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港式中文中的逆序词
同素逆序词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一种特殊词汇现象。这是一组双音节组合,其语言元素的构成是相同的,但语言元素的位置是相反的。同素逆序词广泛存在于通用中文和港式中文中,本文将对港式中文的同素逆序词进行调查和分析。一同素逆序词形节若词语素完全相同,构词语素位置相反,这样的一组双音节合成词可以看作是同素逆序词。一般认为,在印欧系语言的构词法中,语素的出现位置都是相对固定的,词根和前、后缀的位置是不允许颠倒换位的,例如independent(独立)是表示否定义的前缀in加上词根dependent(依赖的)结合而成,其词缀只能放于前,而不能放在后面。在英语中,即使是由两个词根语素合成的新的复合词,如moreover“而且”(由词根more和over组合而成),dragonfly“蜻蜓”(由词根dragon和fly组合而成)等,其两个词根语素的顺序、位置也是非常固定的,不能随意颠倒,例如在英文中只有moreover,dragonfly,而无overmore,flydragon这样的词。然而自先秦至今,汉语词序颠倒的现象却时有发生,如《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其中的“室家”和“家室”意义完全相同,可以看作是一组同素逆序词。古代汉语中的同素逆序词其数量随着时代的延续而多寡不同,据统计,先秦四种重要典籍中的同素逆序词所占复音词比例为3.6%,两汉三种重要典籍中的比例是7.4%,魏晋以后的五种中古文献中所占比例是6.4%,总体约占同时代复音词的6%。现代汉语中的同素(逆序)词共765对,其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有389对,意义不同的有457对,约占《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双音节词的1.5%左右。可见,较古汉语而言,同素逆序词这种特殊的词汇形式在现代汉语中比较少见。一组同素逆序词在意义上应该相同,例如“拥挤”和“挤拥”在意思上没有任何区别。而在意义上不同的,例如“心窝—窝心”“心虚—虚心”等,这类词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列。港式中文中的同素逆序词主要是相较于通用中文而言的,例如“已经一经已”这组同素逆序词中,现在通用中文一般多用“已经”,粤方言则多用“经已”,而港式中文中这两个词都会使用。港式中文中出现“经已”这类词,我们认为应该是受粤方言的影响或直接借自粤方言而形成的,但因其应用于港式中文的文本之中,则可将之看作是借自粤方言的港式中文同素逆序词。粤方言中的同素逆序词数量历来就比较多,在Revd.W.Lobcheid于1871年所编写的词典《AChineseandEnglishDictionary》中收录了几百条同素逆序词,有些在今天的粤方言中依然存在,例如“取录(录取)、挤拥(拥挤)”等,也有100多条在现代粤方言中已经改为共同语的说法了,例如“民人(人民)、地天(天地)、辉光(光辉)、洋海(海洋)、收接(接收)、容纵(纵容)、叫哭(哭叫)、备具(具备)、常时(时常)、少缺(缺少)、告祷(祷告)、机危(危机)、晒曝(曝晒)、气叹(叹气)、心多(多心)、藏埋(埋葬)、程课(课程)、哑聋(聋哑)、裁制(制裁)”等。相较于北方方言来说,南方方言尤其是粤方言的中同素逆序词数量不算少。港式中文借用了其中的一部分,这类词可以看作是受粤方言影响的港式中文词语。二同类中文同类同姓港式中文中借自粤方言的同素逆序词可分为两个种类。2.1做无所不在的“晨早”第一类是两个语素意义相同的并列式,例如“取录—录取、爽直—直爽”等。这类词在港式中文的文本中两个词都会使用,而且数量都比较大。就目前而言,较为常见的有:菜蔬、晨早、匙羹、订装、合符、怪责、欢喜、讳忌、挤拥、紧要、经已、劳烦、利便、秘奥、配搭、齐整、气力、跷蹊、?鞦(千秋)、取录、爽直、私隐、为因、下底、衔头、宵夜、畜生、质素。因篇幅所限,下文仅举数例用来说明逆序词的用法,而与通用中文相同的则从略。(1)事发果汁店位于旺角砵兰街和豉油街交界,店东无奈说,失窃事件约两个月前开始,每天清晨菜档工人送菜蔬来,因店铺未开门,暂摆放在门口,他之后发现总有小量不翼而飞,后来透过店铺闭路电视,发现窃贼是一名白发老妇。(《老妇朝朝偷蔬果获放生店东埋伏报警后心软不追究》,《明报》2012年9月25日)(2)晨早起来,上班途中,可以听点儿音乐,身心愉快。