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高考二模语文质量分析报告_第1页
XX年高考二模语文质量分析报告_第2页
XX年高考二模语文质量分析报告_第3页
XX年高考二模语文质量分析报告_第4页
XX年高考二模语文质量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年高考二模语文质量分析报告中学学科探讨中心语文专家组一、试卷命制状况及说明试题依据全国课标卷高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说明)》所规定的语文实力要求、选材范围、题型特点命制。试卷结构、题型、赋分及评分标准与XX全国课标I卷基本保持一样,试题难度较之XX市一模有所提高。命题意在全面考查学生学科素养,进一步增加对各类文本的阅读理解分析实力和各种题型的应变适应实力,指导学生在后期复习中对学问加以整合,对实力进行综合,查漏补缺。本次试题分别考查了论述类文本阅读、文言实词、古代文化生活常识、文言断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及概括分析、文言语句翻译、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好用类文本阅读、成语辨析、语病辨析、定位选句、语段补句、整合单句和漫画材料作文等。试题在市一模的考查基础上有肯定的创新,考点全面,选材新奇,梯度明显,表述规范,答案精确。本次试题有以下显明特点:.试题区分度更加明显,学生答题状况能显示其学科素养的层级差异,各分数段层级明显,分差符合学情(抽样平均分各层次分差为5分左右)。2.文字材料的涉及面更为广泛,形式更加敏捷新奇。文本形式有美学论文、人物传记、名臣词作、散文式小说、新改革的观点。5.语言文字运用。13-17题分别考查“成语辨析”“语病辨析”“定位选句”“补写句子”和“整合单句”。第13题失分率高,该题重考成语辨析的经典题型一一选出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难度有所增加,考生习惯了近义成语选用的题型,过分依靠于干脆的语感和选项比较的做题方法,缺乏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对语境的细致分析,导致推断失误。第14、15题难度不大,答题状况较好,但也有部分考生对语病类型驾驭不到位,对选句的结构、内容、与上下文的连接分析不到位,导致这两道题误选。第16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有逻辑性”。部分考生未做到细致读懂语段内容并细致分析横线前后的语境,急于拟写答案,导致失分。第17题考查“整合单句下定义”,部分考生语法意识淡薄,对“单句”的认知有错误,整合后的句子并不是单句;还有的考生不能敏捷地调整语序,增删词语,只是机械地进行连接,导致出现语病。6.写作部分。第18题考查漫画材料作文的写作实力。大多数考生虽然能够在漫画寓意的范围内进行立意和写作,但不少内容较为空洞浮泛,缺乏真实可感的作文素材或鲜活有力的论据;部分争论文的层次性和逻辑性不强,有重复论述现象;少数作文出现无标题或未完成的“硬伤”;少数作文书写还比较潦草。综上所述,作文平均分不够志向,高分率偏低,优秀作文数量很少。四、复习备考建议“二模”应让学生在“一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实战意识,熟识试卷结构、考题布局、题干表述形式和评分标准,从而提高学生的应考综合素养。同时,要以考促学,引领学生建构学问和实力的体系,理清各学问点和实力考查点,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把握本质性的学问规律,应对试题形式的改变。要指导学生做好考后的分析、反思和纠错,使后期复习更有针对性,通过查漏补缺,提升复习的效度,确保应会必会,应对必对。对策建议:(一)现代文阅读。指导学生坚固树立“文本为本”的意识,首先养成耐性、细致、有针对性地阅读理解文本的习惯。不仅关注相应的文字表述形式,更要把握信息内涵。后期复习要培育学生阅读文本时圈点勾画的习惯,精确把握文本的核心观点、重要概念的内涵、重要信息的实质、引述材料的意思、作用以及由文本引申出来的合理推断。指导学生警惕那些形式相像内容不同或形式不同内容正确的设题陷阱,增加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辨析和运用实力。(二)文言文阅读。回来课本经典篇目,巩固文言文基本常识。持续训练文言文阅读,指导学生学会将课内文言学问运用迁移到课外文本素材中,即“学问点在课内,选材在课外”,消退畏惧心理。进一步强化“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语境意识,帮助学生建立古汉语常识的学问体系,帮助学生整理一些有关古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基本常识。(三)古诗文阅读。坚固树立“要做对题,先读懂诗”的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诗歌本身的理解和鉴赏实力。指导学生对诗题、诗句、意象、情感、诗眼、典故、注解等先进行有效解读,不架空,不套作,分析鉴赏不但要会运用相关术语和答题“套路”,更要回来文本,联系诗歌的详细内容。