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阁楼的房屋》的绘画解读_第1页
《带阁楼的房屋》的绘画解读_第2页
《带阁楼的房屋》的绘画解读_第3页
《带阁楼的房屋》的绘画解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带阁楼的房屋》的绘画解读

一、何多茯苓:中国当代艺术家,主要代表人物背景和艺术典型1946年美国著名艺术家杜宾斯基(1920-196)完成后,他创作了《决斗》等作品,并以格达尔小说的《远离祖国》为插图名。杜宾斯基的插图与其他俄苏画家一样,其扎实严谨的造型能力和文学修养,或赋予原著浓烈的时代气息,或深刻揭示文学作品的实质精神。1954年,他为契诃夫短篇小说《带阁楼的房子》创作的水彩插图,完美再现了小说的意境,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不谋而合,中国当代画家何多苓也画过《带阁楼的房子》。何多苓,1977年考取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80年代初以《春风已经苏醒》、《青春》、连环画《雪雁》等作品蜚声画坛,是“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何多苓热爱俄罗斯文学、艺术乃至整个俄罗斯精神,热爱列宾、列维坦等俄罗斯绘画大师,对契诃夫的小说《带阁楼的房子》情有独钟。1986年,他用油彩以连环画的形式重新解读《带阁楼的房子》,发表于《连环画报》。二、对现实童年的中间关系的探讨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是俄国19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短篇小说《带阁楼的房子》(又名《艺术家的故事》),以俄罗斯巡回画派风景画家列维坦为原型,讲述了表面闲散、不问世间疾苦的男主人公风景画家“我”,与姐姐莉达对人类未来命运是精神救赎,还是肉体医治产生认识分歧;而与妹妹任妮娅的精神恋爱又受到姐姐门第观念的阻挠。杜宾斯基和何多苓都以绘画形式诠释《带阁楼的房子》,以下选取几组二人插图中的同一场景进行分析。1.罗马式门柱的构图小说《带阁楼的房子》描写画家“我”,偶然散步到沃尔恰尼诺夫庄园,走过一所带阁楼的白房子,雕狮子的门口站着两个姑娘,是姐姐莉达和妹妹任妮娅;妹妹倚柱而靠,头部微侧,面带稚气,矜持却不造作,脸上流露出惊奇;后面年长者是姐姐,“苗条、苍白、俊俏”,内敛中含着严厉。杜宾斯基的插图以框架式构图作引导,透过罗马式门柱,读者的视线落到两位娇美但不同形象和性格的姑娘身上,雨后的阳光被老式的铁门和遮阳伞阻断,在她们脚下形成长长的投影,却在姐姐莉达的脸上弥漫着暖意。遮阳伞被门的一角穿插,不完整中营造着自然主义的现场感;中灰的铁门,黑白强烈的人物和门柱、阳伞,后面隐约可见的树林……明度不同的强弱对比,将画面的三层空间层层递进。作为故事开端,半掩的门具有刻意的暗示。这是画家与她们邂逅相遇时的情节。(图1)何多苓的连环画在构图上也颇具象征性,突出强调“旧式的”牙白色罗马式门柱,它犹如固守的堡垒,难以逾越;两个“透着高贵典雅的俄罗斯气质”的主人公隐在门柱后,犹抱琵琶半遮面;姐妹的衣色与门柱合为一体,造成视觉的逼仄,营造不平凡的相遇。虽然两位姑娘都眼中有神,但浓密的睫毛下,文弱的妹妹一尘未染、清澈如水的双眸透出淡淡忧郁,矜持地关注来人;姐姐执著坚定,神态从容,凝眸远望。(图2)2.动态对比中的景观张弛有度这个场景在原著只有一句话:“或者,我在画画,她就站在我身旁看得出了神。”杜宾斯基的插图中,画家的礼帽遮蔽了微带胡须的面孔,白色风衣,深色坎肩和领结,左手执调色板,右手执油画笔,样子潇洒英俊;妹妹任妮娅躬身专心地看他作画并时而询问,与画家保持一定距离的矜持形成动态对比:一立一坐,一大一小,一疏一密,形成构图严谨的均衡态势。点状的黑色礼帽与大面积的灰黑色裙子、妹妹的白帽子、不同灰度的天空与草原等,在面积对比中使我们联想到列维坦风景画的疏朗快意,阴霾的天空飘浮着层层动势的乌云,土地或草原在微差的变化中辽阔无疆。(图3)何多苓张弛有度,灵动、娴熟和泼辣,松弛的环境描绘中,人物形象却精微肯定,透过实虚、松紧对比,不经意间延展了广袤的空间。