场、宁波商帮发祥地的定海古城在“旧城改造”的名义下被夷为平地,作为北京民居灵魂的四合院也在减少……朱门绿廊、雕梁画栋、青砖碧瓦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盲目的建设和更新正在使我们的城市失去记忆。④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而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城市是复杂的,可是往往也如此简单。厮杀声依然回荡不已的古罗马角斗场,蛛网般交织的威尼斯水巷,清冽蔚蓝的多瑙河,清秋远村旷野平芜的圆明园废墟,横亘万里烽火连绵的长城……城市的生命与性格、历史与记忆就蜿蜒在城市的每一方土地、每一片草坪、每一道天际*廓线……无数的城市史告诉我们,城市的记忆不是历史教科书中枯燥的数字和资料,而是活生生存留于城市空间和时间中的生命的热度、岁月的痕迹、文化的积淀。⑤城市不仅仅是单体建筑的简单集合,不仅仅是高楼大厦、立交桥、高架桥,更是一股从远古吹向未来的心灵之风,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记忆载体。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而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⑥建筑界有一句被建筑师们经常重复的话:“建筑创作从寻找城市开始。”韩国首尔市现代化建设初期,决策者填平了蜿蜒于古城内的清溪川,建起了高速公路。然而,人们发现,尽管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经济的腾飞,城市却越来越失去其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2003年,首尔市政府毅然决定炸掉高速公路,重现清溪川古河道,追溯城市的历史记忆,恢复城市的历史脉络。⑦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中国城市史行进到21世纪,已经进入需要我们反思的阶段。

(选自《杂文选刊》2006年第5期,有删改)17.题目“不要让城市失去记忆”中“记忆”一词指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18.作者在第③段列举了哪些具体材料证明城市“正在失去记忆”?请分条概括。(每点不超过10个字)(3分)(1)(2)(3)

19.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强调“不要让城市失去记忆”?(4分)20.仿照文中划线的句子,以“校园”为陈述对象,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4分)校园不仅仅是

,不仅仅是

,更是

,是

。21.文章第④段说“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而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联系下面链接的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4分)材料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原始城市必然有鸟有鱼有兽,因为在同一个蓝天下,同饮一江水,共同生长在一块土地之上;只是,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鸟、鱼、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

(舒乙《都市精灵》)材料二:“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这是英国诗人库柏的诗句。……但愿城市化不会把地球上的乡村消灭掉,因为那将意味着消灭了上帝最宝贵的创造。

(周国平《人应当敬畏自然》)材料三:人类将会杀死大地母亲,抑或将她拯救?如果滥用日益增长的技术力量,人类将置大地母亲于死地;如果克服了那导致自我毁灭的放肆的贪婪,人类则能够使她重返青春,而人类的贪婪正在使伟大母亲的生命之果——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灵付出代价。

(阿诺德·汤因《人类与大地母亲》)【参考答案】17.参考答案:存留于城市空间和时间中的生命的热度、岁月的痕迹、文化的积淀。(3分,答案中含此句即可给分)18.答案示例:①襄樊城墙惨遭摧毁;②宁海古城被夷为平地;③北京四合院在减少。

评分标准:每点1分,计3分。超过规定字数该小题不给分。19.答题要点:①尊重城市原有特色,继承历史文化传统。②保存城市的记忆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评分标准: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20.答案示例:校园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不仅仅是教室、操场、图书馆,更是青春张扬的舞台,是理想升腾的地方。

