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配套课件:第二章第一节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_第1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配套课件:第二章第一节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_第2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配套课件:第二章第一节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_第3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配套课件:第二章第一节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_第4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配套课件:第二章第一节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第一节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地理2021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教材导读]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目标导引1.运用图表,说明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及特点。(区域认知)2.运用资料,说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表现。(综合思维)3.运用资料,说明保护耕地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及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综合思维)[知识体系]课前篇自主预习一、我国耕地资源概况1.耕地(1)概念:由自然土壤发育而成的,一般是指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土地。(2)分类:水田和旱地,旱地又分为水浇地和无水浇条件的旱地。2.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1)耕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不足。(2)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①我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②土壤受污染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耕地质量的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③隐藏着优质耕地流失、劣质耕地增加而造成耕地总体质量下降的问题。截至2017年底,我国耕地面积为1.35亿公顷(1公顷=15亩),居世界第四位(3)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水土资源配置欠佳。①集中分布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一线以东的地区。②水土资源配置状况:以昆仑山—祁连山—秦岭—淮河为界,南方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4/5,耕地不到全国耕地总量的2/5,水田面积占全国水田总面积的90%以上;而北方水资源、耕地资源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5和3/5,耕地以旱地为主,水热条件较差,大部分依赖灌溉。(4)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开发利用难度大。耕地后备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西部地区及黑龙江省。判断正误并纠错(1)我国的耕地人均占有量多。(

)答案

×我国耕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不足。(2)我国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方多,北方少。(

)答案

×我国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北方多,南方少。微思考影响我国耕地资源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一线以东地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

气候和地形。二、我国粮食安全现状1.粮食的重要性(1)粮食是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资料。(2)维系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2.我国粮食生产的成就(1)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较好地解决了全国人民吃饭的问题。(2)近年来,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居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我国仍然实现了粮食产量的稳步增长,保证了居民食物消费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粮食的基本需求。3.我国粮食安全问题(1)人均粮食占有量较少。(2)粮食增产难度较大。(3)粮食种植比较收益较低。(4)粮食总体质量偏低。(5)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6)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7)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等。判断正误并纠错我国粮食种植比较收益较低。(

)答案

√微思考我国是世界重要的小麦生产大国,但据海关统计,2020年1至7月,我国进口小麦428万吨,同比增长116.3%。试分析我国大量进口小麦的可能原因。提示

近年来,由于国内市场对优质小麦的需求增加,进口小麦主要是品种调剂,以优质专用小麦为主。三、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1.耕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性: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载体,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2.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1)确保耕地数量。(2)提高耕地质量。(3)防止耕地污染。(4)提高耕种积极性。(5)加强农业科技应用。判断正误并纠错(1)加大化肥的使用量,可以提高耕地质量。(

)答案

×过量或不正确使用化肥,会造成耕地污染。(2)加大对种粮主产区和种粮大户的扶持,可以提高农民的耕种积极性。(

)答案

√课堂篇探究学习探究如何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探究]材料一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材料二

目前,中国已进入“十四五”时期,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作为重中之重,这对我国粮食安全提出更高要求。“十四五”时期,抓好粮食生产,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强化科技支撑,改革收储制度,开展节约行动,拓宽国际合作,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重要农副产品供应充足,坚决稳住粮食安全基本盘,巩固提升粮食安全综合发展能力,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结合材料探究:(1)我国耕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有何特点?(2)我国粮食安全存在哪些问题?(3)如何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提示

(1)我国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我国耕地分布相对集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一线以东的地区,集中了全国80%以上的耕地。(2)人均粮食占有量较少、粮食增产难度较大、粮食种植比较收益较低、粮食总体质量偏低、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及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等。(3)确保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防止耕地污染;提高耕种积极性;加强农业科技应用。[指点迷津]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措施具体内容确保耕地数量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强管理,遏制耕地过快减少;执行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要“占多少,补多少,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补偿制度;积极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提高土地整理复垦指数,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耕地质量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加大对农田的投入,推进生态农业和绿色生产;加强粮食作物丰产技术的应用,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进农田综合整治,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规范化农田措

施具体内容防止耕地污染采取多种措施,防治耕地污染,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比如,引导农户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大力推广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可降解农膜,减少对耕地和灌溉水源的污染,切实保障耕地安全提高耕种积极性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扶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大户,切实提高农民的耕种积极性加强农业科技应用加强农业科技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重点推广地理信息技术,建立粮食病虫害预警与监控体系,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测和监测水平[典题演练]典题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

)A.华北平原 B.东北区C.西南区 D.东南沿海区(2)制约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经营规模 D.机械化水平思路点拨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东北区1996年、2006年、2016年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持续升高,说明东北区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B正确。华北平原三个年份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先升高后降低,A错误。西南区和东南沿海区两个地区三个年份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均持续降低,C、D错误。第(2)题,蒙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制约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B正确。答案