画家橄榄绿的衣饰与妹妹黑色的裙子组成画面的重调,最明快的色度集中于她的面部、上衣,而灰暗一级的阳伞凝练、概括,在人与环境的缓冲间调整维度的节奏和层次。画面空旷和辽阔,画家与仁妮娅却挨得很近,并置于一组单元,后者的色度和透视差异,又显得二人若即若离。她全神贯注着画家的写生,在距离上和思想上不断“靠近”画家。作者尽染青春萌动的忐忑。(图4)3.观察三人共聚图画家和姐姐莉达对于人类命运都具有悲天悯人的忧患意识与使命感,如何拯救?各自的视界不同,认识维度不同。杜宾斯基关于三人讨论的描绘:一袭黑衣的画家不修边幅,头发凌乱,不拘小节,随意斜坐。他置于画面中央,略显扩张,与姐姐谈论着。妹妹倚椅前倾,似是旁听角色。画家没有面对姐姐,因为彼此观点错位,无法共识。看似自然的三人共聚图,无论对人物本真形态、衣饰还是环境的层林表现,有赖杜宾斯基的表现力和颇具匠心汇集其中。(图5)何多苓的构图更具视觉的戏剧性,姐姐莉达作为视觉焦点位于塔形设计的顶部,居高临下、高傲地站立,对画家的观点不屑一顾。她身材高挑,轮廓优美,但在漫射、柔和的逆光中形成视障。而画家蜗居一角,妹妹任妮娅虽处于画面中心,但几乎完全被姐姐遮蔽。画面具有象征寓意,揭示出三人间的支配关系。(图6)4.不忘初心的救赎妹妹任妮娅纯真、柔软而热情的心已被画家征服,但姐姐的阻碍成为二者的屏障。有趣的是两位画家对任妮娅的服饰描绘虽然接近,但两幅画面人物所处的环境不同,神情、气质亦有所不同,一个忧郁无助,一个心事重重,深情期盼。(图7、8)其中杜宾斯基的安排更赋深意,“小孩子”任妮娅依附的椅子,终归被柱子和椅子构成的框架所限定,如同她与画家初遇,难以逾越阁楼下石柱门的羁绊,共同面对人类灵魂的救赎。相比而言,何多苓将妹妹置于阁楼下的花园前。她等着送画家一程,阴郁的眼睛充满依依不舍,丰满的红唇似是欲言又止的倾诉、委屈……“我觉得你的话对,要是大家都能把自已献身给精神活动,……人就会变成神。”周边的白花星星点点,在幽暗的花园里环状布设于妹妹身后,似迈入婚礼温情的嫁衣,似夜空珍珠洒落,又似祭奠爱的花环。在16∶9的宽幅视觉中,妹妹肖像式的特写,显现何多苓对鲜活生命图像极为敏感的造型把控功力。三、执行上的对比在20世纪初的十月革命至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半个世纪中,中俄两国有着相近的国情民风和民族解放战争。尤其是1949年之后,苏联工业化的成果与经验,影响着尚处于农业单一社会结构的新中国。在为理想社会共同奋进的相同意识形态与信仰中,新中国在各个领域学习、效仿社会主义老大哥,包括文学与艺术。苏联画家杜宾斯基、库克雷·尼克塞和《星火》画报的平吉谢维奇影响、激发着陈宜明、黄英浩、何多苓和俞晓夫等众多中国美术青年学习绘画的热情。杜宾斯基才华横溢,其插图在有限的空间记录自然物象,生动地诠释、再现文学原著,保持独有的朴素和温馨。其中《带阁楼的房子》的插图将读者置身于列维坦“俄罗斯大地的诗意”中,感受小说弥漫的忧郁凄清、画家怅惘迷离的神态和妹妹米修丝纯净无邪生命的具体、鲜活。何多苓受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影响至深,尤其对《带阁楼的房子》情有独钟。“在契诃夫所有作品中,我对《带阁楼的房子》怀有一种近乎莫名的狂爱。我曾大段大段地背诵这篇小说中的段落,并如失恋中的女人般脆弱地为之潸然泪下。”1为《带阁楼的房子》动情的何多苓借用列维坦的风景情调,在44幅画面不同的调性中,不拘泥原著的具体情节,或以绘画的肖像式,在造型精准肯定的性格刻画里,特写丰满、沉厚的视觉冲突,特写他及同代人理想主义、人文关怀的内心独白;或以图像的“中焦”、“广角”式,从不同视域尽情浓彩俄罗斯上空巡回画派不熄的光芒,使他史诗般的凄美与自由心灵的拂尘,在俄罗斯情怀中加以延伸,得以外化,塑造可视的灵魂净地。杜宾斯基的插图和何多苓的连环画存在诸多差异。从构图形式美感而言,杜宾斯基再现对象限定于平视,注重人、肢体语言与环境的关系和完整性;何多苓则以特写或大视域场景的空间切换,以天地难以平分的列维坦视界仰望与俯瞰,将自然环境或人物心理活动的敏锐洞察跃然纸上。在基材上,属性不同,表现力也不同。杜宾斯基使用水彩,借助纸色基底,清透雅秀的浸染、润泽空间和结构;何多苓借助油彩丰富的表现力、材料的可塑性,厚积薄涂,使松紧张弛的弹性用笔在复合的肌理中游刃有度,在酣畅中透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