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新课标)_第1页
四上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新课标)_第2页
四上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新课标)_第3页
四上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新课标)_第4页
四上科学1.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新课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材简析】《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3课。教材分为四个部分,聚焦部分教材通过让同学们听鼓声,提出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核心问题。探究部分有三个活动,通过对比真空和空气状态下同学们的声音体验,知道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通过比较靠近桌面听到的声音和不靠近桌面听到的声音的不同,知道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通过观察音叉在水中的现象,听在水槽璧上的声音,知道声音也能在水中传播。拓展部分通过制作、玩土电话的活动,让同学们加深对于声波的理解,感知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加深对于声音在物质中传播途径的掌握和理解。本课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声音传播的方向、形式以及通过的中间物。但因为声音本身是无形的,比较抽象,所以会使得学生的研究起来有些困难。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观察、图示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来建构。【学情分析】学生对声音非常熟悉,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声音有一些特点,并且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是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学生很少会去思考这一问题,或者通过课外科普知识获取。由于声波的不可见性,学生很难理解物体的振动会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并且以声波的形式在传播,更加不知道声波的传播是要经过一些物体的,所以声波教学是本课难点。【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声音在空气、桌子、水中的传播实验,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科学思维:用例举的方法,分析声音在不同物体的传播本领不同。探究实践: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描述声音传播的特征,并尝试研究声音在更多物体中的传播现象。态度责任:在实验活动,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声音传播需要液体、气体、固体等物质,且声音可以以波的形式向各个方向传播。难点: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能简单描述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准备】以器材为主教师:真空抽气装置、鼓纸杯2个、回形针2枚、绳子一根等;。学生:音叉、学习单、记录单、水槽等。【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鼓1.教师拿出小鼓,敲击发出声音。提问:小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那有鼓声是怎样到你们的耳朵里呢?2.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让学生进行解释,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简单记录在记录本上。【设计意图】大多数学生很少关注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此活动先让学生回顾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再引导学生去关注声音传播的问题。二、探索实践: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预设25分钟)(一)活动一:空气传播声音材料准备:空气传播声音实验装置1.出示真空抽气装置提问:同学们,这是一个真空抽气装置,这个是电铃,我们把电铃打开。现在我们把玻璃罩戴上,还能听到声音是吗?让我们把真空抽气装置打开,慢慢抽干里面的空气,注意听。学生活动小结: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二)活动二:声音在固定中传播1.提问:声音可以通过气体传播,那么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吗?教师引导:①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一听在桌子另一端的同学轻轻抓挠桌面;②听的同学侧耳靠近桌面,另一个同学继续抓挠桌面;③比较贴近桌面听到的声音和不贴近桌面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2.学生观察活动,并填写记录3.汇报交流:贴着桌面听到的敲击声和不贴着桌面听到的敲击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4.小结:声音能够在桌面传播,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效果比空气中好。(三)活动三: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材料准备:音叉、水槽1.提问: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我们可以怎么来进行探究呢?2.实验指导,通过课件出示:(1)把音叉放到水面上的时候,应等到水面平静之后。(2)轻轻敲击音叉,同时轻轻地用敲击后的音叉去接触水面。(3)重点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把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4)将耳朵紧贴水槽外壁听一听声音,感受下声音有什么不同。3.汇报交流:你还能听到音叉的声音吗?水是怎么传播声音的?4.小结:水面的波动是从振动的音叉开始,逐渐向四周传播,声音能够在水中传播。【设计意图】通过3个活动,实验重点是要让学生观察到音叉引起的传声运动是怎样运动的。通过水波声波类比,为接下来的研讨做好准备。三、研讨交流,得出共识(预设8分钟)1.通过上述的活动,我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2.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沟通呢?3.小结:声音可以在空气、固体和水中传播,没有媒介是不能传播声音的。四、拓展提高(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纸杯2个、回形针2枚、绳子一根1.教师拿出“土电话”并指导学生玩“土电话”2.分组实验:玩土电话游戏。3.交流现象,并思考:声音是怎样从“土电话”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设计意图】玩“土电话”研究声音传播是非常好的活动,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比对声音在气体和固体中的传播,也可以进一步理解振动。五、板书设计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能够在空气、固体、水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效果不同。