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织布厂明玉珍墓发掘简报_第1页
重庆织布厂明玉珍墓发掘简报_第2页
重庆织布厂明玉珍墓发掘简报_第3页
重庆织布厂明玉珍墓发掘简报_第4页
重庆织布厂明玉珍墓发掘简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织布厂明玉珍墓发掘简报

元末农民起义著名领导人之一明玉珍。1363年,他以重庆为都,建立了“大夏”政权,统治四川及其邻近地区。1366年,明玉珍逝世,其子明升继位。1371年,“大夏”为朱元璋统一。自1361年明玉珍在重庆称王,明氏父子割据四川十一年,在元末农民战争史和四川地方史上具有重要影响。明玉珍去世后,据《明史·明玉珍传》:“葬于江水之北”,但未载明墓葬的确切地点和规模。有关史学和文物工作者曾对此进行过查考,但未有结果。1982年3月30日,重庆织布厂扩建施工中发现一座古墓。次日上午,此墓椁盖被当场凿毁,内棺被撬散取出,随葬的金盏、银锭、丝织品等亦被取出。4月1日,在继续施工中又发现一块石碑的碑额及部分碑文。此时,我馆一位同志去现场,认为是一般清代墓葬,对出土的丝织品和葬具作出不予收存的错误处理,致使随葬的丝织品一度遭到流散和损坏。4月6日晚,石碑全部出土,完整无缺的碑文说明此墓为明玉珍之墓,号“叡陵”,从而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我馆调集力量,一面抢救流散的出土物品,一面对此墓余存部分进行发掘。至4月18日,田野工作结束。一、宝盖山北东南角明玉珍墓位于重庆市江北区上横街洗布塘,重庆织布厂内,原江北县城内北部,宝盖山南麓,依山水之势,呈西北——东南向,131°。此墓背倚宝盖山,东临长江,南濒嘉陵,面两江之会,视野十分开阔,这种头枕山峦、脚踏两江的气势,可谓壮观。二、《玄宫之碑》石石墓明玉珍墓为长方形竖穴石坑墓,墓坑东西长540、南北宽350厘米。坑的上部为砂土。坑体凿在砂岩上,岩层属侏罗系重庆统,岩质坚硬。因山势倾斜,坑南壁深200、北壁深320厘米。未发现墓道。由于后期的建筑施工多次扰动,此墓封土情况已不得知。墓坑填土从上向下依次分为九层:第1层:五花土,厚50厘米。第2层:粗木炭,厚10厘米。以直径约10厘米的圆木炭棒铺成。木炭用四川常见的青树烧成。第3层:粘土卵石,厚20厘米。粘土经鉴定为水云母粘土。土中拌以许多鸡蛋大小的扁平卵石。第4层:碎木炭,厚5厘米。第5层:粘土卵石,厚50厘米。质同第3层。第6层:碎木炭,亦厚5厘米,同第4层。第7层:三合土,厚60厘米。主要成份是沙、石灰、煤渣、碎石,即现在俗称的“沙灰”,较坚硬。第8层:胶质三合土,厚70厘米。该层坚硬紧密。比第7层减少了碎石,增加了稻草和少量胶质。稻草长3—10厘米不等,作草筋用,以增加三合土的抗拉强度,出土时稻草韧性尚好。经显微化学分析,该层中少量的胶状物质呈分散分布①。第9层:粗木炭,厚10厘米。同第2层。总观坑内填土,紧裹椁身的两层三合土起坚固、护卫棺椁和防水作用,上下四层木炭,为防潮吸水所设,两层粘土卵石厚70厘米,可起封闭墓坑、防水、防盗铲探挖的作用。坑内填土较好地保护了棺椁。该墓葬具一棺一椁,出土时完好(图一)。椁用香榧木制成,木质耐腐,出土时仍有香气。椁口窄底宽,前小后大,通长360、高136、宽135厘米。椁口与盖板作子母榫扣合,另加铁钉固定;壁板之间、壁板与底板之间用木楔暗榫拼合。左右壁板用整木制作,略呈内弧形,两端厚8、中厚10、长302厘米。前后壁板插入左右壁板两端的凹槽内。前壁板厚10、高108、宽107厘米,后壁板厚10、高97、宽95厘米。底板平整,长284、厚7.5、前宽110、后宽127厘米。