(1)B

(2)B[对点训练]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重点。而耕地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与世界相比,中国耕地的特点非常突出。读中国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情况图,完成1~2题。注:1亩=1/15公顷。

1.形成图中我国人均耕地变化趋势的原因,正确的是(

)A.生态退耕B.农业人口比重增加C.非农建设用地迅速增加D.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2.专家警示,我国是农业大国,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为实现这一目标,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①提倡农村住房公寓化②大面积围湖造田③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害毁坏耕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2012—2017年,中国人均耕地面积持续下降,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非农建设用地迅速增加,占用耕地增多,人均耕地面积减小,C正确。第2题,提倡农村住房公寓化,可节约集约用地,有利于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①正确。大面积围湖造田会加剧生态环境破坏,②错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与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关系不大,③错误。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害毁坏耕地,有利于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④正确。D正确。答案

1.C

2.D下图示意2011—2015年中国耕地总面积变化情况。据此完成3~4题。

3.近年来中国耕地日益减少,主要原因是(

)①开垦荒地②工业化与城镇化③农民弃耕④交通建设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4.中国农产品的产量每年都在提高,但大豆仍需大量进口的主要原因是(

)A.国产大豆品质差B.国产大豆价格高C.国产大豆产量低D.居民生活质量提高,需求量增大解析

第3题,中国的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拥入城市,导致农村大量土地弃耕抛荒。B正确。第4题,随着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大豆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国产大豆不足以满足居民快速增长的需求,因此大豆仍需大量进口,D正确。答案

3.B

4.D素养培优素养目标——综合思维材料一

目前,我国粮食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玉米供大于求,大豆需求缺口扩大,进口率高。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15年玉米和大豆产量占全国比重分别为42.6%和36.2%,外调粮食量占全国60%以上。东北地区的种植结构调整对于优化全国粮食生产结构和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材料二

下图为2015年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类型空间分布图。(1)指出我国东北地区种植结构调整的方向。提示

压缩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大豆种植面积。(2)说明东北地区大规模调整种植结构可能面临的问题。提示

农业生产资料如农业机械、种子等供应不足;可能导致农民收入下降,进而降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导致粮食总产量下降;传统种植观念难以改变等。(3)分析我国东北地区粮食大量外调的原因。提示

东北地区的地形比较平坦,且耕地集中连片,机械化水平较高,粮食生产规模大;人口密度较低,人均耕地较多,该地区对粮食的需求量较小,商品率比较高,余粮较多;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比较大。当堂检测2020年6月25日是第30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旨在向社会公众传递“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信心和决心,引导全社会进一步增强底线思维和法治观念,提升全社会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和依法依规用地意识,强化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担当,形成上下协同、各方努力、人人尽责、共同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良好局面。据此完成1~2题。1.我国耕地面积逐渐减少,逼近18亿亩耕地红线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B.气候的异常变化C.耕地资源总量小D.非农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占用大量耕地2.我国为提高耕地质量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生态退耕②发展高效节水农业③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④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

第1题,由于人口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非农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占用大量耕地,造成我国耕地面积减少,逼近18亿亩耕地红线。第2题,我国为提高耕地质量采取的措施包括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等。生态退耕会使耕地面积减少,与提高耕地质量无关。答案

1.D

2.A粮食生产效率是衡量粮食单产投入—产出变量关系的关键指标,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2006—2017年内蒙古、晋、陕、甘、川、京、冀、渝、皖、赣为我国粮食生产效率增长区,辽、鲁、苏、沪、浙、闽、粤、琼、新、藏、青、云、贵、桂、宁、津、豫、鄂、湘为粮食生产效率减小区,黑、吉为粮食生产效率稳定区。据此完成3~5题。3.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增加主要依靠(

)①改变土地经营权②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③挖掘耕地后备潜力④作物品种不断改良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与江苏省粮食生产效率下降的原因相比,贵州省粮食生产效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①省级行政区的快速城镇化②落后的经济技术③农业劳动力短缺④脆弱的地理环境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今后一段时期能够大幅度提高我国粮食生产效率的措施是(

)A.给予农民更多的补贴 B.统筹农业生产结构C.系统控制各生产环节 D.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解析

第3题,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增加主要依靠挖掘耕地后备潜力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改良作物品种提高粮食单产,③④正确。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没有改变土地经营权;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不能增加粮食总产量。故选B。第4题,贵州省位于西部地区,经济较落后,技术不发达;位于云贵高原,地理环境脆弱,导致粮食生产效率下降,②④正确。故选D。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