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山奈素相互作用的影响_第1页
温度对山奈素相互作用的影响_第2页
温度对山奈素相互作用的影响_第3页
温度对山奈素相互作用的影响_第4页
温度对山奈素相互作用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度对山奈素相互作用的影响

随着光谱技术的发展,以高度灵敏度和信号稳定为特征的光学光谱法成为研究药物和其他小分子物质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山奈素(Kaempferide,KF)化学名为4-甲氧基-3,5,7-三羟基黄酮(见图1),是一种广泛分布在高等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祛痰、防治咳嗽和哮喘、降低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等多种生物功能。在肿瘤临床治疗的应用上,KF与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可起到协同增效的抗肿瘤作用,可望成为有效的抗癌防癌的治疗及保健制剂。目前对于KF与牛血清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纯的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得到的信息有限,不能满足进一步研究的需要。本实验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首次采用Tachiya模型与Stern-Volmer方程比较研究了生理条件下KF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二者相互作用的模式、作用力类型以及热力学性质等方面作出阐释。为阐明药物与白蛋白的作用机制,了解药物在生命体内的存储和运输情况,进一步研究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提供了重要信息。1实验部分1.1山奈素的配制RF-5301PC荧光光度计(日本岛津);Carry-50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光光度计(美国瓦里安);EL204电子分析天平;PT-10便携式pH计。山奈素(生化试剂,99.0%):用无水乙醇配制成3.494×10-3mol/L储备溶液,使用时移取适量储备溶液,用二次水稀释至1.0×10-4mol·L-1;牛血清白蛋白(BSA,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用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含0.10mol·L-1NaCl以维持离子强度)配制1.0×10-5mol·L-1的BSA储备溶液,于4℃以下保存备用。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1.2荧光光谱的测定在10mL比色管中准确移入1.00mL1.0×10-5mol·L-1BSA溶液,用微量注射器依次加入不同量的KF溶液,用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定容至10mL。在设定温度(298、304、310K)下于恒温水浴中静置5min。设定激发光栅和发射光栅的狭缝宽度为3.0nm/5.0nm,激发波长为280nm,恒温扫描BSA在290~500nm的荧光发射光谱。分别固定Δλ=15nm及Δλ=60nm,记录KF与BSA混合溶液的同步荧光光谱。测定物质的量浓度比为1∶1的KF与BSA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发射光谱。2结果与讨论2.1采用ster-bome方程研究了kf和bsa之间的相互作用2.1.1kf和bsa的荧光强度将BSA的浓度固定,逐渐增大KF溶液的浓度,荧光猝灭图如图2所示。BSA分子中含有色氨酸、酪氨酸等氨基酸残基使其具有内源性荧光,在348nm处有最大荧光峰。随着KF浓度的增加,BSA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这表明KF和BSA之间发生了结合作用。此外,BSA的最大发射波长出现蓝移,表明随着KF浓度的增大BSA发色团的疏水环境发生了改变。2.1.2符合kf的荧光动态图通过Stern-Volmer方程分析荧光猝灭数据:式中:Kq为双分子猝灭过程速率常数,KSV为动态猝灭常数,τ0为无猝灭剂存在下荧光分子的平均寿命,生物大分子的荧光寿命约为10-8s,F0和F分别为未加入和加入KF时BSA的荧光强度,[Q]为猝灭剂KF的浓度。KF和BSA之间相互作用的Stern-Volmer猝灭常数KSV及相关系数r计算结果见表1。对于动态猝灭,各类猝灭剂对生物大分子的最大动态猝灭速率常数约为2×1010L·mol-1·s-1。此外,动态和静态猝灭可根据猝灭常数KSV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加以判断。对于静态猝灭,KSV值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而对于动态猝灭,温度的升高将增加有效碰撞和加剧电子转移过程,使荧光猝灭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结果表明该反应的Kq值大于2.0×1010L·mol-1·s-1,且KSV的值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表明猝灭是静态猝灭,反应形成了BSA-KF基态复合体。