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2.4- 生态平衡_第1页
【解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2.4- 生态平衡_第2页
【解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2.4- 生态平衡_第3页
【解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2.4- 生态平衡_第4页
【解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2.4- 生态平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解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2.4??生态平衡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2.4生态平衡

一、生物圈的形成

1.为生物圈的形成创造了首要条件的是()

A.原始地球B.原始生命C.多细胞生物D.氧气

【答案】B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解答】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称为生物圈,故为生物圈的形成创造了首要条件的是原始生命,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下列有关生物圈演化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但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B.大气中氧气增多与蓝藻等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有关

C.大气中臭氧层的出现,使生物有了向陆地发展的可能

D.生物圈的演化是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解答】A.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但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正确;

B.大气中氧气增多与蓝藻等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有关,藻类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正确;

C.大气中臭氧层的出现,使生物有了向陆地发展的可能,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对地球上的生物起保护作用;正确;

D.生物圈的演化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D错误;

故答案为:D.

二、生态平衡

3.[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作。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总在不断变化,但在正常情况和范围内,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但是有一定限度。

【答案】生态平衡;调节能力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等概念;

【解答】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作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总在不断变化,但在正常情况和范围内,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但是有一定限度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生态平衡、调节能力

4.引起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有:①因素:地震、海啸、火山、泥石流、流行病等;②因素:过度采伐、过度放牧、围湖围海等。

【答案】自然;人为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影响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

【解答】引起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有:①自然因素:地震、海啸、火山、泥石流、流行病等;②人为因素:过度采伐、过度放牧、围湖围海等。

故答案为:自然、人为

5.对生态平衡的正确理解是()

A.随着生产者的数量锐减,消费者也大量死亡

B.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保持恒定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解答】A.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随着生产者的数量锐减,消费者的数量也逐渐减少而不是大量死亡,错误;

B.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不相等,错误;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保持相对的、动态的平衡,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正确;

故答案为:D.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个体年龄越老,自我调节能力越小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

C.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总有一定限度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解答】A.生态系统中的个体年龄越老,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是不成立的,错误;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正确;

C.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正确;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总有一定限度,正确;

故答案为:A.

7.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A.减少分解者的数量

B.减少最高消费者的数量

C.增加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种类

D.改变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条件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解答】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是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可以通过增加食物链中各生物的种类;

故答案为:C.

三、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8.我国修建完成的青藏铁路,在穿过可可西里、楚玛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

①能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出资

②体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③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

④有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

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青藏铁路的修建体现了人类对生态的保护,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解答】我国修建完成的青藏铁路,在穿过可可西里、楚玛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③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④有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

故答案为:C.

四、【能力提升】

9.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生物圈,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生物圈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下层

C.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千米的范围内

D.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基本条件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圈的定义及范围

【解析】【分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圈层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解答】A.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生物圈和非生物的总和,A错误;

B.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B错误;

C.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层的交界处,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C错误;

D.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基本条件,正确;

故答案为:D.

10.作为野生动物保护行动的亲善大使,篮球明星姚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后我本人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为了我们的未来,请和我一起来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破坏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B.丰富了人类的饮食文化

C.破坏了野生动物的繁殖

D.让人们获得丰富的营养物质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和生物防治,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

【解答】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产生的主要影响是破坏了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故答案为:A.

11.真正的生物圈形成的标志是()

A.蓝菌的出现B.多细胞生物的出现

C.动物的出现D.高等植物的出现

【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称为生物圈。

【解答】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而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出现了花与果实,使其繁殖能力更强、后代的成活率更高,适应能力更强,也就更高级,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划分,生殖多为低等的孢子生殖,是最低等的植物,植物的类群由低等到高等依次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那么当高等植物的出现时,生物圈的许多生物也已经丰富多彩,构成了一个丰富的生物圈,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下表为某科研人员对①②③④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据此可推断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单位:个)

物种1物种2物种3物种4物种5物种6物种7

①09000303040

②2003500030040

③15025010080040301

④300200000050

A.①B.②C.③D.④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解答】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③的物种最丰富,所以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故答案为:C.

13.下列人类行为中,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利的是()

A.对森林中的树木大量砍伐,以满足家具生产的需要

B.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

C.在草原周围营造防护林

D.增加城市私家车数量,利于人们的出行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一环境问题。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二环境问题。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解答】A.对森林中的树木大量砍伐,以满足家具生产的需要,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错误;

B.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错误;

C.在草原周围营造防护林,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正确;

D.增加城市私家车数量,利于人们的出行,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错误;

故答案为:C.

14.关于生态平衡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不变

B.生态系统要维持平衡,一定要有人类的参与和调控

C.指各种生物之间的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和非生物因素无关

D.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解答】A.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动态平衡,错误;

B.生态系统要维持平衡,不一定要有人类的参与和调控,错误;

C.指各种生物之间的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和非生物因素有关,错误;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正确;

故答案为:D.