盖板横截面呈弧形,其厚度从前往后由8渐增至13厘米;其长354、前宽105、后宽115匣米。盖板与左右壁的后端雕成莲瓣状。左右壁的外侧各有两个直径为10厘米的铁环,供移动棺椁时系绳承重。椁表髹饰朱砂红漆。椁内置柏木棺一具,其形与椁相似,通长270、高86、宽88厘米。棺板之间用木楔暗榫衔接,缝口用生漆、麻布条粘合(图二),四周加铁钉固定。盖板前厚6.5、后厚10厘米,其余棺板厚5.6厘米。棺下有矩形框架式棺座一架,长266、宽90、厚6.5厘米。框架木条宽11、厚6.5厘米。棺座下有三根垫木,垫于椁内底板上。垫木宽8、厚6.5、长分别为90、96、102厘米。墓坑内,在椁后36厘米处有一长方形小石坑,长47、宽41、深25厘米,用以竖“玄宫之碑”。碑用一块青砂石凿成,通高145、宽57、厚23.5厘米,其中下榫长21、宽39厘米。碑首作抹角状,额篆“玄宫之碑”四字,字径7厘米。其左右各刻一阴线盘龙,右侧的龙出土时受到损坏。碑文楷书,共24行,1004字,正文每行47字,字径1.9厘米。紧贴碑文,有一方护碑石与碑并立且同埋于碑坑,其大小、厚度与碑同(图三)。由于棺椁为现场群众撬开,给有关工作带来很多困难。据在场人员一致反映,椁内有积水、淤泥;棺上复盖青龙袍一件、铭旌一件、幡画一幅;棺椁间有整匹丝织物;开棺后未见骸骨毛发和冠履裤袜,这是很值得注意的。三、埋葬明玉珍墓规模不大,随葬品可分为三类。1.明教“二宗三代”画《铭大难辨”“朱日”、“日”“太祖”铭旌1件(器物编号:84028,下同)。赤黄斜纹绫为底,宽62、残长230厘米,距上沿180厘米处以下,残损严重。上沿卷边缝成管状,出土时尚残留竹片数节,知其可张举悬挂。距上沿10厘米处,正楷墨书“太祖”二字,字径45厘米,字迹较模糊,且铭旌上有多处污秽斑迹,系由椁内潮湿所致(图四,左)。彩绘幡画1件(84025)。淡黄八宝云凤纹缎为底(图版捌,4),宽55、长224厘米。画面绘有祥云、日、月、三星。三星在上;日月居中;祥云在下,呈拥捧之状。先用墨线勾出轮廓,再在轮廓线内平涂以红彩或墨。日在右,涂朱;月在左,涂墨;日迭于月过半,日月直径皆16厘米。从日的红彩剥落后的情况可知,此画先绘出月亮且全部平涂以墨后,再迭上太阳且全涂以朱的。在日月上方6、36、43厘米处,分别各绘一星,三星皆涂朱,直径皆为5厘米。最右侧一星,墨线仅半圆,亦仅在半圆内涂朱,三星实际只绘出两颗又半颗星。日月下方绘有如意祥云,仅最左侧一如意云朵廓线分明,其余因多年水气浸患,很难描摹(图四,右)。铭旌与幡画皆出于椁内、棺外,据当事人回忆,皆复盖在棺盖上。在棺椁之间,还出有两块雕花木板,似与幡画有关。一块两面皆雕成荷盖状,宽70、高16、厚14厘米。另一块两面皆雕成仰莲须弥座状,出土时被撕裂,亦厚14厘米。荷盖的下沿与莲座的上沿各有一排五个小孔,孔距14厘米,第一孔与第五孔距离55.5厘米,此数正合幡画的宽度。再据荷盖的纽处亦有一小孔,应当是供系绳张举悬挂之用。因此我们推测,荷盖与莲座同这幅幡画有关。据已发表的部分考古材料来看,铭旌一般书写死者名字。但据“臣不得名君”的周礼古制,所以此幅铭旌只书”太祖”二字。幡画与覆荷、仰莲须弥座组合,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幡画所描绘的朱日、墨月、三星,应该与明玉珍所崇奉的明教有关,是明教“二宗三世说”的图象表现。朱日代表光明,墨月代表黑暗,即明教的明暗二宗;三星则代表三世。明教教义认为:光明必定战胜黑暗,但要经过三个阶段,即黑暗压迫光明——明暗抢争相持——光明战胜黑暗。在幡画的画面上,红色的太阳已遮压黑色的月亮过半,三星高照但其最右一星只有半颗,还未全亮。这似在表明黑暗就要过去但仍不甘心灭亡,光明就要到来但仍需进一步努力。