2.1.3kf-bsa的结合常数当小分子与大分子结合时,其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可从下式获得:lg(F0/F-1)=lgKa+nlg[Q](2)式中n为结合位点数,Ka为表观结合常数,由上式作lg(F0/F-1)~lg[Q]图(见图3)。图中直线的斜率即结合位点数n,截距即lgKa,依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即可求出KF与B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Ka及结合位点数n(见表2)。结果表明,KF和BSA之间存在强大的结合力,并且结合常数Ka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这表明升高温度后KF与BSA的结合能力增强,从而导致BSA-KF复合体的稳定性增大。n值接近于1,表明KF与BSA具有一个结合位点。2.1.4荧光符合bsa的荧光特征根据Fö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发生能量转移时,非辐射能量转移效率E、供能体与受体之间的结合距离r及临界能量转移距离R0之间有下列关系:E=R6060/(R6060+r6)(3)R6060=8.8×10-25K2N-4ΦJ(4)E=1-F/F0(5)J=ΣF(λ)ε(λ)λ4ΔλΣF(λ)Δλ(6)J=ΣF(λ)ε(λ)λ4ΔλΣF(λ)Δλ(6)式中K2=2/3;R0是E=50%时的临界距离;N为介质折射常数,取水和有机物折射指数的平均值1.336;Φ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量子产率,通常取蛋白质中色氨酸的量子产率0.15;J为给体荧光发射光谱与受体吸收光谱的重叠积分。图4为298K(A)、304K(B)、310K(C)温度下,BSA的荧光光谱与KF的紫外吸收光谱的重叠图谱。由式(3)~(6)分别求得不同温度下的能量转移效率E、KF在BSA上的结合位点以及蛋白质分子中的214位色氨酸残基的距离r,结果如表3所示。由结果可知,KF在BSA上的结合位点与蛋白质分子中的色氨酸残基Trp214的距离r<7nm,具备了能量转移猝灭蛋白质荧光的条件,因此非辐射能量转移也是引起荧光猝灭的原因之一。另外,在温度为298、304K时,由于结合距离r小于能量转移效率为50%时的临界距离R0,说明非辐射能量转移引起蛋白质荧光峰猝灭的几率比静态猝灭大,因此非辐射能量转移是KF引起BSA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随着温度升高,能量转移效率为50%时的临界距离R0与结合距离r均逐渐增大,并在310K时,能量转移效率为50%时的临界距离R0约等于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距离,因此推测人体生理温度下,非辐射能量转移与静态猝灭共同导致了BSA的荧光猝灭。2.2taciya模型用于研究nad-roma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2.2.1生物分子检测高效氧漂的结果Bn+Qaq→Bn+1(7)Bn→Bn-1+Qaq(8)式中,Qaq表示猝灭剂分子,Bn表示带n个猝灭剂的BSA。如果BSA中结合位点为m,假设式(7)中的速率常数是合理的:当n≤m时,结合速率常数=1-nmk1=1−nmk1当n>m时,结合速率常数=0(9)(8)式的解吸速率常数=nk2(10)k1是吸附速率常数,k2是解吸速率常数,结合位点m与分子实际结合位点数n有区别,如果结合位点数是固定的,在结合位点上的分子数目遵循二项分布式:Qn=mCn(navm)n(1-navm)m-n(11)Qn=mCn(navm)n(1−navm)m−n(11)式中,nav是生物分子中结合的猝灭剂的平均数目,可以通过下式计算得到nav:nav=mΚ[Qaq]m+Κ[Qaq](12)nav=mK[Qaq]m+K[Qaq](12)[Qaq]表示猝灭剂溶液的浓度,K=k1/k2。若用[M]表示BSA的浓度,则加入猝灭剂的总浓度[Q]可表示为:[Q]=nav[M]+[Qaq](13)在式(12)和式(13)中消去[Qaq],可以得到:nav=12[[Q][Μ]+m+mΚ[Μ]-√([Q][Μ+m+mΚ[Μ])2-4m[Q][Μ]](14)nav=12[[Q][M]+m+mK[M]−([Q][M+m+mK[M])2−4m[Q][M]−−−−−−−−−−−−−−−−−−−−−−−−√](14)从BSA到猝灭剂的Förster能量转移速率常数为:ke=τ-1(R0r)6(15)ke=τ−1(R0r)6(15)τ0为没有猝灭剂存在时BSA的荧光寿命,r是BSA与猝灭剂之间的距离,R0是Fö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距离。如果生物分子在与BSA有相同距离r处有n个结合的猝灭位点,荧光强度会变为:F=11+n(R0r)6(16)F=11+n(R0r)6(16)在有无猝灭剂存在的情况下,二者猝灭强度的比值为:FF0=mΣn=0Qn1+n(R0r)6=mΣn=0mCn(navm)n(1-navm)m-n1+n(R0r)6(17)FF0=Σn=0mQn1+n(R0r)6=Σn=0mmCn(navm)n(1−navm)m−n1+n(R0r)6(17)nav可由式(14)求出。