【疑难解答】1.在探究声音的在水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时,学生理解困难怎么办?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建议老师搜集声波的各种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获得感官刺激。2.土电话作为本课拓展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哪些?在拿出“土电话”并传授学生玩“土电话”的方法时,特别注意:(1)连接两个“话筒”的线应拉紧。(2)在两名同学玩“土电话”的时候,同组的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两个纸杯的连接线,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了观察到声波,可以在连接线中间系上下垂的小短线。通过小短线的抖动现象来证明声波的传递,(3)把几组土电话缠绕在一起,可以多人同时听到一位同学的发发言,增加活动的层次性。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材简析】本课是《声音》单元的第四课,是在对声音的产生的原理以及声音的传播方式的探究之后,对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研究,这是基于前面几课的探究的延续和深化。聚焦部分通过“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中,耳是怎样使我们听到声音的呢?”这一问题来聚焦本课的研究内容,引出本课的探究活动。探究部分教材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通过观察耳朵的结构图或耳的模型了解人耳的基本结构,并推测各部分功能;第二个活动是通过用纸卷喇叭模拟耳郭,了解耳郭的作用。第三个活动是通过观察比较鼓膜模型的振动,知道鼓膜的作用。拓展部分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耳郭聚集声音的作用,借此来理解医生听诊器的工作原理。教材最后以资料阅读的方式让孩子了解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可以说这段文字不仅解释了“如何听到声音”,也给了孩子很多值得提问和探索的空间。【学情分析】在前面几节课的探究学习中,孩子们已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变化及声音的传播方式有了一定的系统了解,这为这一节课的展开做好了充分的知识准备。对于“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一探究主题,部分孩子们可能在平常的课外阅读,生活经验中,有对“鼓膜”一定的了解认识,这也为更好地探究理解提供了条件,但缺乏直观的认识和体验,对于“怎样听到声音”也缺乏系统地了解。【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耳的结构,知道人的耳朵的构成。认识到各部分的作用科学思维: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能认识耳郭和鼓膜的作用。探究实践:在模拟耳郭、鼓膜的实验中,用简单的图示文字来记录和整理实验结果。态度责任:在体验游戏中,能认识到身体器官的重要性,加强保护身体器官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模拟自制的鼓膜在远近、强弱不同声音作用下振动的状态,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难点: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1个玻璃杯、气球皮、橡皮筋、音叉、食盐、扩音器学生:1个玻璃杯、气球皮、橡皮筋、音叉、食盐【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预设2分钟)1.回顾旧知: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还知道了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2.揭示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设计意图】直接了当的回顾前面的声音单元知识,同时提出对于我们的听觉器官的研究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简洁明了,直奔主题。二、认识耳朵的构造和功能(预设35分钟)材料准备:“耳的结构”的挂图或模型、白纸、食盐(一)耳朵结构图的认识出示耳朵的结构图提问:要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必须认识耳朵,有哪些部分组成呢?2.分发耳朵结构碎片图,拼耳朵。3.学生分组活动。4.四人小组根据拼的耳朵自己说一说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5.教师播放人耳怎样听的声音的科学视频,出示耳朵各部分结构的作用。(二)研究耳郭,明确作用1.设计:每人分发白纸,自行设计如何模拟耳郭收集声波。2.活动:小组成员制作纸喇叭模拟耳郭,感受两次声音的变化?提问:为什么用了模拟耳廓以后我们听到的声音比第一次更清晰了呢?耳郭比原来变得怎样了?耳郭变大了,声音变清晰了,说明耳郭有什么作用?思辨:生活中我们听不清声音时,经常把手放在耳后,你知道为什么吗?3.你能解释医生的听诊器是如何工作的吗?研究鼓膜,模拟了解。布置观察鼓膜的振动讲述:我们可以做一个“鼓膜模型”来研究鼓膜的作用。出示“鼓膜模型”制作需要的材料(气球皮、玻璃杯、盐粒、音叉)学生在“鼓膜模型”上方敲击音叉,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的变化。小结:当物体发出声音时,鼓膜会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传到大脑里,大脑经过加工后,我们就听到声音了。研究鼓膜振动与声音强弱、远近的关系。(1)在杯口的气球皮上面放少量食盐。用音叉等能发声的物体,在模拟“鼓膜”上方制造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模拟“鼓膜”是否发声振动,并将模拟“鼓膜”的振动状态记录下来。(2)在模拟“鼓膜”上方远近不同的位置制造同样强度的声音,观察模拟“鼓膜”是否发声振动,并将模拟“鼓膜”的振动记录下来。交流小结:从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声音能够引起气球皮的振动,声音越强,振动越明显,距离越近,振动越明显。【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耳郭的模拟、鼓膜模拟实验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耳的结构及其作用,加深印象和理解。此活动是利用模型对科学问题作出解释的典型案例。三、拓展提高(预设3分钟)1.模拟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进行交流。提问:根据我们前面的研究,大家对耳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小结:你能说说我们究竟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吗?【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主动交流汇报所观察到的耳朵结构,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耳朵的特征及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五、板书设计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外耳中耳内耳声音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收集声音产生振动【疑难解答】1.探究鼓膜实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