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程标准: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基础知识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德治思想的渊源(1)夏商:统治者可以随意残害奴隶。(2)西周: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敬天保民〃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2、法治思想的渊源(1)夏商周:夏《禹刑》,商《汤刑》,周《九刑》。(2)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3、特点:夏商重刑轻德,西周明德慎刑。4、德治与法治之争一一春秋战国时期(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诸侯国君寻求治国新思想。(2)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子产“铸刑书”而引起(3)儒家的德治思想①人性善,主张德治,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②孔子: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要过度消耗民力③孟子: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法家的法治思想①人性恶,主张法治②商鞅:变法保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颁行法令,奖励耕战)③韩非:君主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赏罚分明;“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比较儒家与法家:角度儒家法家核心观点认为人性善一主张德治(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与仁政,重视民生与民意认为人性恶一主张法治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商鞅和韩非主要言行⑴孔子提出,统治者要“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要过度消耗民力;⑵孟子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认为“仁者无敌”⑶孟子宣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⑴商鞅在秦国颁行了一系列法令,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⑵韩非一一①提倡君主不要谈礼义,而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②君主赏罚分明,则臣民必能守法奉令,③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以保证法令畅通社会影响⑴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无助于国君实现他们的强国抱负;⑵在重视富国强兵的君主们看来,儒家的仁政与德治思想,难以落到实处⑴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⑵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V秦汉:(1)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2)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3)秦汉朝廷发布法律文告,称“令二“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2、魏晋一一律令儒家化(1)原因: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魏明帝设律博士,专用儒家思想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律令儒家化。(2)表现: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维护三纲五常。3、唐朝(1)法律:①唐初:律删繁就简。②唐高宗永徽年间,在《贞观律》的基础上修订颁布《永徽律》,并逐条解释,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a.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b.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2)教化:①提倡礼治:《大唐开元礼》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②社会层面: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易错提醒:1.《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此后,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2.《大唐开元礼》分吉、宾、军、嘉、凶五礼,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法律多以唐律为蓝本。(2)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3)明朝:①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② 司法实践中重视"例",重修《问刑条例》,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4)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重视例,制定《大清律例》。2、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教化(1)理学:①南宋后期,程朱理学逐步建立统治地位,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②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2)乡约①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北宋《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②明朝后期,乡约宣讲明太祖的“六谕”,主劝谕,但也有禁约成分,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儒学士人引用《大明律》解释六谕,不遵乡约要受处罚,甚至治罪。③清朝乡约基本延续明朝的模式,宣讲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常引用《大清律例》。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课堂练习.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他()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 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 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用儒家思想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皇帝的“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B.国家权力全面深入了基层社会C.理学逐渐成为了官方哲学D.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536年的“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全国老百姓公布。这是中国政治史、法制史上的一件大事。春秋时期,上层贵族社会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决不能让国人知道。这样才有利于贵族随意处置老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子产这个做法,遭到很多贵族反对。晋国大臣叔向专门为此给子产写了一封措词严厉的信。信中说,本来民众怀着恐惧之心,不敢随便乱来。你把法律公布了,民众就会钻法律的空子,争相琢磨怎么做坏事而不至于被制裁,这样就不怕长官了,反而会导致犯法的事情越来越多,腐败贿赂到处泛滥,郑国也会因此而完蛋。子产给叔向回了一封信,表示要坚定不移地公布法律。结果呢?犯罪案件减少了。晋国在子产“铸刑鼎”之后20多年,也把刑法铸在鼎上,向社会公布了。孔子知道后,仰天长叹说:“晋国就要灭亡了!他们不守唐叔和晋文公的旧法,造作刑鼎。老百姓只看鼎上的条文不看贵人面孔了,贵人还能做什么!贵贱没有次序,怎么立国啊!”——整理自马立诚《子产铸刑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春秋时期郑国和晋国“铸刑鼎”改革的实质及遭到反对的原因。分析子产“铸刑鼎”改革的影响。材料二: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影响。答案:DBBDA6、(1)实质:否定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原因:①公布法律损害了贵族的利益;②守旧大臣担心公布法律会引起社会动荡(社会混乱或违法、腐败贿赂等现象严重);③孔子主张克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下雨了绘本课件
- 税务审计服务协议书
- 经营收益上交协议书
- 花坛建设与维护协议
- 环保设备保证金合同样本
- 财务管理规定协议
- 简明土建施工协议模板
- 制造业孵化器委托运营协议范文
- 食堂经营风险控制协议
- 调研项目承包协议
- 小学高年级学生身体满意度和人际关系困扰的关系及自尊的中介作用
- 医院保密知识培训课件
- 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第4章我们生活的大地知识点清单-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 军事通信基础知识
- 建筑工地挖掘机吊装施工方案
- 8.2 法治政府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 糖尿病合并痛风
- 中西文化鉴赏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郑州大学
- 《天津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 车险理赔重大案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