通过实验可以获知[M]、[Q]和F/F0的值,结合式(17)和(14),可以计算出未知变量m、K和r的值,它们均由方程(17)所拟合出的F/F0~[Q]&[M]曲线所决定。对固定的[M]值,F/F0会随[Q]值增大而减小。然而[Q]值足够大时,F/F0会饱和。因为当所有BSA的结合位点都被猝灭剂占去后,继续增大[Q]不再使结合的猝灭剂数目增加。饱和时猝灭剂结合的数目如下:Qn=δ(n-m)(18)因此饱和时的荧光强可以表示为:(FF0)saturation=11+m(R0r)6(19)另外,[Q]足够小时生物的平均猝灭结合数目也很小,可结合式(14)计算得到:nav=Κ[Q]Κ[Μ]+1(20)此种情况下猝灭结合数目的分布约等于:Qn={1-nav(n=0)nav(n=1)(21)从而得出荧光强度为:FF0=1-nav(R0r)61+(R0r)6=1-(R0r)6Κ[Q][1+(R0r)6](Κ[Μ]+1)(22)此处nav可由式(20)得到。2.2.2不同温度对tachi明确结合位系数的影响通过式(22)可知,当[Q]足够低时,F/F0与[Q]成比例,且比例系数由K、r和[M]决定。因此K、r的值可以由测量两个不同[M]值时的F/F0~[Q]曲线来确定。不同温度下的F/F0~[Q]曲线如图5所示。由式(22)可得BSA与KF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K如表4所示,结合常数K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这种趋势与Stern-Volme方程得到的结果一致。但由Stern-Volme方程得到的结合位点数几乎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而由Tachiya模型得到的实际结合位点数却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很大。这主要是由于Tachiya模型将结合位点数m与分子实际结合位点数n进行了区别考虑,而Stern-Volmer方程是假定结合位点数即是药物分子实际结合在蛋白质上的数量,这可能并不符合实际情况。Tachiya模型得到的结果更符合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实际情况。另外,由Tachiya模型得到的结合距离r与Stern-Volmer方程计算的结果亦有较大区别。但两种方法计算出的结合距离r均在2~7nm范围内,表明由药物向BSA发生能量转移的几率较大,具备了能量转移猝灭蛋白质荧光的条件,因此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引起荧光猝灭的原因之一。2.2.3间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k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氢键、静电作用、范德华力、疏水力4种。假设在测定温度范围内焓变变化不大,则焓变和熵变ΔS可以从Van’tHoff方程求得:lnK=-ΔH/(RT)+ΔS/R(23)K近似于在相应温度下Stern-Volmer方程中相互作用体系的结合常数Ka,通过lnK对1/T作图可以得到方程式:lnK=-21635/T+84.870,r=0.9986。根据该公式计算得到ΔH和ΔS,再由ΔG=-RTlnK计算ΔG,结果如表5所示。Ross等根据大量的实验结果,总结出生物大分子与有机小分子等结合力性质与结合作用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根据反应前后热力学焓变ΔH和熵变ΔS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药物与蛋白质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ΔH>0,ΔS>0为疏水作用力;ΔH<0,ΔS<0为氢键和范德华力;ΔH≈0,ΔS>0为静电引力。由表5可知,该反应是自发反应(ΔG<0);ΔH>0,ΔS>0,说明KF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2.3kf与bsa体系的同步扫描蛋白质的同步荧光光谱常被用来判断蛋白质的构象变化。对于蛋白质的同步荧光光谱,Δλ=15nm时只表现出酪氨酸残基的荧光,Δλ=60nm时仅表现出色氨酸残基的荧光。因为氨基酸残基的最大荧光与其所处环境的疏水性有关,所以由荧光波长的改变可判断蛋白质构象的变化。本实验固定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的间距为Δλ,同步扫描KF与BSA体系的同步扫描光谱以考察BSA的构象变化(图6)。由图6可观察到,固定蛋白质浓度,随着KF浓度的增加,BSA分子中酪氨酸残基和色氨酸残基的荧光均被猝灭。KF使BSA的酪氨酸特征荧光峰发生了微弱的红移,表明该残基所处环境的疏水性减弱;色氨酸特征荧光峰发生了微弱的紫移,表明该残基所处环境的疏水性有所增加,蛋白质变得紧密。KF的加入使BS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推测KF与BSA的相互作用可能是通过与色氨酸残基的结合而实现的。3不同温度对tachi明确/合成系数的影响利用荧光光谱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不同温度下,KF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用Ta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