(四)名篇名句默写。在日常复习中不断渗透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精确书写的训练,对学生严格要求,落实到正确理解和精确书写,杜绝“背熟写不对”的现象。(五)选考题。接着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筛选信息、概括整合、分点表述、品尝鉴赏等实力的训练和培育。指导学生分析设题的考查角度和命题意图,从而找准答题的切入点,再结合相关的文本信息构思答案。坚决摒弃粗略读题、毫不犹豫、盲目答题的陋俗。此外,指导学生在这一板块科学取舍,掌控时间,借用题干信息,防止出现明显失误。(五)语言文字运用。1.成语辨析、语病辨析和定位选句等选择题。一方面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和多角度思维提高正确率,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进一步积累成语熟语,落实语病规律,强化语境意识。指导学生尽量削减过分依靠“语感”和“取巧”的方法答题的做法,谨防设题陷阱。2.其他书面表达的语言文字运用题。细致审读题干内容和相关文字材料,标出关键信息,严格依据要求进行语言文字的书面表达。通过多样化的题型训练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树立信念,做好充分的思想打算,把握语言文字表达的基本要求和常用形式,遇老题型不大意,遇新题型不惧怕。(六)写作。后期复习要有肯定课时量的作文专题复习,通过优秀作文点评、低分作文分析、学生考场作文评价等实例进行立体化指导(立意、标题、形式、素材、内容、层次、结构、语言、章法、风格、书写等等),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写作实力。对不同层级写作水平的学生明确提出不同的写作要求,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考场作文的实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七)卷面及书写。每次练考后进行必要的展评,树立榜样,指出问题,强化学生关于卷面书写影响得分的观念,从而有意识地改善书写和卷面。(A)加强探讨,科学指导,精选精炼,推动提升。要想让学生在后期复习中获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质的飞跃,老师的探讨、指导、引领和有效训练在某种程度上起确定性作用。首先,应当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主动作用,加强复课备考的集体探讨,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对课标、考纲、样题、学情、高考真题、练考考情等进行细致扎实地探讨分析,从中总结各考点、各题型的规律,精确把握学生的增分突破口。要关注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稳中微调”的走向,把握命题方向和改变趋向,从而指导学生在二、三轮复习中少走弯路,切中要点。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应考常识、学问网络构建、实力运用和答题方法技巧的指导,多结合学生在各类考试、训练中的失分点进行训练,指导他们通过细致标准的纠错不断查补漏洞,最大限度地消退不应有的失分现象。再次,老师要对繁多庞杂的练考题进行筛选,以高考真题为标准精选精炼,让练考题实实在在地发挥其引领作用,确保学生不奢侈珍贵的时间和精力,每次练考、每道题都能砸到实处。建议老师用好各类二轮复习资料,用版块组合(如语言文字运用加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加名篇名句默写、现代文阅读加作文立意提纲等等)的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力求专项训练有力度,有实效。最终,在考试时间的科学支配、题干的审读技巧、规范答题的细微环节性要求、考试特别状况的应变等非学问性操作层面,老师应利用各种契机予以指导、帮助甚至要求,促使学生在后期复习中既能反复练手,更能通过练手练出阅历,练出实力,练出才智。总之,作为高三学子高考冲刺道路上的领跑者,我们要给他们精确的方向,正确的指导和明确的引领,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让他们蓄积的能量用完可能完备的方式爆发出来,去战胜自我,力争胜利。闻报道等等;材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军事体育、网络用语、高考教化、日常生活、漫画艺术、教材内容等等。.论述类文本摘编自闻名哲学家李泽厚《美学四讲》中关于孔子“游于艺”的论述分析,其观点新奇而又深刻,能够促进对孔子教化观的全面理解,又具有先进的时代意义。但由于引述较多,哲学美学专业性较强,命题较为敏捷,给考生的阅读理解和作答带来了肯定的难度和挑战。.