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区域可连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域为例第1页沙尘中北京第2页北方沙尘南下空袭长三角

—浮尘中上海第3页一、荒漠化含义第4页1.概念:荒漠化是指因为气候改变和人类活动等原因所造成土地退化。土地退化:因为使用土地不妥或其它原因,所造成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生产能力下降第5页想一想2、荒漠化主要表现1.沙漠化(西北干旱半干旱区)2.红漠化(东南丘陵地域)3.石漠化(云贵高原地域)4.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域)5.土壤盐碱化(华北地域)风蚀水蚀阅读P36活动材料第6页水土流失石漠化土壤盐碱化红漠化沙漠化第7页我国沙漠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域?第8页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行政范围: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省区第9页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第10页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域自然地理特征。从而归纳西北地域荒漠化原因降水少第11页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地形:位于第二级阶梯,海拔高,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第12页气候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系、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阻挡,造成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域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地带。第13页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大风频繁.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河流: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水量少植被:植被稀疏,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地理位置地形第14页第15页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大风频繁.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河流: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水量少植被:植被稀疏,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地理位置地形我国西北地域自然地理特征:干旱第16页荒漠化成因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A、自然原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动力条件:大风频繁物质基础: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植被保护。影响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因素还有哪些?第17页B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影响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因素还有哪些?过分放牧过分樵采过分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妥(乱砍滥伐)第18页过分放牧过分开垦过分樵采西北地域土地荒漠化人为原因:第19页A.自然原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动力条件大风频繁物质基础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B.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快速,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过分放牧过分樵采过分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妥我国西北地域荒漠化成因第20页滥牧垦荒植被破坏耕地扩大水源降低河流水量降低用水量加大地下水位下降胡杨林枯死荒漠化土地扩大1、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土地面积为何会扩大?活动P38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人口增加过快第21页胡杨林第22页干枯胡杨林第23页干枯胡杨林第24页2、据了解,在我国南方地域出现了“红色荒漠”(指我国南方地域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现象)。查阅资料,找出“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省区)。其形成原因与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原因有何异同?

红壤性状: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湿润地域分布地带性土壤,呈酸性,较贫瘠。第25页红壤分布与红壤水土流失300N第26页红色荒漠化—红漠化

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分布地域,因为雨水冲刷和流水冲蚀作用,使裸露红壤丘陵地域土壤成片、成块地流失,造成地层变薄甚至缺失而不能生长植物,称红色荒漠。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分布比较普遍。第27页相同点:滥伐植被,过分开垦不一样点:红色荒漠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除垦荒外,还有滥牧,使地表破坏,造成风力侵蚀加重红色荒漠成因与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原因有何异同?第28页

人类应从地表植被保护,垦荒,放牧,引用水源,工矿交通建设,水利建设等方面来约束自己行为,使人类各项经济活动遵照自然规律,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到达人与自然协调。3.面对日益扩大荒漠化,人类应该从哪些方面约束自己行为?第29页

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富庶之地上,因为种种人为和自然力作用,使这里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黄土高原如今处处是千沟万壑,成为地球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域之一。第30页第31页地形:位于山地和平原过渡带,坡度较大。降水: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剪发育,易被流水侵蚀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自然原因

活动P36(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主要有哪些?在此过程中,人类饰演了什么样角色?第32页垂直节剪发育第33页地形:位于山地和平原过渡带,坡度较大。降水: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剪发育,易被流水侵蚀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自然原因

活动P36(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主要有哪些?在此过程中,人类饰演了什么样角色?人为原因过分樵采

毁林垦荒

轮荒

开矿

人类破坏了植被加速了水土流失。在此过程中,人类饰演了“帮凶”角色,且起主要作用地形:降水:土壤:植被:第34页

活动题(2):有些人说,“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其结果是土地荒漠化”。对此,你看法怎样?说出你理由。

正确。因为因为植被破坏,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大大降低,因雨水和流水冲刷和侵蚀作用,土地变薄甚至缺失,土壤中有机物质和营养元素流失,使土壤贫瘠,不能生长植物,结果就是土地荒漠化。第35页

盐碱化形成原因自然原因:地势低洼,造成排水不畅人为原因:不合理浇灌方式(大水漫灌)次生盐碱化第36页华北地域盐碱化第37页二、荒漠化危害第38页荒漠化危害1、毁坏村庄、农田、铁路、公路、水库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第39页古楼兰消亡第40页第41页第42页那曾悲伤留泪爱人早已离去,剩她一个弱女子来承受这千年相思,还能有谁将她拥入怀中、擦去滚落泪珠、轻轻吻她那迷人双眼,再也没有了,她是知道。可能她唯一归宿还是那亘古黑暗,伴伴随亘古甜蜜与悲凄,继续她那千年旧梦……第43页楼兰消失和罗布泊干涸(1)自然原因:深居内陆,降水少,温带荒漠广布,轻易引发沙漠扩张。(2)人为原因:过分放牧,造成植被破坏;盲目垦荒,农业用水量加大,造成塔里木河流量锐减,大片胡杨树枯死;乱砍滥伐,砍伐胡杨树。思索:分析楼兰古城衰落原因?第44页2、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提供充分沙源第45页3、荒漠化使生物产量下降,引发饥荒

现实:“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墚”,这是我国西北地域荒漠化真实写照.荒漠化—世界环境头号问题第46页三、荒漠化防治第47页1994年,联合国正式经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条约》。世界在行动: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干旱日第48页建防护林带治沙办法生物治沙第49页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进生态环境第50页乳化沥青固沙治沙办法工程治沙第51页1、防治荒漠化需要全球合作2、防治荒漠化基本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3、办法:(1)控制人口过快增加;(2)封沙禁牧,退耕还林换草;(3)禁樵禁采,各种路径处理农牧区生活能源问题;(4)合理用水,发展节水农业;(5)生态移民。第52页科尔沁草原P40活动第53页书本P40,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科尔沁草原荒漠化,对周围地域会造成哪些影响?