评分标准:4分,每空1分,所填内容要求合乎情理,由实到虚。21.参考答案:①人类曾经征服自然,创造出伟大的文明(1分);②但人类如果仍以地球的主人自居,对地球为所欲为,结果必将破坏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自食恶果。(1分)③我们在城市改造中要学会认识自然,与自然友好相处。(2分)评分标准:4分,此题为开放题,评分不必拘泥参考答案,如学生有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应酌情给分。(2006年江苏扬州中考试题)大自然的现象——风风是大自然现象中空气流动的统称。风的形成原因极为复杂,概括地说,是由于地球外围的大气层吸收了太阳热能后,随区域性因素产生了不同的大气密度及高低气压,因而造成区域性的大气对流。另外,加上地球公转与自转的运行影响,使大气流动越加复杂与多变。因此,地球表面经常存在着不同方向及速度的空气流动,此种复杂且多变的空气流动现象,也使我们统称的“风”跟着变化多端起来。依方向特性而分的东西南北风,依时间季节而分的春夏秋冬风,依强弱而分的微风、弱风、强风、台风;另外还有其它特性的大陆风、海风、落山风、龙卷风,等等。这变化多端的风,自古至今都令人类既爱又恨。风是空气流动的现象。依据运动学理论,空气的流动具有压力及动能,这项压力称之为风力,动能称之为风能。因此,风能是天然能源之一,并以空气流动的动能形态储存于大自然中。很早以前人类就有应用风力的实例,诸如帆船、风力水车、风车磨坊等装置,就是利用这项天然能源的自然力量来为人类服务的。开始应用风力来发电,是1891年丹麦拉库尔的创举。他以荷兰传统式风车驱动发电机发电,促成人类充分利用风这项天然资源,将风力转换成电力,即将风能转换成电能。简单地说,风力发电的原理就是将风车与发电机连结,借风力来驱动发电机发电,其工作原理正好与我们常见的电风扇相反。电风扇是消耗电能产生风,而风力发电却以风制造电能。风力发电的原理虽然简单,但真正要达到发电目的而造福人类,还需经过一番复杂的评估计算。必须考虑风随时间性的变化,如季节的变化,每月、日、时的变化,甚至每分钟的变化以及风的扰动程度;必须考虑地形高度及障碍物等变化。另外还须考虑气象方面的问题,如乱流、瞬间强风、台风、冰雪、雷电、盐害及风沙等等因素。因此,必须经过仔细调查与评估,在能够达到风力发电应用的标准的前提下,一个理想的风力发电厂厂址才能确定。由于风能密度较低,开发稍具规模的风力发电厂,需要相当大的土地面积,而且风力发电机只能在某一风速范围内才能运转,大约介于每秒4米到每秒35米之间的风速方可用来发电,再加上风速受季节气候影响而变化,及风力大小强弱的瞬间变化等因素,造成风力发电的出力十分不稳定,且无法预期;因此,风力发电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更无法与传统的发电方式相竞争。但由于风力发电完全依赖自然风力,既不消耗其它能源,也无空气排放污染等问题;近年来对环境保护较重视的欧美国家,均积极进行风力发电的开发利用。15.下列对风的解说,属于“下定义”的一项是(3分)()A.风是因大气层吸收太阳热能后,随区域性因素而产生不同的大气密度及高低气压所造成的空气流动的大自然现象。B.风是大自然现象中空气流动的统称,由于地球公转与自转的运行影响,使风越加复杂与多变。C.风包括东西南北风(从方向特性角度分)、春夏秋冬风(从时间季节角度分)、微风、弱风、强风、台风(从强弱角度分)。D.风是以空气流动的动能形态储存于大自然中的天然能源之一。16.依据上文,简要说出“近年来对环境保护较重视的欧美国家均积极进行风力发电的开发利用”的原因。(2分)。17.根据上文内容,风力发电与电风扇产生风的工作流程,在方向上恰恰相反。请根据“电风扇产生风的流程”的方框图,在“风能发电的流程”方框图中填写相应的内容。(3分):电能电风扇-风扇转动风风能发电的流程18.阅读下面这段介绍风的文字,与上文作比较,从语言表达方面说说它们之间的区别。(3分)大自然的现象真是千奇百怪,风就是其中的一种。风,对于我们来说,它并不陌生,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走动。风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会儿,它像个乖巧的孩子;一会儿,又像个调皮的顽童。一会儿,像个慈祥的母亲,轻拂着你的脸庞;一会儿,又像恶煞凶神,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总之,它是变化无常的。(节选自《大自然的现象——风》)答:19.依据上文内容并结合下列链接材料进行思考:你的家乡是否可以建一个风力发电厂?请你至少陈述两条理由。(5分)材料一:扬州市土地总面积6638平方千米,至2001年底,人口为451.59万人,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千米680人,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5倍多,为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材料二:扬州市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湖密布;仅在西南部有一小部分坡度和缓、岗顶宽平的丘陵。材料三:扬州市地处东亚季风盛行区,因受冷暖空气进退、交替的影响而出现“梅雨”“伏旱”等特殊的天气现象。有的年份还会出现“倒春寒”“秋黄梅”等天气现象。本市也属受台风影响的地区,台风过境时往往造成破坏。(三则材料链接均选自《扬州地理》)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