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地中海诗歌的生存主题
海子是七年前的作家。他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实现伟大的集体精神。他对诗歌创作的创造创造了真正的史诗,为诗歌创作创作了许多短诗。虽然海子未将主要精力放在抒情诗写作上,但恰恰是这些充满着丰富意象,具有刀劈斧砍般力量的短诗托举着海子走上了诗坛。作为个性独特的年轻诗人,海子拒绝在社会关系网络的关照下生活而将自己封闭在写作的黑洞中。由于写作与生活之间没有任何距离,因此海子的抒情短诗跳出了策略性文本写作的圈子,更接近他生活的原生态,甚至成为诗人与喧嚣世界对话的唯一方式,告诉世界这个孤独的人曾经哭过、爱过、恨过,“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夜色》)。海子的坦率还表现在他早在完成于1984年的长诗《传说》中就已写下类似的诗句:“死亡、流浪、爱情/我有三次受难的光辉”。受难主题是海子庞大的诗歌王国中绕梁不去的主旋律,其中“生存还是死亡”是海子诗中纠缠不清的命题,事实是海子以行动肯定了后者。海子对于广义生存的深切关怀和对于个体生存困境的痛苦感悟正是其短诗的撼人之处,生存主题也是开启诗人人生悲剧的钥匙。一、生存的命题:“谁”与“被谁”海子是农民的儿子,家庭的贫困是他最早面临的也是累他一生的现实问题。虽然他能够安于在北京昌平过箪食瓢饮的清苦日子,以王者的自尊生活在《太阳》的诗王国,但故乡农民以及推而广之的中国农民的生存窘境却久久地徘徊在他的诗歌视野中。在诗论《寻找对实体的接触》中海子认为:“诗,说到底,就是寻找对实体的接触。”倾心于凡高的海子对诗歌的这一理解与凡高抽象画的特点是一脉相承的。油画中形状、色泽以及光影的调配表现在诗歌中就是对诗歌元素意象的选择。海子诗歌意象注重以色彩、质感形状冲击读者的想象空间,他将“麦子、麦地”的意象带入新时期的诗坛,并获得了“麦地诗人”、“麦地之子”的诗名。创作于1985年1月的《熟了麦子》似乎在讲述一个陈年的记忆:新麦熟了,“在水面上/混了三十多年的父亲/回家来”,三叔送粮来,“老哥俩/一宵无言”。收获的季节、还家的季节、沉默的季节,这是麦子的意象传递给读者的信息。农耕民族的生存和粮食、土地是骨肉相连的,“半尺厚的黄土”既能种麦产麦也能埋葬尸骨。在麦子的维系下,人生之于黄土,埋之于黄土,因此在外闯荡多年也还是要回到家乡的土地上。最后诗人的一句“谁的心思也是/半尺厚的黄土/熟了麦子呀!”,麦熟和麦收即意味着麦子生命的终结,隐喻人的衰老和死亡;“谁”这样一个不定指就将这种生命的轮回归结到普遍的人类生存上。在这里,老哥俩的沉默也象征着他们对于命运的默然接受。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麦子这种简单的粮食不仅具有土地的颜色和太阳的光泽,而且千余年来孕育着黄河流域的人民,是见证农耕文明的活化石。“麦子、麦地”的意象将中国人的生存与粮食、土地紧紧结合在一起,一针见血地扎到了我们这个农耕民族最为隐秘的痛处。因此这种意象不仅使海子关注的生存问题具有了实体的质感,更以深沉的文化意味加重了诗歌的历史感,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力。《麦地》描写的是种麦、看麦、收麦、食麦的全过程,所有这一切都来自一个独特视角。诗人在首节写道:“吃麦子长大的/在月亮下端着大碗/碗内的月光/和麦子/一直没有声响”过于冷静的诗歌语言传达着动人心魄的情绪,仿佛是一个饥饿已久的农民儿子突然对赖以活命的麦子产生出莫名的感激,并在一阵难以抑制的自怜中回忆以麦地为核心的整个农村生活。尤其在第九节,“我们是麦地的心上人/收麦这天我和仇人/握手言和/我们一起干完活/合上眼睛,命中注定的一切/此刻我们心满意足地接受”,收麦对于农民实在是太重要了,甚至具有化解仇恨的魔力,而一旦干完活,就是最大的满足。看似不可理喻的生活真相点破了麦子的神话:口腹之欲的满足将农民牢牢地捆缚在贫瘠的黄土上,成为他们生存的唯一命题。在第十一节诗人又笔锋一转,将“尼罗河、巴比伦或黄河/的孩子”纳入“洗了手/准备吃饭”的队伍,这便将印度、巴比伦、中国三大文明古国归于同一生存序列中,继而诗人将麦子的威力辐射范围继续化繁为简成为“一共有两个人/穷人和富人”生存问题从亚洲发散为全人类的共同主题。最后诗人禁不住高呼:“健康的麦地/健康的麦子/养我性命的妻子”,妻子隐喻着生殖和繁衍,以妻喻麦表现出诗人深深的担忧:生存的命题注定将代代相传。中国农民的生存有如麦子的针芒刺激着诗人诗情的理性沉淀,创作于1987年的“麦地”系列诗中,一个含着感激的赤子之心的孤独诗人形象在麦地的图景中愈来愈清晰地突显出来,诗人对生存问题开始由有距离的观察到无距离的融入。