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珊珍戏曲人物塑造与表演_第1页
汪珊珍戏曲人物塑造与表演_第2页
汪珊珍戏曲人物塑造与表演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汪珊珍戏曲人物塑造与表演

齐明星在黑暗中等待着黎明,但与朝阳无关。红梅送走了严冬却不与百花争春。在当今中原的剧坛上,汪荃珍犹如一颗耀眼的启明星,在同龄的从艺人员中,她是出道最早,佳绩最丰,获奖最多的艺术家。她犹如一朵红梅,靠它独有的艳丽和寒香,敢与朱紫比美。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汪荃珍。汪荃珍从艺三十多年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她不愧为传统文化的守望者;现代戏中的追梦人。三十多个粉墨春秋,三十多年激情演唱,三十多个人物塑造,三千多次在鼓乐声中登场。无论是传统戏的《抬花轿》、《白蛇传》、《穆桂英下山》或《红娘》;或者是现代戏的《龙江颂》、《杜鹃山》、《朝阳沟》和《李双双》;尤其近十年中她的女性命运三部曲:即《香魂女》、《风雨故园》、《刘青霞》一部比一部有特色。她文武兼备,昆乱不挡。因而无论是现代或古装,她都能用心去刻画人物,用不俗的身段技巧和神韵去把人物的个性张扬。如珠落玉盘般的吐字,如高山流水般行腔。唱腔轻缓时如潺潺流水,激越时如飞瀑千丈。她以声传情,贴切自然,美妙适当。她迎来了“梅花”的清香,她捧回了一个又一个大奖。她才有了今天的名望,她才有了今天的辉煌。她不愧是戏曲研究生毕业,她不愧为常香玉大师的亲传弟子,她没有辜负大师的教诲和培养,成功地塑造了数十个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荃珍,1963年10月出生于河南正阳,1975年不满13岁就考入了河南省戏曲学校,并成为班里的尖子生。在校期间就排演了《审子辩奸》、《穆桂英下山》、《王金豆借粮》等剧,并在剧中担任主角而崭露头角,受到注目。1981年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河南省青年试验豫剧团。1983年被调到由常香玉大师领衔的省豫剧一团,从此和大师形影不离辗转演出,这期间她和大师朝夕相处受到大师的言传身教受益匪浅。值得提及的是,在她主演的《穆桂英下山》中,穆桂英和杨宗保的对打,她率先使用了靠旗打出手。当银枪在靠旗上绕转一周时,总能迎来满堂喝彩,足见其武功的根底之扎实。1986年,杨兰春先生亲自为她排了《香囊记》(原名《抬花轿》),她饰周凤莲。她的表演洒脱细腻,唱腔圆润甜美,在宝岛台湾演出时艺惊四座,犹如出水芙蓉靓满塘了。1988年,她调入河南省豫剧三团工作。在她三十多年的从艺之路上,尤其在戏曲不景气、一夜间跌入低谷的时日里,她有过焦虑、有过彷徨、有过无奈、有过离岗,但从没有失去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和戏曲振兴繁荣的信念与向往。坚守和忍耐的种子虽苦,结出的果实却是甜的。在坚守和忍耐中,荃珍不是在固守和等待,而是像拓荒者一样,任凭双脚滴着鲜血,毅然踏着荆棘向前走。正是在这个艰苦的行进中,荃珍有了更高的理想,更宽的胸怀和更坚强的奋斗精神。因为理想的峰峦越高,心胸的山谷越深,奋斗的汗水越多,成就的珍珠就越美。自2000年之后的十年间,她以非凡的艺术功力,排演了《香魂女》(饰香嫂)、《风雨故园》(饰朱安女士)、《刘青霞》(饰刘青霞),实现了用艺术形象反映女性命运“三部曲”的构想。荃珍懂得,雷同会给艺术带来窒息,单调会给艺术带来呆板,差异会给艺术带来繁荣,突破才会给艺术带来新生。所以,她在《香魂女》、《风雨故园》和《刘青霞》三部戏中把三个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阶层的女性,刻画得各具特色,栩栩如生。《香魂女》是写在变革年代里两代女人命运和心灵冲突嬗变的故事。荃珍能够准确地把握住人物性格,让香嫂在自我行为修正中升华出人性的光辉来,耐人回味,给人启迪。从而使这部戏一举夺得中国艺术节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本人荣获了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艺术主角奖等。该剧不仅是荃珍的代表作,同之后排出的《村官李天成》等剧目,都成为三团的保留剧目而常演不衰。