15.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中的黑尾鹿,1906年,人们开始捕杀以黑尾鹿为食的狼,结果黑尾鹿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1)凯巴伯森林中原有的食物链是

(2)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还应包括

(3)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大肆捕杀狼之后,鹿群数量的变化是。

(4)凯巴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

【答案】(1)草→黑尾鹿→狼

(2)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先增加后减少

(4)能量流动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解答】(1)食物链起始于生产者,凯巴伯森林中原有的食物链是:草→黑尾鹿→狼;

(2)食物链包含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作为一个完成的生态系统,还需要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大肆捕杀狼之后,鹿群数量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

(4)凯巴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故答案为:(1)草→黑尾鹿→狼(2)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3)先增加后减少(4)能量流动

16.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的“放生热”便是最好的体现。

资料一2023年10月12日,上百名长沙市民掏钱买鱼、龟,来到湘江边放生,当天至少放生了3货车共上万条鱼。

资料二放生的龟中大多是草龟,属半水栖动物。因此,最适合它们生活的地方是山溪,而不是湘江。

资料三动物保护协会的志愿者小彭带着从菜市场买来的黑眉锦蛇,将它们从长沙带到郴州的莽山进行放生,这里植被茂盛,地域相对辽阔,人烟稀少,还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黑眉锦蛇、乌梢蛇在当地均有分布。

(1)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盲目放生不仅没有益处,反而由于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数量的急剧增加,会破坏,因为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限的。

(2)一些市民将外来物种(如巴西龟)放生到环境中去,将会造成它们与某些本地物种争夺食物,形成关系。

(3)资料二、三体现了怎样的科学规律()

A.生物必须适应环境B.环境必须适应生物

C.环境可以影响生物D.生物可以影响环境

(4)根据资料三可知,关于放生蛇类,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写一点即可)。

【答案】(1)生态平衡;自我调节

(2)竞争

(3)A

(4)一方面要放生到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中去,即植被茂盛、人烟稀少的环境;另一方面,放生的地区需要有同种蛇类的分布,不然可能会造成物种入侵,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生态平衡又称为“自然平衡”。即指生态系统中,在一定的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相对平衡状态;也就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较长期地保持稳定,这种平衡状态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中有机体种类和数量最大、生物量和生产力也最大。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生物之间存在着竞争,合作等多种多样的关系;

【解答】(1)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盲目放生不仅没有益处,反而由于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数量的急剧增加,会破坏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巴西龟会和本地物种争夺食物,形成竞争关系;

(3)资料二和资料三都体现了生物必须适应环境;

(4)根据材料可以总结出:一方面要放生到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中去,即植被茂盛、人烟稀少的环境;另一方面,放生的地区需要有同种蛇类的分布,不然可能会造成物种入侵,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故答案为:(1)生态平衡,自动调节(2)竞争(3)A(4)一方面要放生到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中去,即植被茂盛、人烟稀少的环境;另一方面,放生的地区需要有同种蛇类的分布,不然可能会造成物种入侵,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17.如图,密闭玻璃瓶内的水恒温放置几天后,液态水不会减少也不会增加,并不是瓶内的水既不汽化也不液化,而是瓶内存在着汽化和液化的动态平衡过程。自然界中存在很多这样的动态平衡,如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存在着物质与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再举一个类似的动态平衡例子。

【答案】当旱季来临时,草原上的草逐渐枯萎,以草为食的动物如长颈鹿、斑马等就会迁往他乡,草原鼠类也会因为缺乏食物而繁殖能力下降,从而减轻对草原的压力;当雨季到来时,风调雨顺会使草原上的草生长茂盛,草原鼠类又大量繁殖,食草动物也会重返故里,就连凶猛的狮、豹等肉食动物也会尾随而来,这样生态系统就保持相对平衡。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案例中讲了水的汽化和液化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只要所例举的例子体现动态平衡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自动生成1/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学期2.4生态平衡

一、生物圈的形成

1.为生物圈的形成创造了首要条件的是()

A.原始地球B.原始生命C.多细胞生物D.氧气

2.下列有关生物圈演化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但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B.大气中氧气增多与蓝藻等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有关

C.大气中臭氧层的出现,使生物有了向陆地发展的可能

D.生物圈的演化是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生态平衡

3.[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作。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总在不断变化,但在正常情况和范围内,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但是有一定限度。

4.引起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有:①因素:地震、海啸、火山、泥石流、流行病等;②因素:过度采伐、过度放牧、围湖围海等。

5.对生态平衡的正确理解是()

A.随着生产者的数量锐减,消费者也大量死亡

B.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保持恒定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个体年龄越老,自我调节能力越小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

C.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总有一定限度

7.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A.减少分解者的数量

B.减少最高消费者的数量

C.增加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种类

D.改变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条件

三、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8.我国修建完成的青藏铁路,在穿过可可西里、楚玛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

①能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出资

②体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③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

④有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

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③④

四、【能力提升】

9.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生物圈,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生物圈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下层

C.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千米的范围内

D.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基本条件

10.作为野生动物保护行动的亲善大使,篮球明星姚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后我本人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为了我们的未来,请和我一起来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破坏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B.丰富了人类的饮食文化