“有时我孤独一人坐在麦地上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没有了眼睛也没有了嘴唇”(《五月的麦地》),孤独诗人的身影没入起伏的麦浪中,所有感官失效直至身心与麦地融为一体。麦地的意象已经由被动的被描述的客体上升到能动的具有主体性的意象,以质问的语气断言:“诗人,你无力偿还/麦地和光芒的情义//一种愿望/一种善良/你无力偿还”(《麦地与诗人》),与诗人展开灵魂对话。诗人内心自语,个体在土地慷慨的赠予面前如此卑微,对于家乡的亲人,海子始终怀着难以回报的歉疚。贫困给海子带来的压力是双重的,除了亲人对他的指望以外,贫困还是造成他与初恋女友B分手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余的家庭成员俯伏在锅勺上/得不到你/有缺点的爱情”(《得不到你》)。因此在诗歌王国自由惯了的海子,不得不时常受着生活中现实生存问题的威胁。于他而言,物质上的受难已经转化为了巨大的精神受难,后者更甚于前者。他的诗歌发表不畅,在诗人圈子里频受指责,也是他的苦闷之一。但他仍只能寄希望于手中的笔,将视线投向村庄、河流、金色的麦地和刺目的阳光,他的才华给土地上的生命涂抹上浓重的悲剧色彩,甚至于受难本身有一种“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追魂夺魄之美。二、孤独不可的诗如果说麦地隐喻人的物质生存,那么村庄则象征着人的精神生存,是他渴望固守的精神家园。海子大学毕业后利用每个暑假远途旅行,而寒假则回到故乡查湾埋头写作,对于家乡的气息他是熟悉的,对家乡的变化他也是敏感的,家乡抽象成村庄的意象,成为海子诗中灵魂永远的归宿。1984年海子以一种平和欣赏的诗歌语言建设了他诗歌世界中最初的家园,在那里“芦花丛中/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在那里“儿子静静长大/母亲静静地注视”,“我妹妹叫芦花/我妹妹很美丽”(《村庄》),干净朴实的话语中我们看到这是一个足够宁静,灵魂可以获得女性温柔抚慰的地方,诗人漂泊的诗魂随时可以在这美丽的家园栖息、重生。第二次将村庄作为抒情对象时海子的心情已无法平复,此时中国正开始加快工业化的发展,商品经济大潮裹挟着俗文化、大众文化的波澜涌向毫无防范的精神家园,昔日如“一只白色的船”的村庄变成了“五谷丰盛”的村庄,这时诗人已经触摸不到“黄昏的、雨水的”村庄这般的古典美丽,充塞在空气中的是从城市涌入的各种市侩的物欲,诗人几乎是赌气般地愤愤道:“我顺手摸到的东西越少越好!”,“我坐在微温的地上/陪伴粮食和水/九首过去的旧诗/像九座美丽的秋天下的村庄/使我旧情难忘”。“万里无云”的天空徒留下诗人“永恒的悲伤”(《村庄》)。除查湾以外,海子在北京昌平生活时间最长,查湾的生活除了些许天伦之乐的回忆外,是一块代表贫穷的“麦地”,是一座代表家园的“村庄”,而昌平孤独封闭的生活对诗人而言未尝不是北京城外一座空旷的牢狱。海子在诗中写到昌平,写到他向往的生活,然而最终他还是无法回答自己生存的意义。《在昌平的孤独》并无多少诗意的标题给海子日常生活状态贴上了最真实的标签,“孤独是一只鱼筐/是鱼筐中的泉水/放在泉水中”,“拉到岸上还是一只鱼筐/孤独不可言说”,整首诗像一篇富有禅味的寓言,重构了“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故事,诗人平静落寞的诗句带来令人窒息的震撼:“孤独不可言说”是怎样的一种孤独?同样以“昌平”入题的《昌平柿子树》与海子其它文采飞扬意蕴深长的诗相比,似乎过于单薄平白。他将镇子边两棵柿子树比作“枝叶稀疏的秋之树”,翻来倒去就是这么简单的几句话:“柿子树/镇子边的柿子树”,“在镇子边的小村庄/有两棵秋天的柿子树”,然而诗人看似不经意的一句唠叨“柿子树下/不是我的家”却发自肺腑,像秋天里一个孩子最凄凉的哀鸣。三、劳动中对于自己的救赎爱情失意带来的痛苦孤独只是造成海子生活失常一方面的原因,作为一个博学强记具有宏大的文化吸纳能力的诗人,诗歌理想的受挫才是对他致命的打击。海子的生命在他试图建构的诗歌王国中,对于诗歌海子有他自己的理解,“伟大的诗歌,不是感性的诗歌,也不是抒情的诗歌,不是原始材料的片断流动,而是主体人类在某一瞬间,突入自身的宏伟——是主体人类在原始力量中的一次性诗歌行动”。这个“以梦为马”的浪漫诗人在《祖国(或以梦为马)》中裸裎了对诗歌的忠诚,“我的事业/就是要成为太阳的一生”,“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最后我被黄昏的众神抬入不朽的太阳”。