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_第1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_第2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_第3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_第4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

12010年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语文文言文阅读:

阅读材料以课内文言文为主,也适当选用与课文难易程度相当的浅显文言文。2010年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语文文言文阅读:2

考点设置1、理解(1)根据已有的文言知识正确地(2)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在句中的含义(3)正确理解文言在文中的意思(4)整体把握文言文的,领会作者的2、分析与综合概括文言文的3、欣赏评价初步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朗读字词句子文意思想感情主要内容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考点设置1、理解朗读字词句子文意思想感情主要内容3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4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5真题解析·阅读材料,整体把握

(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08年湘潭市中考语文试题)真题解析·阅读材料,整体把握6真题解析

·

细审题干,辨析考点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于:辟: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3、根据文意,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

鱼和熊掌各比喻生和义4、上面选段中孟子提出什么观点?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孟子观点的看法。

观点:舍生取义评价作者观点时要做到:观点鲜明、表达通顺、联系实际。(如古今中外达到舍生取义境界的人和事)

比躲避真题解析·细审题干,辨析考点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7词语解释:

区分实词与虚词,注意几种特殊情况,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把握重点虚词如“之”“而”“于”“其”“以”等的用法及意义。词语解释:区分实词与虚词,注意几种特殊情况,如通8“于”的用法及意义

于:作介词,译为“在”“到……时”,或“给、到”;还可以译为“比”

所欲有甚于生者()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于在、到……时

给、到比“于”的用法及意义于:作介词,译为“在”“到……9通假字·举例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读(),译为()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读(),译为()

规律:通假字读音按本字读通假字字义按本字解释亡无wú没有辟避bì躲避通假字·举例故患有所不辟也:()通(),读(10文言翻译的基本原则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把握古今汉语的对应规律,忠实于原作语言的翻译方法。

意译:用自己的语言把原作的意思表达出来的翻译方法。

对于中学生来说,翻译文言文宜采用直译方法文言翻译的基本原则11文言翻译“五字法”

对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

)用现代汉语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文言词(

)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

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

)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留换补删调文言翻译“五字法”()对国号、年号、地名、官名12文意理解:把握开头、结尾句、过渡句、中心句等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把握材料的主旨、结构、艺术特色、启示等。文意理解:把握开头、结尾句、过渡句、中心句等重要13中考真题解析(二)方法步骤:1、朗读材料,整体感悟2、合作学习,疏通文意3、研读题干,解析考点

中考真题解析(二)方法步骤:1、朗读材料,整体感悟2、合作学14初读材料,整体把握

不忽略材料提供的注释、注音及出处,弄清材料叙了什么事,记了什么人,或者阐明了什么观点,抒发了什么情感。

初读材料,整体把握不忽略材151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1)顾见猛虎(2)不待告跳1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

19.对于文中提到的三个人,他们的“势”分别是指什么?

回头看等那个号称勇敢的人以别人说自己胆怯为羞耻,一定会跳起越过那深谷。勇者:耻怯(面子)勇怯半者:奔利(金钱)怯者:猛虎(逃命)●●1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回头看等那个号称勇敢的人以别人说自16词类活用·举例

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等。

彼勇者耻怯:“耻”原是()词,指();但联系句子来看它解释为(),即()词活用为()词。愿为市鞍马:“市”原是()词,指();但联系句子来看它解释为(),即()词活用为()词。名集市买名动名耻辱以……为羞耻动名词类活用·举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17模拟演练1、按解题步骤自学(甲)、(乙)两文并翻译,翻译时注意调动旧知。“数”“卒”“毕”“叹”“才”“岂”“命”“或”“谢”“其”“之”“而”等字词的解释在教材中都接触过,要准确把握。2、合作解题,师生订正模拟演练1、按解题步骤自学(甲)、(乙)两文并翻译,翻译时注18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一夜数徙床()②竟月晴朗()

③皆当效师所为()④生不能强为()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命劣之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B、或人命其子曰或异二者之为

C、乃揖而谢曰环而攻之而不胜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领命侍食于师,师食亦食。4、可笑的故事,如果仔细体会,往往又蕴含深刻的道理。你认为这两则故事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联系实际,说说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多次整月效仿勉强C儿子遵循父亲的吩咐侍候老师吃饭,老师吃,他也吃。甲:做事不能目光短浅,要未雨绸缪,做到有备无患。乙:学习不能只注重形式,舍本逐末,要注重学习内容。●●●●●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多次整月效仿勉强C儿子遵循父亲19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一夜数徙床()②竟月晴朗()

③皆当效师所为()④生不能强为()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命劣之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B、或人命其子曰或异二者之为

C、乃揖而谢曰环而攻之而不胜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领命侍食于师,师食亦食。4、可笑的故事,如果仔细体会,往往又蕴含深刻的道理。你认为这两则故事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联系实际,说说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多次整月效仿勉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