(《早上的音乐》,《星岛日报》2012年10月3日)(3)加里宁曾在《经济学人》上怪责政府说,英国的大学资金失衡已成为政府必须处理的严重问题,经过几十年的经费削减和日益增加的学生负担,演化成为危机,即使一般大学学费涨至每年9000英镑也无法反映教育的真实成本。(《哲学家办新大学》,《新报财经新闻》2012年9月29日)(4)西贡翠蕙园为区内备受注目的低密度洋房群,物业私隐度高,且可望绿色山峦,一直深受用家支持。(《翠蕙园开阔窗户引景入室享私人泳池》,《星岛日报》2012年10月4日)(5)虽然有玩家认为(这款玩具)腰位偏幼,但个人认为见仁见智,问题不大,真正令人看不过眼的毛病,是全身大部分的喷射口都施加了黄色涂装,虽则质素一般,但聊胜于无,偏偏正面的左、中、右腰甲欠奉,厂方何以如此敷衍?(《红彗星最后光辉Robot魂Sazabi》,《太阳报》2012年10月4日)这一类词前后两个语素意义相同或相近,可以看作是汉语词汇从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发展变化中的一种特殊现象,这种现象在历时上、共时上都有所留存。并且不论在方言中,抑或在标准语中均有一定数量的存在。朱德熙先生曾经指出区分共时和历时是近代语言学的出发点。在港式中文的文本中,词汇并非共时的拼凑,而是历时的叠加。所以对其进行分析时,不仅要看共时结构,同时也要看历时的背景。上文所举的同素逆序词其实就是在共时层面相互竞争的不同历时词汇系统的词。例如“晨早”在1828年出版的《广东省土话字汇》中尚未出现,而在1871年出版的字典《AChineseandEnglishDictionary》里则出现了“晨早”一词。黄小娅(2001)指出这一现象的形成是因为1828年前后广东话表示“早上”的词是“朝”和“早晨”,受英文的影响,广东人互相的问候语是“好早晨”(goodmorning)、“好夜晚”(goodnight)。在口语中,“好早晨”省略为“早晨”,“好夜晚”则消失湮灭,未留存下来。为了和表示打招呼的“早晨”有所区别,于是人们将表示“早上”的“早晨”改为了“晨早”。然而我们认为这种解释可能说服力不算充足,无法充分证明何以在短短的50年左右,人们可以众口一致地将原本表示“早上”的“早晨”改口为“晨早”。通过港式中文的分析,给我们提供了思路,这两个词原本就应该是在不同的历时词汇层面上,而在共时的竞争中,“晨早”更为常用,逐渐占据了主流,变成了人们口头的常用词。2.2粤方言的前后语素“”和“项”的定义第二类所谓“定中式”的同素逆序词又可以分为两种小的类别。第一小类,在意义上没有什么明显的规律,例如“菜干一干菜”,“米碎—碎米”,“人客一客人”。这一类词在意义上没有明显的差别,二者仅在构词的结构上有所差别。第二小类,主要表示不同性别的动物,例如:牛公—公牛牛牯—公牛牛母一母牛牛乸—母牛这一类词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争论,例如在对汉语方言进行分区时,有学者就提出将方言中是否有“鸡母”的说法作为方言分区的条件之一,可见该问题之重要。本节也主要考察这一类词,即第二类由“公”“母”等表示性别的语素后置构成的同素逆序词。这一类词存在于港式中文的文本之中。例如:(6)我花了很多时间观察牠们的一举一动,每个水牛族群只容许一头大牛公做首领,其余都是母牛或小牛。(《水牛为湿地踏出保育效益》,《文汇报》2009年8月10日)(7)性格跟牛母一样倔强的牛仔林振宇,自细与母火星撞地球,后来更离家出走,一去三年。(《狂牛,也低头牛屋餐厅》,《饮食男女》2009年8月7日)(8)野猪,学名Susscrofa,为家猪祖先,体格健硕灰黑色,脚与嘴尖端呈白色,面与喉咙有灰白毛,猪公牙生由口部突出向外弯曲,一只野猪寿命可达20年。(《负伤野猪沙田市区觅食》,《新报》2011年11月9日)(9)大家这样讲下去,怪不得都流行叫男人做狗公,那会发脾气的女人就叫母老虎。(《流浪猫之歌:男女之间》,《东方日报》2012年2月11日)(10)他们家有四只折耳猫母,生了十八只猫BB,据说因养不起而想送赠他人。(《爱与痛边缘求存折耳猫》,《星岛日报》2010年4月19日)据W.Lobscheid(1871)记载,百余年前的粤方言表示动物性别的后置语素,表示雄性的有“公”和“牯”,表示雌性的有“乸”和“母”等。自20世纪70年代起至今,陆续有多位学者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综合而言,这些看法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的研究焦点放在这种现象是汉语固有的,还是其他语言扩散的影响;第二类意见的重点在于这种结构中位于第二个音节的语素,是修饰语还是中心语。