《风雨故园》中的朱安,是一位在特定历史、特定环境下,具有复杂的痛苦与无奈,宽容与大度的女性。荃珍把朱安女士无望的向往、情感的失落、痛苦的忍耐和心灵深处的呐喊,通过细腻传神的表演,如泣如诉的声腔表达,从出阁的姑娘到鬓发如霜的老太,把人物演得不温不火,贴切自然。让人过目难忘,为她的演技惊叹不已。《风雨故园》上演之后,她又着手寻找剧本。有道是缝衣先量体,修桥先测河。她一下子就看中了《刘青霞》。2012年春节刚过,汪荃珍就把她的团队拉到了古都开封,三十多天杜门谢客封闭排练出了大型原创现代戏《刘青霞》,一经上演即引起强烈反响。刘青霞系清末两广总督河南安阳人马丕瑶的小女儿马青霞,因嫁与河南尉氏富豪刘家而改姓为刘青霞。她乐善好施,兼济天下,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大事好事,被光绪帝钦封为“一品夫人”。刘青霞十分仰慕鉴湖女侠秋瑾而后东渡去了日本,接触到了孙中山人士并加入了同盟会,她慷慨解囊资助同盟会从事反清活动。辛亥革命后,她捐出亿万家产办教育,孙中山亲笔为她题写了“天下为公”和“巾帼英雄”八个大字。国人把她比作秋瑾,故有“南秋瑾,北青霞”之说。她放弃富贵和安逸,为解除民族的苦难而不惜一切乃至生命,彰显了中华女性的伟大圣洁、无私无畏的高尚情操和传统美德。所以说,刘青霞这个人物对荃珍来说,是个非同一般的挑战,是一篇难做的文章,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艰难的跨越。如果说她演出了《村官李天成》中天成之妻的纯朴善良,通情达理和贤淑;成功刻画出了香嫂在曲折经历中的心理变幻和良心的发现;演活了朱安女士的凄苦一生,那么这个才貌双全,有着侠肝义胆,志存高远的女杰,荃珍真真切切地下了大力气。她在青霞的故居,是那么用心看着、听着、记着、揣想着青霞当年的神采与风貌,一个气度非凡的女中豪杰,在脑海中闪现着。她凭借自己扎实的艺术功底和辛勤的汗水,演出了青霞在出嫁路上勇收义子时的善良与豁达;为强制丈夫戒毒时答应改姓时的承诺与担当;在刘家两位兄长对她威逼发难时表现出的平静与睿智;在悼念秋瑾时的真情与气节;在为烈士章钟端收尸时的无畏与大义;在养子受人唆使为保家产而要毒死她时表现出的博爱与胸怀,她把人物形象和内心世界演绎得淋漓尽致,每场戏和每个调度与动作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好看耐看,赏心悦目,动人心魄,给观众带来了新的艺术品位和艺术享受。真正的艺术家,总是用他的作品照亮自己的名字。汪荃珍正是以她的一部部代表作而享誉剧坛,并为广大观众所熟悉、所喜爱的。屈指算来,我和荃珍相识已近三十个年头了。当年眼前亭亭玉立质朴清纯的大姑娘,如今也已人到中年了。她从一名普通演员成长为著名的艺术家,今又扛着省豫剧三团的帅旗,是河南豫剧当今旦角的领军人物之一。记得是1987年的秋天,荃珍约我到了她新婚的斗室,四个小菜一壶老酒,三个人把盏畅谈。我们没有谈及衣食住行,内容只有一个:戏曲艺术。当时就听荃珍谈了她对戏曲艺术的至爱,对戏曲传承的建议,对戏曲振兴的企盼和她对戏曲艺术追求的梦想。至今25年过去了,她经历了冬天的沉寂,迎来了春天的绚丽。在和荃珍交往的这些年中,她也曾演过我创作的多个小品,在排练中我亲历了她对一个个小角色的创作态度,那可真叫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这使我想起了我曾为常香玉大师编导的一个小品《心愿》,在北京排练时常老师不慎崴住了脚,因中央台播出时间已定,常大师怕误事就不吭声忍着疼痛排练,一个调度反复地走,几句戏词反复地调唱,每调唱前她都给乐队的同志们非常客气地施拱手礼,排练结束才发现她的一只脚肿得鞋脱不下来,大家对她的谦虚和严肃认真的态度无不为之动容。此时才倍感“戏比天大”含义的金贵。这些言传身教影响着荃珍。今又见荃珍的谦逊与认真,不愧为大师的亲传弟子。难怪她能慢板唱得紧,快板唱得稳,散板唱得准,她说是老师当年一字一板抠出来的。十分难得的是,她在跟大师学艺时更重在学德,德艺双馨是她的追求,也是大师的所望。不论是站在艺术舞台上,或是生活的大舞台上都能赢得众人的掌声,才是真正的艺术家。戏曲艺术要繁荣要发展就需要传承。前不久我曾参与了荃珍的收徒活动和为此而举办的别开生面的演唱会,荃珍说:收徒了却我一个心愿,圆了我一种情怀,更让我担负起一个责任,寄托着一个企盼。话语不多,言简意赅。她的这个心愿,是要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