它形象地表达了明教徒和农民起义战士们美好朴实的愿望,也表现了明玉珍在大夏政权建立后对形势和入世的看法。它是研究明教和明玉珍及其政权的意识形态的重要资料。棺帷2件。残甚。84026长300、残宽166厘米,由四幅淡黄绸缝制,每幅宽45厘米,边幅倒边12厘米。边幅上有幡画渗印痕迹,故推断它亦复盖于棺上。边幅每隔50厘米缝有绸带两根,带长24、18、宽2厘米。另一件亦为淡黄绸,从明显的转角处的缝制情况推测,它可能是套在棺的某端的,因残破,无法测量。2.改革后的文景档案(1)被褥9件,皆出于棺内。淡黄缠枝莲花纹缎被1件(84007)。被呈梯形,两端宽85和70、被长176厘米。被面织缠枝莲花。被的四周镶缝丹黄缠枝花绫边,边宽13厘米。四角斜封。被里为原色纱。丝绵少许为絮(图版捌,2)。丹黄云凤八宝纹锦被面2件(84008、84009),皆残。一件残长166、幅宽57厘米,幅面织云凤、卍字、元宝、方胜、犀角等纹样。因残破无法复原。但从幅沿缝制的针脚痕迹推测,应是被面的残段。另一件质地、纹样与此相同,仅残长110厘米。丹黄云龙字纹锦被面1件(84027)。残碎,最长一片仅39厘米。幅宽57厘米。锦面织菱形方块内嵌字、云龙纹。据周沿针脚推知亦为被面残片。丹黄缎褥5件(84015—84019),长方形,其大小分别为165X56、163×56、159X55、152X50、150X54平方厘米。褥面皆为丹黄素缎,里衬原色细纱绸,中实丝絮。面子和里子相缝,形似袋囊。(2)衣物9件。青缎龙袍1件(84005)。出土时复于棺盖。残损严重,经补缀后测得衣长137、肩袖通长202、摆幅宽93、袖口33厘米。圆领,右衽,胸前和背后用黄丝线各绣一龙,图案直径47厘米。丹黄素缎龙袍2件(84001、84006)。出于棺内。一件较完整,衣长137、肩袖通长226、摆幅宽103、袖口33厘米。圆领,右衽。袍面为丹黄素缎,里衬原色细纱绸。胸、背用黄色丝线各绣一龙,图案直径46厘米(图版捌,5、6)。另一件残损严重,无法修复。赤黄素缎龙袍2件(84002、84003)。出于棺内。尺寸相同,衣长132、肩袖通长244、摆幅宽100、袖口30厘米。圆领,右衽。赤黄缎为面,胸、背各绣一龙,图案直径46厘米。里衬为原色细纱罗(图五,1)。淡黄水龙纹缎褶衣1件(84004)。出于棺内。衣长130、肩袖通长264、摆幅宽91、袖口26厘米。腰部收褶,里衬本色细纱罗。交领大袖。缎料织有龙纹和同心圆水波纹,似取蛟龙戏水之意。褶衣又称夹衣,应是燕居时的常服(图版捌,1;图五,2)。淡黄素缎襦裙2件(84013、84014)。出于棺内。一件长119、肩袖通宽218、袖口15厘米。腰部收褶,上襦下裙,交领右衽,似今日的连衣裙。袖肘部有收束。面料淡黄素缎,里衬本色绢,中实以丝绵,细针密行,行距1.5厘米。下裙为五幅裙。另一件下缀四幅裙,其它同上件(图六)。丹黄素缎蔽膝(?)1件(84012)。出于棺内。表面为丹黄素缎,里衬绯色绢,中实绵絮,细针密行。直领,领部和肩部残。无袖,腋下收褶。前襟两幅缝制,宽110厘米,残长80厘米(带边)。后襟开衩,亦两幅,每幅上窄下宽,下宽48厘米。推测其穿上后,从背后系带为扣,有如今日的背心,但长得多,领和肩残缺后量得此件残长102厘米(图七)。《尔雅·释器》:“衣蔽前谓之襜。”郭璞注:“分蔽膝也。”《元史·舆服志》:“蔽膝,制以绯罗,有褾,绯绢为里,其形如襜,裙上着之。”“有褾”即有边。因残缺太多,无法复原,暂订此件为“蔽膝”。(3)缎料该墓以整匹缎料随葬,皆置于棺外、椁内,因被现场群众扰乱损坏,匹数和陈放秩序不详,回收整理有以下三种:赤黄云纹缎料裂为三段(84023)。总长1085、幅宽58.5厘米。料端织有如意云朵,是元明两代丝织品上常见的纹样(图版捌,3)。