以桥本万太郎、余霭芹、岑麒祥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这种现象应该是语言扩散的结果,可能是古越语(现代壮侗语的前身)底层在方言中的残留。也有如张清常等学者认为,这种构词方式是古汉语定语后置现象的保留,与亲属语言无关。不论两派的来源争论如何,但是他们都承认这种结构是一种“中心语—修饰语”的结构类型。这就引出了问题的第二个争论点,后置性别成分是否为形容词做修饰语。在人们的惯常理解中,常常将这种结构中表示性别的第二个语素看作形容词做后置定语,但目前更多的学者认为后置性别成分不应该算作是形容词,可以看成名词。例如丁邦新(2000)认为“牛公”“牛母”等词依然可以看作是“修饰语—中心语”形式,并非壮侗语扩散的结构。他说“公”并不是表示性别的形容词,而是本身带有性别意义的名词。“牯”在古文中指“牡牛”,在长沙话中指“阉过的公牛”,是名词。粤方言中的“乸”是一个表示“雌性动物的名词”,若仅仅表示性别,为何不用“母”,而另外要用一个新词呢?“项”用于“鸡项”中,表示未下蛋的母鸡。“项”也见于长沙话和双峰话,在后面还可以加一个“子”,成为“鸡项子”,可见“项”当然是一个名词,“由此也可以证明一般通称的‘乸’一定也是名词”。项梦冰(1988)曾撰文指出这类词是名词性偏正式结构,表示动物性别语素其位置前置与后置的区别在于,在为同一事物造词时选择了不同的中心概念,前置时该词的重点在于指称动物本身,后置时该词的重点在于指称动物的性别。在当今的粤方言中,动物性别语素依然后置,但表示性别意义的语素仅主要保留了“公”和“乸”两个,“牯”正在消失,只有牛公、羊公也可以说为牛牯、羊牯,其他动物已经不再使用了,“母”除了用于“马母”(“马乸”使用的频率更高)之外,基本不再使用。将今日在粤方言中可能出现的表示动物性别语素后置的词进行统计分析,并且与同素的逆序词进行了数量上的比较。观察在港式中文文本1中出现的有效次数,以观测港式中文对特殊粤方言词的吸收情况。考察了港式中文这类表示动物性别的语素后置情况,发现在港式中文中,单独将“牛牯”作为“公牛”义已经不用了,表一中出现的120例则只用于位于香港大屿山附近的一处地名“牛牯湾”中。该地虽偏僻,但是因最近的塑料污染而登上媒体数日,虽然表格中统计有120例,但类型却十分单一。“猪郎”一词亦十分罕用,作为“种猪”义的只有一例,其余两例则用于香港新界元朗的“猪郎山”这个地名中。该地比较偏僻,人迹罕至,即便是在香港也较少为人所知,故鲜见于媒体文本中。“羊牯”共见512处,但用于“公羊”义却为0次。“羊牯”一词在港式中文中已经用为引申义,指“容易上当受骗的人”,往往特指消费者,其意思与动物性别已毫无关系,无论男女都可以用“羊牯”来指代。例如:(11)所谓黑店,即系待客之道毫无诚信可言,千方百计将顾客好似羊牯一样宰到血淋淋。(《黑店宰客成风官僚助纣为虐》,《东方日报》2012年2月16日)所以在计量的时候,将这种意义上的“羊牯”不计入统计数量。“狗公”出现了89次,不过这89例“狗公”均与表示动物的“公狗”义不能完全对等。在目前统计的港式中文文本中,“狗公”表示其“公狗”义出现次数为零。表一中所列的89例均表示“好色的男人”,这种意义是从“公狗”义引申而来。在港式中文中,因“狗公”而派生出“狗公鼻”(比喻男性如同狗一样,四处搜寻女性)、“狗(公)冲”等词。例如:.(12)为何少女入场免费?原因就在于当年香港女少男多,女多的场合自然吸引男士“打猎”;那年代,统称这一群以猎取女仔为目标的男士叫“狗公鼻”。(《少女免费娱乐爱夜蒲》,《新报》2012年7月29日)(13)“狗冲”作潮语用就是形容一些人,像狗公一样失去理智向前冲,有时冲向一些女生,有时冲向一些人生目标。(《SUN奇古怪:Sun潮语:狗冲》,《太阳报》2012年7月1日)在港式中文中,表示雄性的马,现一律用“公马”。而其对应的同素逆序词“马公”的词义也已经有所改变,不再用来表示“公马”,而特指“用于配种的公马”。例如:(14)我问工作人员,他们说一只马公每日最多配种三次,但交配年期有少少限制,在某个月份较多,马女怀孕到BB马出世时间好长,要用十一个多月才出世,与我们人类不同的。(《澳洲操马轻松薪酬高》,《新报》2012年8月5日)三港式中文中的性别语素的后置性将港式中文中的用例与粤方言进行对比,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结论。在港式中文中表示动物性别的语素后置情况不太常见,仅占全部所调查词数量的10%,前置的情况则比较普遍,占全部的90%。表示动物性别的语素后置在港式中文中分布的比例不太平均,出现最多的是“鸡公”(39%)、“猪公”(17%),而其他的如“马公”“牛公”“羊公”均在10%以内。