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_第1页
地质灾害防治_第2页
地质灾害防治_第3页
地质灾害防治_第4页
地质灾害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质灾害防治地矿股史小刚二00七年七月六日据国际滑坡委员会报告,早在公元前186年,中国人就已经能够辨认和查明滑坡类型了,先后提出了“滑坡”、“走上”和“垮山”等名词。但真正从理论上研究滑坡等现象的物理实质,开展特定地域滑坡等地表斜坡块体移动的系统调查和科学研究则是本世纪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地质灾害”作为一种概括性的专门名词更是近代23年的事。一、涵义

地质灾害:是指因为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三者协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移动事件。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有自然演化和人为诱发的双重性,它既是自然灾害的构成部分,同步又属于人为灾害的范围。在某种意义上,地质灾害已经是社会属性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居的主要原因。所以,地质灾害防治就不但是指预防、规避和工程治理,在高层次的社会意识上更体现为努力提升人类本身的素质,经过制定公共政策或政府立法约束公众的行为,自觉地保护地质环境,从而达成防止和降低地质灾害的目的。一、涵义

地质环境灾害:是指区域性地质生态环境变异引起的危害,如区域性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干旱半干旱地域的荒漠化、石山地域的水土流失、石漠化和区域性地质构造沉降背景下平原或盆地地域的频繁洪水等,这些问题一般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且缓慢发生的,地质界常称为缓变性地质灾害。在这里我要讲一下,不能简朴的把洪水归类于地质灾害。但长时期、大范围且暴发频繁的洪灾是与地质环境亲密有关的,是人类社会工程经济活动或防洪治水策略与地质环境演变方向比较长久的不相适应的成果。从地球表层环境变化而言,地震灾害属于地质环境灾害范围。因其发生的特殊性和危害巨大,地震灾害研究已自成一种体系。在这方面我们不多讲了。二、种类

地质灾害的种类有:倒塌(含危岩体)、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它们是比较公认的因地壳表层地质构造的剧烈变化而产生的,且一般觉得是突发性的。下面结合本地实际,我把以上几种类型的地质灾害在这里给大家简要的简介一下:二、种类1、倒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土块、石块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忽然的、迅速的下移运动。这种情况在我们这里,主要是在重岗和梅花两地的某些采砂户用高压水枪或用小翻斗车沿着十几米升的砂坑底部边沿进行挖掘,有时掏的很深形成一定的斜坡。假如不及时加以处理,塘口边沿的土方倒下,很轻易造成砸伤、砸死人的恶性事故。2、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方或石块,在流水和重力双重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地脱坡向下滑泻的一种自然现象有黄土滑坡、粘土滑坡、碎屑层滑坡和基岩滑坡。这种现象在我县主要是峰山、四河的河道采砂影响河堤的堤坝,造成的滑坡较多见。早在99年市政府就下了通告,禁止在河道、湖道内非法采砂,就是想从根本上处理这一问题。二、种类3、泥石流、冻融作用、土地沙漠化、煤岩和瓦斯突出还有火山活动,在我们地域发生可能性不大,在这里也不多讲了,还有一种地质灾害叫水土流失,就是因为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壤表层,被雨水冲浊后引起的跑土、跑肥、泡水,使土层逐渐变薄、变贫瘠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我们这些平原、丘陵地域比较常见,全国每年土壤流失总量50亿吨,水土流失面积182平方公里(3.67亿公顷)。预防的唯一措施就是植树造林,种上多种植物,并严加保护。二、种类4、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由地下溶洞、地下潜鉵穴或地下采空所引起的塌落现象。地面塌陷这种地质灾害分布较广,能够引起建筑物变形倒塌、道路塌陷、有时还能造成人工伤亡。列如在我们重岗、梅花两地修高速公路时,发觉好几条地下坑道,其中一条坑道一直通到高速公路路基下,这些坑道是采砂挖掘形成的,从而影响到道路安全。二、种类5、地裂缝。地裂缝是指与地震无直接关系的地面或房屋等建筑物开裂现象。产生地裂缝的原因较多,可能是断裂活动、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或滑坡中任何一种原因引起的。因为地震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所以虽然地震产生的地裂缝更严重,但我们在这里不在讨论。据目前统计全国18个省200多种县发觉地裂缝430多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间接损失高达10亿元。二、种类6、地面沉降。这是一种经典的地质灾害。在我国绝大部分城乡的地面沉降和我县的情况一样都是因为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本地下水被抽走后,水位下降,土层孔隙里的水大量流失,土层产生压缩作用,反应在地表就是地面沉降。在我县青阳镇、双沟两地地面沉降较严重,有多处已形成漏斗。所以目前我县政府也意识到这一点准备建造地表水厂,就是要缓解过量开采地下水所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二、种类7、最终我在把地方病再给大家讲一下。地方病的种类诸多,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大、佝偻病、骨质松软病、地方性氟中毒等。在我们地域比较严重的是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这是因为我们这个地域历史上是黄河泛滥区,潜层地下水中氟的含量过高,所以饮用水中氟元素的含量过高而引起的。地氟病的症状为牙齿发黄、精神萎靡不振,严重会影响人体正常发育。省委、省政府自96年开始实施了“降氟改水”工程,我县也将改水工程纳入了县政府的为民办实事之一,由县改水办详细负责,主要经过开采深层水和饮用自来水来改善水质。目前,已基本上处理了病区居民的饮用水问题。还有复杂的地质条件,如砂土液化、软土层、断裂构造等。在这里就不深讲了。三、监测地质灾害的措施1、形变监测:采用经纬仪、红外线测距仪监测隐患点位移动态变化。在主要裂缝两侧布置监测点,或采用固定标尺,或在开裂的建筑物墙体上用水泥砂浆片采用钢卷尺监测动态变化。采用常规人工巡查,监测其变化情况;2、水源监测:对区内降雨及上游水位进行监测;3、雨量监测:对本行政区域或乡镇区域或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自动雨量监测仪,进行定点监测。四、雨水对地灾防治的影响

在大雨过后极易发生山体倒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降雨的渗透水作用是产生滑坡的主要外因:一是渗透水进入土体孔隙或石缝,使土石的抗剪强度低;二是渗透水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或地下水压增长,对岩土体产生浮托作用,土体软化、饱和,成果也造成抗剪强度的降低。所以,降雨一般对倒塌、滑坡可起到诱发或增进作用。五、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现状2023年要点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以来,已完毕全国700个县市的地质灾害调查,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责任制的群测群防预警体系,建立了江西、四川雅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2023年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围绕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滇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开展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为国家重大工程决策和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根据。开展全国要点地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控,长江三角洲地域已进入地面沉降控制和风险管理新阶段,华北平原地面沉降现状调查全方面完毕,汾渭地域地裂缝与地面沉降调查稳步推动。六、目前我县地质防治工作现状

目前我县的隐患点主要集中在重岗、梅花的采砂塘口根据省市的要求已编制了《泗洪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由我们国土资源部门代编了《泗洪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按照《江苏省主要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报告》的要求要点加大了对重岗、梅花、魏营、峰山砂矿等要点矿区的监管力度,今年5月份以来我们对全部地质灾害隐患点都进行了排查拟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