在一首诗中他称兰波为“诗歌的烈士”,早逝的凡高、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等天才诗人在海子心目中又何尝不是“为诗殉道”的“烈士”。然而诗坛的现实令海子非常失望,除骆一禾、西川等有限的几个朋友外,他不仅杳无知音还频遭指责,“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因此即使他的长诗写作受到了包括北京作协、幸存者俱乐部以及个别诗人的公开批评,他仍决意“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在这条无人欣赏的路途上,海子无法轻松,常有“天才短命”的自我暗示,“众神创造物中只有我最易朽/带着不可抗拒的死亡的速度”,并自责“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他将“和平与情欲的村庄/诗的村庄”视作孕育、发现诗人的母亲,将普希金和“我”分别比作两个村庄的孩子“北方星光映照南方星座/村庄母亲怀中的普希金和我”,普希金已经如“一阵久远的风”吹过村庄,吹在诗的世界,诗人遗憾地低叹“两座村庄隔河而睡/海子的村庄睡得更沉”,并发出警示:“闺女和鱼群的诗人/安睡在雨滴中/是雨滴就会死亡!”,渴望“沉睡的村庄”能够在“雨滴”蒸发以前早日赋予自己这颗“南国星座”以灿烂星光(《两座村庄》)。海子甚至已经不仅看到了祖先们的生存,“水罐摇摇晃晃走上山巅成长为洞窟和房屋/大鸟食麦一株/祖先们更在劳动中丧生”,而且看到了自己的宿命:“在危险的原野上/落下尸体的地方/那就是家乡”(《在家乡》)。这一次他仍选择家乡,“我将躲避我自己的追击”,海子和祖先们一样,在劳动——对自我诗艺的追击中丧生。海子孤独的心灵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停留,查湾、昌平都不是他漂泊灵魂的居所,有家而又无家可归的生存窘境时刻撕扯着海子敏感寂寞的神经,在这种无可承担的生存重压下,海子试图破茧而出,蜕掉沉重的“黑翅膀”。在类似决心书的诗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他似乎是信誓旦旦地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从明天起和每一亲人通信”,“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然而这些美好的生活只是海子动用心思描画的幻象,或许他试过了,但是他从未如此幸福地生活过。他依然对生活毫无信心,一句“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便将自己预先划定在了尘世的彼岸。写于1989年3月14日凌晨的《春天,十个海子》当属海子的绝笔之作,诗中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清晰地谈到了自己,“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谈到了故乡亲人了无生气的生存:“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户/他们把一半用于一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徒合同协议书百度库
- 经济学微观试题及答案
- 合同权益转让协议书
- 钉钉项目管理试题及答案
- 出售合同协议书
- 货源合同协议书
- 校车转让合同协议书范本
- 租凭农田合同协议书
- 租地合同协议书广告
- 代理协议书和合同
- 跨学科实践;自行车-2024-2025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同步课件
- 辅助运输管理规定
- 康复治疗士测试题及答案
- 汉语言文学自考命题形式试题及答案
- 中国创新药械多元支付白皮书2025
- 2025-2030中国光芯片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研究报告
- 《工业机器人仿真技术应用》课件-项目四 工业机器人涂胶工作站的仿真应用
- 2016赋安消防JB-QBH-FS5101W 火灾报警控制器
- 2025-2030年中国泵阀产业运行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医养生学沐浴养生讲解
- CNAS-GL040-2019 仪器验证实施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