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项目3-商品陈列和收银程序方法陈述_第1页
实训项目3-商品陈列和收银程序方法陈述_第2页
实训项目3-商品陈列和收银程序方法陈述_第3页
实训项目3-商品陈列和收银程序方法陈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训项目3——商品陈列和收银程序或方法陈述要求:1.对调查的世纪联华超市的饮料商品陈列情况进行分析。2.对现场学习和操作的收银流程进行描述。参考资料:①商品陈列知识第一:实施商品陈列工作所需注意的卖场磁石商品卖场磁石是卖场中吸引顾客注意力的商品。运用磁石理论就是在配置商品时,在各个吸引顾客注意力的地方陈列合适的商品,来诱导顾客逛完整个商场,根据商品对销售者吸引力的大小,可以将其分为第一磁石、第二磁石、第三磁石和第四磁石、第五磁石。第一磁石商品是该商品的主力商品,陈列在卖场的主要通道的两侧,这些位置是顾客必须要经过的,购买频率高,消费量大,能为商场带领丰厚的经济利益。第二磁石商品是穿插在第一磁石点中间,主通道转角的位置,以显眼的方式吸引顾客,引导顾客前行。第三磁石商品被陈列在货架的端头,起着刺激顾客留住顾客的作用。第四磁石商品一般被陈列在非主要通道两侧,这类商品在陈列时,要突出POP广告,刺激顾客的随机购买。第五磁石商品一般是在收银台前或货场中央空地,专门做些促销台,陈列促销商品。第二:实施商品陈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集中陈列的原则。集中陈列就是将超市中所经营的商品进行科学分类,然后按商品的类别把同一商品集团的商品集中陈列于一个地方。2.艺术性陈列的原则。通过商品不同角度与侧面的组合,使顾客在视觉上感觉到商品的丰满,形成量感。3.一目了然的陈列原则。要保证顾客清楚地看到包装物上所附商品的品名、成分、分量、保质期等说明材料。将印有商品的标识文字或图案、符号的“面”朝向通道一侧,正向面对顾客。4.货架丰满的陈列原则。陈列架上的商品必须丰满、整洁、美观,避免顾客看到货架隔板及货架后面的挡板。商品放满陈列要做到以下几点:货架每一格至少陈列二到三个品种(畅销商品的陈列可少于3个品种),保证品种数量;就单位面积而言,平均每平方米(三层货架)要达到9-12个品种的陈列量。5.顾客易取放的陈列原则。在商品上架前,将商品拆分到最小销售包装,货架上商品在陈列时必须注意使商品与上隔板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大约3-5厘米的缝隙。以方便顾客的手容易进入拿取、放回商品,陈列商品间的距离一般为2-3毫米。6.商品纵向陈列原则。纵向陈列又称垂直陈列,是将每品类商品按纵列方向在货架上进行排列。可以使顾客一次性通过时,同时看清各集团的商品,能收到较好的销售效果。另外,还可使同类商品平均享受到货架上各个不同段位的销售利益。7.商品先进先出陈列原则。“先进先出”原则也被称为“立体前进”原则,主要是随着商品不断被顾客取走后,进行商品的补充陈列,应按照商品先来后到,将原先已在货架上的商品取下来,放入补充的新商品后,再在该商品的前面陈列原有商品。有利于保证商品的新鲜性和清洁卫生。8.关联性商品临近陈列原则。关联性陈列是指在商品销售中将用途类似、使用场合相似的互补性商品组合在一起陈列。如饮料和吸管陈列在一起。第三:完成商品陈列工作可采用的主要方法1.整齐排列陈列法。整齐排列陈列法是超市商品陈列中最常用、最规范,也是使用范围最广的陈列方法。陈列时要突出周转快或利润高的商品,对于周转快、利润高的商品或商品集团,安排在好的陈列位置上,是促进销售、提高效益非常有效的手段。如陈列在同一陈列架上的比较突出的层面,如“黄金陈列线”等位置,是指货架商品与人的水平视线上10度下20度范围内的陈列空间。一般在180厘米货架的第二、三层,高度在100-150厘米之间。2.随机堆放陈列法。此方法是采用带轮子的商品陈列台或网状筐,将商品随意地投掷、堆放在一起的陈列方法。堆放式陈列可以激发顾客的好奇心,诱使他们自己动手“去翻”、“去找”,主要用来陈列“特价促销商品”。一般陈列台侧面或上方带有标示特价销售的牌子,其配置的位置往往根据情况配置在需要吸引顾客的地方,以带动这些地方陈列商品的销售。3.绕柱陈列法。一般较大的超市卖场中间都会有些起支撑作用的柱子。在卖场中的柱子周围设置货架,摆放某一品牌商品,即为绕柱陈列法。