好用类文本选用了一篇新闻报道一一《高考成果“走出去”很重要》,文本与学生学习生活结合紧密,以发展自信的眼光看待我国的高考,行文思路清晰,学生有较强的阅读爱好,选做率抽样统计达78.5%。.写作题在新材料作文的大前提下进行了大胆创新,以我国闻名漫画家丰子恺的漫画作品《东风浩荡,扶摇直上》为材料,既富有生活气息,又蕴含思想哲理,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视察理解实力、思辨实力、联想实力和写作实力。二、考试成果抽样统计抽样文科参与考试人数564人,理科参与考试人数1346人;最高分文科133分,理科135分;文科平均分108.93,理科平均分107.09分。抽样文科有效试卷121份,理科有效试卷H2份,平均分文科98.8,理科97.48。考生答题状况统计(233人抽样)题号正确率(文科)正确率(理科)平均分64%67%.97247%46%.4037%4%0.32458%46%.56581%85%2.4980%61%.1227%22%0.74456%55%.67562%54%.74文言文翻译7诗歌鉴赏8-9名句默写0选考题n、12语言文字表达运用16、17写作8选三50人选四183人27<7二8<824N18<18218<1828<8,47<4742%58%21%79%41%50%50%27%73%39%61%36%64%三、考生答题状况及问题分析(一)答题亮点.学生答题的卷面意识和规范意识有明显的增加。①书写普遍较为工整,尤其是名句默写题,考生努力做到正楷书写;②诗歌阅读鉴赏能留意联系相关诗句进行赏析,能较为规范地运用专业术语;③选考题的主观答题大多能分点作答,分值意识较强;④对于题干中的内容、字数等要求大多能有意识地做到,尽可能避开非学问性失分。.对各类文本的阅读更为耐性和细致,语境意识有肯定程度的增加。部分学生已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在文本、材料、题干、选项等文字信息上进行必要的圈点勾画或标注,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思索和解答。.能有意识地运用语法手段对语病进行分析推断,较之纯粹靠语感推断语病有肯定的进步。考生对“搭配不当”“表意重复”等语病有较为精确的认知。.能较为细致地视察漫画内容及相关文字信息,对漫画的寓意进行较为合理的解读或延长。本次作文脱题或跑偏的比例有所下降,大多数考生留意到了“东风浩荡,扶摇直上”这一重要的文字信息,从“外力”“环境”“机遇”这艮制”“牵挂”“自由”等角度思索,部分考生还能与《逍遥游》中的“有所待”、《游褒禅山记》中的“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劝学》中的“君子善假于物”等相联系,做到了学以致用。(二)存在问题.论述类文本。1—3题。考查点为“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相关语句的含义,,和“理解并分析文中的相关内容”。第1、2题通过细致阅读文本,细致比照原文即可发觉选项的错误之处,学生答题状况较好。第3题正答率抽样仅为10%,一方面说明该题命题难度偏大,另一方面说明考生对文本信息的阅读仅限于看文字形式,甚至断章取义,从而落入设题陷阱。该题对考生的阅读理解实力有较高的要求,四个选项均为对文本信息的转述,文字形式都有肯定的改变和调整,绝大多数考生简洁地选择了与文本对应信息看起来差异最大的选项,而并未细致分析选项的实际含义。.古代诗文阅读。4—10题。第4题失分率高于预期,考生缺乏必要的文化常识,不清晰隶书的通行时代。不少考生对“名素”一词不能以古汉语思想解读,理解为“名声小”“名声不好”等意。5、6两题答题普遍较好,得分率较高。第7题文言文翻译精确率有所提升,但考生在翻译“早经”“禁旅”“死地”“不足为武”等较为常用的词语时仍有不够精确的现象。8-9题为古代诗歌阅读鉴赏,不少考生未对词作的内容进行细致阅读和深化理解,只关注到注解中对作者寇准的简介,从“政治家”这一角色入手,将诗歌思想感情理解为仕途失意、明珠暗投、渴望建功立业等等,导致整个鉴赏分析的方向发生了偏斜。此外,不少考生对“忠愍诗思凄婉”这句话未作细致理解,导致第9题的赏析不知从何入手,无效或低效分析的答案较为普遍。第10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本次的名句考查语境非常明确,难度不高,但平均分值不高,满分率也较低,有肯定比例的学生答不出(2)(3)两题。此外,“宴”“晏”“酉丽”“槊”等字书写错误较多,导致失分。3.文学类文本阅读。本次文学类文本为小说阅读,但该篇小说并不像大多数小小说以显明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取胜,而是更突出美丽的文笔和细腻的感情,是一篇散文化了的小说,因此选做率不高。部分学生答题较好,但也存在以下问题:第(2)题,概括外婆的手的特点时,考生干脆概括为娴熟、灵活、勤劳等,忽视了外在特点,作答不够全面。第(3)题,题干要求简析艺术技巧,部分考生答非所问,理解成描写方法,答成从嗅觉、听觉、视觉描写、细微环节描写等等,未从修辞手法、艺术技巧和语言的艺术感染力等角度思索评价。第(4)题,考生在分析缘由时思路不够清晰,不能明确地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主旨立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