在港式中文中,表示动物性别的语素后置时,表示雄性的“公”(牯)较为常用,占二者相加的90%,表示雌性的“母”(乸)非常少用,仅占全部的10%。古汉语字语素“牯”,方言字语素“乸”在做后置成分时,比“公”“母”用得少,其中方言字“乸”没有一例进入港式中文之中。一些后置性词已经失去了本意,意义所指发生的转变,在港式中文里,“狗公”不再表示雄性的狗,而表示“好色的男人”;一些词不仅意义发生了变化,而且其原本表示动物性别的语素也不再参与意义的构成,例如“羊牯”表示“容易上当受骗的人”,不论性别均可以使用。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香港也有农业社会转变为商业社会,很多动物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较为少见了,所以像“鹿公”“鹿乸”这样的词在港式中文的文本中出现的次数是零。而由于社会的转型,与人的生活较为亲近的动物多为猫和狗,作为宠物,人们对这两样动物疼爱有加。我们以“猫”为例,来看“公”“乸”等性别语素的后置情况。先看例子:(15)阿毛是友人老李养的猫,当年没有做结扎手术,在外面野游时碰上同样没有结扎的猫公,弄大了肚皮。(《探望猫妈妈》,《大公报》2009年12月12日)(16)他们相约每星期进行街头自由搏击,迫使拉里收身,更呼吁有兴趣的猫仔猫女,加入唐宁街街头搏击会。(《唐宁街猫之混战》,《明报》2012年10月20日)(17)位于北角英皇中心商场经营的森记图书公司,多年来收养了20多只流浪猫,当中一只4岁猫女康康乖巧亲人,甚受其他商户欢迎,成为商场“亲善大使”。(《与主人团圆森记猫瘦一圈》,《苹果日报》2013年1月19日)再看这类词在媒体中出现的次数和比例:从表二可以看出,“猫公”“公猫”“雄猫”出现的次数均不算太多,而“猫雄”在媒体上出现的次数为零。“猫母”只出现过一次,“母猫”“雌猫”出现的比例总和也仅在16%,并不算高。但令人意外的是,“猫仔”和“猫女”的出现比例均超过八成,其原因在于养宠物的人,会视宠物如子女,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称呼。另外,“公”“乸”这个词是口语,只表示性别,而不含感情,所以现在用得较少。若以“猫公”和“猫母”“猫乸”比较而言,“猫母”“猫乸”出现的次数近乎零次,这是因为现在在香港养猫必须为猫做结扎手术,猫咪做母亲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这样的词出现的几率也就比较少了。四后置语素“公”“母”的拟人化同素逆序词,尤其是表性别语素后置的同素逆序词,这类词的结构问题看似简单,但其实却涉及汉语语序类型中的大问题。从类型学的角度出发,港式中文同素逆序词中的动物性别语素后置情况,不应该看作是定语后置的“中心语—修饰语”结构。除了学者提出的古汉语、方言因素等诸多理由之外,若先从汉语本身出发,可以发现在汉语中人们常常将表示性别的语素后置,形成一对词,例如“雷公”“电母”。其中的“公”“母”不应该看作是形容词性的、表示性别的修饰语,而应该是名词,是中心语。这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志愿租用土地协议书
- 技术合同补充协议书
- 投资入股私下协议书
- 异地恋爱合同协议书
- 拖延发货赔偿协议书
- 投资比例变更协议书
- 店面租赁合同协议书
- 房租质量赔付协议书
- 零售业供应链管理系统升级服务合同
- 慈善组织内部协议书
- 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课件
- 房地产公司2025年度项目开发计划
- 物业保盘计划制作与实施指导
- 2025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初三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 DB32T 4793-2024球墨铸铁管排水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5.3基本经济制度 同步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 联合实验室共建合作协议
- 建筑工地各工种工作职责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完整版2025年
- 德庆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