一般柱子所在位置都比较特殊,陈列一些特价商品,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起到促销作用,同时也能充分利用空间。4.端架陈列法。端架位于双面中央陈列架的端头。在超市中端头是顾客通过流量最大、往返频率最高的地方,从视角上说,顾客可以从三个方向看见陈列在这一位置的商品。端头是商品陈列极佳的黄金位置,端架陈列往往也成为超市最为关注的地方。端架上陈列的品种不宜过多,陈列商品要经常变化,可以是陈列快讯商品以外的店内促销品、跌幅较大的特价品、利润高的商品及推销给顾客的新商品等。5.岛式陈列法。在卖场的进出口处,不设置中央陈列架,而是留出较大的空间,配置一些圆形或方形的陈列展示台或堆头,像区域中的小岛一样,这样的陈列方法叫做岛式陈列法。这种陈列可以使顾客从四个方向看到商品,视觉条件非常好,促销效果相当明显。6.凸出陈列法。将商品货架延伸,突出陈列商品。主要目的是打破单调感,诱导和招揽顾客。如将陈列架下层的隔板做成凸出的延伸板,将商品堆在这块板上,形成层次,以增加货物的量感。7.悬挂式陈列法。将扁平形、细长形等无立体感的商品悬挂起来的一种陈列的方法,如纺织商品、成袋包装小食品等。悬挂式陈列能产生很好的立体效果,并且能增添其他特殊陈列方法所没有的变化。悬挂式陈列需注意垂吊商品高度和牢固度。另外还要注意冷柜陈列法,利用冷柜不同层次顺序堆放商品。②收银知识在整个结帐过程中,收银员必须做到三点,即正确、礼貌和迅速。其中迅速是以正确为前提的,而不只是追求速度。基本的结帐步骤如下:1、欢迎顾客光临;2、登打收银机时读出每件商品的条形码;3、登打结束报出商品金额总数;4、收顾客钱款要唱票—“收您多少钱”;5、找零时也要唱票—“找您多少钱”;6、替顾客装袋服务。某超市收银的具体结帐步骤步骤收银标准用语配合的动作1.欢迎顾客·欢迎光临··面带笑容,与顾客的目光接触。·等待顾客将购物篮里或手上的商品放置收银台上。·将收银机的活动荧屏面向顾客。2.登录商品逐项审视每项商品的金额·以左(右)手拿取商品,并确定该商品的售价及类别代号是否无误。·以右(左)手按键,将商品的售价及类别代号正确地登录在收银机内。·登录完的商品必须与未登录的商品分开放置,避免混淆。·检查购物篮底部是否还留有商品尚未结帐。3.结算商品总金额,并告知顾客·总共XX元··将空的购物篮从收银台上拿开,叠放在一旁。·趁顾客拿钱时,先行将商品入袋,但是在顾客拿现金付帐时,应立即停止手边的工作。4.收取顾客支付的金钱·收您XX元··确认顾客支付的金额,并检查是否为伪钞。·若顾客未付帐,应礼貌性地重复一次,不可表现不耐烦的态度。5.找钱给顾客·找您XX元··找出正确零钱。·将大钞放下面,零钱放上面,双手将现金连同收银条一并交给顾客。·待顾客无疑问时,立刻将磁盘上之现金放人收银机的抽屉内并关上。6.商品人袋·请您拿好··根据人袋原则,将商品依序放人购物袋内。7.诚心的感谢·谢谢!再见··一手提着购物袋交给顾客,另一手托着购物袋的底部。确定顾客拿稳后,才可将双手放开。·确定顾客没有遗忘的购物袋。·面带笑容,目送顾客离开。577100180309001209557903682285963308257710018030900123865761373997357606965771001803090013594578077579902515512577100180309001238757716498260181805157710018030900121385721311921589183265771001803090012359579036822361076053577100180309001235657613528614379174257710018030900123555750878697046932791708810034335527410122994432583337917088100343355275101866732938832008170881003433561071015811525015005221708810034335610810100018005987173217088100343354295101074194142687017170881003433561841018786608696288021708810034335618510177583117408667417088100343356109101086014373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