C.破坏了野生动物的繁殖

D.让人们获得丰富的营养物质

11.真正的生物圈形成的标志是()

A.蓝菌的出现B.多细胞生物的出现

C.动物的出现D.高等植物的出现

12.下表为某科研人员对①②③④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据此可推断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单位:个)

物种1物种2物种3物种4物种5物种6物种7

①09000303040

②2003500030040

③15025010080040301

④300200000050

A.①B.②C.③D.④

13.下列人类行为中,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利的是()

A.对森林中的树木大量砍伐,以满足家具生产的需要

B.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

C.在草原周围营造防护林

D.增加城市私家车数量,利于人们的出行

14.关于生态平衡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不变

B.生态系统要维持平衡,一定要有人类的参与和调控

C.指各种生物之间的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和非生物因素无关

D.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15.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中的黑尾鹿,1906年,人们开始捕杀以黑尾鹿为食的狼,结果黑尾鹿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1)凯巴伯森林中原有的食物链是

(2)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还应包括

(3)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大肆捕杀狼之后,鹿群数量的变化是。

(4)凯巴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

16.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的“放生热”便是最好的体现。

资料一2023年10月12日,上百名长沙市民掏钱买鱼、龟,来到湘江边放生,当天至少放生了3货车共上万条鱼。

资料二放生的龟中大多是草龟,属半水栖动物。因此,最适合它们生活的地方是山溪,而不是湘江。

资料三动物保护协会的志愿者小彭带着从菜市场买来的黑眉锦蛇,将它们从长沙带到郴州的莽山进行放生,这里植被茂盛,地域相对辽阔,人烟稀少,还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黑眉锦蛇、乌梢蛇在当地均有分布。

(1)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盲目放生不仅没有益处,反而由于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数量的急剧增加,会破坏,因为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限的。

(2)一些市民将外来物种(如巴西龟)放生到环境中去,将会造成它们与某些本地物种争夺食物,形成关系。

(3)资料二、三体现了怎样的科学规律()

A.生物必须适应环境B.环境必须适应生物

C.环境可以影响生物D.生物可以影响环境

(4)根据资料三可知,关于放生蛇类,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写一点即可)。

17.如图,密闭玻璃瓶内的水恒温放置几天后,液态水不会减少也不会增加,并不是瓶内的水既不汽化也不液化,而是瓶内存在着汽化和液化的动态平衡过程。自然界中存在很多这样的动态平衡,如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存在着物质与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再举一个类似的动态平衡例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

【解析】【分析】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解答】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称为生物圈,故为生物圈的形成创造了首要条件的是原始生命,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解答】A.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但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正确;

B.大气中氧气增多与蓝藻等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有关,藻类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正确;

C.大气中臭氧层的出现,使生物有了向陆地发展的可能,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对地球上的生物起保护作用;正确;

D.生物圈的演化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D错误;

故答案为:D.

3.【答案】生态平衡;调节能力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等概念;

【解答】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作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总在不断变化,但在正常情况和范围内,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但是有一定限度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生态平衡、调节能力

4.【答案】自然;人为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影响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

【解答】引起生态平衡破坏的因素有:①自然因素:地震、海啸、火山、泥石流、流行病等;②人为因素:过度采伐、过度放牧、围湖围海等。

故答案为:自然、人为

5.【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解答】A.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随着生产者的数量锐减,消费者的数量也逐渐减少而不是大量死亡,错误;

B.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不相等,错误;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保持相对的、动态的平衡,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正确;

故答案为:D.

6.【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解答】A.生态系统中的个体年龄越老,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是不成立的,错误;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正确;

C.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正确;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总有一定限度,正确;

故答案为:A.

7.【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解答】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是提高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可以通过增加食物链中各生物的种类;

故答案为:C.

8.【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青藏铁路的修建体现了人类对生态的保护,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解答】我国修建完成的青藏铁路,在穿过可可西里、楚玛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③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④有利于保护野生动植物;

故答案为:C.

9.【答案】D

【知识点】生物圈的定义及范围

【解析】【分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圈层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解答】A.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生物圈和非生物的总和,A错误;

B.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B错误;

C.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层的交界处,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C错误;

D.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基本条件,正确;

故答案为:D.

10.【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和生物防治,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

【解答】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产生的主要影响是破坏了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故答案为:A.

11.【答案】D

【知识点】生命的起源;地球的演化

【解析】【分析】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称为生物圈。

【解答】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而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出现了花与果实,使其繁殖能力更强、后代的成活率更高,适应能力更强,也就更高级,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划分,生殖多为低等的孢子生殖,是最低等的植物,植物的类群由低等到高等依次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那么当高等植物的出现时,生物圈的许多生物也已经丰富多彩,构成了一个丰富的生物圈,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解答】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③的物种最丰富,所以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故答案为:C.

13.【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一环境问题。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二环境问题。人为因素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解答】A.对森林中的树木大量砍伐,以满足家具生产的需要,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错误;

B.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错误;

C.在草原周围营造防护林,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正确;

D.增加城市私家车数量,利于人们的出行,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错误;

故答案为:C.

14.【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解答】A.在生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