(1)使周围地域气候愈加干旱(2)气温日较差变大(3)沙尘暴天气频率增加(4)生态环境深入恶化2、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变更,对治沙有哪些启示?我们现在治沙,首先要降低或禁止垦埴,要退耕还牧,退耕还林,还草,不论是耕地还是林地,草地,都要做到用养结合,不要再犯古人错误。第54页3、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域,应该怎样处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关系?

防治荒漠化既是科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森林被砍伐、草地被破坏、农田被侵占,现有工业化进程中原因,更有贫困造成破坏。贫困迫使旱地居民无可选择以牺牲久远利益来争取短期生存,尽可能开发觉有极少资源。所以,任何有效防治荒漠化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关键,在保护环境同时处理当前居民脱贫致富问题。第55页

因为居住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无法在当地生存或在当地生存会对当地脆弱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而自发或国家政府有组织人口迁移叫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不是“迁移农业”,不是逃避自然,而是遵照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更加好改造自然、利用自然。4、什么是“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逃避自然,还是对自然尊重?第56页如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百分比图(其中①为物理、化学风化,如次生盐渍化;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读图,回答1~3题:第57页1.我国以下地域与其主要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是(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红漠化B.黄土高原——盐渍化C.云贵高原——石漠化D.江南丘陵——沙漠化2.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土地退化共同原因是(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②植被破坏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CB第58页3.以下相关荒漠化叙述,不正确是(

)A.我国荒漠化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B.江南丘陵荒漠化主要是风蚀造成C.我国荒漠化总体上由西北向东南扩展D.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相关B第59页4.在沙漠化地域,人们处理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方式是(

)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B.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C.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解析:C在沙漠化地域处理生活燃料最为可取方式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第60页5.西北地域土地荒漠化加剧主要原因是(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B.过分樵采、放牧和农垦C.环境污染加剧D.农业集约化经营解析:B荒漠化是人类过分经济活动和潜在自然原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产物,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气候原因尤其是年降雨量改变,往往影响着荒漠化进程,不过在西北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是过分樵采、放牧和农垦。第61页6.我国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域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风光如今变成了“老鼠跑过露脊梁”,这种景象深刻反应了(

)A.过分放牧,草场资源退化B.鼠害猖獗C.草场季节改变D.草场载畜量可继续增加解析:A该题反应了内蒙古草原地域草场退化、荒漠化现象比较严重,其中荒漠化主要原因是过牧、过垦造成植被破坏。第62页7.相关荒漠化成因叙述,正确是(

)A.荒漠化完全是人类过分经济活动结果B.年降水量改变往往决定着荒漠化进程C.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D.气候原因是荒漠化发生和发展决定性原因解析:C荒漠化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些人为原因,其中起决定作用是人为原因。第63页8.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国家、冬春沙尘暴天气频发。以下受沙尘暴天气危害较重一组城市是(

)A.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B.成都、武汉、南京C.沈阳、天津、青岛D.贵阳、昆明、重庆解析:A在我国,离冬季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近北方地域易发生沙尘暴,受沙尘暴危害较重。第64页9.读“世界荒漠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第65页(1)简述图中荒漠分布主要特点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大陆中西部和中纬度大陆内部。(2)C地与B地纬度位置大致相当,但没有形成沙漠原因主要是C地深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风和台风带来丰富降水;B地受副热带高压或东北信风控制,少雨(3)F地荒漠直逼海岸原因是位于安第斯山东侧,为西风背风坡;大陆面积狭窄。(4)水资源利用不妥是造成A区域荒漠化一个主要原因。请简述该区域水资源利用不妥方式及其后果。①内陆河流上中游用水过多,造成下游河湖干涸,荒漠扩大;②绿洲地域因为超采地下水,植被枯萎,土地沙化;③浇灌不妥,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第66页(·海南)读图,完成(1)~(2)题。第67页(1)图示城市周围区域发展种植业制约原因是(

)

A.土壤肥力B.热量

C.水D.光照(2)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域相比,图示城市附近地域(

)①年太阳辐射总量高②多大风③水能丰富④森林分布广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CA第68页【思维过程】第(1)题,从图中可知,所表示地域经度范围是98°E~99°E,纬度范围是39°N~40°N,大致可推知是我国西北地域,图中又有沙漠景观,由此可推知,图示城市周围地域发展种植业制约原因是水源。第(2)题,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域相比,图示城市附近地域年太阳辐射总量高,多大风、沙尘天气,水资源少,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第69页(·新课程)下列图所表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域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1)~(3)题。第70页(1)图中甲地域夏季降水量最靠近(

)

A.50mmB.150mm

C.200mmD.250mm(2)处理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可行办法有(

)①引湖水浇灌②海水淡化③改进浇灌技术④建水库调整径流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AB第71页(3)甲地域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于于(

)

A.提升了水资源数量和质量

B.调整了降水季节分配

C.调整了降水年际改变

D.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率D第72页【思维过程】第(1)题,由图中3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