赤黄素缎料裂为七段(84021、84022)。总长1394、幅宽58.5厘米。幅端有朱文“常□”长方形押印,应为织造者姓氏。此常氏可能是四川崇庆县的大户常氏,如是,可推知这批丝织品产自成都附近州县。青色软缎料裂为六段(84024)。总长1860、幅宽57厘米。色青,质软有绒感。3.连盘四两七钱半元金盏1件(75152)。平沿外折,内弧壁,浅腹,平底。口径8.1、底径5.5、深2.5厘米,重56克。底外侧刻有“连盘四两七钱半元”八字,“元”可能是工匠姓氏(图八)。银锭2枚(75153、75154)。铤形,束腰,锭面粗糙,锭底多碴孔,质低。小的一枚长4.3、首尾宽3.8、腰宽1.2厘米,重73.5克。大的一枚长6.1、首尾宽4.1、腰宽1.6厘米,重131克,锭面有压制的葫芦状印记,阳文篆书“漢阳”二字依稀可辨,但因压印太浅,字迹模糊,不能拓下(图八)。四、该墓的“明玉珍”重庆江北区明玉珍墓,规模不大,出土器物不多,且受到不应有的损坏,但它的发现,仍有重要的历史学和考古学价值。明玉珍作为元末农民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对他的墓葬的清理发掘和研究,既稍许弥补了我国考古工作中古代农民起义领袖墓葬发现的不足,又为研究元末农民战争史、四川和重庆的地方史提供了多方面的珍贵资料,也为研究明教和明玉珍的意识形态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和线索。现就以下问题谈谈我们的初步意见。1.该墓“玄宫之碑”的出土,澄清了一些史籍中诸如明玉珍出生、入葬、称王与称帝的时间、地点、在位年代等重要问题上的纷纭众说,弥补了以前史书中有关明玉珍称帝前历任官职、大夏政权官制、明玉珍平定四川诸重大战役及元政府军在四川挣扎反扑的攻防情况等严重缺漏,真切反映了明玉珍的政治态度;大夏政权由农民政权向封建政权转化过程中的情况明玉珍与徐寿辉、倪文俊、陈友谅等人的复杂关系,从侧面表现了明玉珍的思想意识。2.金银钱财入葬是大逆明教教规的。明玉珍称帝后“去释、老二教,上奉弥勒”当然要严肃教规。但此墓出土了金盏、银锭。这种现象如何解释呢?银锭上的“漢阳”二字很有启发。据《平夏录》,徐寿辉于癸巳冬十一月(1353年)“僭大号都汉阳,遣使面玉珍。玉珍归汉阳,授元帅,益兵俾镇沔阳……丁酉春三月(1357年,但据“玄宫之碑”为1359年,时玉珍取重庆,擒元左丞哈林秃)献哈林秃于汉阳……己亥(1359年),遣使贡于汉阳……”可见明玉珍与徐寿辉汉阳政权的关系极为密切。陈友谅杀徐寿辉后,明玉珍即国王位于重庆,“不易国号,不改元,谥宋主(寿辉)曰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犹舜之宗尧也”,更显其对徐的忠诚。此墓出土的两枚银锭成色很低,又印有“漢阳”字样,应是汉阳政权的通用货币(是否为徐寿辉汉阳政权所铸,待考),可能是徐寿辉赐给明玉珍的,被随葬入棺。3.关于幡画。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于明教教义中有无“光明战胜黑暗”问题进行过争论,对明教教义是否为元末部分农民起义军的思想武器也有过辩论。我们是按明教“二宗三世说”的基本教义解释这幅日月三星幡画的,而幡画内容本身也证明了明教教义中确有“光明战胜黑暗”的思想,明玉珍所领导的起义军确是拿起了这一思想武器的。对此幡画尚待进一步研究。4.该墓出土的丝织品,一部分应是按制度专门加工的,如丹黄云凤八宝纹锦被、丹黄云龙卍字纹锦被、淡黄水龙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